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建设三支队伍
支撑现代高校改革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干部队伍、党员队伍、师资队伍的建设成效如何。我校抓住有利时机,采取切实措施,狠抓三支队伍的建设。
1.开拓创新,建设学校管理干部队伍
早在2003年,学校就提出了适应本科院校需要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因此,学校各级干部的角色定位是“在教学立校、科研强校、特色名校中当好后勤兵和服务员”。几年来,我们围绕本科教学管理的需要,抓住干部当好后勤兵的角色定位,建设了一支服务于教学管理工作的干部队伍。
抓班子带队伍——发挥中层领导班子的核心作用。在目标管理模式下,作为新升本科院校,中层领导班子是各系院的领导核心。通过班子建设,让系院中层领导班子充分发挥把握方向、抓好大事、做好协调三大功能,强化系院党政分工不分家理念,为规范系院党总支与行政的关系,我们提出了总支书记的职能和系主任的主要任务,总支书记一是领导职能,二是教育职能,三是保证监督职能,四是主动参与决策职能。而系主任重点是抓本单位的发展、抓人才队伍建设、抓教学质量、抓科研能力建设、抓特色建设、抓执行力建设。
解决突出问题——优先保证教学管理工作需要。由于原来两校三区同处一地,走的是教师教育同一条路。学校合并后,要实现“五统一”(领导统一、机构统一、制度统一、财务统一和规划统一),达到“四融合”(学科的融合、教职工队伍的融合、办学资源的融合和校园文化的融合),必然要进行机构重组、资源整合。我们在机构设置、干部选拔任用等方面均优先考虑教学管理工作需要,为加强学生毕业论文工作,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我们专门成立了学位办公室。为促进教学工作的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构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自我完善体系,我们独立设置了“评估工作办公室”,为提升教学管理工作水平,使优秀人才乐于从事教学管理,我们在系院办公室中明确了教学秘书是科级干部。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特别注重各系院主管教学领导、教务处处长的选拔,让多年从事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水平高、素质好的同志优先满足教学管理岗位的需要,坚持从事教学管理的中层干部必须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和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
推崇制度管理——提升学校管理干部工作水平。由于学校合并以后,规模增大,人数增多,为了落实干部当好后勤兵和服务员的办学理念,在干部选拔任用中,我们不仅制定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办法等系列制度,而且把干部选拔任用程序规范为九大环节。2003年我们强化了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程序。2006年上半年,我们进行了中层领导班子换届。2006年下半年,我们对科级干部实行了公开竞聘、竞争上岗。通过这些措施,构建了一支103人的中层干部队伍,其中正处级44人,副处级59人。学校教学管理队伍中,现有博士5人,硕士17人,正高职称6人,副高职称13人。推荐3人作为四川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管理先进个人,1人获得第七届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十佳青年教师提名奖”,2人被评为省市级优秀共产党员,22人次获得学校表彰。
此外,学校建立了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凡领导干部调离或任期结束,委托学校审计处对其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审计,客观公正地评价其在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审计结果作为今后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在干部考核中,实行考核结果“三挂钩”制度。一是部门考核结果与本部门中层干部年度考核结果挂钩;二是干部年度考核结果与干部使用挂钩;三是干部年度考核与平时对干部了解的情况挂钩。今年,通过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活动,广泛开展以“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办人民满意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实践活动,更加强化了学校各级干部为教学科研管理一线服务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
注重能力培养——加强学校管理干部教育培训。必须加强干部的教育培训,更新观念。学校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干部教育培训管理的意见》。从2003年开始,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省委党校和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合作,对新任处级干部尤其是教学管理干部进行不间断的轮训,目前已经轮训了中层干部45人次。实施学校“三座立交桥”资源整合办学模式,为搭建通向国外知名大学的立交桥,学校分两批选送了35位中层干部到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等欧洲国家参观考察学习。为搭建通向国内一流大学和著名研究机构的立交桥,组织全校所有中层干部分三批到国内兄弟院校及科研院所学习取经,组织教务处管理干部多次外出参观学习和考察调研。同时,非常重视校内科级以上干部的培训,不定期举办各种专题干部培训班,请知名专家、学者、学校党政领导作专题辅导报告,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干部的综合能力,凝聚人心,调动积极性,形成合校、合心、合力的良好氛围,带领师生员工共谋改革大计,促进事业发展。
搞好教学服务——维护学校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调查研究,构建了教学质量管理干部负责制。学校党政领导作为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亲自抓教学质量。学校党政领导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有关教学工作的专题会议,研究教学工作的政策和措施。院长办公会议对教学工作的有关问题优先安排开会研究。建立了分管校领导定点联系相关系院的制度。各系院党政一把手作为本单位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视教学工作为主要日常工作,每学期至少安排两次有关教学工作的专题会议。分管教学的副院长、教务处处长及各系院主管教学的主任(院长)为教学质量直接责任人,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狠抓教学质量。各级领导经常深入教学一线,了解情况、掌握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坚持和完善中层干部听课的制度,坚持校领导考场巡查制度。各职能部门转变观念,改进作风,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思想。
