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时间:2023-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可以从它与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以及综合课程的关系中看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以问题的解决为中心,以活动为开展形式,往往需要跨学科进行。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活动课程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是活动课程的深化、发展、规范和提高。从活动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历史发展来看,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历史性联系。

第三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兼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性质的一种课程组织形态,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必修课程,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和互补性,与其他课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我们可以从它与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以及综合课程的关系中看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是两类不同的课程,前者不是后者的简单补充或延伸,但又与前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二者的主要区别如表2-1所示。

表2-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

img3

从课程目标来看,学科课程的目标在于让学生掌握系统、全面、完整的学科基础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思维、提高能力,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具有全面性,不仅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使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从课程内容来看,学科课程所传递的主要是人类长期积累沉淀下来的经验,这种经验主要是一种间接经验。学科课程的内容一旦确定,就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不宜推陈出新,不宜吸纳新知识。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围绕学生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性、综合性问题来选择课程内容,侧重于直接经验以及综合性知识、应用性知识。

从课程组织和课程结构来看,学科课程注重逻辑性、整体性、系统性、连续性、简约性以及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强调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和内在逻辑结构,将前人积累的分门别类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以及学生的思维和认知作为组织课程的基础,按学科分类的知识体系编写教材,各学科课程彼此相对独立,自成体系。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非逻辑性,它不依赖于系统的知识体系,而是以活动项目和方式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作为组织课程的基础和原则,课程的组织以问题为中心,一个活动的开展可以跨越多学科多领域知识。

从学习方式和课程实施来看,在学科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接受学习,注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接受、理解和认知。学科课程是以知识的逻辑体系组织的,因此它的实施是分学科或分单元进行的。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方式主要是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社会参与性学习以及操作性学习,因此注重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亲自操作、亲身体验、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以问题的解决为中心,以活动为开展形式,往往需要跨学科进行。

从课程评价来看,学科课程的评价无论从评价的主体、对象来看,还是从评价的内容、方法来看,都体现了单一的特点。在学科课程中,常常是由教师、学校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单一评价,一般都采用试卷评价的方法。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是开放的、多元的,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相关人员以及专家学者等都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指导以及课题本身进行多方面评价,一般采用发展性评价方法,如档案袋评定法、苏格拉底式研讨法、表现性评定法等等。

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尽管有很多不同之处,但二者并不是截然对立的,我们不能将它们分割开来,因为学科与活动并不是完全对立的。“杜威在《儿童与课程》中早已指明,学科或科目内容的逻辑顺序要与儿童的主动心理序列保持一致,因为它们在本质上都是儿童主动活动的结果。或者说,科目目标和内容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得以表现,儿童在有序的自主活动中逐渐达到科目的要求。学科与活动是同一学习过程的两个方面,活动设计可以被看作是学科内容心理化的过程,是学科所蕴藏的逻辑经验向个体经验转化的过程。从这一过程的‘内容’上看,可以称之为学科课程,而从‘形式’看,可以看作是活动课程。”(3)因此,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难以截然分离,二者都是学校整体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紧密联系。学科课程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得以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技能可以在各学科课程教学中拓展和加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可以和某些学科课程的教学打通进行。(4)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活动课程

目前,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实行“科教兴国”,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以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这无疑是对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即我们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课程是教育的核心,要想取得教育改革的成功,就必须对课程进行全方位的改革。针对我国学科课程一统天下的局面和现存课程体系的问题,活动课程便成为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活动课程的设置出现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将活动课程纳入课程计划,成为我国中小学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代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先在实验区进行活动课程的实施,再将实验区的活动课程成果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使全国各地开设活动课程。活动课程设置近十年,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使人们逐渐认识到:活动课程的设置,既然是为了克服单纯学科教育的变动而在学科之外为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培养综合能力设计的新型课程,既然要强调基于实践的学习,面对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那就不妨放弃寓意不准的活动课程的提法,突出“综合”和“实践”的特点,旗帜鲜明地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和体系。(5)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活动课程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是活动课程的深化、发展、规范和提高。

从活动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历史发展来看,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历史性联系。从本质上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活动课程范畴,它们之间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6)活动课程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和综合性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学生主体的学习活动及体验学习为主要形式,以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的统一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的一种课程形态。(7)从二者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它们是一脉相承的,秉持着同样的中心概念(经验、活动、生活、实践、兴趣、探究等)、同样的价值观、同样的宗旨目标和同样的育人功能。如果说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那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加注重从教育现实出发阐述具有现实意义的一些理解,充分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现实特点。课程设计上更趋于规范合理,如课程名称更为确切。课程目标更加清晰全面,更加突出了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素质综合性发展。课程内容更加整合,活动内容的设计要从整体上去考虑,主题的选择要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主题的探究要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学习方式更加综合,要求学生运用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以及自主、合作学习等方式,尤其强调了研究性学习在课程构成及实施过程中的特有作用。课程实施既注重结果,更加重视过程以及过程的“开放”性,强调学生自主参与,在体验中发展与提高。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综合课程

实际上,就综合课程的传统意义而论,它是将两门以上学科结合而形成的新的课程,是一种新的学科课程形态。(8)一般说来,综合课程分为相关课程(关联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和经验课程。相关课程要求在设计课程或进行课程教学时,不能只考虑单个学科的逻辑结构和排列顺序,而是要考虑与之相邻学科之间的关系,使它们的教学能够相互照应,相互联系,穿插进行,目的是寻求两门或几门学科之间的共同点,以便打破学科间相互孤立的状态。融合课程是一种将那些有着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合并或融合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或跨学科课程,比如地球科学、数理社会学、社会统计学、生态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等。广域课程的综合化程度比融合课程更进一步,它不仅横跨一个知识门类的几个学科,而且常常横跨不同知识门类的几个学科,是合并数门相邻学科教学内容组成的新学科。这类课程绝不是各相关学科知识简单凑合的“大拼盘”,而是按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心理特征组成的有机整体。核心课程是在广域课程的基础上进行课程综合,它完全改变了组织课程内容的思路,不是以学科内容的逻辑为核心,而是以实际的社会问题为核心,按照问题的逻辑线索组织课程内容。经验课程注重学生的直接经验和兴趣,它也不是遵循学科的逻辑体系组织课程,而是由学生自由地选择组织知识与经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但它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综合课程,与综合课程又有区别。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综合性,不仅包括课程内容及其组织形式的综合性,而且包括实施方式与功能价值的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上不仅整合了一系列相关学科(包括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知识内容,而且整合了当代社会的综合性问题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在实施方式上不仅把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而且把观察、调查、访问、参观、制作等多种具体方式进行有机结合;在功能价值上不仅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而且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等系统能力以及良好态度、兴趣、观念的综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