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时间:2023-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我院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着力提高办学水平,在人才的引进、培养、稳定及使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促进学院各方面事业的全面发展。加快高层次创造性人才队伍建设是建设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大学的迫切要求,只有认真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才能推动学院实现跨越式发展。

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推动学院全面发展——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人才强校战略实施报告

董一平 曹 露

近年来,我院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着力提高办学水平,在人才的引进、培养、稳定及使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促进学院各方面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确立人才强校的基本理念与价值观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的智能价值的释放创造出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人的能力也日益成为现代价值体系中具有基础和主导地位的核心价值,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大学而言,更是如此。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他号召全党同志“必须从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增强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的紧迫任务抓紧抓好。”教育部周济部长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十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才问题,始终是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和头等大事。而要使这种人才强校的认识变成一种持久的信念,就必须将它作为大学文化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观。

(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形成人才强校的共识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机遇难得,人才难得。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的召开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使我院面临做好人才工作、壮大人才队伍、推动事业向前发展的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学院领导班子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始终将人才队伍建设和高层人才引进作为学院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学院领导有这样的共识:即每位院领导虽分管的工作不同,但人才工作是必须共同关心的;学科建设是学院发展的生命线,而人才资源,尤其是优秀学科带头人资源是学科建设的关键,是关系到学院长远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快高层次创造性人才队伍建设是建设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大学的迫切要求,只有认真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才能推动学院实现跨越式发展。

学院领导班子从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出发,重新审视高等教育战线人才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深刻认识到加强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增强了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的紧迫感,把人才工作放到学院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把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作为一项重大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学院于2005年初制订了《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把师资队伍建设列入2005、2006学年学院党委的几项中心工作之一,明确我院2010年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培养和汇聚一批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以重点学科为依托,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努力建设一支满足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工作需要、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与省属重点大学相适应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在实际工作中,学院领导也做到“重要会议讲人才,深入系部问人才,国内国外找人才,全心全意为人才”,逐渐在学院里营造了一种文化:树立强烈的尊重人才意识,创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以博大的胸襟和气度接纳人才,给人才事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平台。学院还进一步出台了《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关于人才引进暂行办法》、《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引进人才科研启动经费申请办法》、《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博士学位津贴发放管理办法(暂行)》等有力措施,务求达到“以制度激励人,以学术氛围吸引人,以资源保障人,全面创造适合创新人才引进与成长的宽松学术氛围和良好学术环境”的人才工作要求。正是基于学院领导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身体力行,全院的人才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人才是大学发展的基础和根本”这一观念,在我院已经成为共识。“唯才是用,任人唯能,任人唯德”的用人方针得到广泛落实,“关爱人才、珍惜人才、理解人才、善待人才”已成为一种基本价值观深刻地影响着学院的各项工作。正是因为学院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深厚的文化积淀、宽松的学术氛围、领导的民主作风和人格魅力,许多优秀人才才把我院作为施展自己才华之地,真正实现了“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环境留人”。

(二)建设软环境、为各类人才构建施展才华的优质平台

何谓人才发展的软环境?学院认为,要在院内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一个人人想干事,人人想出成绩,适合于各类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是一个整体,每一个成信人都是这个整体中的一分子,整体环境的和谐有赖于其中个体的共同努力。从根本上说,在这个整体中,每个人都是其他人的一种外部环境,而一个和谐的整体正是由每一个“互为外部环境”的个体共同营造的。

首先,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是人才发展事业的重要软环境。这种氛围不是无原则的一团和气,而是建立在对不同学科的理解、对不同学者的尊重、对多样性的包容之基础上的“和而不同”,是一种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相互促进的氛围。学院不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青年教职工联谊会、留学人员联谊会、博士座谈会等交流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尤其是高端人才的联谊,对促进学科交叉、资源共享、信息沟通等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其次,系(部)主要领导和学科领军人物是建设人才软环境的核心。学院主要领导在中层干部会上反复强调,知识分子、优秀人才往往都有较鲜明的个性,不能简单地用一种标准、用全面苛求的观点去对待他们。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的过程中,各系(部)主任及学科带头人起着关键作用。近三年来,学院先后8次组织专人赴西安、武汉、兰州、南京等地开展招聘工作,无论多忙,各系(部)主任及学科带头人总是坚持亲自前往,因为只有他们才清楚谁是本学科的优秀人才。因此,系(部)主要领导和学科带头人要学会做帅才,要有宽阔的胸襟和长远的眼光,敢于且乐于引进、培养胜于自己的人才;要有诚意和方法,因为优秀人才并不是单单靠招聘启事就能引进的,而是要靠我们去寻找,去努力,去用“三顾茅庐”的诚心打动他们。这样,和谐氛围才得以营造,人才才有真正的归属感,也才能长久地合作,并发挥积极的作用。

