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时期大学校园安全形势分析

新时期大学校园安全形势分析

时间:2023-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外,大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并引发群体性斗殴事件也有上升的趋势。大学生财产安全是指在校学习期间个人财物不受侵犯或损失。同时,火灾等灾害事故,也会使大学生财产安全遭受损失。大学生心理安全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第一节 新时期大学校园安全形势分析

一、大学校园安全情况

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众多高等院校扩大招生规模,或在原有校园基础上建设新的校区,或院校间进行合并,形成一所高校多个校区的新格 局。与此同时,高校的师生数量快速增长、校园面积急剧增大,若干校区因地理位置不同造成了空间的距离,如位于同一城市的不同区县或位于不同的城市,周 边环境差异较大;有的高校没有围墙,四通八达,传统的封闭式管理被开放式管理所代替,等等。这些变化使高校的安全防范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学校和校园周边的治安形势严峻,时常发生盗窃、诈骗、抢劫、抢夺、网络犯罪、肇事打架、传销、火险、火灾、交通事故、流氓行为、赌博、吸毒等案件。概括起来,高等院校目前不安全状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针对高校师生的刑事犯罪活动、恶性案件时有发生

如2003年发生的“2•25”北大、清华餐厅爆炸案就是一个典型案例,罪犯为了制造轰动效应,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些著名学府作为实施犯罪活动的场所。又如,过去校园及周边很少发生的杀人、抢劫、抢夺、人身伤害等恶性案件近年有所上升,违法犯罪的恶性程度也越来越高,如云南大学“马加爵”案。尽管这类案件所占比例较低,但是对高校总体治安形势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也给社会安定带来了较大危害。另外,大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并引发群体性斗殴事件也有上升的趋势。

(二)影响校园不稳定因素有所增加

随着高校对外交流的扩大,高校外籍教师和留学生人员逐年增多,一些境外非政府组织、宗教组织以及有宗教背景的基金会、社团机构等纷纷打着文化交流、合作办学、学术研讨等各种幌子,竭力以各种渠道和方式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甚至插手我群体性事件、散布反动言论,扰乱我国社会稳定和校园稳定。另外,高校因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学历文凭、招生就业、后勤服务、教育收费及工程建设中的劳资纠纷等原因引发多起群体性事件,这类事件从表面上看是一部分人对现实不满,或对学校的管理抱有成见,但是一旦事态扩大,容易成为闹事的导火线,影响和危害校园的安全稳定。

(三)作案手段向高科技、高智能转化,网络犯罪上升较快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在一定时期内网络犯罪还会持续增长。许多高校都发生了计算机遭受网络攻击以及网上诈骗、诽谤、恐吓、敲诈等案件。网络犯罪与普通违法犯罪活动的不同之处,不仅在于网络犯罪能造成相对更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由于其作案领域的虚拟性,实施活动的隐蔽性,使得案件侦破难度加大,容易引发一定的社会恐慌。越来越多的案例显示,网络犯罪的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多样化,危害程度越来越大。如:2006年底计算机病毒大案“熊猫烧香”,这个命名“熊猫烧香”的病毒,在近乎一夜之间使数以百万台计算机遭到感染和破坏。

另外,互联网也成为境内外敌对势力对高校进行渗透和反动宣传的重要渠道,而高校学生思维活跃、关心时事但思想不够成熟,容易受到有害信息的影响。

(四)侵害女大学生的案件不断出现

这类案件的作案人员多为校外人员,尤其是社会无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比较多。

(五)心理疾病造成在校大学生轻生和出走人数增多

由于生理疾患、学习和就业压力、情绪挫折、经济压力、家庭变故以及不适应周边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一些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严重的心态失衡,患上抑郁症、妄想症等心理疾病。近年来,在校大学生轻生事件屡屡发生,每年都有多名大学生自杀身亡,还有个别大学生擅自离校出走,给学校和家庭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和负担。

二、校园安全与社会安全形势

近年来,社会安全形势基本稳定,高校校园安全状况总体上好于社会整体水平。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的逐渐深入,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所处的安全环境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大学校园面临的安全形势值得关注。

(一)社会安全形势

当前,我国正处在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社会治安形势总体上保持稳定,但形势依然严峻。社会不安全因素主要体现在:经济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黑社会”性质犯罪增多,制毒贩毒犯罪有较大增长,性犯罪不容低估,智能犯罪、技术犯罪有所增长,其他形式的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率也有所上升。与此同时,地震、洪水灾害等自然灾害,流行性传染疾病等公共安全事故,以及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也给社会安全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

2005年以来,我国社会治安形势不断出现新的情况,局面比较复杂,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刑事发案始终在高位徘徊,刑事发案率与同期相比有所上升;二是重大恶性案件时有发生,放火、爆炸、绑架、杀人等八类刑事犯罪案件同比也有所上升;三是暴力恐怖活动的现实威胁不断加大。社会治安形势的这些特点直接影响着校园的安全状况。

