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目标体系的构建

目标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3-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目标指导分目标、分目标保证总目标,构成一个全面的目标管理体系,并围绕目标的实现展开一系列的管理活动。目标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全体人员共同参与制定目标体系。实行目标管理,构建目标体系,必须以现代管理科学的普及为基础,这又取决于骨干队伍。离开了这一条件,目标体系无法构建,即使构建起来了,也是在没有理论的指导下建起来的,目标管理不可能搞好,也无法深入下去。

一、目标体系的构建

高校的发展要靠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努力,如果教职员工觉得工作目标无法掌握,工作成果不被认同,自身工作能力无法发挥时,工作效率就会大幅度降低。高校管理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多方面的动态综合管理过程。只有管理走上正轨,才能办成认真贯彻教育方针,按教育规律办事的校风好、教育质量高、受到社会欢迎和认可的品牌学校。随着高中毕业学生数量高峰的出现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呼声的高涨,高校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的范围和质量要求也不断增大和提高,科学而规范地抓好常规管理,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

学校的核心功能和最终目标是保证和不断改进对学生的培养和服务。学校根据学生的需求、发展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国家教育方针与法令法规的要求,确定学校的办学理念,它包括办学宗旨、办学方针、育人目标、办学特色、发展目标、管理机制等部分。这些办学理念如何转化为可操作的管理行为,远期发展规划如何转化为各阶段的具体目标,关键要建立科学的目标体系。

全面目标计划体系将学校近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分解转化为学校各学年的目标任务。据此学校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各部门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部门工作计划,直到具体岗位与个人。各层面的目标具体全面,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工作计划分层制定、分层审批、分层管理。总目标指导分目标、分目标保证总目标,构成一个全面的目标管理体系,并围绕目标的实现展开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一)原则和要求

目标管理是一种强调工作成果,鼓励过程创新的综合性管理办法。目标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全体人员共同参与制定目标体系。首先是制定总体目标,然后按照各级管理层的职责从上而下分解目标,并授予相应的权限,最终对目标的达成情况与实际效益进行考核,并给予合理的奖惩。

就高校工作而言,实施目标管理,第一步是制定一个符合高校发展实际的总体目标。在高校目标制定的过程中,应遵循科学性、先进性的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管理者既要在制定目标时实事求是、高低适度、准确可行,又要兼顾长远规划和近期发展战略,对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首先要有清醒的认识,心中有一个预定目标。而且制定目标时还须考虑重点目标与一般目标相结合、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维持性目标与突破性目标相结合。

1.目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1)实事求是。各项目标的制定,既要与当年学校工作的总体目标相统一,又要结合各目标单位工作的实际情况,充分体现各目标单位的职能职责、工作重点和具体任务。

(2)切实可行。目标制定既要体现对目标责任单位工作努力程度的考核,又要保证目标责任单位通过努力能够实现预期目标,切忌目标“大”而“空”。

要做到“长期目标短期化”,所谓长期目标短期化是指由于目标管理中的短期目标通常比较明确,因此,极易使学校各部门、各层次及工作人员陷入一种短视、短期行为的状态,同时也不利于学校的发展。因此,目标管理过程中目标的设置应是组织共同意愿约束下组织长期目标制定以后按各分阶段设定分段目标,这种分阶段目标就是一种相对短期的目标,即具体的目标。将分阶段的目标作为组织每一时期目标管理中要分解下达的目标,这样就可防范迷失组织长远目标的可能。长期目标的短期化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就是组织在下达目标时要让员工知道这仅是实现组织共同意愿、组织长远目标的“万里长征中的第一步”。

(3)突出重点。目标制定要着力体现学校党委和行政加强监督管理、提高管理绩效、创新工作思路的新要求,主要从管理性、绩效性和创新性方面设置目标。

高等教育发展突飞猛进,高校的规模越来越大,根据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在每个时期、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实施目标管理,各种目标一定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按照这一要求,我校确定了2006~2007年发展的三大要务,就是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和加快磨家校区建设。

