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学》实验课内容设置的思考
陈 明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绵阳 621002)
摘 要 本文就花卉学实验实习课的内容提出分为三个层次设置,即基础实验内容、应用实验内容、创新实验内容,通过这种设置方式,以解决目前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教材与生产发展脱节的问题,更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花卉学;实验内容
花卉学是园林、花卉、园艺专业的专业骨干课。其主要内容包括:花卉资源及其分布;花卉的分类;花卉的生长与发育;花卉与环境因子;花卉栽培的设备;花卉的繁殖;花卉的栽培管理;花卉的应用;花卉的病虫害防治及各论。该门课程应用性极强,教学内容特别是实验实习内容必须紧密结合当前生产实际,努力培养动手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强的人才,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从目前情况来看,花卉学尚无正式的实验实习教材,各学校实验实习课内容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生源对象、实验经费、实验设施等情况进行安排。从目前的实验内容来看,也主要是配合教材内容而安排的验证性、练习性实验,其实验课还主要是为教材内容服务,忽略了以人为本、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因此,在实验内容的设置上,总体的功能性、目的性、系统性较差,创新性实验内容基本没有。学生所掌握的实践知识、实践技能显得零碎,创造性思维基本没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到工作岗位需较长的适应期,而且大多只能模仿他人的做法,在工作、生产中的创造性差,远远不能适应社会迅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鉴于此,培养既有专业技能又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应是教学的当务之急。除了对现有理论课教材进行改革外,实验课的内容也必须围绕培养专业技能扎实、创新能力强的人才这个目标进行设置。为此,笔者有一些思考。
一、按层次设置实验课内容
按层次设置实验课内容,可解决一直困扰教学的教材内容与时代不同步的问题,及学生创新性能力培养无实践空间、时间的问题,真正使培养与时代同步,使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目标落实到教学的具体环节和过程中。具体有三点。
1.基础实验内容的设置
这一部分实验内容应体现本课程的特点,主要包括本课程应必备的最基本技能。如花卉种类、品种识别的基本方法;花卉栽培的基本设备、设施认识及利用;花卉繁殖的基本方法;花卉栽培的一般管理方法等。这部分内容相对比较稳定,随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其内容变化很少。
2.应用实验内容的设置
这部分实验内容的设置,主要应密切跟踪生产发展的动态,及时将生产上已广泛采用或即将采用的新技术、新品种引入实验课教学中,使教学活动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为尽快缩短学生就业适应期打下基础。如花卉生产中最近或将要采用的新品种、新材料、新技术、新设施等。这部分实验的具体内容,可变性很大,随着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而改变。
3.创新实验内容的设置
这部分实验内容的设置,主要是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终生受益。其主要内容是,利用现有生产资源,优化、组合生产资料、生产技能,创造出更佳的生产效果。这部分实验的具体内容可变性更大,甚至可由学生按创新、实用的原则,自己设计实验内容。
二、分层次设置实验内容面临的问题
1.基础实验内容的筛选
花卉学涉及的内容很多,要从众多的内容中确立最能体现本课程特征的一些最基本的实验内容,确非易事。它需要有关部门组织长期从事这门课程教学的教师及长期从事花卉生产、富有花卉栽培经验的专家对该门课程内容进行认真的研究和筛选,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2.应用实验及创新实验内容的不确定性,给教学带来压力和挑战
因为应用性实验必须紧跟时代发展,变化很快,因此教学中必须随时更新内容;创新性实验,老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立题,还要随时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甚至有时需和学生一起进行实践探索。以上两方面的实验内容使得教学过程中教师时间、精力的隐性支出大大增加,教学负荷加大。同时,要满足应用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的需要,教学管理工作需进一步改进,教学资源的投资必须大大增加,教学方式需转变。这一切都对现行的教学、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
分层次设置实验内容,将是对以往实验课模式的一种改革和创新,实验课程的改革应是培养既有花卉栽培专门技能,又有创新能力人才的重要方面。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需要学校各部门的共同配合,否则,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社会欢迎的人才将是一句空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