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社会与文化的生活方式正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尤其是到了21世纪的今天,被称之为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最重要的,这个道理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所以,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在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当你走进中小学课堂,你就不难发现,课堂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接受,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状态,教师注意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教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倾听,听成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课堂上不断提醒学生:“注意听。”家长也嘱咐学生:“上课要注意听讲。”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方法机械、呆板,靠死记硬背完成学业。很难想象,当他们进入大学或参加工作以后,还要在他人的指示下,依赖性地学习,不得不跟在他人后面地学习,是很难有发展,更谈不上创新了。
因而,改变教学方式是迫在眉睫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实现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单向信息交流向重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那么,我们看到的不在是教师按照课前设计好的教案,按部就班地对不同授课班进行同一模式的教学,而是按照事先构想的几个要点和问题,捧着一堆事先搜集好的资料,走进课堂。教材只是为师生发展提供的一个平台,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学生智慧与智慧的碰撞,只有问题的探究、知识的相互融通和思维的无限扩展……这样,每一堂课都变得无法预料,却充满了新奇。教师的“独唱”少了,师生的“合唱”多了。课堂成了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场所,电教设备、教科书、甚至教师变成了学生的一种资源。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善学”。
教学方式的变革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那么,什么叫学习方式呢?学习方式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大多数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目前学生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新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的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新课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的沟通。在研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有关专家认为,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的需要、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被人欣赏的需要以及承担责任的需要,而这些需要的满足,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环境和适应的方法。为此,我们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化探究性和实践性目标,倡导新的课程形式,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保障在各学科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
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学方式应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在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的同时,必然引起教师角色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转变。尤其是在信息网络时代,学生很容易从学校外部资源中获得信息和知识。教师的角色不在主要是信息的传播者、讲授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其主要职能已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知识的促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帮助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求真理,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根本转变,这样才能主动适应并投入蓬蓬勃勃的课程改革,才能真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