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英国大学教育管理体制及对我国的启示

英国大学教育管理体制及对我国的启示

时间:2023-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以英国剑桥大学为例,从学校组织结构、管理制度、教学评价体系及文化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作为一个组织松散的学院联合体的剑桥大学始终保持着极大的自治权,政府除了在大学开办时授予承认大学自治权的特许状以外,几乎不对大学产生其他影响。大学是公有制,由国家拨款,而学院则为私有,自负盈亏。著名的导师制发源于英国,也是英国盛行的大学学院制的核心。

英国大学教育管理体制及对我国的启示[1]1
——以剑桥大学为例

苑韶峰[2] 杨丽霞[3]

(浙江工商大学、浙江财经大学)

摘 要:英国作为大学及学院制的发源地,拥有着众多世界名校,特别是像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世界一流名校,在高等教育方面已经积淀了丰富的经验与文化。本文以英国剑桥大学为例,从学校组织结构、管理制度、教学评价体系及文化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从这些方面总结出相应的启示以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参考。

关键词:剑桥大学;高等教育;英国;制度

中国的高等教育经过多年的改革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离世界一流大学有多远,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学模式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借鉴。本文以英国剑桥大学为例,从学校组织结构、制度体系、教学评价体系及文化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就这些方面和我国大学教育情况进行对比。

一、学校、学院组织结构

剑桥大学具有31个独立学院(college)和150多个院(faculty,/school)、系研究所等机构,以及137座图书馆,89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经在此执教、研究或学习,其中70多人是剑桥大学的学生。剑桥大学骄人的成绩奠定其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基础,也反映出其大学教育的成功,其组织结构是一个大学发挥其教育功能的基本保障。作为一个组织松散的学院联合体的剑桥大学始终保持着极大的自治权,政府除了在大学开办时授予承认大学自治权的特许状以外,几乎不对大学产生其他影响。剑桥大学章程(Statutes and Ordinance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中明确指出剑桥大学是一个信托机构(The University is now authorized by Lord Chancellor to act in relation to charitable,ecclesiastical trust as a trust corporation),这种组织性质及其享有的自治权,也使得其对各学院的管理实行高度自治,但是学院都遵守统一的剑桥大学章程。学校与学院在各方面事务上的分工较为独特,剑桥大学只负责考试与学位颁发,而学院则自行决定具体标准招收学生,并自行招生。表面上看,剑桥大学的组织结构类似于封建社会的“分封制”,各学院(college)具有相当大的自由与裁量权,如独立的招生、独立的财务核算等。大学是公有制,由国家拨款,而学院则为私有,自负盈亏。大学负责研究生的招生,而学院则负责本科生的招生,数量则由大学统一规划。所有学生的教学是由大学负责的,而学院负责学生的生活和本科生的业余辅导。各学院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及管理传统,会对自己学院的成员(Member)给予一定的特权,这使得学生对学院的归属感强于系和学科。学院更是一个实体机构,分散在剑桥市内的31个学院分别具有各自软件与硬件设施。硬件设施方面具有办公用房、学生宿舍、教堂、餐厅、图书馆、地产与基金等实体经济;在软件方面,具有规章制度、学院文化及组织,以及院长、工作人员、院士(Fellow)及导师等人员架构。学院在这里可以简单理解为学生提供住宿、交流活动、管理学生的组织实体。学院并非是我们通常理解的与专业相关概念,学院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学院对学生的管理从生活到课外学习主要通过学院聘任的导师及院士来完成,这样形成了不同专业相互交流的环境。而对于学生的课堂学习则主要通过系及学科(Department and Faculty)来组织完成,系和学科主要负责教学、科研及对教师的管理。学生在“大学”里听课、做实验等等,回到学院里参加社交活动和导师辅导。

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1981年开始推行学位制,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一批国内知名大学逐渐在扩大国际影响。如号称中国高校航空母舰的浙江大学实行的学园管理制度,这种多专业混合住宿的环境,大大促进了学科之间的交流。但从本质来看,我国高校的学院和学园在很多方面缺乏自主权,如均不具备独立的招生权。

