早在2004年初,我就在网上了解了博客,随后利用Oblog软件在学校网站上建立了博客平台,和学校老师们一起走上了探索教育博客之旅。由于缺乏专业指导,大家仅仅停留在记录,把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育随笔放在网上,相互之间很少有交流,缺乏研讨的氛围。作为发起人,我陷入了迷茫,怎样才能让学校博客发挥出合作、互动和成长的作用呢?2004年6月,苏州市开办了教育信息化研究型教师培训班,可惜无缘参与,但我一直在网上关注着,经常去看培训班学员的博客,看到他们在网上积极地交流,非常羡慕,我想注册,却不对外开放。2005年2月6日,我在苏州教育资源网浏览时发现,网站上已经建立了对外开放的苏州教育博客,我立刻进行了注册,起名为“风信子工作室”,希望能够在这个区域平台上得到专家指导,这也是一个农村小学教师的心愿。
注册成功后,我马上发表了第一篇日志,题目是“梦开始的地方”,这篇文字实际上是为介绍我的个人网站“风信子工作室”而写的,网站在2005年2月21日的《中小学电脑报》教研版“E线资源”作了展示。第二天就看到了苏州电教馆金馆长热情的回复:“在这里,你会有许多知音好友,你会发现团队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当时我心情非常激动,心想应该把以前写的文章好好整理了,虽然在网站上已经有初步整理,但因为点击率不高,没能长久坚持。虽然网络是虚拟的,但网友们的点击与回复是一个网站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也许是我还没有修炼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境界。我开始陆续上传我的文章,在此期间,不断得到大家的建议和鼓励,我信心倍增。不久,博客上迎来了一位重要的客人,《现代教育报》教育信息化版编辑谢凡。经过交流,决定合作一个栏目“论坛争锋”,不定期整理教育在线数码社区论坛上的精华帖,再择优在报纸上发表。我在数码社区论坛上做版主,有了这个任务,促使我去思考,在论坛上提出一些有讨论价值的话题。
我校在2004年创建了苏州教育信息化先进学校,检查组的评价是“硬件不硬,软件不软”。我们提出的口号:“没有最好,只有用好”,以及强烈的应用意识给检查组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在博客上重点介绍了我校信息化现状后,金馆长看了提出要来实地调研,时间定在6月2日。当时我既兴奋又紧张,让他们看什么呢?经过和学校领导商量,还是准备一节多媒体教学课,这也是我校应用信息技术的常态课,没想到此举得到了金馆长的肯定:作为一所农村小学,能够根据现有硬件设备,积极实践信息化应用,做到不盲目跟潮,这种做法是值得提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能等设备的一步到位,而要依据学校实情,可以边投入,边应用。这次金馆长能够来学校调研学校信息化应用,全靠博客牵线搭桥,要是没有博客,在现实生活中,我一个农村小学的教师恐怕是没有机会请到的。我特别敬佩金馆长务实的工作作风,作为一个大市级的电教馆长,能够深入一线了解情况,从网上到网下,用心呵护一位年轻教师的成长。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的庄秀丽博士正在做博士论文,论文题目初定为“成人网络学习的三进阶理论探索研究”,需要研究样本,金馆长把我推荐给了庄博士。后来,庄博士和我通了电话,问我是否愿意把我的博客作为她研究的样本,我能不答应吗?这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难得的“进修”机会。我的博客好比是一份真实的成长档案袋,上面客观地记录我对教育教学的思考,这种过程性记录非常便于专家的指导。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我们一线教师做教育博客是为自己创造机会与专家学者沟通,毕竟有多少教师能与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呢?而网络就给我们创造了这样的机会,我们一定要抓住。随后庄博士给我发来了电子邮件,她说:“我的学习过程很多是发生在网络上的,我后来就尝试着对网络上的学习进行观察,发现在网络上做一个好的学习者,基本的条件是要会自主选择,而恰恰自主选择是现实教育体制没有赋予学习者这样的权利,但是网络确是一个充满自主选择的空间且要求学习者会进行自主选择。那么学习者在网络上究竟经历怎样的一种可能的学习发展历程呢?我需要对网络中成长的一些老师做深度访谈和案例分析,以总结他们在成长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共性的东西和规律。”她在邮件中重新把我的博客日志进行了分类,并提出了好多问题。我们利用语音聊天软件Skype通过网络进行了几次交谈,她鼓励我要做一个研究型教师,要多读书。令我感动得是,她特地送我三本书,分别是《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现代课程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为了表示感谢,我在博客上新开了“读书笔记”专题,用来记录我的读书心得。
通过做教育博客的体验,感觉博客在教育教学的应用范围还可以拓展。新学期,我负责五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的活动体验,提倡学生多写活动反思。为了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我在学校网站上搭建了综合实践活动平台,辅导学生建立自己的博客,引导学生在网络交流中体验成就感。金馆长到我校来调研时,我提出了Web Quest与Blog相结合的想法,得到了金馆长的首肯。当时仅仅停留在思考阶段,后来在金馆长的鼓励下,我在学校开始了实验,并在写了一篇文章,题为《Blog:让网络探究更精彩》,后来网友告诉我这篇文章在《中国电脑教育报》的教育信息化栏目发表了。后来,我利用博客建立了《饮食与健康》主题教学网站,模仿Web Quest的形式,为学生的网络活动提供“支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饮食与健康》是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上的活动主题)。这个案例在我的博客上发布后,不少网友肯定了这种做法。
教育博客拓展了我们的学习路径和行为半径,唤醒了我们身上原已泯灭的创新激情,使我对未来的教育实践充满了信心与展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