(4)利于考核。所有目标任务要尽可能量化。机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中有些目标是不可直接量化的,如管理效率、服务态度等,但这些又是非常重要的目标,这种定性目标应该设定而且必须设定,我们不能因为目标不能完全量化就放弃,如果不设定的话,机关职能部门工作的目标体系一定会有缺陷。但是定性目标往往难以计量,难以考核。此时,必须找到一种对定性目标间接度量的办法,如对定性目标具体表述的执行进行主观打分,同时也考虑定性目标因素的权重。目标管理最终的落脚点是考核,目标如果不能量化的,也要从完成任务的时限、完成任务的质量和效果等方面体现定性要求,要尽量做到定性目标向定量方面转化。

2.目标体系构建的基本要求

(1)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目标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源于国外,最初是针对企业来讲的。因此,我们在应用时,在目标体系构建时,要与高校的特殊情况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要解决好借鉴与创新的关系,采取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使人乐于接受,自觉去做;否则,就会使目标管理流于形式。

(2)长期目标短期化。目标体系的构建是学校各部门目标的综合汇总,但目标是领导所作的决策,必须首先从领导做起,制定领导层的目标。否则,靠下边给领导定目标、作决策,搞职能倒置,实行目标管理就只是一句空话。要使目标管理坚持和发展下去,领导还要做好思想发动工作,教育各级干部树立抓好目标管理的坚定信心和百折不挠的勇气,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研究和解决目标管理中的问题,才能保证目标管理取得成效。

(3)必须培养一支理论骨干队伍。实行目标管理,构建目标体系,必须以现代管理科学的普及为基础,这又取决于骨干队伍。离开了这一条件,目标体系无法构建,即使构建起来了,也是在没有理论的指导下建起来的,目标管理不可能搞好,也无法深入下去。

(4)必须以搞好业务管理基础工作为前提。从我校的实践看,构建目标管理体系,必须完善各类干部岗位责任制和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健全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建立健全统计制度,并使之系列化、整体化。这是实行目标管理的重要基础。目标管理只抓关键性的工作,如果不依靠职责、标准、制度去充实和补充目标,就不能处理好重点工作与一般工作的关系,学校建设就不能全面发展。

(5)建立有利于目标实现的管理体制。目标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现代管理方法,是一种以人为本,集行为科学、管理学于一体的管理体系。目标管理的实施必须建立相应的配套制度,如建立目标考核制度、目标奖惩制度、目标管理实施条例等。

(6)目标制定要注重教职工的参与。目标管理既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也是一种民主的管理方法。目标制定必须注重职工的参与性,将学校整体目标转化成为具有激励性的教师个人目标,赋予其一定的自主权。目标管理强调所有的员工都参与管理和自我管理,这也十分符合教师的心理和职业特点。总体目标的制定应广泛听取部门的意见,确保总体目标科学具体、导向正确。统筹、协调组织内部各部门工作,根据年度工作总目标,通过上下沟通共同建立部门各自的分目标,使各部门在工作总目标下,建立起一个自上而下、层层展开、层层保证的工作目标连锁体系。

(7)建立相应的目标调节机制。影响目标实施的主要是学校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运作机制。随着学校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学校也提出许多新的阶段性要求,这就要求学校管理工作能有效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及时地调整、扩充自身目标,协调好学校目标与外部要求的关系,所以还要建立相应的目标调节机制。

(二)内容

目标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内部目标管理要求能够充分发挥统筹规划、组织协调、交流沟通的职能,使体制不断调整完善、机制持续良性运行,使全校的资源运作达到最优化。实现凝聚人心、形成合力,整合资源、挖掘潜力,促进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达到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实力的目的。

我校目标管理体系的构建由常规工作目标、年度重点工作目标、政策性工作目标和创新工作目标四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

img4

图2 目标管理体系构成示意图

各项工作目标的主要构成部分如下:

