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可行性研究的发展历程及其创新走向
阚孔璧
对可行性问题的研究是当今世界一大热门课题。不仅诸多发达国家趋之若鹜,就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也争相效尤。其理论和实践的巨大意义日益突出,特别是它的创新走向,更引起各方高度关注。有鉴于此,本文试图从纵与横的结合上作一粗浅尝试,以就教于先行者们。
一
可行性研究并非书斋里冥思苦想出来的天国画卷,而是近代自然科学、经济科学和管理科学不断发展的产物。
就自然科学而言,它在近代的发展可以分为近代早期(16~13世纪)和近代晚期(19世纪)两个历史阶段。从16世纪到18世纪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进入了以搜集材料、处理既成事实为主的阶段:到了19世纪,进入了整理材料、研究过程,并把这些自然过程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相互联系的阶段。
被人们誉为“科学的黄金时代”的19世纪,科学研究有了许多重大突破,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都纷纷取得了各自一些划时代的重大成就。除了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达尔文进化论三个重大的发现,在化学方面还有维勒的人工合成尿素和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在天文学方面还有康德——拉普拉斯星运说;在地质学方面还有赖尔的地球渐变论;在物理学方面还有法拉第——麦克斯维的电磁学原理等。所有这些成就,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和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一切现象之间相互联系和彼此发展的辩证性质,这就为可行性研究提供了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规律,以资人们自觉认识和遵循。
在经济科学方面,19世纪初期的欧洲,由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到30~40年代已经完成,在基本工业部门中,机器大生产的工厂制度占据明显优势,不仅纺织工业、而且采煤、采矿、炼铁、铁路、机器制造等工业部门也都有很大发展,从而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工业强国。从19世纪开始,法国也进入工业革命阶段。在40年代前后,以蒸汽机使用的激增为主要标志的资本主义工业迅猛发展。较之英、法,德国稍后,但也在19世纪30年代开始了工业革命,特别是1834年德意志关税同盟的建立,推动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腾飞。由于工业革命的迅速推进,资本主义正向整个欧洲并向全世界扩展。同时,大机器工业的异军突起,带来了交通工具的改进,促进了航海业的发展,世界贸易交往增多,人们认识和发现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成为可能,这就为可行性研究提供了整个人类社会辩证发展的规律,以帮助人们深入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造福于人类。
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也推动了管理科学的兴起。管理科学理论始于劳动效率的研究,旨在寻求提高效率的最好方式,包括工作方法标准化、工作时间标准化、科学地挑选和培训工人,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以及明确划分计划职能与行业职能。这种现代管理科学,最早产生在美国的机械工业发展过程中。1886年,美国机械学会就发表了企业科学管理文章。1903年作为首创管理学的管理大师泰勒(1856-1915)的论文《工厂管理法》问世,继之又于1911年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系统地阐述了有关企业定额管理、作业规程管理、计划管理、专业管理、工具管理等一整套理论和方法,并分别作了分析与论证,从而为现代管理学奠定了基础。这种理论方法,被人们称为“泰勒制”,它通过劳动者积极性与管理者责任心的结合,使生产效率为之空前提高。
1908年,美国福特汽车厂的老板福特(1863-1947),在自己的企业中第一个采用了“泰勒制”,把零部件生产标准化与生产的流水作业线结合起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大量节省人力、物力,使汽车售价降低了近10倍,工人工资则提高1倍,这种“低价格高工资”政策,使汽车的产量和销售量齐飞,福特汽车公司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厂,也使美国成为“汽车王国”。
从以上三个方面的概述可以看到,正是伴随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经济科学的日新月异和现代管理科学的方兴未艾,既为可行性研究提供了理论前提和历史社会条件,又为可行性研究提出了急迫任务,所以可行性研究的诞生就势在必然了,也为其日后的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行性研究作为一种新兴现代理论的发端,必须与当时的物质条件相结合,从中进行创新,并寻求发展的方向。它最初是以单一的河道工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开始的。1902年,美国航运业部门为了改善航道状况,以使物畅其流,遂根据当时美国河港法的有关要求,对各水域资源的工程项目,进行认真评估,实际上就是最初起始的一种工程项目专题可行性研究。尽管当时还没有创新之说,实际上已是大胆的创新实践活动。时至20世纪30年代,美国着手准备大规模开发田纳西河域。为了作好有关的规划,使开发工作更有成效,就把可行性研究列为整个工程的一个重要阶段,以创新思想作为指导,从对该项目的陈述到技术论证、经济与社会效益的评价、各种方案的比较,到结论的意见和建议。这种周密的可行性研究文字,引起了各方的强烈反响。在付诸实施后,这一重要的工程建设因之稳步发展,取得了比预期还要好的结果。这一巨大的成功,使人们对可行性研究大大提高了认识,使创新观念深入人心,从而拓宽了视野,使创新不再局限于区区河道业一隅,而向其他行业扩展和推广。对于可行性研究本身,因为创新理念的有力推动,也在不断的实践中更丰富、更科学,因而更有预见性、指导性、效益性。
