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及学生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姚 鹏 何 兴 朱杭军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 杭州 310032)
摘 要 本文就大学生目前的思想状况进行调研,并针对目前学生关心的热点、生活成才需求进行了讨论,就当前学生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对策与思考。
关键词 学生 思想状况 问题 对策
目前,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学生数量的快速增加,现在正处在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改革的潮流、开放的世界、迅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以及知识经济、素质教育、科教兴国等新观念的注入,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现就目前对我校学生进行的一次思想状况调研和学生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进行讨论。
一、学生目前的思想状态调查
(一)思想状态
目前学生的政治倾向、人生态度、竞争意识、择业观等与时代变革的步伐基本吻合,呈现出积极、进取、务实、开放的特点和变化。同学们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对我国政治局势和经济形势总的看法持积极乐观态度,对社会热点问题较为关注。大多数学生积极向上,勇于进取,有较强的责任感和社会公德意识,有正确的政治态度和行为方式。
其中大部分同学成才欲望较强,能正确对待学习,能要求自身素质的提高,希望能终身学习,同学们普遍认为时代需要具有真才实学的复合型人才,只有不断追求新知识,才能迎接时代的挑战。
学生普遍都比较积极向上,有一定的进取心;大多数同学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各类团学工作和社团活动,希望能够体现自我价值。这方面低年级学生往往热情较高,而高年级学生则较多的关注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组织和活动。
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包括部分学生对大学生活的迷茫、专业思想不稳定、对就业和前途的担忧;少数经济困难学生对大学学习生活缺乏必要的信心,自卑感较强;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包括学习焦虑、人际交往的自我封闭;对其所在学校办学条件方面有一些意见和建议(如专业课程设置、师资水平、后勤服务等)。
(二)所关注的热点
现阶段学生关注的热点很多,大多数学生比较关心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及各类社会热点问题,主要包括“3.20”“台湾公投”、台海局势走向、伊拉克问题、中日钓鱼岛争端、美国和俄罗斯的大选问题、马加爵事件、公共卫生问题、民工权益保障、“三农”问题等等。从总体上来看,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社会主流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有一定程度的切合,更多程度上和媒体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相切合。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国家大事关注较少。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据了解,主观上是因为相对于自身权益、前途就业等问题,很多学生认为国内外热点与自己切身利益无关。
(三)学风状况
1.存在着一小部分学习意识淡泊、思想麻痹落后的学生,其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成绩也不理想。
主要原因有:①入学成绩的差异、偏科现象存在,尤其是文理兼收的专业以及英语单科成绩差异所导致。②学习能力、方法及适应能力、自我约束能力有差异。从中学时期被动、受督促式的学习转变为主动、自觉的学习需要一个过程,加上大学主要靠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导致部分同学不能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处理好学习与团学活动、课余爱好等的关系等等,甚至有些同学还沉迷于打牌、下棋等。③学习动机不明确,理想抱负水平不高。某些学生中学阶段是以考大学为奋斗目标,而进入大学后对所学专业特点、发展方向、就业前景等不是很明确,学习缺乏动力,有厌学情绪。④自由主义倾向较为严重,有叛逆性格。中学阶段由于部分同学受家长、老师管制较多,对学习有一定抵触情绪,对学校、学院倡导的学风建设方案表示不理解,认为限制了个人自由,不利于个性发展。
2.不同年级之间的学风情况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及目前高中毕业生的思想状态的日趋成熟,现在高校中大一新生普遍自我感觉在思想上比以前更加成熟,也更能融于当前所处的生活学习环境。在学习上,学生逐渐了解本专业学习的方向和特点,随着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更多的学生一入学就开始关注考研、留学、就业等各种信息。
大二学生忙于考级考证,同时不少学生在团学会担任一定的职务,所以学习和工作的处理上有些矛盾;也有些学生为了学习,什么工作都不参加,导致各方面能力得不到全面的锻炼。
到了大三、大四,学生中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由于就业压力的加大,打算参加考研的学生比例增长较快,例如对于我校理学院在最近的一次调查中,大三学生准备考研的达到了70.3%,信息学院则达到了60%~70%。而少部分学生因为累计不及格课程较多,无法顺利完成学业获取学位,则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和兴趣。
(四)学生生活与成才需求
1.生活方式多样化,消费、娱乐、休闲等观念大为转变,逐渐从保守、封闭、单一走向开放、多元和个性化。较多的同学开始更多地注重生活质量,关注切身利益。大学生休闲方式主要有:读书、上网、玩游戏、欣赏音乐、考证、做兼职、健身运动等。学生对于课余文化生活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也给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有更完善的硬件设施和软件平台。
2.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实践。大学生对社会实践与校园文化建设的题目非常感兴趣,经常参加各项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但也有部分学生表示基本不参加。比较一致观点是,大家都觉得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包括社团活动、学术讲座及专业课题探讨、体育比赛、文艺演出、演讲与辩论等。大部分学生认为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创业,创业更利于自身潜力的发挥。
3.有积极进取的强烈愿望,但缺乏证明自己的勇气和改造自我的毅力。大部分学生积极进取的愿望非常强烈,认为发展自己的主动权就在自己手里,自身的力量是发展的内因。但部分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行为方式中,又往往表现得优柔寡断、束手束脚或缺乏应有的信心和毅力。如虽然多数同学对学校组织的创新比赛活动等持赞同态度,但还有不少学生缺少参与的热情和行动。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很多同学对有一定难度的活动,信心不足,害怕失败,没有证明自己的勇气。绝大多数同学懂得在相对宽松但竞争激烈的大学四年中,应该珍惜时间,抓住一切机会锻炼自己,但缺乏应有的意志品质,惰性较大。对此,在许多学生不良的学习方式(如没有明确的计划,不愿挤时间学习,得过且过等)中可见一斑。
4.学生日益热衷考取各类等级证书。目前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再仅仅满足基本的专业学习上,而是希望能够获取更多的其他知识,以此来增加其在未来发展中取胜的筹码和信心,而考取各类等级证书是他们对此类心态和需求的集中体现。
5.许多学校硬件设施的不足和群体性娱乐活动的相对缺乏、参加对象过于狭窄,部分学生特别是一些不爱学习的同学将大部分课余时间都花在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等上。从而也使部分自控能力弱的学生沉溺于此,甚至荒废学业。
