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整合的资源
教育部在2000年11月提出“用5至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通过教育信息化走向教育现代化”。两年多来,各个层面的实践正在扎实推进,推进工作可以分为一下几个方面:
1.以“校校通工程”为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教育信息化进程提供了基本的物理连接与系统平台。以“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初中、小学的不同形式的开设,推动了信息技术的普及,培养和提升了师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和信息素养。
2.以“资源库建设”为线索的教育城域网、校园网教育教学应用建设,试图为进一步的教育教学应用提供各类数字化教育资源。
3.以“课程整合”课改实践为主线的教育教学应用实践探索,试图建构在信息技术条件支持下的各类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4.以“教育城域网”为线索的区域教育信息化整体推进的实践探索,试图体现通过信息化区域性整体提升教育质量。
这些推进工作已经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但是我们冷静地看到一些商业化的资源库仅仅是大量素材的堆积,远非教育教学所需的富于活力的资源。现在一些单位正以此类“资源库”概念为基础,自建城域网、校园网资源库……在建设这类资源库的时候“多少多少G”是商业推广的“有力”口号,集中开发、分散建设是自建资源库的基本建设路线。实际上前者“不好用”、“不合用”的用户反映常有,而后者则存在着“分散建设者”的积极性不高,即便采用相对集中的投入、以类似商业化的方式推进,也面临着需要更为大量的后续维护费用与人力的投入,同时也为现有机制无法维持如此要求的财力与人力投入,以及集中认证机制的实际不可操作性而困扰。另外这些“资源库”更面临着教师学生“不知道如何用”的难题。
为了更有效地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什么是学习资源”、“什么是学习资源库”、“学习资源库如何分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资源是如何为学习者所运用的”、“资源建设的基本逻辑是什么”等等方面的问题。本章根据我们数年来整合型课改的实践、教育主题网站建设的经验给出我们的思考。
学习资源是为学习服务的,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者,网络超媒体作为一类互动媒体的代表在学习中起着相应的作用,因此我们思考的逻辑出发点是:学习过程、学习心理、信息传播机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