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生素质发展目标体系的结构

小学生素质发展目标体系的结构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素质教育的内容,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突出各个侧面的基本要求,以促使每个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各自不同的个性。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统一性强,任何一种素质的培养、形成,都不是在单一学科中独自完成的。

第四节 小学生素质发展目标体系的结构

少年儿童各方面的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小学阶段。若某一方面的素质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发展,在以后的实践活动中,则往往难以得到足够的补偿,以至造成终身的缺憾。因此,小学素质教育的内容要全面,将德、智、体、美、劳熔于一炉,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结为整体,从认知、情感、技能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培养教育,加强综合训练,不可厚此薄彼。

素质教育的内容,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突出各个侧面的基本要求,以促使每个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各自不同的个性。

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统一性强,任何一种素质的培养、形成,都不是在单一学科中独自完成的。比如审美素质,美是一种感受,一种体验,美的因素无所不在,语文学科中有文字美、结构美、语句美等;数学中有形式美、数字美、对称美等;体育中有动作美、造型美、体型美等;音乐中有音响美、节奏美、旋律美;美术中有构图美、造型美、色彩美。美育只有在各学科中交织、渗透、强化,最终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用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如果以各学科为横轴,以德、智、体、美、劳五项为纵轴,那么各学科所对应的项目交点就是该学科对应项的素质教育因素。各学科在教学中除完成本学科的主要教学任务外,要尽力挖掘素质要素,不失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要提倡学科间的横向联系,体现素质教育的整体性要求,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作为一个整体都得到均衡培养和发展,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一、思想品德素质

(1)具有“五爱”的思想情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2)初步自我教育的能力,即对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的能力。

二、科学文化素质

(1)学好各门功课,全面打好科学文化基础,形成立体网络型的知识结构;

(2)以语言和思维发展为核心,全面发展认识能力、实践能力、交际能力和管理能力;

(3)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即能独立确立学习目的,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材料、自学质疑、独立完成作业、独立复习巩固、创造性应用、总结评价的能力;会利用工具书,会听课、阅读、写作,会主动构建新的知识结构;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有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三、身体素质

(1)身体形态机能正常;

(2)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具有强健的体质;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劳动素质

(1)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果实;

(2)具有初步的自我服务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3)有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

五、个性心理素质

(1)有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进取心、合作能力;

(2)心理健康、情绪乐观、有适应力、忍耐力、自制力、坚持力;

(3)有鉴别真假、美丑、善恶的能力,有追求美的情感和创造美的能力;

(4)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乐于探索、乐于创造,有强烈的学习动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