二、目前学生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一)转变观念,进一步强化“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长期以来,高校教育中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体现,学生只是被教育者和被管理者,是教育和管理的对象,是客体。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后勤社会化、高校实施学分制和收费上学制的实施,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日益增强,学校教育必须进一步强化“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尊重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自觉适应教育主体及学生的多样化、多层次的要求,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强化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真正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强化“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就要正确面对学生成才需求的多样化和民主权利意识日益增强等新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学生的需求不仅仅满足基本的学习生活之上,而有了更高的追求。生活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学习、消费、娱乐、休闲等观念大为转变,学生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关注切身利益。学生需要学校能够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这与学校学生工作“三个一切”是相符合的。但在工作开展过程当中,这就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学校与学生作为传统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与服务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矛盾,如何既充当好管理者的角色又做好服务工作成为当前学生工作的难点之一。
(二)进一步形成“全员德育”的局面
“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学生教育工作是高等学校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各部门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责任,因此要进一步强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齐抓共管,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调研中我们发现,有部分教师认为学生的德育工作只是分管学生工作的总支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的事情,而与己无关。同时当前的师生关系相对淡漠,许多教师除上课外很少跟学生接触交流,对学生缺少热情和关爱,学生对教师也缺少信任、尊重和热爱,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往往各行其道,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没有统一到育人的目标上来。由此可见,广大高校教师的育人意识有待加强,师生关系有待进一步融洽,使得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能够关心学生工作,增强学生教育工作的合力。
(三)正确处理学校快速发展背景下教学资源暂时短缺和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高等院校的各项工作都有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诸如师资引进不足、硬件设施没跟上、教学方式不能与时俱进等方面的问题。调研中发现有不少学校缺少突出的优秀教师,国际、国内一流的学者、专家来校任教;学校各项硬件设施相对不足,教学、图书馆、运动场所等文化基础设施不完善,学生没有足够的场所组织各类学生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缺少必要的硬件支撑;教学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显得落伍,学校中许多部门在制订制度时没有真正为学生考虑、以学生的需求出发等情况。对此,一要坚持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发展来解决的方针;二要坚持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方针,整合资源,服务学生。
(四)进一步加大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力度
学生问题牵涉到学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而学校各个部门处理与学生有关的工作都需要学生工作线人员的配合与合作。因此学生管理工作涉及面广,内容庞杂,学生工作线教师忙于日常事务性工作而少有时间、精力去思考学生工作的新情况、深入全面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学习工作所需要的业务知识和理论的情况确有存在。目前,不少高校专职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员配备与教育部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工作人员普遍工作压力大,而随着管理对象的增多,学生价值观多元化、知识层面不断地扩大,使得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
(五)拓宽思想教育工作渠道、建立学生信息反馈与处理机制,促进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三贴近”
随着网络教育这一新的重要阵地的建设在各高校的推广和应用,网络的普及对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网络论坛既是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重要窗口,也是用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的重要阵地。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特点,增强工作的交互性、趣味性、个性化和针对性,也要整合资源,加强管理,掌握网络阵地的主动权。要进一步加大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进社区的工作力度,提高工作的覆盖面。积极探索学生思想工作“三贴近”。思想工作“三贴近”,就是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把教育工作和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和困难结合起来,多用疏导的方法,以实际行动关心学生困难、关爱学生进步,在工作中尊重学生、帮助学生,积极在服务学生的过程中引导、教育学生。
(六)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党建团建工作,夯实学生工作组织基础
高校党建团建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基础,要切实加强在青年大学生中发展学生党员的工作,紧紧抓住大学生中的先进群体、先进分子来带动整个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要继续加大在大学生中的培优推优力度,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加大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力度,进一步壮大学生党员队伍。要加强学生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工作,真正使其从思想上入党,在学习和工作中真正起到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参考文献
[1]马胜凯.努力适应教育改革,积极探索高校学生工作新思路.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
[2]岳泳.高等学校公民道德建设的排头兵——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现状与途径初探.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