二、管理制度

(一)学制

英国大学的学制与美国有所不同,通常本科为3年,硕士为1年,博士为3年到4年,硕士毕业后再申请博士学位者通常为3年,由本科毕业后直接申请博士学位都通常会是4年。教学过程采用三学期制,每年有“秋春夏”三个学期分别以基督教节命名(Michaelmas term,lent term,Ester term),前两个学期分别为8周,最后一个学期为7周。每学期开学前一周为上一学期课程考试时间。博士生没有修课要求,也没有课程设置,导师会在有需要时指导学生旁听硕士生课程;硕士生只有前两学期开设课程,第三学期任务为毕业论文撰写。剑桥大学不设学分制,要求所有人都得按部就班完成规定时间的学习才能拿到学位。

我国大学采用的学制与美国相同,本科通常为4年,硕士通常为2.5—3年,博士通常为3年。在教学过程中,我国大部分高校目前普遍实行春、秋两学期制,有些也采用四学期制度。两学期制度的特点是学期长,假期也长,比较适合教学型大学的要求。四学期制可以克服两学期制中存在的诸如学习节奏慢、课程设置不灵活、教学与科研矛盾突出、无法与国际接轨等问题。高等教育采用学分制,博士生与硕士生同样有修课要求。

(二)导师制比较

著名的导师制发源于英国,也是英国盛行的大学学院制的核心。如每个进入剑桥的学生,学院都从其的院士中为学生指定一名导师,一个导师一般带1—3名学生,也有多达二十多名的。导师们都是专职的,都是某一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由学院聘任,与学生一起住在学院里。每个学生每周至少有一次跟导师面对面的学习交流机会,导师一般一次辅导两名学生,对学生课堂的学习和每周都要完成的论文进行讨论辅导,并对学生品行和就业各个方面进行指导。这种导师制的优点,一是可以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二是可以使每一个学生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得到足够的关注。不过这种导师制的结果之一是教学成本高昂。

在我国不少高校也启动了本科生导师制,如浙江大学早在2000年各学院还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相应的《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细则》,主要针对大学一、二年级学生学习的盲目性。首先安排各系教授、副教授等,对学生全面介绍自己所做研究的领域、特点以及该学科的前沿情况。这就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个清晰、透彻的认识,便于树立远大的目标,随后进行导师与学生的双向选择。在大一、大二期间,导师不布置研究任务,而以关心、指导学生学习、思想、生活方面为主。在大三时,双方还有一次重新调整、选择的机会。由于教师工作压力、社会压力及学生就业、升学等因素,导师制的实施效果还存在较大争议。

三、教学及评价体系比较

(一)学生考评

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通常主要有考试与考查两种,剑桥大学在学生考评方面,考查与考试按一定比例计算综合成绩,只要有超过25%的课程不及格,就无法顺利毕业,无法获得学位。而对学生成绩的评定通常会有两位老师评定,如果两位老师评分相差较大,会再请第三位老师评定,所有成绩最后均要提交学校由学校委员会审核。考核通常针对课堂案例分析讨论与课外项目。考试则分为论文及试卷两种形式,论文题目通常是在课程结束后在固定时间内通知学生,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论文;考试形式与国内大学类似,试题形式则较为简单,多数情况下为可选择性论述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与熟悉程度选择规定数量(通常为4—6题)的题目,在规定时间(常为2小时)内完成。这种考试更注重对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反映,更能体现社会需求,考试更加灵活,没有标准答案。几乎所有的课程既有论文写作又有试卷考试。学生成绩差距相对较小,如人文管理学科课程分数在60—69分的占绝大多数,超过70分的成绩寥寥无几,只占总成绩人数的5%左右。硕士生不要求论文答辩,博士生论文答辩组通常由两位教师组成即可,答辩成绩要送校外专家评审,最后再由学校审核。对于学生没有论文发表的硬性指标要求。

