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3 对学生的评价
任何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都是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整合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部分,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适应信息社会的需求。学生相关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养成从另一个方面反映整合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利用IT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相应的IT道德情感素养的养成情况这几个方面进行评价。评价手段既有量化评价方法,又有质性评价方法;既采用了最传统的纸笔测试,又尝试将其他教育手段引入评价过程,力求真实地展示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情况。
1.学生评价的评价层面
(1)知识和技能
主要指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发展的基础。在课程整合中,学生不仅仅要达到在传统教学中应该达到的水平,更应该在此基础上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课程整合应该培养出基本功扎实、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所以整合的首要任务和基本任务就是保证学生高质高效的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改革的意义,改革才能站得住脚。对知识和技能的评价结果可以为研究提供一面镜子,防止流于形式的整合或者错误的整合方式。
(2)过程与方法
指的是学生将技术作为工具,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过程和方法体现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如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与协作能力等等。提高学生技术素养和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是课程整合的重点,也是评价的重点。
(3)态度和情感
依照惯例,学校在安排教学过程设计的目标时,总是依据一种传统的三级层次来安排,即优先重视获得知识,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的数量往往成为评价的依据。但是现在有人提出了新的三级层次,以颠倒的形式显示出行为培养的新趋势。
传统三级层次:知识;实用技术;态度和技能。
新的三级层次:态度和技能;实用技术;知识。
新的三级层次绝不忽略各层社会生活中传播的越来越多的信息,它与科学自身的发展及社会和个人生活发生的作用协调一致。因此,态度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乃至学生的终生学习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在信息时代,信息交流具有隐蔽性,又缺乏直接的舆论监督和社会的压力,很容易导致各种不道德的现象产生。青少年自制力比较差,教师更应该加强学生的信息道德和修养的培养,避免信息技术这把双刃剑的负面影响。
2.学生评价的评价方法
对学生评价侧面不同,评价目的也不同,使用的评价方法也有所差异。为了尽量减少其他因素干扰试验结果,我们可以采取试验对照班的形式。比如:首先对同一个年级的各个班级进行一个简单的前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智力情况,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技能水平,教师的素质等等。根据前测结果,在试验学校选取两个条件相当的班级作为对照班级。在一个班进行信息技术和教学的整合实践,另外一个班级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教学。在试验过程中跟踪两个班的情况,对两个班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观察整合的效果。
(1)对知识和技能的评价
我国的传统教育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一直非常重视,多年来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评价手段和方法。虽然这些手段和方法的最终目的都是划分等级和遴选,但是这些方法本身具有非常好的借鉴意义,而且经过多年的实践,这些方法都比较成熟完善,只要应用恰当,就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对基础知识,我们采用了传统的纸笔测验。可以借助学校进行的常规测验,如季度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等,也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单独测验,以考察学生的成绩。对基本技能,我们采用了市面上比较成熟的测验系统,对学生的基本信息技术技能进行考查,例如,利用电子考试软件考察学生使用文字编辑软件的熟练程度。虽然借助传统的评价方式,但是我们对学生评价的目的在于鉴别和发现问题,所以在评价之初就让学生明白,虽然他们在接受传统的测验,但是测验的目的不同,我们并不根据分数划分学生的等级。让学生明了评价标准,可以使学生放松,消除焦虑情绪,有助于学生正常发挥,考查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2)对过程和方法的评价
对过程和方法评价的重点是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能力和评价知识技能有所不同,它无法利用传统的纸笔测验或者标准化测试结果展示出来。因此我们采用了情境式、任务式的方式对学生相关的技术能力进行评价。情境式、任务式是指在评价的时候为学生设置相应的情境,并给学生一定的任务,要求他们在一定情境中完成任务,通过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结果检查学生相应方面的能力。例如,要检查学生利用技术工具进行研究的能力,可以给学生一个任务,要求学生利用各种资源(主要是网络资源)查找、评估和搜集信息,利用技术工具处理信息数据,形成作品,汇报结果。通过完成这样的任务,可以评价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根据具体要求灵活选择合适的信息资源和技术工具的能力等等。
实践中,对过程和方法的评价既可以单独创设情景进行评价,也可以和教师的教学内容相结合作为教学的延伸。
(3)对态度和情感的评价
态度和情感一直是评价的难点。因为态度和情感具有内隐性,被评价者面对评价时往往有意或者无意的隐藏自己真实的想法。尤其当学生面对教师或者评价者时,这种隐藏就更加明显。人的行为都受到态度和情感的支配,行为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态度和情感,对态度和情感的评价就可以转化为对被评价者外化行为的评价。
对和信息技术相关的态度和情感的评价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然后观察学生在特定情境中的表现和行为,从而确定学生的态度和情感倾向。在此评价过程中需要注意两点:一是情境的创设不要太复杂,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合适的情境。一个情境最好只考查一到两种态度和情感。二是注重观察和记录学生在情境中活动的整个过程,尤其是学生具有典型性的行为。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淡化自己作为评价者的角色,尽量使学生放松的进入情境。
设计评价态度和情感的情景时,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可以设计不同的情景。在我们开始的实践中,对小学和中学采取了不同的方式。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用行为动作表达自己的特点,我们对小学生采取创设情景的评价方法。具体做法就是根据某一个主题创设一个情景,使学生参与其中,教师观察他们的行为,以发现他们的态度和情感倾向。
3.学生评价的评价标准
学生评价标准可以使评价者保持客观性,并且可以使学生了解评价要求,有助于学生了解教师对他们的期望,有助于他们确定目标并为之努力。下面从大纲的层面给出了评价标准,在每次实施评价之前,评价者和学生可以依据大纲标准共同制定细则。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透彻的理解标准,消除学生对评价的焦虑,减轻评价带来的压力。
(1)对知识和技能的评价标准
基本的操作和概念;
学生能表现出对技术系统的性质及操作的正确理解;
学生能熟练运用技术;
基础知识;
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知识;
能够将知识融会贯通,解决相关问题。
(2)对过程和方法的评价标准
其一,创作工具。包括:
·学生能使用技术工具促进学习,提高创作能力,促进创造力;
·学生能使用创作工具合作创建技术模型,准备发表作品,创作其他创造性作品。
其二,技术通讯工具。包括:
·学生能利用远程通信与同伴、专家及其他受众开展合作,发布信息,进行互动;
·学生能有效地利用各种媒体和各种形式向多种受众交换信息与思想技术研究工具;
·学生能利用技术从各种资源中查找、评估和搜集信息;
·学生能利用技术工具处理数据并汇报结果;
·学生能根据具体任务的要求评估、选择新的信息资源和技术革新技术的问题。
其三,解决与策略制定工具。它包括:
·学生能利用技术资源解决问题和做出基于可靠信息的决策;
·学生能应用技术形成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策略。
(3)对态度和情感的评价标准
该标准主要是社会、道德和人文问题。它包括:
·学生能理解与技术相关的道德、文化与社会问题;
·学生能负责地使用技术系统、信息与软件;
·学生形成使用技术的积极态度以支持终身学习、合作、个人追求和创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