二
席卷广大地区和许多国家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暂时中断了刚刚兴起不久的可行性的大规模研究。但战争的硝烟一旦熄灭,可行性研究就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强烈地表现出来。
二战后,许多国家为了迅速医治战争给予的巨大创伤,迫切需要进行大规划的经济建设,但又力求能够找到一条风险小、投资省、见效快的有效途径,于是就寄厚望于可行性研究。特别是创新已经由其思想、理论变为行动,进而成为国家重要政策。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行动起来,集中有关人才,设置专业部门,拨给巨额资金,分门别类地进行可行性研究。霎时间对可行性的研究活动就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在创新政策扶持下,结出累累硕果。
综观战后的可行性研究的发展轨迹,它总是在创新理论的指导和影响下,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从二战结束之日起到1955年,以原子能的释放为标志,人类开始了利用核能的新时代;1955~1966年,以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为标志,人类开始摆脱地球引力向外层空间的进军;第三个10年即1965~1975年,以1973年重组DNA实验的成功为标志,人类进入了可以控制遗传和生命过程的新阶段;1975~1985年的10年间,以微处理机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为标志,揭开了扩大人脑能力的新纪元;从1985年~20世纪末期的第5个战后10年,是以计算机软件开发和大规模产业化为标志,人类进入了信息革命的新时代。这种以10年为期,每时期都有一个中心突破点,将战后50余年的现代科学技术步步推向前进,一个高潮连着一个高潮,并呈现出周期日渐缩短、发展日益加速之势。据有关人士统计,人类获得的科学知识的90%,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0余年间获得的。战后的科技进步,不仅在数量增长上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而且科技发展经历了深刻地革命性变革,不断进入一浪高过一浪发展的新时期。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使科学技术经济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纷繁。为了不断开拓新领域,开发新产品,减低投资风险,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资本主义诸国和各个大财团,都不惜重金、不遗余力竞相进行各种各类的可行性研究,进行大规模地创新实验活动,并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在战后,特别是60年以来,这一研究得到蓬勃发展。经过不断实践、总结、充实和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它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不仅用于各种各类科研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分析,而且还广泛运用于工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科学发展、新产品开发、环境保护、行业规划、区域规划,以及自然与社会的改造等各个方面。
对可行性的研究,经过半个世纪的推动与发展,到目前已遍及世界的各个角落,不但经济发达的国家把可行性研究作为决策手段,而且中东、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致力于开展这项工作,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为了提高发展中国家对与其发展目标相符合的投资进行选择的能力,改进其有关的发展战略和政策,选择合理的投资项目,于1979~1980年,分别组织编写了《工业可行性研究手册》和《工业项目评价手册》等书,用以指导有关国家在开展可行性研究工作时参考,因而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大力开展可行性研究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居于重要地位的世界银行,还编写了项目经济分析方法,帮助其受援国家进行可行性研究。总之,在各方面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的可行性研究,正以蓬勃之势向前推进。
至于我们国家的可行性研究,总的看来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以前,还没有系统地进行,只在一些文章中偶有提及。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始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后,可行性研究才逐渐提到议事日程。从1979年开始,我们着手引进国外的可行性研究,邀请有关的可行性研究专家学者来我国讲学,举办学习班进行专题研讨,并开始在工程项目建设前期的技术经济分析中应用。1981年,国家计委正式下文要求:“把可行性研究作为建设前期工作中一个重要技术经济论证阶段,纳入基本建设程序。”规定所有新建、扩建的大中型项目,都要进行可行性研究,提出可行性报告,以此作为审批项目设计任务书的依据。1982年2月,国家计委还制定了《关于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试行管理办法》对拟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程序和内容等有关问题作出明确规定。翌年,国家计委又正式颁布下发了《关于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试行办法》,把可行性研究作为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基建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专门在其中明确规定:凡是利用外资项目、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项目、大型工业交通项目(包括重大技术改造项目),都应进行可行性研究。另外,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编制程序、编制内容、预审和复审等问题,也都作了专门规定。
