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后勤企业建立预算管理体系
陈金友 吴振福 马关龙 章思平
(浙江工业大学容大集团 杭州 310014)
摘 要 企业预算管理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方式与管理机制,高校后勤企业建立预算管理体系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它能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确保企业资金的安全运行,有效提高后勤企业的经济效益。建立预算管理体系必须设计科学的预算组织管理机构,明确企业预算管理的原则、程序和基本内容,提高预算管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 高校后勤企业 预算管理 体系
一、高校后勤企业建立预算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高等学校结合高校自身特点,积极组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后勤服务企业。在高校后勤社会化过程中,要以后勤社会化改革为契机,建立独立的会计核算体系,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服务水平,采取积极有效的财务管理措施,促进后勤企业的健康发展。预算管理是采用价值形式对经济活动进行预测、调节、决策和目标控制的管理形式,全面预算管理是集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于一身的一种有效的现代监控手段。近些年来,预算管理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管理方式与管理机制,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立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建立科学化的预算管理体系。在高校后勤企业推行财务预算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实行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
由于高校后勤企业是从学校母体中剥离出来的经济实体,与现代企业管理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预算管理已成为一种全新、全面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是与公司治理结构相适应,通过企业内部各个管理层次的权利和责任安排,以及相应的利益分配来实施的管理机制。后勤企业的财务预算是通过预算的编制、预算的审批、预算的协调等重要环节来实施,为出资者(学校)与经营者(公司管理者)履行受托责任的考核提供了依据。通过预算制约有效地规范了学校、经营者和其他员工三者的关系,体现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
(二)企业实行预算管理是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实施预算管理,是企业实现财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途径。企业把现金流量、利润、收益率等指标作为管理的出发点与归宿,为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实行财务预算管理也将成本控制与财务预算有机地结合起来,由孤立单项地从企业内部降低费用支出,转向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和资源共享的方式降低费用支出,树立成本控制的新理念。
(三)强化预算管理为企业提供资金保障
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强化资金集中管理,为财务预算管理提供资金保障。资金跟着预算走,预算资金按照进度拨付,利用资金手段调控预算的执行。大宗物资的资金由财务部门统一对外结算,财务部门要严格按照预算及专项预算使用资金,不允许资金在不同的预算项目之间进行调剂,严禁将预算资金用于预算之外的其他用途。
(四)实行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
现代企业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企业组织结构控制、授权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职工素质控制、内部报告控制、风险控制、电子信息系统控制等。预算管理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预算目标的制定,为高校后勤企业内部控制提供了成本费用的标准,通过预算的编制、审定、预算指标的下达,使后勤企业目标管理落到实处;通过预算的执行以及对预算差异的控制,使企业内部控制更加具体化和科学化,促使企业挖掘和合理利用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避免资源浪费和经营无效率。通过预算可以促使各部门不仅考虑本部门的工作目标,还要考虑各个部门及公司总体间方方面面的关系,通过预算可以使每个部门、每个员工知道自己在一系列配套计划中的工作目标,可以促进企业各部门间相互协调与沟通,从而提高公司的工作效率。
二、高校后勤企业预算管理组织机构的设计
科学的预算管理组织是预算管理得以顺利实施的组织保障。企业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是预算管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集合体,也是模式运行的主体。健全的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包括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领导小组、预算管理办公室以及预算责任网络构成(如下图):
