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效开展“合作学习”,最重要的是做好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方面的工作。换而言之,也就是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指导他们学会“合作”,并为他们的合作学习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
要做好“合作学习”,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打好三方面的基础。
一、打好合作学习的心理基础
⒈让学生明白合作的必要性。学生无意参与合作,主要是对合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心理预期。作为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有些事情,仅凭一己之力是难以成功的,只有通过与他人合作,才能取得胜利。这方面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的方法,让学生从具体的事例中明白,没有合作便没有成功。如在新学期开始之时,在教室里挂上诸如“大家赢了,我才赢”“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我的小组依靠我,集体协作力量大”等标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合作意识的培养。并让各合作小组给自己的新集体协商制定组名,提出本小组的口号,制定共同发展的目标和步骤,产生一种合作气氛和归属感。
⒉让学生懂得合作的好处。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合作的好处,才能使他们心悦诚服参与合作。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简单的合作游戏,让学生在成功的快乐中体会合作的成果。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你有一个故事,我有一个故事,我把故事告诉你,你把故事告诉我,我们便都有了两个故事。合作可以使我们事半功倍,大家何乐而不为呢?通过活动教育学生:“大家赢了,我才赢”“我要帮助小组,我依靠小组,集体的力量比个人的力量大。”
二、打好合作学习的技能基础
⒈学会尊重合作者。良好的合作必须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学会尊重他人,实际上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学会尊重合作者,首先要学会倾听。倾听不仅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耐心地倾听合作者的意见,既有助于主动获取信息,又能给合作者以良好的印象,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实践中可以多组织一些听说训练,要求学生在别人发表不同意见的时候,能静听并简要记录其主要观点,还要边听边思考,分析他人的不同的见解,并与自己的意见相比较。还可以开展必要的道德教育,使学生明确不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也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逐步养成虚心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学会倾听之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夸奖。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夸奖别人是一种境界。夸奖不是盲目的吹捧,而是对同学努力的一种肯定。过多的指责会挫伤合作的积极性,甚至会造成合作组的解体。而适当的夸奖就好像润滑剂,能有效地推动合作组的顺利运行。而教师对学生的适当表扬,对学生学会夸奖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⒉学会独立思考。合作并不意味着要放弃个性,追求共性。相反,合作组的良好动作需要成员们个性化的参与。所以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只有在自己先有了初步想法之后,才能进行探究交流,再在交流中修改、完善自己的想法,达到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思维活跃,思考积极。但也有的学生不习惯于主动思考,拿到问题后不知从何想起,也不知从何说起。对这部分学生,教师要耐心扶持,除教给他们基本的思考方法外,还要努力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他们动脑动手的欲望,养成爱思考的习惯。这样不但有助于提高成员们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进步的机会。
⒊学会交流。“合作学习小组”实际上也是一个交流的平台。没有交流便难言合作。有位哲学家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以后还是一个苹果。虽然都是苹果,可它还是有其不同之处的,换到的苹果就是你新的收获。”而这个交换苹果的过程就是交流。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勇敢地把自己的苹果拿出来,大方地和大家分享。教师要培养学生合作交往的技巧,掌握必要的交际语言。特别是在进行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交流互动时,鼓励他们积极的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同时还要注意礼貌用语的使用,如提问时可以说:“有意思,你能说得再详细吗?”没听懂的时候可以问:“对不起,你的意思是不是……”补充意见的时候可以说:“我同意某某的看法,我想能不能再补几点?”等等。
三、打好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
合作学习的开展要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进。作为合作的最小组织单位——合作组的成立也是如此。开始的时候,可以先成立最简单的合作组合——同桌(伴)合作。让学生在这个组织中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欣赏。“合作学习”的任务也可以从最简单的要求做起,如“识字合作”,在读写时互相检查、纠正。“朗读合作”,对话的课文,可以合作分角色朗读;非对话课文的朗读,也可二人一组,一个朗读,一个倾听,及时纠错,表扬鼓掌;再互换角色,以求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检测背诵也可小组先行,教师后查。
然后在此基础上扩大小组,3人、4人、5人……
小组成立以后,还要注意组员的职责分工。一个成熟的合作小组一般设有主持人、记录员、报告员等,具体的人员角色配置还要看完成任务时的需要。
“主持人”: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负责组织合作内容的分工,保证每个成员都有参与机会,安排发言顺序,协调本组成员依次发表意见;
“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合作中发现的问题和讨论的结果等,若经过争论后大家的意见仍不统一,则由“记录员”记录下来;
“检查员”: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都完成了学习任务。依据合作时组员的态度、交流的质量等给组员打分;
“汇报员”:集合组内研究成果,代表小组在班内交流。
小组人员的设置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其中的“主持人”一角尤其关键,选择时要特别慎重。刚开始一般选择那些人际交往技能较好,具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和较高威信的学生担任。但合作小组内的角色分配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小组运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如果条件成熟,还可以进行角色的轮换。全面培养学生的技能。小组合作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树立我为大家,大家为我的信念,及时与同组同学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
如此,“合作学习”的基础才初具形态。但“合作学习”的道路也才刚刚开始,万里长征才走了第一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只要我们有信心,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