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试论中华文化的历史机遇

试论中华文化的历史机遇

时间:2023-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历史发展到今天,全球化大潮将中华文化推到了历史的前沿,中华文化正面临着又一极好的发展机遇。只有“走出去”,才能加快中外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通过自觉的文化批判和文化选择,使中华文化根深叶茂,永葆青春。“走出去”,也是向世界全面展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最好途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把中华文化全面推向世界,用实际行动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多样化的发展。

试论中华文化的历史机遇

姜明君 余荣华

(浙江工业大学政治和公共管理学院)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摘 要 伴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国力的提升,以全球化为背景,如何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提升中华传统文化,成为当今国人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一种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发挥影响并不取决于其本身的优劣,从文化学角度说,文化并无优劣之分,一种文化能够发挥影响,影响大小,取决于多种复杂因素,其中除了其本身的内蕴之外,关键在于其与历史进程的吻合程度。历史发展到今天,全球化大潮将中华文化推到了历史的前沿,中华文化正面临着又一极好的发展机遇。本文试图从文化社会学、文化历史学、文化哲学、文化比较学等多个角度探寻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客观现实背景。

关键词 文化 中华文化影响力 历史机遇

一种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发挥影响并不取决于其本身的优劣,从文化学角度说,文化并无优劣之分,一种文化能够发挥影响,影响大小,取决于多种复杂因素,其中除了其本身的内蕴之外,关键在于其与历史进程的吻合程度。近两个世纪的相对落后,加以“中国文化西来说”的泛滥,西方文化中心论在中国有了广泛的影响。一些人对自己文化传统的反省几乎到了自虐的程度。几十年来我们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批判多于继承,否定多于肯定,缺少认真的总结,更遑论普及。值得庆幸的是,历史发展到今天,全球化大潮将中华文化推到了历史的前沿,中华文化正面临着又一极好的发展机遇。

一、文化影响力形成的基本因素

如前所述,文化影响力的形成取决于多种因素,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择其主要的有:

一是某种文化自身内涵。文化无优劣之分是指各种文化都有其自身形成的特殊原因,有其自身存在的理由,以及都在特定环境中发挥作用。这种作用虽然会在范围、深度等各方面呈现出差异,但无论何种情形,都不应作为评判其优劣的因素。另外,文化的多样性、多元性本身就是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多样性、差异性,就难以想象世界文化的发展。但同时必须看到,由于生成的环境条件的差异,各种文化其内涵是不一样的。因为文化毕竟是人类活动、人类智慧的结晶。各民族族群的多寡,基于的物质水平的高低,环境条件的优劣,族群社会的发展水平的高低,族群活动的空间范围的大小,都对文化的形成产生决定性影响,从而使不同的文化在内涵上产生差异。一般说来,物质发展水平、生产发展水平高,空间范围大、社会联系广、社会发展水平高的民族族群中形成的文化相对来说其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其影响力也相对较大。近代以来,西方文化,特别是美国文化之所以成为强势文化,除了其价值观因素之外,不能不承认其发展水准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二是文化与物质生产技术、社会发展趋势的吻合程度。原因是文化影响力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人们的接受程度,取决于某种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对协调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作用程度。人类社会进入近代以来,西方文化的影响力之所以逐步增大,并发展成为强势文化,其根本原因还在于西方文化中所蕴含的,以向自然界索取物质生活资料的人类智慧,其中以科学技术因素和竞争为特征的个性特色。人们常说的西方中所反映的个人价值实现、个性张扬等,无不反映了这一历史发展阶段的发展特征。没有这样一些特征的存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能力的提升,人的积极性的激发都不可能达到社会发展要求的境界。

同样是基于上述原因,无论哪种文化都不可能永远保持自己的强势地位。道理很简单,那就是文化也是一种历史概念,文化影响力同样也是历史概念。因为客观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

二、中华文化的历史机遇

中华文化的历史机遇的到来主要基于下述判断:

首先世界正逐步从物质贫乏中摆脱出来。虽然全世界至今真正富裕的国家仍属少数,但不能否认与人类发展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比较,当今世界是人类发展史创造物质财富最丰裕的时期。在物质的时代,人们原有的价值观失去了重心。人们普遍讲求效率,追求成功,其衡量尺度变得非常物质化和金钱化。人们对物化偶像的崇拜远高于对人的精神高度的向往,而传播媒体的发达更加强化了上述过程。当人们从物质的贫乏中逐步摆脱出来时,人们的注意力将更多地转移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协调上来。如果说,西方文化较好地处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但较大程度上忽视了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话,那么中华文化恰恰相反,中华文化中蕴含得更多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

其次世界正从“单一语境”中逐步摆脱出来。人类历史进入资本主义发展轨道以来,世界也从此进入了资源共享资本主义语境。资本主义在物质生产领域占据统治地位的同时,也借助其物质力量,实现了文化统治。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出现以后,虽然为人类发展注入了新的思维,但由于其新生特点,客观地说,即使在其蓬勃发展时期,也未能逼使西方文化边缘化。苏联解体以后,通讯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美国“软力量”的四处扩张,既像历史的巧合,又互为因果。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实际上是将人为创造的“普遍性的标准”,将进步、发展、富强、文明、先进、发达纳入一个单一的评价体系四处扩张。但不可阻挡的是人类正在进入了一个全球时代,单一语境霸权挤压客观条件正在逐步削弱。世界已不再只希望单一语境。最好的证明就是近来美国的霸权行径在世界各地所遇到的挑战。

三、扩大中华文化影响的策略选择

一是强体。当前,对中国知识界的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是,能不能在“全球化”中西方所形成的话语霸权面前,动用中国人的全部聪明才智,不急不躁,仔细识别,将创造了伟大西方文明的精华部分借鉴过来,将西方人称之为“现代病”的糟粕部分拒之门外,将目前还困扰着西方乃至整个人类的问题逐一归纳,整理讨论,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对中国自身的历史和文化重新做出审视、反思和新的认定。世界历史证明,任何民族和国家,如果要真正发展强大并具有影响力,物质固然重要,同样重要的还要有“精神的高度”,而精神的高度的标志是出思想家,出大思想家。不管哪一种文明,探究和追求的本源性问题都应当是一致的。

二是“健身”。所谓“健身”就是走出去。只有“走出去”,才能加快中外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通过自觉的文化批判和文化选择,使中华文化根深叶茂,永葆青春。“走出去”,也是向世界全面展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最好途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把中华文化全面推向世界,用实际行动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多样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并不等于文化全球化,或者说世界上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单一价值体系的所谓“全球化”了的文化。因为世界文化是由具有各自鲜明特点的民族文化组成的,从不存在超然于各民族文化之上的统一的“世界文化”。在中国经济加快融入全球经济的同时,我们应以开放的胸襟、兼容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对待外国文化,汲取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文化发展上我们既面临良好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文化“走出去”比“引进来”更加重要。中华文化只有“走出去”,并不断提高“走出去”的能力和实力,才能回应日益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所提出的严峻挑战。

再次是知己知彼。重点是既要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际文化发展战略研究,同时要积极构建自己的文化发展战略。特别是在构建自己的文化发展战略问题上不能只局限于一般的规划,更重要在于对中华文化的长远发展从战略到具体政策部署、资源配置作出系统谋划。

参考文献

[1]许倬云.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

[2]陈鹏生,反町腾夫.儒家思想与现代道德和法治.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3]谢名家等.文化产业的时代审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