随着我国企业和地方自主权的扩大,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科技事业的一日千里,越来越需要对技术经济问题,采用科学方法进行预测、分析和论证。因而对可行性的研究与经济评估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可行性研究更加扩大与普及,不仅大中项目普遍使用,而且连小型项目也广为采用,当前,甚至推广到其他行业乃至管理部门,进行实验和推广。
纵观这一历史阶段的可行性研究,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它与创新的结合。在此理论的指导下,使可行性研究更有新意,更有创造性,更有成效,更看好前景;二是它的空间不断拓展。从当初一条河道改造的可行性,扩大到庞大的工业战线,进而发展到整个经济领域;三是它未来的研究更为广阔深入。
三
可行性研究问题,就其本质讲,是指国家基本建设、企业技术改造等经济活动中经常使用的一项决策程序和手段。通过它对拟将进行建设或进行改造项目,就其相关的各种因素,包括对其政策和规模、技术力量和水平、方案或有关措施、相应投入与产出等,进行全面的技术论证和经济分析,从而向投资主体推荐出一种或数种最佳的技术经济方案。因此,可行性研究是实现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投资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借以减少与避免投资决策失误,提高投资效益的极为重要的途径。正因为如此,各国政府及其所属的大小单位,都给以极大的重视和有力地推动。
可行性研究的本质,概括出了它的多方面作用和意义。它的首要作用,就是对可行性研究的对象,即拟将建设或改造项目,作出全面而系统的分析和方案加以比较。因为任何建设项目或改造工程,要付诸实施,都必须具备多方面的条件,包括它的各种意义与价值的评估,项目本身的规模、资源、地质、环保、方案设计、工艺技术、施工组织,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不利因素,所需要的资金和有关设备,所要求的技术力量与劳动队伍,领导能力与管理水平及各个环节的相互协调,实现的效果预期和各种情况的发展与变化等等,对以上这些条件的具体分析和论证,并在这一基础上,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种种可行性方案的书面报告,以此提供给有关的决策机关、决策者作为决策依据和决策选择,从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因决策失误而带来的损失。
正是可行性研究这种提供决策依据和选择的作用,决定了它在现代管理活动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本来,管理活动应与社会的生产和活动联系密切,相伴相行,历史悠远。但真正把管理问题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却为时不长。从西方国家来看,还是在18世纪英国产业革命、资本主义工厂制度出现以后的事情。而形成管理的系统理论则是在20世纪初。尽管时间较晚,但发展却极为迅猛。1911年美国的泰罗所著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问世,标志着科学管理理论的最终形成。随后,法国的法约尔、德国的韦伯又分别在组织理论和行政组织理论方面进行阐述,共同构成了古典管理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生产的集中化和垄断统治的不断加强,工人运动的高涨,市场问题的尖锐,竞争的加剧,以及自然科学和新兴学科的迅速进展,西方在管理理论上因而形成和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学派,如以巴纳德为代表的社会系统学派,以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为代表的系统管理学派,以西蒙和马奇为代表的决策学派,以德鲁克和戴尔为代表的经验学派,以伯恩斯、莫尔斯等为代表的权变学派,以德斯、沃特曼为代表的组织文化学派。尽管这些学派各有自己的主张和特点,但在历史渊源和论述的内容上又互相交叉和渗透,因而可以总称为现代管理学派,其理论可以总称为现代管理理论。这些理论的出现,使资本主义企业管理从科学管理阶段过渡到现代管理阶段。
在管理问题上,我国的管理思想源远流长,早在古代就极为丰富,不仅产生早,涉面宽,层次多,而且影响大,流传广。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现代的管理经验逐渐积累和丰富。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
再从可行性研究本身被赋予的具体功能来分析,更可以进一步看出其巨大的作用。
它是为领导者提供项目决策的重要根据。凡是经济活动正式启动之前,都应有一个完备的论证过程。可行性研究及其书面报告,就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确切的资料、科学的数据为依据,从多角度、多层面来考察、分析这个项目,为决策者描绘拟建项目的全貌,并把意见与建议提供给决策者,来帮助决策者作出正确的选择。它是编制、审批设计任务书的依据。这是因为国家有明文规定:凡编制可行性研究的建设项目,不附有根据可行性研究结果而写出的研究报告和有关部门审批意见的,不能审批设计任务书。