1.常规工作目标

高校常规管理是学校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和学校担负的任务,为使学校各项工作纳入正轨,准确无误、有条不紊、井然有序而建立的、以实现学校育人工作良性循环,从而提高办学效益而制定的。高校根据教育的一般规律而建立的相对稳定的、必须遵循的规章制度,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正常有序运转。

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常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关系到学校管理工作能否正常运行。常规是沿袭下来的、日常必须遵守的规则。常规工作目标是管理目标体系的主体和规范化的基础性工作部分,在整个目标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应保持相对稳定。

常规管理是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基本保证,是形成良好校风、学风、教风的前提和基础,是规范办学的明显标志和学校规范化管理的集中体现。学校常规管理的好坏关系到学校的外在形象,也是学校领导者的管理水平的体现。

(1)各院系常规工作目标由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及综合管理工作(含组织工作、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及统战工作、制度建设、档案工作、财务管理、校友联谊工作、民主管理等)、教学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学生工作、科研工作、继续教育工作等方面组成,如图3所示。

img5

图3 教学院系常规工作目标示意图

(2)职能部门、教辅部门、后勤产业总公司、直属单位的常规工作目标根据各单位的工作性质设置,视工作性质的差异可以有所不同。但主要应包括工作实绩、自身建设、工作运行情况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如图4所示。

img6

图4 机关部门常规工作目标示意图

2.重点工作目标

重点工作目标是学校党政各年度部署的重点工作任务,属阶段性非固定目标。各单位重点工作具体目标按年度工作任务轻重设定分值,但其总分值不超过30分。

(1)院系重点工作目标由学校根据各年度工作重点和发展需要确定。

(2)职能部门、教辅部门、后勤产业总公司、直属单位的重点工作目标由各单位结合学校各年度工作重点和本单位发展需要拟定,报学校审定。

3.政策性工作目标

政策性工作目标为国家和地方政策、法律、法规、纪律规定的事项和其他一些重要的工作,如安全生产、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廉政建设等。各单位各年度政策性工作目标由学校确定。政策性目标分值为10分,采用减分制或一票否决,减分总值一般不超过10分。

4.创新性工作目标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工作目标为学校对各单位工作创新的要求。创新的评判标准为:有新意、有可持续性、有推广价值、有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有较丰富的内涵。创新工作目标由各单位根据本单位特点和实际发展需要确定。创新工作目标采用加分制,加分总值一般不超过10分。

(三)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目标管理作为一种现代科学管理理论在企业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已取得显著实效。目标管理的主要程序依次是目标的制定、目标的实施和目标的考核或称目标的测评。高校的目标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引导学校各机构的全体成员共同确定学校工作目标及其体系,并以目标为指针,明确各自的责任和发挥各方面的主动性,检查和评估目标完成状况的组织活动。目标管理的核心是注重结果,由组织内各部门和员工根据组织在一定时期的总目标确定各自的分目标,在获得适当资源配置和授权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为各自的分目标而奋斗,从而使组织的总目标得以实现。目标管理是高校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方面,很多高校对此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对于如何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我校在实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研究。

1.不应忽视定性的目标

目标管理中指标体系的设立,应以保证目标实现为前提。但目前在目标管理指标体系设立上,工作中有时容易出现片面追求量化指标的倾向。无论目标大小,统统要求量化,以致出现了为量化而量化,或者人为地避难从易、避重就轻,或者繁杂累赘、缺乏重点,量化过头等现象,这就损害了目标管理的科学性。在我校2004年目标管理工作的实践过程中,对这方面强调得就太多,要求全校各单位都要将本单位的工作目标尽量进行量化分解,提倡制作“目标分解一览表”形式(当时的初衷是为了便于考核),结果造成一些单位工作中遇到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如纪委、宣传部等单位工作目标就难以量化分解,期末考核也不便统一要求和操作。当初就是因为对目标的定性和定量问题上认识不足,因而效果不太理想。为此,我们逐渐总结出在强调定量目标的同时,也要特别注意定性的目标制定,以强化目标“使命导向”,更有效、更具体地指导学校的工作。

