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参与式的健康教育方法
与传统的、单向的健康宣传不同,参与式的健康教育强调的是所有参与活动的人员(包括主讲人)在一个相互平等的平台共同发现健康问题,并探讨如何解决这些健康问题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主讲人扮演的是一个协调员的角色,他调动每位参与者加入到事先设计的健康教育活动中,引导参与者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最后做适当的总结。参与者们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自然地、大胆地阐述自己的经验、见解和困惑,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和参与意识。
1.参与式教育的特点
●以学习者为中心。
●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强调学生的智力充分发展与知识体系协调。
●强调学生的内在动力与学习责任感。
2.参与式教育的优点
●使学生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增强。
●学生真正理解知识,自觉掌握技能、技巧。
●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能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并正确反映教与学的客观规律。
3.参与式教学的理念和原则
在传统教育理念中,通常我们习惯说“灌输”这个词,给学生灌输这样或那样的知识和理念。就因为这样,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好比是“高山流水”,老师们认为学生是没有知识的,是什么也不懂的,而老师是无所不知的。由于这样的教育观念,在教学中也就形成了千百年来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
参与式教学的基本理念是: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存在“有所知”和“有所不知”;只有通过相互渗透,才能将已知传到不知,不知变为所知。因而,参与式教学所采用的教学形式应该是有利于交流和促进思考的形式。参与式教学有下面这样一些基本原则:
●平等和尊重。平等和尊重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原则,只有人人心中铭记平等和尊重的观念,社会交往才会和谐。在参与式教育中,除了对学生强调“尊师重教”,更应对教师加强“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教育。
●倾听。倾听是参与性教育理念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也是充分体现个人人际交流技巧的方式之一。应学会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听取他人的发言,注意听取他人对事物的看法、意见和建议。在倾听过程中,还需有语言和非语言的关注。
●分享与交流。参与性的观点认为,团队中每一个成员都会对机体有所贡献,不管其意见或观点是正向还是反向的。每个人都应乐于去听取,并有义务向大家说出自己的看法、本小组的观点、本部门的意见等,目的是让他人能够明白自己的看法。
●非评判。运用参与式教学,在促使学生充分交流的同时,还应该认识到每一个人的观点、看法都有其道理或相对正确性,差别仅仅在于认识角度的不同。教师的任务不是过多地去评判学生的观点或看法的正误,更多的应当是去转变、提高学生的认识。这一过程中,非评判的理念就显得非常必要。例如,如果在收集学生对某事物的看法时,学生讲一条,老师批判一条,那么最后收集到这些观点并不是学生的观点,而是教师想要得到的观点。但是,“非评判”不等于“不评判”,在充分收集学生的观点和看法后,如何提高他们的认识,关键是做好引导工作。接纳每个人的观点,但接纳不等于赞同。
●多种思维与创新。在参与式教学、培训和活动中,极力推崇的是多种思维的理念。科学研究表明,人脑能进行逻辑思维、收敛思维、发散思维等多种思维。成功的创新需要善于运用多种思维。变换思维方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变换看待事物的视角。要善于运用各种思维,达到“思睿观通”。
●从需求和问题出发。在学校健康教育中,教师尤其要针对学生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健康所面临的问题,有的放矢地注意观察,及时发现问题,收集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工作。
●团队协作。个人能力是渺小的,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要多听其他人的看法,良师指点迷津,益友提供帮助,众人拾柴火焰高。
另外,主持参与式教学的教师应当具备一些人际沟通技巧,还应具备耐心、宽容、欣赏、鼓励等品质和手段。
4.参与式健康教育的活动方式
在参与式教学活动的开始阶段,可以小讲课,主要是进行指示性内容的学习,但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参与式健康教育的活动方式:
(1)热身活动和主题游戏。目的是为了活跃气氛,打破僵局,让学生能以较轻松的状态和开放的态度进入学习。主题游戏是根据所要传达的信息的主题来设定的,应使学生在参加这个游戏后,对主题有所体会和感悟。
(2)快速反应(头脑风暴)。由老师提出一个议题,大家快速把头脑中出现的有关议题的联想表达出来。通常用于小讲课或小组讨论前,也用于需求评估时快速收集信息。
(3)图表运用。在参与式健康教育中,图表应用得非常广泛,因为图表传达的信息比文字要直观、易于理解和记忆。