最后,学院的所有部门都要有为人才服务的意识和措施。吸引高层次人才并发挥作用,只靠少数领导的工作是不够的,必须全面强化各个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措施,使尊重人才的价值观得到真正地体现和落实。学院不定期地召开高层次人才座谈会,书记、院长及有关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都会参加,通过了解他们工作、生活的情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难题,尽可能减少他们办事的周折,而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教学科研中去。各系部主要领导除亲自关心外,还强调行政办公室要跟进服务,学院还成立了“人才引进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人才引进办公室”,加强了人才工作的服务职能,做到专职负责、专项跟进、专人落实,切实做好“一条龙”服务,使他们从进入学院的第一刻开始,就感受到温暖,感受到一种制度化的和谐氛围。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保障人才强校战略有效实施

人才成长的瓶颈问题还是制度问题,如果没有这种意识,那么充其量也只是一种狭隘的人才观,短期的人才效应。从而导致因缺乏体制保障使人才无用武之地,造成人力资源、物资资源的浪费,影响学院事业的发展。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我院把改革人事制度、建立科学的人才机制,作为落实人才强校战略的基础工作来抓。

(一)改革优秀人才引进方法

高校需要大厦,但更需要大师。为了贯彻“人才强校”发展战略,加快学院师资队伍的建设,近年来,学院不断修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人才引进暂行办法》,在人才引进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大幅度提高人才引进和培养的配套金额;根据学科团队建设的需要,向海内外招聘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教师;人才引进重“业绩”不重身份,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用人才。从2004年到2007年,仅三年时间,我院共引进教师344人,其中硕士学历以上278,共投入经费1 030万元。

学院实行引进与稳定并重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方针,真正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环境留人”。组织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分别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如:《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新进人员选拔考核暂行办法》、《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引进人才科研启动经费申请办法》、《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博士学位津贴发放管理办法(暂行)》等文件,采取得力措施切实加强人才引进工作。健全教师引进的组织、协调,简化办事程序,确定了教学单位负责人为师资队伍建设第一责任人;增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目的性、计划性,每年根据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制订教师引进计划,明确需引进人员的专业、层次结构及数量,优先考虑新办专业、重点学科教师的配备;加大教师引进经费投入,进一步提高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待遇。学院投入近亿元购置了大批先进实验设备和图书资料,并针对高端人才,一对一的进行专项实验室建设,使教学科研条件明显改善,为教师构建了良好的工作平台;设立了“引进人才安家经费”和“引进人才科研启动经费”,对“中青年学术骨干”的人员给予科研经费资助,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和带头作用;努力营造融洽的校园人际关系,提高管理决策的民主化程度,提高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学院于2003年初出台了新的岗位津贴制度,使教师的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达到同城同类学校平均水平以上;学院多方筹资兴建了青年教师周转房,对购买商品房的教师提供2万元的购房补助,学院在2003年启动货币化分房政策,缓解了教师住房紧张的状况,目前,学院已购得土地200多亩,计划修建1200套集资房,从根本上改善教师住房现状;积极实施校园绿化美化工程,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随着一系列措施不断取得成效,稳定了教师队伍,甚至出现了人才“回流”的现象。

(二)完善优秀人才培养方法

除了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对于现有人才的培养和培训也同样深受学院领导班子的重视。学院着眼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抓紧培养和造就新一代学科带头人,大力加强中青年教师的能力建设。在学院的发展中培养人才,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把加强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放在学院人才工作十分重要的位置。真正实现“在事业发展中培养人才,在学校建设中造就人才”。

