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风格
(一)学习风格的含义
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一贯的、典型的、独具个人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并非所有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都属于学习风格范畴,只有那些稳定、持久而独特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才构成了学习者的学习风格,而那些随着学习任务、学习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则不属于学习风格。从某种程度上说,学习风格是学生个别差异的集中表现。
(二)学习风格的因素
目前,关于学习风格的因素,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我国学者谭顶良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来分析学习风格的因素:一是生理因素,包括个体对外界环境生理刺激(如声、光、温度等)、对一天内时间节律及在接受外界信息时对不同感觉通道的偏爱;二是心理因素,包括认知的、情感的和意动的三个方面;三是社会性因素,包括独立学习与结伴学习、竞争与合作。
这里将根据这一结构来介绍学生的学习风格差异。
1.学习风格的生理因素
1)生理刺激方面
(1)声音。学习者对学习的背景声音的偏爱或承受力是不同的,有的学习者学习时需要绝对的安静,而有些则需要伴随背景声音(如音乐)才能集中注意。
(2)光线。由于生理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个体对光线的感受性有高有低,因而对光线的明暗要求也不同。有的学习者喜欢光线明亮,有的则需要光线柔和。
(3)温度。不同个体对同样的温度会产生不同的感觉,或合适,或太冷,或太热。而太冷太热均会影响学生集中注意学习。每个学习者的适宜温度略有差异。
2)时间节律
每个个体对一天之中学习时间的偏爱是不同的,不同个体在不同时段的心理状态各不相同。有的人在早晨学习效率高,有的人在晚上到深夜学习效率高,有人的在上午易于集中注意,而另一些人则在下午学得更好。
3)感觉通道
依据识记材料时对某种感觉通道的偏爱而产生最好的效果,可分为视觉型、听觉型与动觉型。视觉型擅长于通过自己读或看来学习,这样的学习者对视觉刺激敏感,习惯从视觉接受学习材料。这样的学生喜欢通过自己看书和记笔记来学习,而不适于听取教师的讲授和灌输。听觉型则善于通过听来学习,他们对听觉刺激敏感,对语言、声响、音乐的接受力和理解力强。动觉型则以动手、动口来学习,效果最好,他们喜欢接触、操作物体,对有感觉的认知活动感兴趣,教师用手拍拍他们表示赞赏所产生的效果比口头表扬要好。
4)大脑的单侧化
这是指左侧或右侧大脑半球何者占优势的问题。右侧脑与直觉、艺术等倾向相联系,其加工方式是视觉的、平行、整体的、模拟的。左脑则与逻辑和系统思维相联系,其加工方式是言语的、系列的、数字的、几何学的、理性的和逻辑的。每个人单侧化优势不同,在学习的有关材料上就会有差别。尽管大多数学生都表现出某侧大脑占优势的特点,但是具体到某一项认知任务,每个人都是两个脑半球同时参与工作,只是由于任务的要求和被加工信息的特点不同,才使得左、右半球所起的作用大小不完全相同。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利用学生自身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应注意对学生处于弱势的半脑进行训练,从而促进他们的左、右半球脑功能和谐发展。分析学生左、右脑功能优势,对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评价方案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学习风格的心理因素
学习风格的心理因素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动三个方面。其中认知因素主要涉及对信息和经验进行组织加工的方式和特征。这就是心理学家所倾向于使用的认知风格。认知风格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学习风格的情感方面包括理性水平、学习兴趣与好奇、成就动机、控制点、抱负水准、焦虑水平等;意动方面包括坚持性、言语表达、冒险与谨慎、动手操作等。其中有些方面的内容在前面相关章节中已经介绍,这里仅介绍两种经典的对教学设计产生影响的认知风格: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沉思型和冲动型。
1)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
具有场独立型的学生很少会因为环境的影响而改变他们对信息的感知能力。他们的自主性比较强,可以靠内在动机进行学习,而不必依赖教师的鼓励和同学们的称赞。他们喜欢独立地进行学习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能把教师教的或从书本上学的知识重新组织,进而变成自己的知识,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只要稍加指导就可以了。这种学生善于学习数学、自然和计算机等自然科学类的课程。
具有场依存型的学生很少主动地加工外来信息,即使加工也要参照环境因素。他们喜欢在与人交流的环境中学习,特别希望教师把教学组织得井井有条。他们往往对语文和外语等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的内容更感兴趣,所以学得也比较好。这种学生容易受到别人的暗示,教师或家长的鼓励,会极大地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相反受到一点批评又会使他们的学习兴趣明显下降。对于这样的学生,要经常不断地指出他们做得对的地方,及时予以鼓励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沉思型和冲动型
沉思型学生的知觉和思维方式以反省为特征,逻辑性强,判断性也强;冲动型学生的知觉和思维方式则以冲动为特征,直觉性强。这两种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着差异。
沉思型的学生面对某一问题时,一般比较谨慎、小心,并不急于回答问题,只有在对所选择答案的正确性进行反复思考之后,确认不会出错的情况下才开始回答问题,所以很少出错,但思考的时间比较长。这样的学生善于完成需要对细节进行分析的学习任务,如阅读理解、逻辑推理和小发明、小制作等,但反应偏慢。他们乐意在合作的气氛中学习,意志对其学习活动的影响明显超过了情感所起的作用。
冲动型的学生则很少全面地考虑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往往只以一些外部线索为基础,凭直觉形成自己的看法,有时甚至连问题的要求都没有听清楚,就开始回答了,所以尽管他们用的时间比较少,但出错率却比较高。这样的学生在完成需要作整体性解释的学习任务时成绩要好些。他们乐意在竞争的气氛中学习,情感的介入常常对其学习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他们的阅读能力一般比较差,学习成绩不太理想。不过,如果从解决问题的能力来看,冲动型的学生并不一定比沉思型的学生差。
每一种认知方式都带有两极性,比如上面所讲的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就分别是同一种认知方式的两个极。每个学生都同时具有多种不同的认知方式,并在每一种认知方式中倾向于某一极。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将自己所具有的各种认知方式组合起来运用。学生在认知方式上表现出的倾向性无好坏之分,而是各有所长。因为不同的学习活动需要不同的心理活动,所以只能说某一种倾向更适合于某一学习情境,而不能说具有某种倾向的学生一定比具有另一种倾向的学生聪明。
(三)测定学习风格的方法
一是观察法,即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日常观察来确定。
二是问卷法,即按照学习风格的具体内容设计一个调查量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填写。
三是征答法,让学生自己来陈述自己的学习风格。
这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第一种方法适合于年龄较小的学生,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学习风格不太了解,所以在回答问卷或征答表的时候会感到有困难;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教师很难一一观察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风格。第二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给平时还没有注意自己某些学习风格的学生提供一些线索,启发他们正确地选择答案;缺点是问卷中的题目不可能涉及全体学生所包括的学习风格。第三种方法的好处是学生可以不受具体问题的限制,从而更能体现出自己的特点;缺点是如果不能把学习风格的概念准确地向学生讲清楚,那么学生的陈述就有可能不在学习风格的范围之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