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和谐教育要素

和谐教育要素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课堂上,要求教学活动适度、信息量输载适中、潜能有效活化、师生思维共振。认知与活动的关系,要从教学认知的范畴里审视学生“活动”的特点。至于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则主要是缺失了活动体验的基础,意识反映失去了活动实践的支撑,教学又急于求成,意图跨越认识发生的某一环节,这是学习思维不能有序、有效形成的症结所在。

3.和谐教育要素

(1)认知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优化教学过程是实施和谐教育的重要内容。教与学在教育实践中表现为两种行为,含义不同,但具有共同的属性,统一于教育活动过程中。在课堂上,要求教学活动适度、信息量输载适中、潜能有效活化、师生思维共振。基于这些教学要求,教师的各种教的活动,既要为自己的“教”做准备,更要为学生“学”的活动服务。要调整好学生内在需要,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活学习潜能,激发探究的兴趣。

(2)活动与认知的关系

教师长时间的讲,未必就是大多数学生所需要的,过多的讲占去了宝贵的学习时间,使得课内时间没有高效地利用,活动与认知的关系并没有协调好。“课内损失课外补”,加大了课外作业量。“与其讲,不如布置课堂作业练,课后也少一些负担”,这话不全对,但不无道理。

一般地,中小学生的课堂听讲注意力维持时间6~12min,平均值8min,如果上了50人的大教学班,这一时间还要减少。据此,一堂课设计2~3个不同方式的活动,把当课的知识点、语言点分散在活动中,有序进行。

活动即认知。在课堂上让学生多活动,尤其是思维活动、听说读写、实验操作动手等。在演讲、辩论中,让学生大胆表现自己,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提供多一些的时间、空间和机会。

认知与活动的关系,要从教学认知的范畴里审视学生“活动”的特点。对学习者来说,现实的活动体验不仅是认识发生的桥梁,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他继续学习的潜在基础。学生接触到一个新的知识点、语言点,一时间不能直接与所指的事物相联系,而是必须通过活动体验,接触相对应的语词逻辑,与已有的相关知识比较,建立皮层功能区的暂时性神经联系,并不断强化这一形成的条件反射,学习思维才能指向事物的内在本质。至于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则主要是缺失了活动体验的基础,意识反映失去了活动实践的支撑,教学又急于求成,意图跨越认识发生的某一环节,这是学习思维不能有序、有效形成的症结所在。

还要从具体的教学过程来思考。从微观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材料的选择、习题训练的数量与达成效度、策略方法的针对性、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教学时空的安排、情境教学的设置、评价方式的多样性等方面,来调控教育的节奏,积极地适应和影响学生的节律性发展,进而加强“活动”与“认知”的和谐性。

(3)人际关系和谐

以师生关系为主的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实施和谐教育的基础之一。

爱,是教育的前提,包括关爱学生,热爱教育教学工作,同事之间的友爱,爱护自己的身心健康,这是每一教师都要遵循的教育原则。没有关爱,就没有教育,师生情感本身就是一种很大的教育力。学校教育效果的高低和成败,与爱的教育紧密相关,与学校教育环境中的人际关系的状况高度相关。学校中的一切活动都与教育有关,都体现着对学生关爱的情感、对教师自身的爱护,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的协调性,时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灵。

课例:教师的“勇气”。

有一位数学教师,兼班主任,把一个班的50余名学生从高一带到高三,几年下来,师生相处的关系协调,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不错,教师的自我感觉良好。

在一天上午的数学课上,该教师正讲得激情飞扬,从数学原理到公式推导、例题分析、解题注意、作业要求,教师激情地讲,学生专心致志地听,课堂状态尚好。

突然间,该教师发现一名学生在打瞌睡,已经睡得很沉,表明很睡了一会儿。他走过去,敲着桌子叫醒了这位学生,叫其站起来回答一个问题。学生没有听讲,不会回答,并且眼神里充满了疲惫。老师叫学生坐下,提醒其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不一会儿,这位学生又呼呼入睡了,教师再次叫醒学生,要学生回答另一个问题,学生还是答不出来。还未曾到下课,这样的事情第三次发生了,被叫醒的学生还是不能回答教师的第三个问题。

这时,教师觉得自己的呕心沥血的劳动被学生轻视,价值受到了某种亵渎。对课堂上不听讲打瞌睡的现象,教师表现出很生气。他当即做出一个被他认为是“很有勇气”的决定:睡觉的学生必须走上讲台向全班学生深深地鞠上一躬。

由于教师的“勇气”所致,这位学生红着脸,极不情愿地走上讲台,在同学们的嘲笑声中……

分析:不少的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锻炼,朝夕相处,有着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知道学生的知识根底,熟悉学生的爱好特长,了解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清楚学生的潜能和短处。这些,都是实施和谐教育的必要条件。

和谐教育体现在具体的、微观的环节上,有许多具体的教学技巧。例如,对课堂偶发现象的处理能力,教师不应该有过激的言行,必须理性地控制自己,尤其是当自己在面临情绪可能失控之时,更要顾及各个因素的作用。调控课堂,先要调控自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