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切实加强科学管理,促进高校的科学发展
(一)加强高校科学管理的现实意义
管理科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是管理者们在长期以来的管理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总结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指出:“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这里的“指挥”指的就是“管理”。
总结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可以说:没有高质量的管理,我们不可能在经费非常有限的条件下支撑起规模如此庞大的高等教育,不可能在规模迅速发展的同时保持较高的高等教育质量,不可能在社会转型期复杂的形势下连续多年保持高等教育的稳定局面。但在新时期新阶段,高等教育面临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内外环境的变化,给高校的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我们在当前强调高校的科学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高校领导干部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切实加强学校管理。所谓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发展要求管理,管理促进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表明,高校要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关键在于要主动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的管理工作,遵循教育规律,适应社会需求,把管理放在学校工作的核心位置,把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切实增强高校管理的科学性、可行性,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管理理论,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路子。
由此我们说,科学管理既是高校生存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高校出成果、出人才的关键之所在,还是在当前形势下高校教职工的迫切要求。我们应针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加强高校的科学管理,从而有效促进学校的科学发展。
(二)目前高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科学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出发,分析高校目前的管理状态,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科学管理意识不强。高校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企业那种向管理要人才、要质量、要效益的强烈的管理意识。其突出的表现为不重视管理、不会管理、不敢管理,往往管理者的管理方法靠的是垂直的行政领导,凭的是自己的经验,或者是一任领导,一个计划,一套办法,其工作缺乏现代管理所要求的系统性、民主性、责任性及效益性。
(2)科学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不科学、不严格,表现为工作松懈和浪费严重。如工作不能严格地按照有关制度进行检查监督,有始无终;或者是没有必要的规章制度,单位与单位之间,人与人之间,缺乏相互制约的机制,其结果直接影响了办学效益的提高。
(3)民主管理贯彻不力。在高校管理工作中,教职工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既是工作的执行者,又是工作的监督者和信息的反馈者。他们有权参与学校工作的重大决策,有权审议学校的管理措施,有权监督学校领导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权对学校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但是在民主管理这方面的问题是比较多的,教职工的意见得不到及时反映,即使反映了,也得不到重视和采纳。教代会本应是学校民主管理监督机构,但往往是作用发挥不够,流于形式,形同虚设。
(4)教职工作用发挥不够。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此,能否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参与学校的各项决策和管理,这是搞好学校的基础。但在学校的管理中,由于“吃大锅饭”的现象依然存在,致使教职工对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受到挫伤。
(5)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在管理人员的使用上,存在这样三个问题:一是没有考核评审标准和学历知识等方面的要求,用人缺乏管理能力的要求;二是缺乏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提高等措施;三是管理人员待遇低,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三)切实加强科学管理的措施
高校管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使高校工作逐步走上科学管理的轨道,要求做好各方面的工作。针对目前高校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实加强科学管理:
1.强化各级管理者的管理意识
学校的各级管理者首先要有现代的科学管理意识,要树立在管理上找出路、求发展、要效益、树人才、出成果的思想,努力把学校的各项工作纳入科学管理的轨道。强化校级层次管理者的现代管理意识尤其重要。一个学校的主要领导者不仅应该是一个学者、实干家,更重要的还应该是一个杰出的教育家、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学校中处级、科级以及教研室等各个层次的管理者,也必须强化科学管理意识,要认识到自己不仅是一个执行者,对上级管理者负责,而且也是一个管理者,对本层次或下一层次的工作负有重要的管理责任。只有普遍提高学校各层次管理者的管理意识,才能把学校的管理水平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2.严格按照教育规律进行科学管理
高校管理有着不同于其他行政部门的特点,要在实现管理目标的过程中求质量、求效益,这就要求高校的管理必须不断地探索总结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严格按照教育规律进行科学管理。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那么首先就是要管理好教学,整个学校的管理才有依托的中心和基础,合格人才的培养才有保证。为此,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教学管理为核心,全面系统布置各项工作,是促进整个学校工作正常、有效运转的首要问题。
3.积极推进高校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最早是应用在企业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它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手段和方法。高校目标管理是高校管理对企业管理思想的引进和应用,这是建立在“人性”假设基础上的一种管理理论,非常重视人的管理,重视人在管理中的作用。在高校推行目标管理,可以更好地强化校内各二级单位的管理意识,规范教职工的管理行为,从根本上解决传统管理中“分工难合作、权责难统一、奖惩难把握”的弊端,促使各级领导提高管理水平,积极主动地谋求目标实现,从而促进学校的科学发展。
4.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关键在于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队伍。高校党政一把手要按照政治家、教育家的要求,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管理专家,高校的各级管理干部和人员都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管理水平。高校管理者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要善于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那种不学习照样能干好管理工作的认识是不正确的,要予以纠正。在管理人员的选拔任用过程中,要有对学历、管理理论、能力、政绩等标准和条件的基本考核、评审。这样做既可以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又能使其在教职工中树立应有的威信。此外,要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提高。管理人员应和其他教职工一样,建立进修、培训或外出考察等制度,使他们脱产或在岗学习有关管理方面的知识。还要建立一套选拔、任用、培训、晋升管理人员的制度和措施,以发挥和调动管理者的内在潜力和积极性,以保证管理人员有合理的梯队结构和后备力量。
5.必须坚持严格管理、民主管理和科学管理
严格管理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内在要求,必须强化执行力,强化监督约束机制;民主管理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基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科学管理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必须遵循规律,科学确定管理目标,科学组织管理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