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资源开发

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资源开发

时间:2023-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从《指南》对学生的要求可以看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突出了对技术教育的学习和探究;在学习方式上,也强调以学生参与项目活动为主要形式,应与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结合起来;在活动类型的选择上,强调给学生创设各种经历、各种体验、各种感受的机会,使学生的劳动与技术的学习过

第三节 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资源开发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之间的联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经验。在实施与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应从有利于学生发展,促进学生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出发,努力开发丰富而实用的课程资源。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定领域之一,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

(一)课程资源开发的以生为本的原则

以生为本,顾名思义,是以学生为课程资源开发的根本,也就是说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开发课程资源。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特征来确定课程的内容,要避免“成人化”和“一统化”。

在开发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资源时,应首先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们知道,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在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等几个阶段各有不同。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应随着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而有所不同。其次,资源开发者也应考虑到学生的个别特征。即使是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其身心发展又有其个别特征。资源开发者要了解年龄特征的一般知识,还必须具体研究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同一年级中不同学生的特点。由于个人的家庭、社会影响、个人经历的不同,因而每个人的身心发展都有各自的特殊性。课程资源开发者在开发课程资源时,要做到因人而异,使课程资源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二)课程资源开发的基础性原则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劳动与技术能力培养的基础,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选择注重学生劳动与技术方面基础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应以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服从且服务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生动活泼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教育资源。

(三)课程资源开发的综合性原则

我们在开发劳动与技术教育资源时应注意劳动与技术教育各个实施途径的沟通与结合,劳动与技术的课堂学习要与课外活动、常规指导、社会实践、家庭教育等途径相沟通、相结合,以实现其教育目标;课程资源的开发应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各领域学习活动的统筹规划有机协调,如公益劳动可与社区服务结合起来,职业了解可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技术初步的学习可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等;同时还应将劳动与技术教育中的技术初步、家政、职业了解等几方面内容渗透和融合起来,如技术学习与家政学习的统整,在职业了解过程中注意职业活动中的技术特征,在技术初步、家政、职业了解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劳动体验等。

(四)课程资源开发的科学性原则

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应充分考虑到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和年龄阶段特征,要注重各年龄段在教育内容上的衔接和在教育方式上的协调。有条件的地区应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进行活动设计,开发教学软件,把计算机辅助教学引入劳动与技术教育,并加强计算机在技术设计学习上的应用。

(五)课程资源开发的实效性

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有一定的条件要求,而各地的现有条件和资源优势,千差万别。因此,应从本地区、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教育的实际效果出发,选取内容,确定方式,安排实施计划,真正体现课程资源开发的实效性。在实现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形成本地区、本学校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传统和特色。

二、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开发的目标

现行教学大纲规定初中劳动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热爱家乡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生活自理能力和从事简单生产的能力,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工作和生活需要,打下初步的基础。”同时还强调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加强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关心集体、认真负责、团结协作、珍惜劳动成果等优良品质。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现行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对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进行了拓展,《7~9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对其课程资源的开发目标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认识劳动世界,理解劳动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指南》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劳动体验,形成对劳动的初步认识;通过劳动与技术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负责、遵章守纪、团结互助、爱护公物以及爱惜劳动成果的品质,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拓展生活中的技术学习,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学习,学会生活自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指南》要求学生应该在掌握生活必备的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拓展生活中的技术学习,学会生活自理;建立生活中的主体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主动进行技术实践,掌握一些现代生产必备的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指南》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常见材料,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工具。在工业方面,应了解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进行简单的工艺品和技术作品的设计与制作;在农业方面,应了解作物生长和农副产品生产与销售的一般过程,掌握简单种植、饲养的一般方法;另外,教师应把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相联系,使学生走进信息技术大门,学会运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信息处理。

(四)发展技术学习兴趣,初步形成从事简单技术活动和进行简单技术学习的基本态度和能力

《指南》要求教师应保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指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技术问题,形成亲近技术的情感,具有初步的技术意识;教师应注意知识的综合运用,拓展学生技术学习的视野,使学生初步形成与技术相联系的经济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伦理意识、审美意识以及关心当地经济建设的意识,发展可迁移的共通能力;学生应了解从事技术活动必须具备的品格与态度,能够安全而有责任心地参加技术活动,初步具有与他人进行技术合作、技术交流的态度与能力;学生通过体验和探究,学会进行简单的技术学习,初步形成科学的精神与态度及其技术创新的意识,具有初步的技术探究能力。

