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一个平台,注入一种活力
——论如何实施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朱杭军1 马 骏2
(1.浙江工业大学学生处 杭州 310032;2.浙江工业大学学校办公室 杭州 310032)
摘 要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工作是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工作。本文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出发点,按照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要求,结合工作中具体的实践情况,就如何实施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提出了四点工作思路。
关键词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素质 拓展 认证
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全面发展、走向社会的一个关键时期,每一个大学生在拥有了真正的自由,不再有人为你安排一切、指点一切时,自己便成为为自己做决定的人。走出校门,新时期的大学生面临的是更加残酷的竞争,更加激烈的角逐,更加艰难的考验。如果说大学生活是一场战斗,那么,在我们这一群大学生中,有人已经成了全副武装、训练有素、意志坚定的战士;有人却两手空空,茫然无措,成了不知该去向何方的难民;而有人沉浸在自己编织的梦想里,逃避现实的真实;而更有人冷眼旁观着战斗的腥风血雨,殊不知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名追逐者。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高素质、综合性的人才越来越为国家所需要。大学作为为社会培养、输送有素质有能力的大学生的地方,始终保持着正确的指导方向和敏锐的眼光;而大学生自己应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使命感,积极努力地锻炼自己各方面的才能,实现自己真正的价值。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孕育而生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平台,为大学生展现自我风采提供了一个舞台,为社会认识大学生开辟了一个窗口,为中国教育领域的改革注入了一股活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作为一个新兴事物,是需要不断完善,不断充实,那么,怎样通过它来切实地实施好这一“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呢?
一、揭开“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神秘面纱,体会“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强大生命力
要实施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必须清楚地将其定位,了解其构成及重大的意义,才能为它真正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把好方向盘。
(一)理解“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内涵
大家都知道,“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由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联合实施的,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江泽民总书记“四个统一”的要求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造就“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以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力点,进一步整合教学主渠道外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养6个方面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全面成长成才。“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主要是围绕职业设计指导、素质拓展训练、建立评价体系、强化社会认同四个环节展开的。我们只有全面、深入地理解“计划”的内在涵义,才能更好地付诸实施。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拥有一个完整的体系:从帮助同学们进行职业导航和学业规划的设计活动开始,帮助大家结合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自身的资质条件自主性地选择参加有主题的课外学习教育活动,进行各个方面的素质测评。最终,将所有的素质拓展教育成果汇集在素质拓展证书上,成为向社会介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证明文本。这一系列的活动和全国统一印制的素质拓展证书,能够帮助同学们在就业、升学、晋职的过程中,明了地展示自己在校期间参与素质教育的综合成果。接受第一课堂教育之后获得的毕业证书和接受第二课堂教育之后获得的素质拓展证书加起来,足以说明同学们在学校接受综合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水平。因此,这也意味着“双证”时代的序幕已经徐徐拉开。
(二)挖掘“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独创意义
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有利于激励大学生全面提高素质,培养和造就大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一大批创新人才,是一个比较好的机制;“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有利于建立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正确向导,整合校内外资源来支持大学生素质拓展,从而更好地提高大学生就业和自主创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把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良好的互动效应。通过实施素质拓展计划,尤其是通过证书,把素质教育贯穿于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成长的整个过程。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更是一个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科学文化素养、增强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的有益的途径之一。“计划”似乎只是一个“空中楼阁”,似乎只是一纸凭证,但是要将它付诸实际行动,将“空中楼阁”建设成为“空中花园”,将白纸黑字打上烙印,也是需要长期坚持、循序渐进的,是要学校与学生、内部与外部通力合作的。
二、各高校要努力构筑“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完整的框架支柱,充分调动大学生投入“计划”的热情
学校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这个平台上,学校扮演着主持人的角色,要将这台“演出”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并力求达到圆满的效果。因此在这个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学校要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保证这张证书的含金量。
(一)思想上引导,“计划”上加强宣传
如今的社会变迁太快,新兴的事物层出不穷,个人像激浪中的小船不能很好地把持方向,尤其是青年一代的大学生们有不少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惘彷徨,以致迷失其中。面对“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有的大学生兴奋、有的大学生迷惑、有的大学生无知,因而学校要扎扎实实做好广大学生思想上的工作,引导他们认识素质拓展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引导他们重视为自己规划前景和“披荆斩棘”,引导他们切实投入到拿下“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的行动中来。班长支书、学生党员、学生干部首先要在学生群体中起带头作用,形成具有共同目标和强大凝聚力的集体。而辅导员老师要在思想上做好引导学生的工作,可以通过谈话、交流等贴近学生的形式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把握好正确的方向。
