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生态系统与其所处环境的关系
教育活动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文化环境)中开展的,并与之进行不断的能量交换和信息反馈。教育生态系统的外部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文化环境)三个部分。
(一)教育生态系统与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湿度、地理地貌、土壤、矿物等非生物因素以及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生物因素。自然环境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复杂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也是人类认识和开发的资源。这种资源对于教育,特别是对于广大受教育者来讲,对其认识能力的发展、身心健康必将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在学校里,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对于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第一,使学生有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第二,使学生有一种安逸感;第三,使学生有一种活力感;第四,使学生有一种舒适感。这也就是说,自然环境给人类提供必须的各种能量,也为教育的发展投入必要的资源。而教育,通过对生态知识的普及和传播,以及生态保护人才的培养,输入必要的能量,使得自然环境不断优化,有利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这种能量交换与信息反馈的过程正是教育与自然环境作用与反作用的过程。自然环境的优化主要表现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如同人类社会自身的发展一样,也有一个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上,人与自然的关系大致有以下几种。第一,适应—制约关系。人类全部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都建立在依赖于周围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的活动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第二,实践-需要关系。人类把自然界当作满足社会多样需要的财富的源泉,人类通过作用于自然界的实践达到自己的目标。第三,伦理—道德关系。体现了人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保护,表现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第四,审美的关系。人能体验、认识自然界的宏伟、秀丽、宁静等所表现出的美感。而在现实生活中,人对自然的适应受自然的制约,表明人与自然尚不能和谐发展,人类对自然的无节制的欲求又招致自然的报复。因而,人类及其教育的自然生态环境的优化,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人对自然的热爱与保护上,体现在人类利用自然的审美性对人类自身的教育上。这种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具体体现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如在设立学校时,应充分考虑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更可以利用自然之美,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以优美和谐的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教育生态系统与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又称结构环境,是人类创造并生活于其间的特有的人化环境,包含经济、政治、人口、家庭、社区等。教育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因此,教育与社会环境有着天然的密不可分的联系。教育是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受社会环境的制约,而且反作用于社会环境。从教育的广义含义来看,几乎社会环境中的每一种资源都是教育的资源。教育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来支撑,而且需要丰富的精神资源来深化教育的内容。就社会文化、社会价值观、社会行为规范等对教育的客观影响来看,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是教育者。同时,教育又通过提高社会文化素质、优化社会风气、培养各方面专门人才等手段和目的,作用于社会每一个成员。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所有社会成员又都是受教育者。
就社会的政治环境而言,它总是通过国家制度、法律、规章、政策等对教育系统进行法律的、行政的控制、监督与指导,因此对教育生态系统的影响深刻。在一个民主的政治体制中,教育生态系统与社会各子系统保持着多样化的联系,教育生态系统运行的机制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这样的教育生态系统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因而,重要的是,在一定的国家制度下,加强各国政策、法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从而保证其科学性、正确性,同时,保证社会政治气氛的和谐与民主。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教育生态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政策性失误,而且可以促进教育生态系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功能。
经济与教育具有更加密切的关系,它影响学校的建筑、规模、教师的待遇等。如果经济发展良好,教育生态系统的运行就有足够的保障,教育生态资源就能得到优化。就社会经济环境而言,一方面,处于不同发展水平与阶段的经济系统对教育系统有着不同的要求;另一方面,它又为教育生态系统的运行提供不同的物质基础。现代工业文明使得教育生态系统打破了原有的为少数人所垄断的封闭状态,教育日益与普通大众相结合,并不断要求提高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水平。而在信息技术革命的今天,更需要大量的高级专门人才。同时,经济系统本身的发展,使得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加和丰富,从而使社会为教育生态系统投入更多的教育资源成为可能。
社区环境与教育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明显加快,社区教育正在不断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一方面,社区居民逐渐认识到社区的价值,产生了一定的参与要求。另一方面,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不断膨胀的城市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形成流动人口浪潮;中国大部分城市将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化日益严重;不合理的城市布局与窘迫的生存环境;人际关系的隔阂与淡化等。对此,仅仅依赖学校教育来解决上述社会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实践表明,只有实施面向社区成员,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原则的各种各样的社区教育,才能满足和解决人们各种各样的教育需求和社会问题。在教育生态系统中,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依赖、互相影响、共同发展。学校与社区能否良好合作和互动,是关系到当今社会教育生态系统能否健康和谐的重要因素。
(三)教育生态系统与文化环境
规范环境的主要成分是文化,是人类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社会风气、民族传统、风俗习惯、社会思潮、科学技术、艺术、宗教等。就其性质而言,规范环境为人类社会所独有,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中逐步形成的。可以说,一个时代的文化越发达,这个时代的教育越昌盛。物质文化的发达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精神文化的繁荣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思想、目的及内容。
文化环境是人类特有的环境,教育与文化环境如影随形、互相依存、互相影响。文化是人类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比,它对教育的影响更广泛、更直接,与教育生态的关系更为复杂、更为密切。教育就是文化的一部分,教育系统本身就属于文化组织,教育活动总是属于重要的文化现象,而教育的内容实质上就是文化的内容。同时,教育是文化得以传播、继承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历来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因此,教育系统不仅要适应文化环境,更重要的是利用和构建文化环境,发挥文化对教育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