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目标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目标设计

时间:2023-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求学生参与活动本身,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发展,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设计必须是生成性的,需要教师和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制定新的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同分科课程在总目标上是一致的,但在侧重点上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侧重于能力和情感的培养,强调高层次认知水平的发展,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首先,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目标。

第一节 综合实践活动目标设计

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目标,应该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目标设计的特点,按照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设计过程,来制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

活动主题或活动项目的具体目标的设计,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具体的活动情境,从体验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的维度或取向设计具体目标;要对学生开展具体的活动过程具有导向作用,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目标的指引下,有条不紊地开展活动。

一、综合实践活动目标设计的特点

(一)综合性

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性,是由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面对的完整的生活世界决定的。学生的生活世界由个人、社会、自然等基本要素构成,这些基本要素是彼此交融的。因而,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设计要求能够综合学生在生活世界中的各种关系及处理这些关系的各种技能和经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能。也就是说在目标的设计中要注意知识、情感、能力和过程与方法等方面的目标,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方面。

(二)差异性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是不同的,如年龄特征、能力、兴趣的不同,想要参与的具体活动项目也不同。因此,在设计具体活动的目标时,必然要考虑参与此项活动的学生的特点,由此设计出适合学生的具有个性化的目标。比如按年龄阶段设计活动目标,就能很好地考虑学生年龄特点的差异,使学生能够完成力所能及的活动目标。

(三)操作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特点,并要求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操作、学会动手,对此其目标的设计也必须考虑这一点,也就是说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设计要具有操作性特点。而且由于综合实践活动一般是以活动的形式开展的,因而其目标必须要有助于教师指导学生的活动,能够有助于活动的开展。由此也就决定了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目标时,要注意把握其操作性特点。若要使目标具有操作性,必须注意使用行为动词。

(四)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生成性的,它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参与活动本身,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发展,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设计必须是生成性的,需要教师和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制定新的目标: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同分科课程在总目标上是一致的,但在侧重点上有所不同。分科课程侧重于知识(主要是陈述性知识)的传授和低层次认知水平的发展,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脱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侧重于能力和情感的培养,强调高层次认知水平的发展,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它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

(一)能力层面的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追求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的培养。首先,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目标。其次,研究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第三,人际交往的能力。此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的技术能力。

(二)情意性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情意性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尊重事实、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能够尊重差异,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进行合作和交流的意愿;具有不断追求进取的精神,磨炼自己勇于探索、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关注人和环境的和谐发展,深入了解科学对自然、社会、人类的意义和价值,形成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怀疑精神。

(三)认知性目标

有人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以研究或探究来进行主题活动,以探究能力、探究精神的发展为核心,知识的获得是无足轻重的。实际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并不排斥知识,学生要想完成一项任务,必须有必要的学科知识为基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强调的知识,已经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尤其是教科书所规定的知识,而是侧重于“怎么办”的知识。此外,它还侧重于内隐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内隐性知识或体验性知识既可以让学生在教学情境或生活情境中进行各种活动来获得,也可以让学生在心理层面上对自己或他人的亲身经历进行再体验来获得。

如湖北省的张晓玲老师在以“消毒与生活”为研究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案例中,确定的研究目标有:

知识目标

1.了解消毒的原因、方法、种类等有关消毒的知识。

2.知道搞好个人、环境卫生是预防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重要因素;知道消毒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能力目标

1.积极主动参与和关注社会生活,获得对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2.通过调查、网络查询、收集资料等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培养信息能力。

3.学会合作学习,与别人共享资源;学会运用不同手段交流信息。

情感目标

1.教育学生学会关注,激发学生的卫生意识和责任意识。

2.使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效能感。

三、综合实践活动目标设计的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设计包括以下几个过程:对照指导纲要,考察活动范围,看活动属于自然领域、社会领域,还是自我领域;其次考虑活动的范围,即是指定领域还是非指定领域,是指定领域中的哪一个领域;然后分析活动的主体;接着设计具体活动的目标,最后设计活动阶段目标。

(一)对照《纲要》,考察活动的内容范围

综合实践活动领域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这些方面所要达到的目标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纲要中已做了规定,因而在设计目标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考虑这些目标。比如开展人与自然领域的活动,对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我们可以发现与这一方面有关的活动应该实现以下目标:

1.小学

(1)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

·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强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认识社会资源,并能有效运用。

·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

·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体会参与社区服务的意义。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注重生活卫生,料理自己的日常起居。

·认识各种灾害及危险情境,学会自我保护。

·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认识和了解自己,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关注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的问题,激发探究的热情。

·考察科学发现的历程,感受并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所必备的精神和品格。

·亲身实践,学会使用一些最基本的工具和仪器。

·尝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掌握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初中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注重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体目标包括: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形成初步的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

·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养成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活动方案。

·形成自主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初步具有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

·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考察开展的活动领域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指出,综合实践活动包括指定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并对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各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做了规定。因此,在设计活动的具体目标时要注意本主题属于哪一领域,《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又是如何规定的,然后再去制定活动的具体目标。

(三)分析活动的主体

一般来说参与活动的主体是不同的,大致有年级、班级、小组与个人,因此在考察了活动的领域之后,应该分析活动的主体,看看究竟是年级活动、班级活动,还是小组活动或个人活动。因如此,目标的设计就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1.以年级为主体的活动的目标设计

以年级为主体的活动,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根据所参与活动的学生年龄特征来设计活动目标。其次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设计相应的目标。

2.以班级为主体的活动的目标设计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活动,首先要求全班同学能够自主提出大家共同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在班级的共同努力和协作下制定出本次活动的班级目标,班级目标要根据学生的年级以及年龄来确定,在制定出大体目标之后,学生能够制定出本次活动的计划和方案,然后能够利用搜集信息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解决提出的问题。以班级为主体的活动的目标应该更多考虑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的个性品质。

3.以小组为主体的活动的目标设计

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时,首先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分组合作的能力,能够根据兴趣、能力、性别进行自愿组合。其次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活动的总目标,制定本小组的目标,以及计划或方案,然后明确自己在小组中承担的任务和职责,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与小组成员协商,帮助小组的其他成员完成任务,分享成果。

小组活动可能是在年级确定了大的活动范围的情况下,然后分小组确定自己的子课题开展研究;或者是在班级确定了大的活动范围之后,由小组确定自己的研究子课题;或者由各个小组确定自己的活动主题。不管哪种情况,都要求小组能够制定出本组的活动目标。

4.以个人为主体的活动的目标设计

以个人为主体的活动需要强调学生独立发现问题与探究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在评估自己能力的基础上,独立、自主发现问题,然后利用各种条件解决问题。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开设时间不长,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需要逐步提高,因此活动的实施一般都是采取小组活动的形式,我们相信,随着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不断深入,个人活动也会成为学生喜欢的研究方式。当然在以小组为活动主体时,如有可能或必要,也可以设计个人目标。

(四)设计具体活动的目标

由于活动项目的千差万别,因此活动的目标也是不尽相同的,在对一个具体的活动项目进行目标设计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此活动是属于哪一个领域,然后再对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在头脑中确立一个大致的目标框架,接着考虑这一活动是适合班级开展,还是适合分小组进行具体的活动,还是单独一个人就可以完成。以后就可以考虑根据活动主体再来确定一些重要的目标,最后将目标具体化。

(五)设计活动的阶段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师生双方在其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课程,而非根据预定目标预先设计的课程。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将不断生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形态随之不断完善。因此,在必要时可根据活动的不同阶段设计活动的阶段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