(五)关注职业领域,增进职业认识,形成初步的职业选择意向和初步的创业意识

《指南》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应关心日常生活中成人的职业角色,初步了解社会的职业分工,并且了解职业与技术、与社会、与人的发展的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职业意识和创业意识。《指南》和现行教学大纲都提倡学生认识劳动世界,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学习技术,提高能力,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但是,从《指南》对学生的要求可以看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突出了对技术教育的学习和探究;在学习方式上,也强调以学生参与项目活动为主要形式,应与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结合起来;在活动类型的选择上,强调给学生创设各种经历、各种体验、各种感受的机会,使学生的劳动与技术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充满乐趣的过程;在教学目标的涉及上,注重学生的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的体验性目标,尽管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具有一定的知识体系,但总的来说,其课程资源开发资源根本目标还是应该侧重于体验性目标。

三、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

学校在组织和实施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时候,其教学内容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为指导思想。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应以社会需要出发,立足学生所处的现实环境,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技术项目,使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生活性的特征。课程内容的选择既要考虑到教师教学任务是否能够完成,又要考虑到内容是否具有先进性的特点,更要考虑到学生是否有接受课程内容并把这些知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的能力。在对我国一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试验区进行考察、调研、分析后,有专家认为: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教学内容“要立足学生所处的现实世界,注重教育内容的生活取向。一般以当地的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为背景,选择对学生发展有益、对未来生活有用、与科技发展趋势有关的内容,作为核心来组织和实施学生的学习活动”。劳动与技术教育使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课程内容还应具有开放性和选择性。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课程内容既强调对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又强调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培养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去探究新的技术原理,获取新的技术能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既可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又可以通过体验探究,掌握基本技术的学习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对技术的创新意识,具有初步的技术探究、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技术问题的能力和对技术探究的终生学习能力。当然,在组织和实施劳动与技术教育主要内容时,安全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学校在对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组织和实施时,应尽量选择没有危险的教学内容加以实施。

在选择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时,其基本要求有:

1.立足现实。所选择的内容应与当地的生产实际、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体现一定的地方性特色和区域性特征。

2.贴近学生。所选择的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知识基础相适应。同时,教学内容又应具有挑战意义。

3.便于教学。所选择的内容应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设计、操作、评价等学习过程,有利于集体活动中的教师指导。

4.体现综合性。这些内容蕴含着丰富的各学科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多方面教育内容的整合和学生综合视野的形成。这些内容具有广泛的生长点,有利于内容的横向沟通和纵向联系。

5.涉及的材料应安全、经济。所选择的教学材料应具有简洁、轻便、易于采集、成本低廉、便于重复使用、安全可靠等特点。

(一)内容安排

1.小学3~6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

小学3~6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技术初步、家政、职业了解等方面。其中,技术初步主要是使学生通过初步的技术学习形成包括材料认识、工具使用、简单设计、简易制作、简单评价等在内的基础能力以及基本的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其内容包括纸塑、手缝、泥塑(可选学2项)以及信息技术,并可在小木工、小金工、种植、饲养、编制、电子制作等项目中选学2项。

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所安排的内容可分为基础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基础性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础,是必修内容;拓展性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均有一定的发展,同时对实施条件也有相对较高的要求,是为部分地区、学校和学生在实现基本目标的基础上达到较高要求而提供的选择性内容。

《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的编制者考虑到我国各地自然状况、经济发展、教育条件的不平衡性,有些内容的安排呈现出开放性特征。学校和任课教师在选择和确定课程具体内容时,必须考虑以下几点:

(1)这些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体现一定的地方性特色和区域性特征。

(2)这些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是可感的、易于操作的,同时又是富有挑战性的,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水平相适应。

(3)这些内容有利于观察、设计、操作、评价、交流等学习过程的展开,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

(4)这些内容蕴含着广泛的各学科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劳动与技术教育多方面教育内容的整合,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迁移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5)这些内容所涉及的材料具有简洁、轻便、易于采集、成本低廉、便于重复使用、安全可靠,又有利于教师的集体指导等特点。

下面是对小学3~6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的具体安排:

(1)技术初步

①通过调查、比较、试验等活动,认识各种常用材料及其不同用途,体会材料世界对技术、对人类的意义。

收集和观察生活中的自然材料,讨论和分析材料的特性,能用不同的标准对材料进行分类。

学会正确处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废旧材料。

知道纸质类、木质类、金属类、塑料类等材料中一些常见易加工材料的性能和用途,会使用一些黏合材料和连接材料进行部件连接。

能够根据材料的用途和性能价格比,进行材料的比较和选择。

②通过测量、绘图、材料加工等活动,学习使用一些常用工具。

知道常见的简单工具的名称及用途,会根据不同的材料、不同的目的选择工具,会使用一些常用量具。

会使用常见的农用工具,能识别常见农用机械。

会使用一些常用工具对纸质类、塑料类易加工材料进行画线、折叠、剪切、挖孔,或对易加工木质材料进行打孔、锯割、整形和磨光,或对金属丝、金属薄片等易加工金属材料进行展直、剪切、弯折等。

③认识一些简单图样,并用图样进行简单的作品设计,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

能看懂加工图样中的剪切线、折叠线、粘贴面等符号,能理解简单的外观图、实物图、操作示意图,会看简单实物图。

能在教师指导下确定设计与制作的作品主题,并通过合理的构想进行作品结构及其制作过程的具体设计。

能用草图或语言来表现作品的构造、制作过程和设计思路,能在讨论的基础上改进设计思路、制作计划。

④进行简易作品的制作,并作必要调试,培养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

能根据说明书进行简单玩具的拼装与制作,或根据制作要求和操作示意图进行纸、木模型的制作。

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计划选择材料和工具,制作成作品,必要时进行相应的调试。

能利用当地的自然材料设计并制作工艺品、旅游工艺品,收集并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进行工艺品的安全制作。

能根据制作要求和操作示意图进行简单机械模型、橡皮筋动力模型的制作与调试。

⑤通过观赏、讨论、测试等活动,对作品进行简单评价,形成初步的技术作品鉴赏能力。就作品设计与制作中的合理性、独特性和创造性做出简单评价。

能对作品的制作过程、工作环境做出简单评估。

就作品经济、质量、环保、审美、安全、耐用等方面做出简单评价。

能设计和制作简单的作品说明书和宣传材料。

知道纸塑作品的基本材料和日常应用,掌握刻纸、剪纸的基本方法,能设计和制作几种纸质工艺品和纸塑作品,并做出评价与说明。

能使用一些常用针法缝制简单的布艺品,能设计和制作手缝工艺品,并做出评价与说明。

知道泥塑工艺基本材料的特性以及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一些泥塑加工的基本技法,能设计和制作简单的泥塑工艺品,并做出评价与说明。

⑦通过种植、饲养及农副产品的市场调查等活动,学会简单种植、饲养的一般方法,了解农副产品的一般生产和销售过程,获得积极的劳动与技术的感受。

种植1~2种常见作物、果树、花卉,记录生长和栽培过程,知道栽培作物的水、土、光、肥的一般管理方法;学习1~2种作物、果树、花卉的繁殖方法,进行一项改良作物、果树、花卉品种的小实验。

饲养1~2种常见小动物,记录饲养和生长过程,知道养殖动物的饲料配置及管理要求,对所饲养的小动物进行简单的训练试验,了解训练方法。

了解1~2种农副产品的一般生产、储藏、保鲜和销售过程。

了解一些现代农业技术(生物治虫、无土栽培、节水灌溉、人工温室等)。

⑧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学习运用计算机进行一般信息处理,初步领悟技术的神奇魅力和对人类生活所带来的变化。

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作用,掌握键盘、鼠标器的基本操作。

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方法,能熟练地进行汉字输入,会进行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基本操作。

能使用计算机绘图工具进行图形的制作、着色、修改、复制、组合。

掌握计算机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能用计算机作文,会在计算机上进行文章的编辑、排版和保存。

了解网络的简单应用,会用浏览器收集材料,会使用电子邮件。

能用计算机制作简单的多媒体作品。

(2)家政

①学习简单菜肴制作,并作简单评价,体验生活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能说出常见食品的种类,能分辨食物的生熟和鉴别变质食品。