预算管理委员会在组织体系中居于领导核心地位,是企业内涉及预算事项的最高权力机构,委员会由董事长直接领导,主任由董事长担任(不设董事会的后勤企业可由学校分管副校长担任),副主任由有关董事、总经理、总会计师兼任,委员包括有关董事、副总经理、各下属公司的经理、财务负责人。预算管理委员会主持召开的预算会议,是各部门主管参加预算目标的确定、对预算进行调整的主要形式。
预算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1.审议有关预算管理的制度、规定和政策;
2.根据董事会决定的经营方针制定预算规划;
3.审议通过预算编制的方针、程序、方法;
4.接受预算追加方案的审查和审批;
5.接受预算分析报告,提出预算改进意见与建议,并提出考核奖惩意见,报董事会。
预算管理委员会下设预算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日常预算事务的处理,由总会计师兼任预算领导小组组长。预算管理领导小组是组织有关人员对预算目标进行预测、审核,研究、协调各种预算事项。
预算管理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1.草拟公司预算管理的有关制度、规定和政策,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议;
2.审查下属公司的预算草案,并就必要的修正提出意见与建议,汇总集团公司的整体预算方案草案,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议;
3.经审议通过的预算方案,报经董事长审批后下达执行;
4.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对各单位发生的分歧、矛盾或问题进行协调、调解;
5.督促各单位编制部门预算草案,检查下属各单位的预算执行结果;
6.提出年度重大预算调整项目和预算追加项目;
7.负责其他日常预算管理工作。
预算管理办公室是各下属公司的预算管理组织,办公室主任由下属公司总经理兼任,副主任由下属公司财务部门负责人兼任,成员由各下属公司、部门负责人组成。
预算管理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1.制定本公司有关的预算管理实施办法,报预算管理领导小组;
2.指导本公司各部门编制预算方案;
3.审查本公司各部门编制的预算草案,并提出指导意见;
4.汇总本公司各部门的预算草案,并编制本公司的总预算,负责上报;
5.监督本公司预算的执行,并进行预算执行情况的事中、事后的监督检查;
6.审查本公司追加预算的合理性,并负责上报;
7.负责本公司各部门预算冲突进行协调、调解;
8.分析本公司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撰写预算分析报告,并上报。
预算责任网络是以企业的组织结构为基础,是下属公司各部门设立的预算管理机构,组长由单位负责人兼任。具体负责本部门预算的编制、实施、控制、监督、分析、总结、考核等。
三、预算管理的原则、程序和基本内容
(一)预算管理的原则
1.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
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3.坚持分项目与分行业相结合的原则;
4.坚持主体性和全面性相统一的原则。
(二)预算管理的程序
日常预算管理的程序:
1.根据学校发展规模和公司的发展战略,结合公司各行业的经济形势,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制定出明确、切实可行的集团公司预算的总体方针,并确定预算编制政策,下达到预算管理单位。
2.预算管理领导小组根据预算管理委员会确定的方针、预算目标和有关政策,下达预算指标;各预算管理办公室根据下达的指标和政策,组织各预算单位编制各自预算草案。
3.各公司的预算编制完毕后,由预算管理领导小组进行审核、平衡、修订、汇总,并预算管理委员会审议。如有重大错误,各级预算管理委员会应提出处理意见,返回相应的预报算编制单位进行修改。
4.预算管理委员会将审议通过的预算草案报董事会研究(没有董事会的公司报学校有关决策机构研究),确定通过。
5.预算审议通过后,由董事长签发,由预算管理领导小组组织实施。
6.各公司(单位)将下达的预算指标进行分解,落实到各基层单位,逐级下达执行。
(三)年度预算调整的程序
对预算的调整也必须按一定的程序进行,预算调整一般在下半年进行,预算调整要进行分析、申请、审议、批准四个主要程序。
1.各预算单位在具体执行预算时,发现预算偏差必须进行具体分析,分析学校新学年学生规模情况、后勤基础设施投入的重大变化,明确预算偏差的原因。
2.各单位的负责人按规定向预算管理办公室提出预算变更要求,预算管理办公室对各项预算变更要求的合理性、可行性、必要性进行审核,提出具体调整预算的申请,如不符合要求,不提出预算调整申请。
3.经预算管理办公室审核后,由预算管理领导小组审查,并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
4.审议通过的预算调整方案由董事长批准后执行。
(四)预算管理的内容
高校后勤企业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及层次性,决定了企业预算体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预算体系通常是由一系列具体预算组成,在不同的企业其基本构成大致是相同的,一般主要包括经营预算、财务预算和专项预算。
经营预算,是指与企业预算期损益状况有关的、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具有实质性的基本经济活动的预算。主要包括销售预算、存货采购预算、销售成本预算、各项费用预算(人员经费、水电费、折旧费等)、销售毛利预算、期末存货预算、经营费用预算、管理费用预算。
财务预算,是指预算期与企业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状况有关的各种预算,主要包括现金流量预算、财务费用预算、投资损益预算、利润预算、预计损益表、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现金流量表。
专项预算,是指预算期企业涉及长期投资的、非经常发生的、一次性业务支出的预算。主要包括:资本预算、基本建设支出预算、大修改造支出预算、特殊预算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