(二)大学生群体可能面临的安全问题

大学生与其他社会群体相比,平均年龄比较轻,社会阅历比较浅,自我保护意识与社会协调能力较弱,应对各种安全问题的经验不足,承受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和安全技能有待提高,法律意识有待提高,法治观念需进一步强化。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

1.人身安全

人身安全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安全。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大学生的人身安全也会遭遇不法侵害或意外伤害,个别大学生还由于种种原因而轻生、自残。

2.财产安全

财产安全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保障,也是最普遍、最多发的安全问题。大学生财产安全是指在校学习期间个人财物不受侵犯或损失。由于大学生集体生活的特殊性、校园公共空间的开放性和部分大学生防范意识薄弱或社会经验不足,大学生已成为不法分子进行盗窃、诈骗、抢劫抢夺、敲诈勒索等侵害的重点对象。同时,火灾等灾害事故,也会使大学生财产安全遭受损失。

3.国家安全及学校和社会稳定

维护国家安全及学校和社会稳定是大学生的责任。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也是境内敌对势力拉拢利用的主要目标。大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既是应尽的义务与责任,同时也是在保护自己的个人利益免受损害的需要。

4.防火安全

大学生公寓宿舍人员密集,易燃可燃物集中,如果不注意用火用电安全,极易引发火灾事故,造成人身和财产的重大损失。

5.交通安全

当前,车祸已成为人类的第一杀手。一百多年来,全世界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达3200万,全国近几年死于交通事故人数每年达10万人左右,学生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的比例较大。

6.生活安全

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会遇到社会实践安全、体育运动安全、食品卫生安全、传染性疾病预防安全、旅游出行安全、社会交往安全等容易造成大学生人身财产遭受损害的问题。

7.心理安全

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其中有的患有心理疾病,个别人甚至走向轻生的极端道路,酿成悲剧。大学生心理安全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8.反恐安全

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或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期间,遭遇爆炸、绑架和劫持人质、投毒、恐吓威胁等恐怖活动的案例也时有发生,反恐已成为当前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

9.网络安全

随着电脑的日益普及和宽带接入学生宿舍,许多学生将空闲时间花在上网上,有的通宵达旦,有的因过分投入而染上“网瘾”,导致远离书本,荒废了学业。有的甚至利用掌握的网络知识侵害他人的知识产权以及利用网络进行诈骗、散布谣言、传播不良信息、设置色情网站等违法活动。2006年4月中旬,贵州某高校一学生私自在宿舍设置色情网站,在网上出售、传播色情信息并非法牟取利润四千多元,最后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和没收非法所得,并受到法律制裁。

10.违法犯罪

极少数大学生参与违法犯罪,受到了司法机关的处理,部分学生因此丧失了学籍和自由,其教训深刻。

三、实行校园安全防范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所谓大学生安全教育与防范,是指高等学校为了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维护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技能,对大学生进行国家法律法规、学校安全规章和纪律、安全知识与防范技能的教育活动。首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的重要基础;其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再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高等学校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一)增强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其健康成长

每个人都应具备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这种意识和能力,主要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锻炼形成的。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才干的黄金时期,接受安全教育,学习安全防范的知识和技能,正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重要过程。通过学习安全防范知识,不仅可以了解和掌握许多生活知识,培养生活自理能力,还可以学会分辨是非,认清良莠,不致随波逐流、误入歧途;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自我,还可以帮助周围的同学和朋友,为建设良好的校风、学风,维护校园稳定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做到自律、自立、自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学生在学习遵纪守法、预防犯罪等内容时,不仅有助于加深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分清合法与违法、罪与非罪的界限,增强依法治国、依法治校、依法防范的意识,而且有助于对《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守则》以及校纪校规的理解和掌握,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学生,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做到自律、自立、自强。学生生活是青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的人生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和可塑性。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体制转型期,传统的道德观、价值观体系受到严峻的挑战,有些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感到迷惑、茫然,无所适从,渴望寻求正确的符合现实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学习安全知识,接受安全教育,正是多层次的具体生动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一环,这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帮助。

(三)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其身心平衡发展

大学生的社会阅历较浅,心理状态还比较稚嫩和脆弱。学生不仅要面对学习压力,还要面对交友、恋爱、择业等多种困扰,特别是在社会变革的大潮中,许多学生在心理、行为上难以适应,彷徨迷茫,甚至发生越轨行为。例如,一些学生因学习压力大、学习方法不适当而深感苦恼;一些学生因为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而忧郁寡欢,孤僻多疑;有些学生往往因日常的琐事而大动干戈;更有甚者,发生自残、自杀等恶性事件。究其原因,学生的心理调节出现问题或心理障碍是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安全教育与管理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行为上的适应困难,增强自控能力,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欲望和言行,协调个人与他人、社会、环境的关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平衡地发展。

(四)解除师生的后顾之忧,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通过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得到提高,在校园内形成群防群治网络,使来自社会和校园的不安全因素得到最大限度的遏制,可以有效地发现和制止违法犯罪活动,消除隐患,预防灾害事故的发生,使校园治安环境得到改善。教师们解除了后顾之忧,就能一心一意搞好教学、科研和管理,最终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