2.确保目标的客观性和可行性

在目标的拟定和分解中,我们应确保目标分散化、明确化、具体化和一致性的统一。在目标设定时,应把学校的办学思路、宏观发展目标等科学地分解成为各部门和人员的具体明确的分目标;而所有分目标都应该紧紧为宏观目标服务,否则应该废除该分目标及其机构和人员。同时,应明确目标的多样性,既有战略目标、重点目标也有近期目标、具体目标,管理者应把握轻重、分清主次,并相应地反映到资源的管理分配中去。我校在目标管理实践中,在每个管理年度初一般是以学校当年的“党政工作要点”为出发点,来逐步明确和分解任务,形成和设定工作目标。学校的“党政工作要点”的出台都经过了严密的论证和程序,这样做就保证了能将学校的办学思路、宏观发展目标与当年的主要工作目标有机地结合。

3.注意目标内容的差异性

不同部门的目标是不同的,目标的内涵也是不同的。譬如教学科研部门、学生管理部门、行政管理部门和后勤部门的目标就有很大的差别。相应的,不同部门的成果评估指标应有不同的内容侧重点。例如,对政策制定部门应侧重评估其目标的设定;而对后勤部门则侧重评估其服务质量。

4.注意目标体系横向流程化构建

流程产出结果,目标体系的横向流程化构建体现在其内在的合理性上,即要以体现在流程上的价值增值过程为目标构建路径和目标标识,作为目标体系横向流程化构建的主要依据。通俗地讲,就是要结合学校发展战略目标,要围绕实现学校发展总目标、总方向来制定方针目标,体现阶段性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关系。做到目标体系与学校的使命、价值、定位、核心能力相一致。

5.注意目标体系纵向逻辑化构建

目标体系的纵向合理性体现在层级目标的逻辑化构建上,即学校目标的实现,依托于各个层目标的实现。因此,学校这种层与层的结合形成的立体结构所构成的整体,恰恰是目标体系纵向结合的逻辑性关键所在。如果学校目标体系中这种逻辑关系支离破碎,它可能不会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但最大的影响是学校无法形成“特色”,更谈不上学校的竞争优势,因为,特色从形式上是学校在追逐和达到目标的过程中形成的,而其本质却是在目标的方向、路径以及目标的逻辑关系等内在因素的作用下达成的。所以,建立目标体系时一定要注意纵向逻辑的合理性,解决好学校方针目标逐级进行展开问题,把它变成各部门、各单位直至每个人的奋斗目标,体现系统性管理的原则。

6.处理好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的关系

目标管理属于管理的计划职能范畴,它不是用目标来控制,而是试图将个人的奋斗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统一起来,从而达到给被管理者以较好激励效果的目的。目标管理是注重结果的管理,最终结果的实现需要日常的积累,为保证期终目标的实现,管理者要及时向职能部门及责任人提供工作进程中目标实现程度的反馈信息,使他们了解阶段性工作状况,坚定继续努力的信心。

7.管理重心下移,使部门在实现目标中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目标管理强调集权和分权的有机结合,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对下属合理授权。在目标制定中上下沟通,部门和个人对目标认可,即赋予部门和个人对目标的制定和认可权;目标实施中,为实现目标创造所需条件,必须给目标管理者一定的权利;目标考核听取部门的意见,执行激励机制,使目标完成的成绩与利益相统一。

8.建立目标考核与激励机制

目标管理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考核目标完成情况为终结。目标考核是目标管理一个周期的最后一环,也是动态过程再启动的准备阶段,它起着总结、提高的作用。目标管理从目标制定、实施到考评既是为完成目标而不断努力,在实现目标中修正、完善和提高,又是一个动态的循环上升过程。在目标考核中要对照目标任务对个人及部门目标综合考核。通过对任务完成和目标执行情况的考核评估,使学校与各部门能及时得到各种反映目标实现程度的数据信息,这些以定量为主的数据信息将被作为学校领导者决策以及下一年目标制定的依据。

