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新的学习方式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每个教师都应该知道,时代发展的日新月异对学习内容提出了不断更新的要求,也对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基础课程改革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教师需要确定新型的学习方式,其主要特征具体表现为:①主动性:针对传统教育“受动性”提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主动的因素,及责任、兴趣的产生,通过一定的手段或方法调动学生的直接兴趣或间接兴趣。小学阶段需着力于学生兴趣的培养,而中学生则必须让他们理性地明确自己的责任,树立良好的责任心和进取意识;②独立性:针对“依赖性”提出“我能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提供机会,创设必要的情境,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并注重积累和运用;③自主性:针对“统一性”提出。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性,采用合作教学的方式进行,如设定学习合作小组共同完成任务,每人承担一定的责任,有分工有检查。教师不宜过早地评价学生,让他们充分地在学习小组中感觉自己的存在和伟大;④体验性:用心去感悟学生的需求。教者要大胆地运用身体各器官去接受信息,有时候一个微笑、一次爱抚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学中还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安排每一教学环节前先要考虑学生有没有这类的生活,有没有这种情感,对学生的人格培养有益否。这样学生才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这么多年来,教坛中一直争论“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究竟谁配合谁?记得有一次某校上公开课,教师板书“8+3=?”刚写完立刻有一个小朋友举手,可旁边一个“聪明”的小朋友在悄悄地对那个举手的小朋友说:“老师没叫举手呢?”如此状况,的确会令人寒心,连小朋友们都学会了察言观色了,聪明的孩子没有了主动性和能动性。所以教师千万不要忘了,你不是在工厂里加工零件,而是在塑造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艺术品。
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教师就尽快转变理念,转换角色。因此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①帮助学生展示和反思自己,明白想学什么和想得到什么。教师在备课时要去考虑四个因素的整合,即教师、学生、环境和教材,特别是要重视两个“人”的因素。充分运用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空间,让想象飞起来。②帮助学生搜集和利用学习的资源。所谓学习资源,即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物质或精神的材料。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学校走向家庭和社会,去搜集学习的资源,还可以利用图书室和网络,使教学效果最优化。③设计和选用恰当的学习活动。千万不要滥用表演、讨论、电教媒体,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④维持和营造学习过程的心理。可运用学生课前演讲、朗诵诗文、填充名句等他们所喜欢的活动导入新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千万不要吝啬自己恰如其分的表扬。⑤注意学习过程结果的评价和小结。最后几分钟的精彩评价要让学生去说,而不是教师小结。教师在学生小结的过程中进行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得与失,同时还要求学生在评价中要评出收获、成功与发展。
总而言之,教学是一门艺术,而终结者是把学生培养成“发展的人”,要把握一个核心理念: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