它是向银行和有关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文件。这是因为要向银行和投资公司申请工程建设项目的贷款时,必须向银行和投资公司提交根据可行性研究结果而写出的贷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也都把提交贷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为申请贷款的先决条件。
它又是向政府申请建设执照、向主管部门申请引进设备、技术、外汇额的依据。这是因为在提出上述申请中,必须同时附上该项目的在可行性研究基础上的有关书面报告。
它还是与有关部门、单位签订相应协议、合同及环保部门审查其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重要依据。
还必须看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管理工作科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可行性研究的内涵必将更加丰富,其外延必将更加扩展。初始的1902年仅局限于美国一条河道改造的可行性研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诸多国家大规模重建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已非昔日可比,不仅项目不断增加,而且领域日益广泛。当整个世界在科学技术强力推动下向21世纪跨越,大步迈入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日益成为时代主要标志的今天,作为管理工作现代化、科学化的排头兵,理当被赋予更新更多的含义和内容。有关经济活动的项目固然是可行性研究的基本任务,对此不容置疑。但面对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对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宽,这就势必引起可行性研究的革命性变革。变革的主要之点是不断丰富内涵,注入现代管理理论所涵盖的多方面的内容,并与之相结合,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使可行性研究更加多姿多彩;大力扩大其外延,向各个领域渗透,除了经济任务、技术政策、建设项目、新产品开发外,还应拓展到政治、军事、科学、文化、教育、卫生、体育、金融、法制乃至政府及各行各业,推而广之,无论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凡是涉及管理工作,提高管理科学化问题,都要逐渐进行可行性研究,使之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开创新的局面。
曾经有一种误解,认为可行性研究,只限于建设项目上马与否、规模大小与否的根据,环境等条件的论证。其实,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有其多方面的根据,都需要对其各种条件的论证。就条件而言,无非是客观与主观两大方面。前者总是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后者又与人的能动性相联系。所以,可行性研究就首先着力于建设项目,进而涉及经济领域,都是十分必要的,大有好处的。但这并不等于只能局限于此。从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经济是上层建筑的基础。既然经济的各个方面需要可行性的研究,甚至还有制度上的种种限制性的规定,那么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如国家的政权机关、各级党和政府的各级部门、意识形态的诸多要素之间,也顺理成章地需要在行事之前进行可行性研究,以确定其可为,或不可为,以及可为到何等程度。事实上,类似于可行性研究的党政部门和党政干部工作方法,早已成为一种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毛泽东主持拟写的《工作方法六十条》就是一例。怎么能说可行性研究只适用于建设项目,而不可行之于其他方面呢?从创新的观点看,应在各行各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广为推行,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还要看到,可行性研究从最初的单一河道开始,逐渐扩及整个建设项目。再从建设项目,推广到各个经济领域。改革开放以来,又逐步涉及政治、思想、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进而进入到广大基层乃至个人生活,这是一种必然的规律。对此规律只能欢迎,自觉遵循和推动,以造福社会。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可行性研究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尽管从产生、发展至今只有不长时间,但在自然科学、经济科学、管理科学和创新理论的激励下,得到了长足地进步。特别应当强调的是,随着社会的加速发展,管理工作日益重要。而作为管理科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可行性研究更加突出。因此,对它的研究越深入,应用越广泛,介入得越宽广,渗透得越深入,对建设事业的发展就越迅速有力。而今后可行性研究的创新走向,就必定是纵横交织。一方面在已有的领域继续深入,另一方面在创新理论推动下,大胆向新的领域进军,求得突破。两者互为推进,互相作用,相得益彰。对此,我们看得更加清楚,并对它的美好前景寄予厚望,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 宋健主编.现代科学基础知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2] 王德中主编.管理学原理.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5
[3] 鲁友章,李宗正主编.经济学说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4] 弗·梅林著,樊集译.马克思传.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