学院多次修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教职工在职进修培训管理办法(暂行)》,鼓励教职工(特别是在教学、科研岗位上未获博士学位者)根据专业需要在职提高学历、学位层次,《办法》明确规定:“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同时取得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博士学位证书者,报销全部学费。”截至2007年7月,学院参加在职进修学历、学位的教师达256人,教师的学历、学位状况得到很大改善。

努力实现与境外大学在研究合作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强项合作。学院不仅积极吸引优秀留学人员到我院工作,还不定期选派优秀人才到境外高水平大学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和学位进修,大力支持学院教师进行国际合作研究和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目前,我院共选派29人参加国外进修项目。

学院制定了《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科带头人管理办法》和《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管理办法》,采取有效措施,抓紧培养、支持一批有突出培养潜力的优秀学科带头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发挥他们在治学方面的能力,使之成为推动学院学科建设的重要力量。

(三)采取有力措施,为高层次人才创业、立业奠定坚实基础

为优秀人才搭建事业平台,这是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如果平台建立不起来,人才就等于没有用武之地。为此,我院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落实此工作。

其一,启动博士学位津贴、实行“低职高聘”,提高优秀人才收入。学院制定了《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博士学位津贴发放管理办法(暂行)》,规定:通过在职学习获得博士研究生学历及学位的教职工或者学院引进的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及学位的教师,按每人每月400元的标准发放学位津贴。另外,学院在院内津贴的发放上,长期实行“低职高聘”政策:即硕士按中级职称津贴发放、博士按副高级职称(个别博士按正高级职称)津贴发放。相关政策的实施,大大提高了优秀人才的实际收入,不仅稳定了高端人才队伍,也使他们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和教学工作中。

其二,启动人事代理制度,解决高端人才后顾之忧。长期以来,学院总是切实地为优秀人才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来尽可能为他们消除一切后顾之忧。考虑到部分高端人才的配偶由于政策原因无法被调动或接收到我院工作,学院启动了人事代理制度,凡此类人员均进行人事代理,稳固了高端人才的“后方防线”,使他们能静心、潜心做学问。

其三,围绕学科建设的主轴,给优秀人才搭建科研平台。学院通过人事制度改革,为学院人才成长、发展提供基本的制度保障的基础上,重点为人才建构学科的平台,让优秀人才走到前台,发挥领军作用,实现其价值追求。

三、扎实工作共创学院发展的良性局面

(一)人才工程为学科建设和学院发展带来效益

我院近年来通过人才强校战略的全面实施,引进、培养了一批在学术上卓有建树的领军人物,使一批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成为科技工作的生力军,学院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科研规模不断扩大,科研项目明显增加,科研经费迅猛增长。这些都极大带动和推进了学院事业的全面发展。

1.人才总量明显增加

目前,我院共有专任教师950人,外聘、返聘教师178人,折合教师总数为1 039人,生师比达到16.26∶1。师资中的教授、副教授共285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52人,其中博士70人。“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20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8人。近三年来,学院有近70人次获得“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四川省师德标兵”等称号;约400人次获得成都市“一专多能十佳青年教师、优秀教师”以及学院“三育人”先进个人及标兵等称号。高素质人才的增长为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人才队伍的素质,决定了我院能否实现既定目标。学院通过引进和培养一批优秀高层次人才,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快地改善了我院教学、科研队伍、管理以及教辅人员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与年龄结构:外校学缘高达98.60%;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426人,占师资的59.83%;教授、副教授比例达到40.03%;55岁以下的教师比例达到97.19%。近三年来,我院新补充的教学辅助人员都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党政管理干部和教学辅助人员的素质也得到提高。

3.学院科研实力明显增强

提升科研实力是建设高水平综合大学的重要内容,我院通过引进和培养了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这些优秀学者在申请科研课题与基金,特别是申请国家级、部省级重大科研课题与基金方面,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特别是在国际、国内权威杂志发表高水平论文方面,在申报科研成果,特别是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成果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

4.学科建设不断加强

学院通过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为一些亟待发展的学科找到了学科带头人,培育了新的学科增长点,充实了一些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的骨干力量,缓解了一些学科人才紧缺的矛盾,加强了学术梯队的建设。同时,通过引进人才也使学校增加了一支掌握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具有超前意识的科技生力军,有利于学科建设与发展。

