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2 团队共享心理模型
近年来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逐渐出现和形成了一种新的团队认知研究思路,除了传统的面向团队工作中的行为或态度的研究之外,近年来的研究越来越关注团队绩效的认知成分,对于在高绩效团队中所存在的、为团队成员所共享的集体认知的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特别是近年来共享心理模型的研究在团队研究中占据着前沿的地位[197]。
心理模型一词长期以来一直在多个学科中使用,本质上说,心理模型是经过组织的知识结构,使得个体能与环境相互作用[198]。心理模型使得人们可以预测和解释他们周围世界的行为,认识和牢记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Rous和Morris将心理模型定义为:人们描述系统目标和形式、解释系统活动和观察到的系统状态,以及预测系统的将来状态的机制[199]。由此,心理模型有三个关键目的:它们帮助人们描述、解释和预测环境中发生的事件[200]。
共享心理模型最早由Cannoir Bowers和Salas提出,用来说明在成功团队中观察到的流畅的、内隐的交互特征[201]。他们假设团队绩效是团队成员拥有对于任务和成员之间相似的、有组织的预期程度的函数。共享心理模型是对团队及其目标、团队角色的共同信息、行为模式和交互模式的共享知识的表征[202]。共享心理模型为研究团队成员之间为了完成相互协作的团队任务,如何共享任务信息和相互期望的过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范式[203]。
关于共享心理模型,Cannoir Bower等,Kraiger和Wenzel以及Kli moski和Mohammed曾对此领域进行了充分的综述,并详细说明了共享心理模型和团队绩效之间的关系[204]。其他的一些学者对共享心理模型与其他结构,如团队情境知觉、团队决策等进行了研究。另外,人们认为,还有很多因素,如团队规模、任务类型、团队经验、培训和团队过程行为,均会影响团队心理模型[204]。
近年来,与共享心理模型有关的研究逐步取得了大量的进展,一大批学者提出有一系列相关的概念与研究范式,如团队知识又称为共享知识,共享认知,共享理解,分布式认知等[206]。而Cooke等人为了使定义更为清晰,使得团队共享心理模型与团队心理模型不致混淆,则使用团队知识一词来代替团队共享心理模型这一概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