加强宣传,扩大影响也是实施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首要的一步。没有学生知道有这么一本证书,没有学生了解有这么一项计划,就等于一部电影没有观众,就等于铺了铁轨没有火车,不仅失去了其本身的存在价值,也失去了实施的载体和动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以服务每一位青年大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因此学校一定要做好广大学生的宣传工作。目前不少学校已经举办了启动仪式,另外还可以举行大型的学生宣誓和签名活动,提高大学生这方面的责任意识,也可以举办一些巡回讲座,丰富大学生在这一领域里的知识,加深印象和认识。同时还可以在学生中间开展小型的交流会,让学生和老师来共同探讨研究,或者深入到院班进行调查研究和民意测评,掌握第一手资料。
(二)搭建好系统,支撑起框架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这一体制要实行起来,必须具备一套完整的运行体系,即认证体系。这不仅体现在学校支持大学生的素质各方面拓展,也表现在学校在架构实施框架、做好实施流程方面的努力。
学校要不断完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认证系统,自上而下层层落实。首先个人填写后,以班级为单位,由班长支书做好各个素质拓展方面的认证工作,各班级团支部、社团团支部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最基层力量。团支部负责申报素质拓展项目、组织参加素质拓展活动,并于活动进行后两周内,将详细的实施过程记录以及工作总结报所在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审核。团支部应该每学期末负责核实每一位学生的素质拓展经历,对素质拓展成果进行认证,并向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申报中心提交相关数据库资料和证明文档。同时向学生传达有关素质拓展计划的政策和要求,向学院和学校有关机构提出工作建议。这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尽管繁琐,但却是搭建好素质拓展计划体系的基石。其次,由院级领导小组二次认证,保证其真实性和可信度。学院工作包括制定和安排好总体的规划,为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的工作提供物质保障,另外还可结合实际需要和遇到的特殊问题实行具体方案,提出新项目,走出新路子。当然学校的统筹规划也必不可少,需要校级领导小组进行第三次认证,由主管此项工作的学校领导、教务管理部门、科研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毕业生就业中心和共青团、学生会等组织的负责人组成,来制定和调整有关政策,为素质拓展计划的全面开展搭建良好平台。每一个环节离不开学生老师的认真负责和细致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支撑起“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一片天空,从而使这项任务有条不紊地持续下去。
学校可以采取网上记录和认证,加快速度,提高效率,并且使之公开化、透明化。
(三)行动上支持,开展丰富的学生活动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六个方面都需要以具体的活动和阵地为载体,使其具有可实际操作的具体内容。为此,学校应该组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全面活跃学生,调动学生的激情和热情。每个学院都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例如,通过大力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活动、民族团结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提早认识社会、走进社会;举办一些课外科技大赛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另外还可以开展大学生辩论赛、演讲赛、校园歌手赛等文体活动,充实第二课堂内容,使学生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培养竞争意识等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达到一个广泛的参与面,以多样的形式实现素质拓展计划。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也要有所创新,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学校可以鼓励打出品牌,举办系列特色活动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和审批,需要得到学校的重视、各部门的支持,同时,活动的成效反过来也可以促进学校的整体工作和学生的自我发展,赢得学校、学生及社会的承认,使“计划”工作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三、大学生要积极设计全新的素质理念,培养发展素质的自我意识
同样,在“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中居于重要地位的青年大学生要在计划实施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自身因素出发,不断地培养和完善自己各方面的素质,拓展自己的潜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一)摆正自己位子,定下自己的目标
在“素质拓展计划”的参与中,大学生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盲目追逐,立下自己奋斗的目标,去摘下属于自己的一颗星。当你确实知道自己要什么,对自己的能力有绝对的信心,你就会成功。“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素质拓展证书并不是要求学生把所有的内容都填满,比如一个文科生,他在科技创新方面可能就有空白,而一个理工科的学生,他在文艺方面可能也弱,素质拓展计划就是为青年学生提供这样一个框架,促使他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添砖加瓦”,取长补短,争取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不断的进步中最优秀的自我,做自己人生的主人。
(二)积极“自我投资”,尝试去做
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社会。教育的重点应当是促进真正智力的开发,培养个人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然“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我们创造了这么一个机会,我们就应该好好把握,及时自我投资,自我清醒。如果你想提高自身修养你就尝试着去做,如果你想拥有在大学里创业的经历你就尝试去做,如果你想在舞台上表现自己的特长爱好你就尝试着去做。只有动手去做了,才会发现能力,发现机遇,你没有去推一推门怎么就知道一定走不进去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说不定哪一天“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证书的确可以作为“敲门砖”来决定你的人生。
四、结合自身特色,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社会效应
光以学校为依托还不够,这只会使得“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势单力薄而陷于单方面的尴尬境地。因此实施好这一计划的有力保障,还是要有社会的承认、有强有力的后盾,否则就失去了现实意义。
第一要让社会认知认同。学校要采取多种措施使领导认知,使各相关部门认知,使全校上下认知,使广大学生认知。可以充分发挥网络和媒体的宣传作用。第二要进一步加强团学活动与企业和社会的对接,让学生亲身体验,让社会逐步接纳,使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品牌效应得到实际效果的证明。第三要以就业、择业、创业为契机,将“素质拓展计划”推向社会。第四要将“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作为蓝本,扩大社会影响力。
我们正还年轻,我们拥有青春;社会正在变化,人类走向进步;社会需要我们的奉献,我们也需要社会的认可。在踏入社会之前我们要坚定走好脚下每一步,培养包含高尚的品格、创新能力和专业意识的综合素质。让我们共同努力,把这个“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办出成绩、办出实效来。
参考文献
[1]凡禹主编.发现自我和设计自我.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任伯良主编.我们的主张.吉林人民出版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