2.与时俱进,抓好党建服务本科教学工作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培养人、塑造人。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是党委组织部的工作目标之一。学校升本以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确立了“围绕教学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学”的党建工作新思路,完善了“学校党委—院系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党员”的纵向管理模式,本科学生党支部一般采取年级联建、专业合建的方式,实现了“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学生党建新格局。
一是健全组织网络。对全校党总支、支部进行了调整,加强党支部建设,强化支部书记的教育培训,明确总支、支部、支部书记职责。以系院为单位建立党总支15个,学生党支部46个。
二是强化党员发展工作。我校制定和实施了发展党员工作实施细则、总支(直属支部)工作条例。建立了校系两级党校管理体制,设立17个分党校,近三年来,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6期,培训学员8012人次。通过试点推广方式,学校党委授权各系院党总支审批发展学生新党员。加强对发展对象的政审考察,健全了发展党员预审程序。注重在学生和教学科研管理一线中发展党员,努力把师生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现在,学校有学生党员2161人,学生党员占学生总数的比例达到了15.7%。
三是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坚持党员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制度、组织生活制度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认真开展各项专题教育实践活动。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争先创优活动和“党员先锋工程”等,加强党性修养,起好先锋模范作用。近三年来,我们共举办新进教职工党员培训班2期、新生党员培训班3期、毕业生党员等培训班3期。
3.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设优秀师资队伍
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是高等学校最宝贵、最基本的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是高校建设与发展的根本内容,更是关系到我校改革发展能否成功的战略任务。为此,在科学决策理论指导下,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为本、重在开发的原则,坚持培养、培训与引进三结合,提出了“事业留人、机制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和建设一支“三高三合理”师资队伍的工作思路。学校制订了“2003~2007年”和“十一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每年投入近300万元作为师资培训专项经费。通过实施“人才工程”、“三级梯队工程”、“名师工程”、“讲座教授计划”等一系列措施,使高水平人才留得住,使引进的人才有所作为。下面,就实施教学名师工程和精品课程建设做一简要阐述。
实施教学名师工程。杰出教育家梅贻琦先生曾说: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校实施“教学名师工程”,是以提高教师素质为中心,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培养和造就一批教学大师和优秀教学骨干。它以培养教学名师为核心,在学校教师中营造出热爱教学的氛围,更好地满足学生求知的要求,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带动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促进教学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该工程在具体实施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将“教学名师工程”与培养选拔中青年骨干教师相结合。中青年教师是教学的生力军,通过实施“教学名师工程”培养选拔中青年骨干教师,是实施师资可持续发展的一项主要内容。为此,学校充分调动骨干名师的积极性,发挥其带头示范作用,实行“带动策略”。聘请教学名师,认真开展名师带动活动,并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名师举办的短期培训班或讲座,进行“传帮带”活动,以培养和选拔后备名师。其次,将“教学名师工程”与教学科研相结合。众所周知,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加强教育和科研工作。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业务水平的提高主要靠参加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磨炼,而实施“教学名师工程”则可以使教师围绕着深化教学搞科研。实践证明,这是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精品课程建设。与上一措施相结合的是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示范性课程。从理论角度说,该类课程建设能够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为了达到这样的理想性目标,我们除在观念上重视课程建设外,更分别设立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并配有相应的课程评估指标体系。与此同时,课程建设还以鼓励教育教学改革、引导教师创新、促进教学现代化为指导思想,在教学内容与体系方面协调了经典与现代、基础性与先进性的关系;在教学方法上,协调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关系,强调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中国青年报2007年4月9日报道了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所发布的“世界一流大学竞争力排行榜”,排名前10位的除了日本的东京大学之外,其余9所全部来自美国。这10所大学是从参与评选的1207所大学中产生的,它们代表着世界大学的顶尖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排名世界前100名的大学中,竟无一所中国的大学;在全球高校400强中,我国大陆仅有8所大学上榜。北京大学这样令人敬仰的国内外知名的学府,不但远远排在哈佛大学、得克萨斯大学、华盛顿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后面,甚至名次还落后于台湾大学和香港大学。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们在承认中国大学在师资、体制、管理系统等方面都离世界一流学府有相当大的距离的现实中,必须知耻而后勇,要通过借鉴欧美大学的经验,创新大学的决策体系,革新大学管理系统,改变教学方式,并重研究和教学,推进产学研结合,鼓励有特色的大学良性竞争,中国大学的进步及进入世界名校之林才是可期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