(4)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参与式健康教育较为常用的方法之一,其目的在于创造平等,人人参与、分享的氛围和机会,激发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可促进学生之间、学生与主持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启发思维,促使态度的改变;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人际交流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时,有必要把不同背景、不同经验、不同想法的人分到不同的组里面,开展充分的组内讨论;但有时候也需要把小组成员固定,比如团队协作的时候,需要形成良性竞争的局面。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6~8人,选出小组召集人和记录员,围成圆圈而坐,各组有相同或不同的议题,进行短时讨论。
●分组方法:根据报数、性别、生肖、穿着、兴趣、所教科目、事先准备好的不同颜色或不同种类图画的卡片等进行分组。
●小组讨论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对不同的意见开展讨论,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
●小组汇报:小组讨论后,选出代表向全体学生汇报。小组汇报的时候,要事先制定规则,如每组派个代表发言,事先发过言的同学就不要重复发言。小组在大组汇报时,要给全体学生制定规则,如“现在停止讨论,大家注意倾听”。还可以创造一个简单的手令,如拍手示意结束讨论,让学生形成条件反射,听到拍手就停止讨论。
(5)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参与式健康教育的一种独特教学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可以加深印象,巩固记忆,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在实际生活或学习中可能遇到的一些有关健康的情景和问题,从而改变学生们的态度、观念和行为,进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设计一些态度及行为改变的健康教育活动时,进行角色扮演是个较好的方法。
在进行该项活动时,老师只要给出一个明确的主题,不要太细,可以稍微大些,否则容易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可以让学生自由编排,6~8人一组比较适合。应规定表演时间,还要有一个充分的准备时间。表演完了以后,不要当时就对每个组的表演进行点评,要等所有的组表演完以后再进行点评。当然,评比的不是学生表演才能好与不好,而是表演中所反映出的问题。
●角色扮演如何进行总结?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角色扮演,角色扮演者则要从角色的角度谈他的感受。学生们要对故事情节和扮演的角色进行评议和讨论,提出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题目,组织大组或小组进行讨论。
●如何看待角色的表演者?这个问题要事先和学生约定好,不管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扮演怎样不好的角色,扮演完后就不再是扮演的那个角色。
(6)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又称个案分析,是用一个真实的故事或虚构的情景为事例,提出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
案例分析的目的是巩固和强化教学中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参与性决策、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行案例分析时,选择的故事不要太远离学生的生活。可以用图片、讲故事,或从学生中搜集案例等方法进行案例展示。
(7)情景分析。主要是将所有要解决的问题用图片、角色扮演等方法展现出来,但所有问题都不给出答案(结果),让参与者根据自己的实际,讨论出可能出现的结果。
情景分析要求参与者将讨论出的全部结果进行分析,根据自己的实际,分析出哪些行为是适宜的,哪些不适宜。针对不适宜的行为,提出一个有针对性的建议。
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情景分析这三者是紧密相连的,适用于高年级学生。对于学生讨论出来的结果,教师不要轻易做评判。这时,引导的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
(8)示范。老师为学生演示一系列完整、正规的操作步骤,然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重复完成这一正确操作的全过程,比如正确洗手、刷牙、急救措施等。
可以根据健康教育内容和目的的不同,选用上述参与式的教育活动方法:
●知识培训——小讲课、阅读、小组讨论
●态度培训——小组讨论、现场实习、角色扮演、问题树
●交流技巧培训——角色扮演、现场实习、视频
●操作技能培训——示范、现场实习、视频
●决策技能培训——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分析、角色扮演
5.参与式健康教育活动的场地和座位选择
参与式教育对教学场所的要求并不是很严格,但必须满足一个条件——桌椅最好可以随意移动。教室是最常用的地方,会议室、露天空地也都可以。
座位安排上,健康教育的受众(学生)应该与讲演者(教师)围圈而坐,保证让每个人能以较轻松的状态和开放的态度参与活动。图3—2显示的是参与式教育的座位安排示例。
不适合的座位排列
适合的座位排列
图3-2 参与式教育的座位安排(图例:受众讲演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