建立有效的目标激励机制,目标激励可以导向,引导部门和个人突出重点,为实现目标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由于目标体系中的目标的难度不同,实现目标所需条件不同等,通过有效的激励,使关系学校整体目标实现的部门子目标得以实现。奖惩兑现是保证目标管理方法成功实施的关键,具体工作中,要遵循考核要严、奖惩兑现要实的原则,做到该奖就奖,该罚就罚,不能搞“年初许诺,年底抹桌”,以维护目标管理的严肃性,维护教职工的积极性。

(四)需要注意的几种关系

目标是否正确,关系到学校管理活动的成败。确定目标时,要在认真搞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论证。保证目的标决策正确,构建目标体系需要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1.目标与条件的关系

目标与条件是又向因果关系,条件影响目标水平,目标能动地促进条件的发展,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因此,根据目标要求,按照“充分必要”原则,建立保证目标实现的条件体系十分重要。当目标要求大大超过可能提供的保障条件时,目标必然盲目,没有实现的可能。反之,若条件过于充分,或存在实现目标所不需要的条件,目标则是保守的,会造成浪费。只有二者基本一致,才能使目标达到既先进又可行。

2.各目标项目的关系

就一个单位来说,组织的整体目标往往是多个目标项目(子目标)构成的集合体,而这些目标项目又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只有使它们协调发展,才能产生好的系统功能。例如,学校基本建设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改革目标和教学质量目标,都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如何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正确地分配各项目标权数,并以此为据分配好人力、物力、财力等保障条件,使各子目标能协调发展,这对实现学校持续、健康、平稳发展的总目标关系很大。

3.上级目标和下级目标的关系

这是宏观与微观的关系问题,只有做到宏观目标不失控,微观才能搞活。高校是知识分子云集的地方,在共同的目标指导下,保证组织的整体性和行动的一致性十分重要。因此,确定目标必须按照管理组织的层级,逐级将上级的目标转成为下级的目标,以保证学校总体建设的效果。同时,上级的目标又要有利于充分发挥下级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下级都能制定出与总目标保持方向一致的符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的工作目标。

4.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的关系

组织之所以有力量,之所以能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就在于它以共同的目标,把分散的个体结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里说的共同目标就是集体目标。因此,确定好组织的集体目标并保证集体目标得到实现,是组织内每一个人都必须履行的职责,是第一位的任务。同时,组织的集体目标也只有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要求,转化为个人的目标,才能真正做到以目标指导每个人的行动,产生强大的目标向心力。但是,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往往不是完全一致的,个别人的目标可能还与集体目标方向相反。鉴于此,就要求在确定集体目标时,一方面要发动广大职工参加讨论研究,使大家明确目标的意义,提高集体目标意识,促进目标内在化;另一方面要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克服消极因素,保证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的方向一致。

5.长、中、短期目标的关系

在高校目标管理实践中,较多的做法是将年度任务转化为目标。这种办法虽然对保证短期的年度任务完成有较好的作用,但是由于没有正确处理与长期目标和中期目标的相互关系,易产生重视近期效益而忽视学校长远建设的不良后果,同时也增大了工作的随意性,难以发挥目标的导向作用。因此,应加强目标体系的研究,建立长、中期目标体系,以保证学校建设能沿着长期目标稳定发展。

6.目标任务与日常工作的关系

目标管理贯彻的是重点管理思想,因而列入目标的项目必须是一些关键性任务,这就使有些工作,特别是基层单位的一些业务性很强的日常工作,难以完全纳入目标体系。因此,要防止只重视列入目标的任务而忽视其他工作。为了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完善各种岗位责任制,确保岗位责任范围内的日常工作“惯性运行”;另一方面要在确定目标管理绩效的评价标准时,对岗位责任的履行情况规定适当的加权系数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