5.服务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地处四川省,也肩负着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重任。随着学院人才强校战略的实施,引进和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不仅大大增强了学院的学科发展实力和潜力,同时也显著提高了学院为国家尤其是四川省的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如通过学院引进和培养的许多专家学者,除了承担国家级、部级重点科研课题外,还同时承担了许多四川省、成都市政府和相关企业的科研课题和攻关项目,涉及气象、电子、软件、社会服务等诸多领域,有些项目已经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学院早于2003年就启动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积极鼓励、支持广大毕业生到基层去建功立业,计划实施以来,学院各级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志愿者招募工作成绩突出,报名人数和整体录取比例均位于成都各高校前列。目前,数十名成信学子正以实际行动实践着志愿者的誓言,在西部基层发挥自己的才干,服务当地建设,受到了基层地方的热烈欢迎和充分肯定,部分志愿者还成为当地政府的骨干力量。

2004年,学院电子商务系与四川农业经济综合信息服务中心(简称四川农经网)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合作协议的平台上落实具体项目,促进农经网向农业电子商务提升,同时让我院在电子商务方面的研究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提高应用水平,为四川农业信息化作出贡献。

2005年,我院招生就业处与成都市高新区人力资源开发处签订了《高校服务协议》,实现了我院与更多的高新区企业双向沟通和交流,建立了一个互动的人才及信息的交流平台。

2007年1月,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在我院正式挂牌,这也标志着我国第一所专门培养软件与服务外包专门人才的学院在我院正式成立,成都将成为中国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重要基地。我们将本着“开放性、国际化”的办学思想和“来源于产业、根植于产业、服务于产业”的教育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方面,紧密结合产业需求,不断引进企业教育资源和工程实践资源,争取在3~5年内把学院建设成为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知名的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为服务外包产业培养复合型的高级人才。

2007年4月,“成都市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工程”在我院正式启动,此举将在满足成都市高新企业的用人需求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人才效应”为学院的长远发展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土壤

1.对人才的凝聚力增强

我院在人才工作中,坚持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环境留人”,尊重学术自由,工作作风务实诚恳,给许多优秀人才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中的许多人也正是被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的诚意所打动,最终选择了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一位来自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博士在新教工岗前培训时说道:“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愿意为每一位青年教师提供展现自我、施展才华的平台’的诚意让他们感动。”一位曾在韩国三星集团(韩国总部)从事研发工作的博士说:“我出国好几年了,回国前头脑里都是过去的管理体制,总觉得回国后可能会遇到很多麻烦,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但是回来以后,我却感受到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确实不一样,很多服务出乎我的意料,从人事处到通信工程系,从对我们的生活如住房、上班的交通车等,到科研启动经费等方面都提供了很充足的保障,他们对我热情的接待、生活上细致的关怀、学术研究的大力支持,都让我非常感动,我觉得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对人才真的很重视。”

由于学院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使学院的凝聚力大大增强。目前,要求来我院发展的各层次人才越来越多,我院选拔人才的余地越来越大,不少应聘者都认为并非看中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的待遇,而是看中我院优良的人文环境、宽松的学术氛围和院领导民主、务实的作风。他们认为,在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有施展才华的舞台,有利于发挥自己的长处,成就一番事业。

2.人才意识显著提高

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必须营造有利的学术环境,努力为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这已经成为学院领导的一个共识。随着各项人才工程的开展,全院上下增强了人才意识,进一步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从院领导班子到各职能部门都十分重视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给予大力支持与积极配合。在院领导对人才工程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全院达成了人才强校的共识,各系部都注重物色、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各相关职能部门以积极的态度互相支持配合,使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顺利进行。一些引进人才还自觉充当联系海内外人才的纽带,互相沟通,传递学院发展的信息和国外优秀人才回国发展意向,带动一批国外的优秀高层次人才投身于学院的建设。

总之,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在“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思想的指导下,我院已建立了一个良好的人才汇集、培养和激励机制,尊重学者,提倡学术的自由精神, 营造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吸引了一批海内外优秀人才,提高了人才队伍的素质,增强了学术实力,推动了学科建设,全面推动了学院各项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