国内大多数高校,对学生分数的评定通常是由一位老师评定,虽然也有部分课程实行两位老师评定,但多处于探索阶段或者是流于形式。在考核形式上,本科学多采用考试方式,论文考查方式还较少;在试卷要求上,也更注重书本知识和题型多样化,甚至有些大学成文规定或者惯例性地要求题型达到几种并附有标准答案。这种形式的考试与发现知识归纳知识的现实工作及研究要求相脱节。评分标准化在学生考评方面显得更为客观,但在调动学生创新与研究积极性等方面显得不足。此外,在考试时间上,剑桥大学则将考试放在新学期开学前一周,让学生通过一个假期的充分学习对专业知识达到系统掌握。国内高校则多是趁热打铁式的放在一门课结束后一两周之内,只有补考放在新学期的第一周进行。这种标准答案式的书本知识考试,使得考试成绩差距了会较大,90分以上的成绩比比皆是。国内高校博士、硕士及本科生都要求修一定数量的课程,而且毕业论文通常都要求经过论文答辩环节。通常研究生毕业会有相应的论文发表等硬性指标要求。就这方面来说,中国的研究生在升学和就业方面,具有相对明显的竞争力。

(二)教学环节

剑桥大学教学环节中,更多地体现为灵活及自由。首先,剑桥大学教学中没有课本,上课前多数教师会将打印好的讲义发给学生,教师都会给学生指定文章及书目让学生课后阅读,以便对课堂讲授的内容有更深刻理解。其次,教师在讲课时常被学生提问所打断,学生会提出各种问题,教师也会耐心解答,整个过程气氛融洽。再次,似乎没有过多强调课堂纪律,课堂上学生随时到、随时离开,教师对此熟视无睹,但课堂纪律相当好,特别是几百人的大课,除了偶尔学生提问及笔记本电脑键盘敲击声,再无其他杂音。在课堂内容组织方面,教师具有较大的自由,如任课教师可以聘请政府官员、社会专业人士等为学生讲课,不影响任课教师的工作量。相比较而言剑桥大学更注重目标管理,即学生的最终考核。那些不愿意听课或者有其他原因的同学可以自由的退出课堂,但必须接受严格的考核,所以学生必须通过课堂及课后努力达到考试及论文的要求,才有可能顺利毕业,这就保证了良好的课堂纪律与气氛。

与英国大学相比较国内高校在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方面则有较大不同。首先,几乎所有的课程都要求有固定教材、教学大纲、授课提纲等。其次,受传统及文化影响,课堂气氛相对于英国高校的课堂气氛显得更沉稳,学生多习惯在课后就某些问题与教师讨论。再次,国内高校课堂教学中对形式要求较严格,如点名制度、对迟到早退的规定等,某些课堂会出现纪律不佳的情况。

此外,在教师评价方面,国内外比较相似,同样也有学生评价环节,具体考核指标等,不同的是剑桥大学对教师的评价更显柔性及人文关怀,而国内多数高校则更显刚性。

四、文化环境比较

大学文化环境是一流大学之所以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因素。剑桥大学的文化体现在文化交流、个人价值认同、社会责任。交流也是剑桥在学生培养中十分重视的一个环节。剑桥为学生提供的交流机会之多、范围之广、学科、地域与文化的交叉性之强,都是别的学校无法比拟的。除了课堂教学中的交流、导师制下每周一次与导师的交流、课后社交中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的交流、日常校园文化活动中与教师便利的交流之外,还有充分的国际化环境中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同学的交流、普遍的学生交换制度下的与外校的交流、教学实习活动中的交流。此外,正式晚宴(Formal hall)、酒吧、学院舞会等是剑桥校园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为人们的交流提供极大的便利。个人价值的认同表现在学校和学院的布置、设计及管理。如走进剑桥大学的每一个学院,学院的中心位置都陈列着每一位毕业学生的大幅合影照片;在学校及学院的图书馆、音乐厅、食堂等每一个角落都会发现为学校和学院做出贡献者的名字,包括草坪上捐赠的椅子上都刻有捐献者的名字;毕业后的学生仍可以在学院图书馆借阅图书。剑桥大学内部不同年级学生的联系也非常紧密,其中很常见的一种是“家庭(Family)”结构,这种结构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家庭,通常由2—4个孩子组成。学院中的高一年级的学生可以自愿组成这种“家庭”并担任家长的角色,负责对“家庭”中的子女进行监护,通常每一位刚入学的新生均会被分配到一个“家庭”中,这种组织形式也非常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剑桥大学服务社会体现在当地居民能够轻易走进大学感受大学的文化与生活,如数量众多的音乐会、学术讨论、学者小型聚会、天文台等都向市民开放,特别是每年3月期间举办的“剑桥大学科学节”有近200项活动带领公众走进实验室,自己动手感受科技、感受文化,从而激发公众对科技对大学的兴趣。此外,在校园文化方面剑桥也体现其独有的等级制度,比如不少学院的草坪边立有“禁止践踏”的警示标志,但院士(Fellow)则享有特权(虽然很少有院士践踏草坪),类似这样的特权在培养师生归属感及上进心方面不无作用。

