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形式
20世纪90年代以前,资源共建共享的形式主要有三种:采购协调、联合编目和馆际互借。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建设在我国兴起后,资源共建共享的形式有了发展,共享的范围更加扩大。从网络、社会环境以及图书馆本身来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协作采集
由于单个图书馆的馆藏难以满足读者的需要,并且图书馆之间存在重复建设,就出现了“协作采集”。只有通过协作采集才能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网络的发展当然是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所依赖的信息资源基础,也是协作采集的基础,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协作采集方式。网络环境下的协作采集的具体表现形式可分为主动协作和被动协作。主动协作是指采集之前,各机构之间就采集范围进行明确划分,并就各自采集的内容提供上网服务。被动协作是指采集时,各机构之间并没有明确划定采集范围,而是通过对协作馆采集书目信息的检索实现机构之间的协作。这两种形式相互补充、相互依赖、长期并存。
(2)馆际互借
馆际互借是资源共享的最古老的形式。一百年前,文献资源共享活动在欧洲大陆兴起的时候,人们共享他馆的形式就是馆际互借。在21世纪的今天,它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是网络环境下的馆际互借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主要有三种:传统的馆际互借、联机馆际互借、数字化全文传递服务。传统形式的馆际互借在那些内部网络环境尚未形成的图书馆仍然沿用,它们无法体验网络环境给馆际互借带来的便利和快捷,只能沿用传统形式的馆际互借。联机馆际互借是指馆际互借的大多数程序都是联机完成,即馆际互借的申请、答复和借出馆书目信息的获取均通过网上进行,而文献传递仍然靠传统的物理移动方式进行。这种形式的前提是借出馆和接入馆均必须联网。数字化全文传递服务是指从检索借出馆的书目信息、发出互借申请、确认文献的流通状态到文献传递以及费用结算均是借助网络来完成,文献本身并不发生物理移动,移动的只是文献的数字化信息。
(3)联机联合编目
编目是图书情报机构的基础工作,在网络化图书馆中,编目工作已不再是个体行为,书目数据不仅为本馆的采集、编目人员使用,也可以为其他馆使用,从而实现书目数据库的共建共享。网络环境下的联合编目可以分为两大类:纵向和横向。纵向联合编目的工作分散在文献产生、采集和标引的全过程中;横向联合编目主要用于较为完整的书目数据的交流。
(4)馆际互阅
所谓馆际互阅是指联盟内的图书馆读者凭借统一的证件可以在联盟内任何一个图书馆进行文献阅览活动。早在1957年开始的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活动中,网络城馆之间发放通用阅览证就称为一种文献资源共享的辅助形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活动的广泛开展,网络成员馆之间发放通用阅览证又成为图书馆开展资源共享的一种形式,为全国各个系统或跨系统的文献信息共享协作网所采用。
(5)馆际文献复制
随着复印在图书馆的普及,文献复制也在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活动中逐渐开展起来,成为图书馆之间共享期刊、学位论文、会议录、科技报告等文献信息资源的主要形式。
(6)网络咨询
丰富而系统的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开展咨询服务的优势。图书馆收藏的印刷品、光盘、磁盘以及网络信息资源等是开展信息资源服务的物质基础。网络咨询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开展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一种新形式。它以计算机网络为手段,以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和参考咨询馆员为资源,通过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来促进信息的共享。目前国家图书馆和广东中山图书馆等已经在网上开展了网络咨询服务。如由国家图书馆信息咨询中心主办的“全国图书馆信息咨询协作网”,它以国家图书馆为依托,建立网员制咨询服务协作关系,其宗旨是:通过网员间的优势互补,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信息服务环境,实现文献信息和参考咨询人才资源共享以及全国图书馆界的合作。目前,该咨询网络有成员馆13个,其中公共图书馆6个,高校图书馆5个,专门图书馆2个。
(7)数字图书馆服务
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图联第62届大会有一条标语:数字图书馆——人类信息资源共享的美梦成真。这足以说明数字图书馆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手段。数字图书馆具有传统图书馆无法比拟的优点和特征:它的收藏品是数字化的全文信息资源,其中的文本、声音、动画资料均以数字化形式出现。这些信息资源并非存于书架上,而是分布于网络电脑媒体中,通过网络互联提供资源共享;所服务的范围大大超出图书馆的围墙,只要是网络所连之地均可使用,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广大社会公众对文献信息资源的可获得性;全天候的和全自动的服务也促进了信息资源共享。我国从1997年开始数字图书馆建设,目前有很多的图书馆在网页上列有“数字图书馆”路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