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呼唤“理性的专业尊重”

教育呼唤“理性的专业尊重”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舒尔曼认为,教师的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学术的专业”,一种复杂的智慧性工作。然而在当今社会,干预、扰乱、冲击教师专业化的势力盘根错节,教育的“专业自主”的声音非常薄弱,造成了当今教育“口号横行、专业弃守”乃至“教师文化”衰微的尴尬局面。可以说“专业自主”没有得到充分专业尊重的职业是没有发展希望的职业,教育也不例外。在功利主义在教育界大盛其行时,现在我们的教育发展是尤其需要呼唤“理性的专业尊重”。

教育呼唤“理性的专业尊重”

2004年7月上旬,《扬子晚报》刊载了一篇《南京的“高考之痛”》的文章并由此引发了一场对南京甚至中国教育发展方向的全民讨论。经过一番折腾后,南京市教育局不得不“与时俱进”,做出了一个他们多年咬紧牙关不肯做的事:星期六补课。同时以有利于高考成绩为主要特征的“县中模式”也随着应试精英校长的“进城”,成为南京教育的“新”风景线。

2005年7月15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了一件轰动全国的教育事件:山西省榆社县委、县政府为今年高考成绩的滑坡向全县人民道歉,该县的重点中学榆社中学领导班子全体停职待岗,接着县委、县政府又迅速重组了该校的学校领导。

2005年10月11日,《中国青年报》刊发了一篇《好成绩是关出来的?》的文章。该文大致内容是: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效仿县中模式,实施封闭军事化管理。深知教育规律的校长们,知道封闭式管理有可能让学生自身的特长或优势消失殆尽,但封闭式管理可以让学生的取得好的成绩。因为现实的问题是学校首先要生存,而社会评价直接影响到学校今后生源和未来发展。学生放得很散,升学考试中成绩上不去,生源减少无法避免,学校就会无法办好。

……

熟悉中小学教育现实情况的人其实都知道并都感受得到,这几件近年来发生的教育事件是存在某种关联甚至因果连锁关系。这场已经过去了的南京“高考之痛”的大讨论让原本比较专业的问题讨论通过全民化后庸俗化,它逼使教育行政部门去做违背教育理念的事。许多学校被迫为了满足本地“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去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而选择“县中模式”,这样应试之风在全国各地重新愈演愈烈。

教育虽然是一项大众事业,教育更是一门专业化较强的科学。舒尔曼认为,教师的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学术的专业”,一种复杂的智慧性工作。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教师进一步提升专业化水平。教师专业发展不是基于行为主义基础之上的教师能力本位的发展,而是基于认知情境理论的“实践智慧”的发展。以“实践智慧”为核心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强调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经验及其对于经验的不断反思,以及学校同事间和社会团体的合作与交流。因此,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需要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支持和专业尊重的。然而在当今社会,干预、扰乱、冲击教师专业化的势力盘根错节,教育的“专业自主”的声音非常薄弱,造成了当今教育“口号横行、专业弃守”乃至“教师文化”衰微的尴尬局面。“教师专业自主”,是指教师在其自身所从事的专业领域里依其专业智慧,执行专业任务,包括课堂教学、学校或是组织决策,以维持其专业品质,及不受非专业的外界干预的状态。没有谁会去对关系人命关天的医生的医疗行为进行非专业干预,医生的“专业自主”是很强的,医生们得到了充分专业的尊重才能大胆救死扶伤。可以说“专业自主”没有得到充分专业尊重的职业是没有发展希望的职业,教育也不例外。

看看我们当今的教育外部环境:许多新闻媒体一方面由于专业贫乏或缺失对于当前开展的课程改革不闻不问,对于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创造不理不睬,缺乏起码的敏感和热情;另一方面却热衷于吸引眼球的“教育新闻”的炒作,甚至靠游离于教育改革大潮之外的感官刺激事件去吸引读者。“教育无小事”被许多新闻媒体演绎成“学校发生的芝麻之事”都出现在报纸金贵的版面,以关心教育的面孔给教育发展平添许多无谓的麻烦。政府部门对教育的宏观管理本是通过教育行政部门进行,但是现在许多政府部门已经将教育不自觉地当成政绩工程去抓,由于新闻媒体的非专业监督让政治深陷教育之中,从而使教育的专业尊重遭遇行政或社会大众的非理性干预。实践已经证明:行政权力或是行政指令倘若披上了学术的外衣做过多的干预,往往只能是削弱乃至摧毁“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我们还知道代表新时代教育发展方向的课程改革在神州大地方兴未艾时,“摸着石头过河”的课程改革忽闻被“院士叫停课标”后更加举步维艰。最近基础教育又被“超级”PK一番,从“娱乐化”、“低俗化”必将进一步走向“媚俗化”。面对这些对教育的非理性专业干预,南京师大附中的吴非老师认为即使是在教育圈内,专家学者发表意见也应该极为慎重,因为教育之事涉人的发展和命运。如果什么人都可以对教育指手画脚的时候,教育也就没有了尊严,也就必然地要走落后。“媚俗化”的应试教育正在贻误着一代代人的青春光阴,其对青少年身心和人格成长形成的潜在损害是罄竹难书。当今这种畸形教育追求已经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身心发展失衡,直接影响了社会的道德环境。而整个社会道德滑坡,社会丑恶现象不断出现,又恶化着教育环境,这是一种恶性循环。面对整个教育的战车上装满了人们所渴望的分数,写满了悲壮的誓言和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口号,我忧心忡忡的以为:没有理想主义情结的“媚俗化”教育是短视的教育,栅栏式的青春必将收获苍白的人生。

“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一小批高考精英的成绩掩盖了教育整体的苍白,让庸俗的功利主义风气盛行于教育界。在功利主义在教育界大盛其行时,现在我们的教育发展是尤其需要呼唤“理性的专业尊重”。

(本文在《教师报》2005年11月2日上发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