国内的大学在交流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比如各种文化节、体育活动、英语角、导师制等,大大促进了国际交流、同学之间的交流。但在个人价值、社会服务与社会联系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五、启示与建议

我们距离世界一流大学还有多远?一流大学的形成是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它需要历史积累,需要经费支持,同时也需要良好的体制、学风和校园文化环境,需要几代人不懈地努力。在追求一流大学的过程中,硬件设施最容易想到也最容易做到,人文环境却常常被忽略。当然大学之间的差距可能有其更深层次的建立机制原因,如我国是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式大学,西方更倾向于由下自上的社会主导式办学。现实中,在以下方面我们还具有较大的完善空间。

1.强化目标管理,提升学生自我学习动力。通过严格和完善考评体系,使得课程与毕业考核更加符合社会需求,而非流于形式。使学生为通过严格的考核,而自发努力学习大量的课外知识,与同学教师交流,而非简单的课堂出勤等要求。在试卷形式、教学内容组织,同行专家等的聘请等方面,应当有相应更加的灵活形式。

2.赋予任课教师较大的自由裁量权。教师在教材选用、教学环节设计、学业考核方式等给予教师较大的自主权。

3.创造更加宽松的文化与交流气氛。借鉴国内高教在该方面的探索经验,通过类似学园的组织体,辅以茶会、沙龙、专业项目等活动促进不同专业同学之间的交流,借助浙江大学国际留学生的优势,促进国内、国际思想文化的交流。

4.加大去行政化力度,变“管理”为服务。淡化学校行政级别概念,变一流的“管理”为一流的服务,增加行政事务的透明度。增强人文关怀,认同个人价值,培养师生对学校学院的归属感。

5.向社会开放,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让市民真正感受大学文化,激发市民对知识对科学的渴望,而不只是注重形式上文凭证书。

参考文献

[1]University of Cambridge.Statutes and Ordinance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2]高芳芳,何玛俐.紫金港校区推行学园管理制度[EB/OL].http://www.zdxb.zju.edu.cn/article/show_article_one.php?article_id=1354.

[3]罗媛.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0(10):57—62.

[4]陈奕洁.我校酝酿“学期革命”“四学期制”将在新学年启动[EB/OL].http://www.zdxb.zju.edu.cn/article/show_article_one.php?article_id=2138.

[5]徐春霞.英国高等教育治理范式变革的诠释[J].比较教育研究,2010(8):32—36,52.

[6]刘丽芳.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导师制略述[J].交通高教研究,2004(1):26—27,30.

[7]胡建淼.从“浙江工商大学的国际化”到“国际化的浙江工商大学”——在浙江工商大学推进教育国际化大会上的讲话[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0(4):75—83.

[8]廖曰文,韩玉志.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经营与管理[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0(6):86—91.

[9]刘法公.“子女战略”教育理念的内涵解读与对高等教育的诠释[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8 (1):82—86.

【注释】

[1]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0YJA630197)。

[2]苑韶峰,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系主任,剑桥大学访问学者,博士后,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管理。

[3]杨丽霞,浙江财经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人文地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