在家长的指导下,亲身经历买菜(采菜)、摘菜、洗菜的过程,学习使用常用炊具和做简单的饭菜。

能制作2~3道简单的菜肴,并作简单的评价。

②了解物品洗涤的基本常识,学会清洗衣物器皿,形成良好的习惯。

能使用常用洗涤用品进行一些器具和小物件的清洗,并注意洗涤安全。

能辨认常见纺织品的标识,能在家长指导下进行一般衣物的洗涤、晾晒和折叠。

具有水资源保护的意识,形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③学会使用家用电器,增强安全意识。

了解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养成节约用电的习惯。

会阅读简单的家用电器说明书,掌握收音机、录音机、电视机、电风扇、洗衣机、电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的一般使用方法。

④通过调查、讨论、购物等活动,形成初步的消费与理财意识。

初步认识货币的意义,学会管理和合理使用零花钱。

参与家庭的购物活动,懂得“货比三家”。

了解家庭的收支项目,形成初步的消费与理财意识。

(3)职业了解

①通过参观访问、查阅资料等活动,初步了解职业。

关心日常生活中成人的职业角色,能说出职业的简单分类,能识别一些不同的工作岗位,了解其工作流程。

知道职业与技术、与社会、与人的成长发展的联系。

②通过讨论和思考等活动,产生初步的职业意识和创业意识。知道学业与职业的联系。

能说出1~2个创业案例,萌发初步的创业意识。2.初中7~9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内容7-9年级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技术基础、家政和职业引导等三个方面。学校和教师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应遵循立足现实、贴近学生、便于教学、体现综合和材料适合的一般原则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各地区、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在上述指定内容中确定具体学习项目,同时适当补充具有地方特色的技术学习内容。

(2)根据年级的不同,教育内容的安排应有所侧重。

(3)指定内容中分为基础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基础性内容是完成初级中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是现阶段初级中学对学生进行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础,是必修内容。拓展性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均有一定的发展,同时对实施条件也有较高的要求,是为部分地区、学校和学生在实现基本目标的基础上达到较高要求而提供的选择性内容。

7~9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有:

(1)技术基础包括传统工艺、信息技术、基本技术等内容。

①传统工艺包括印章、雕刻、陶艺、编织、刺绣等。要求选学其中的1个项目。

②信息技术包括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网络基础及应用等。

③基本技术包括木工、金工、电子电工、简单机械维修,农机具使用与维修、缝纫、农作物栽培技术、花卉栽培、摄影、养殖技术、农副产品贮藏和加工、农作物良种繁育、树木种植等13个项目。要求选学其中的2个项目。

(2)家政包括营养与烹饪、家用器具使用与保养、家庭理财与购物等3个项目。要求选学其中1~2个项目。

(3)职业引导可结合学生的毕业教育、社会调查和技术基础学习确定具体内容;同时应结合课外活动、社区活动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

四、劳动与技术教育基地的建立

劳动与技术教育资源的开发者应因地制宜地安排与落实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专用教室或场所。专用教室的建设应尽可能考虑到功能的整合,考虑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专用教室应配备基本的仪器、设备、工具,同时要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如医药箱、灭火器、安全用电设施等)。

专用教室既是劳动与技术的学习场所,也是劳动与技术教育成果的展示场所。要充分利用专用教室的墙面、园地和陈列橱窗,进行富有劳动与技术教育价值的方案设计,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

应当多渠道解决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设施、设备、仪器、工具的配置问题。设施和设备要登记造册,专人维护和保养。在使用前,一定要进行安全检查。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立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心”或基地。“中心”或基地的建设应当注重项目结构的优化,注重多方面功能的良好发挥,应当以服务教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宗旨,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效益。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5年,还将继续进行下去。这就为我们进一步推进劳动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和载体,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促进各地的劳动技术教育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基层教育教学服务,为素质教育的真正实现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我们知道,素质教育包括四大要义,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健康,核心是思想道德素质,重点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问题。劳动技术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独特载体,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操作性、实践性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技术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为目的一种教育行为。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结合,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学生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需要的基础教育之一,而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过程,对于中小学生的成长来说,本身就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所以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过程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实施过程。这是非常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我们将沿着课程改革的道路继续研究和探索更适合社会生产和发展的劳动与技术教育。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劳动技术教育与其他学习领域相比,有很强的学科建设的基础,它本身就是基础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过去一些专家所总结的“以劳辅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以劳促创新”,这已充分体现了目前所形成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通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劳动与技术教育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