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
一、教育评价的涵义
要想教育评价进行正确地理解并准确揭示教育评价的涵义,需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必须弄清“评价”的表面意义,把握教育评价的本质特征。在中国的词典中,“评价”是“泛指衡量人物或事物的价值”。在英文中,人们常常使用rating、evaluating等词汇来表示评价,目前,人们常用的英语词汇“evaluate”(评价)是从“value”(价值)而来的,词头“e”的意义等同于“out”,意为引出;“评价”就是引出或阐发价值。由此看来,评价与价值是分不开的,要了解评价涵义,就得了解价值的涵义以及价值与评价的关系。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是“表示物的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等等的属性”。这两句话科学地揭示了价值的基本涵义,价值反映着主客体之间的主体对客体需要所产生的一种关系,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价值是客体的主体效益,既取决于客体,又取决于主体。评价是主体对于事物价值高低的判断,这种主体性的活动,会随着主体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可见,教育价值是教育活动中的人和事(客体)与人或社会(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教育评价应该是教育客体对主体需要满足程度的一种评判。为此,进行价值判断是教育评价的本质特征。其次,要遵循一定逻辑规则,界定的内涵中体现教育评价的诸构成要素及其本质特征。界定教育评价必须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则,但不少定义却违反了逻辑规则,有的没能反映出教育评价的本质特征,有的内涵与外延不恰当,有的用词含糊不清,有的冗长繁琐。这些都不符合界定的基本要求。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除要牢牢把握住价值判断是教育评价的根本特征外,还应使界定中含有评价依据和标准、评价对象、评价的根本特征、评价的手段四个要素,力求全面深刻地揭示教育评价的内涵与外延。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把教育评价界定为: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对教育工作及其有关因素中的状态与绩效进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这种界定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揭示出教育评价必须建立在一定依据和标准之上。这个依据不单是教育目的,它还是各种教育活动的目标、各科教学的目标,甚至是为了了解教育革新方案的效果的目标,然后,依据目的制定出教育评价的指标标准。
其次,揭示出的评价对象是“教育工作及其有关因素的状态与绩效”,意在说明评价的对象既包括各种教育工作(教学工作、思想工作、管理工作、人事工作、总务工作等),也包括各种教育活动人员;既包括教育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状态),也包括教育活动的最后效果(绩效);既可以是对某一工作或某种人员的评价,也可以是多方面的评价。
再次,这种描述并在此基础上的价值判断,不是随意的、简单的,而是建立在系统收集的客观资料基础上,运用相当的技术手段,不仅要进行量化的测定与分析,而且还要进行定性的分析,是一种以描述为基础、价值判断为根本的活动。
最后,在此未将教育评价所要发挥的功能作为涵义要素列进去,并不是忽略所致,而是这一要素不是教育评价最本质的方面,勿需在界定中反映,避免冗长繁琐。
二、教育评价的特性
从对教育评价的概念分析,结合教育现象本身的特性,可以认为教育评价这一以价值准则为尺度对教育的社会意义做出判断的复杂活动具有以下一些特性。
1.评价标准的社会性
教育评价必须建立在一定依据和标准之上,这个标准既是教育目标,也是多种教育活动的目标、各科教学的目标,或者是教育方案的实施目标。这些标准以社会需要为基准而建立,必然要受社会经济、政治及意识形态的制约,并反过来为此服务。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过程和结果的价值大小、好坏优劣必须受到社会的检验与评判。
2.评价功能的多样性
一方面,教育评价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重在对儿童学力水平的鉴定和测量,目的在于筛选、甄别、选拔适合于享受高一级教育的儿童,是一种淘汰学历水平较低儿童的一种手段,在方法上偏重于相对评价和常模参照测验,其功能是比较、鉴定、选择;另一方面,教育评价更是“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目的则在于力求发现并选择尽可能适合的教育方式,从而使儿童得到全面的最大限度的充分发展。为此,教育评价还应更加注重改进、形成的功能。
3.评价对象的全面性
教育评价的对象包括各种教育工作、各种教育活动人员和教育活动的起始与结束等。那么,那种集中在对学生的学业成绩的评定,并以此为基础对教学计划和课程编制的优劣得失做出判断的教育评价活动,远远落后于现实的要求。现在,教育评价拓展到整个教育领域,教育活动从宏观到微观各方面皆可进行评价。
4.评价过程的系统性
教育评价过程含有许多相互关联的环节,这些环节中,又有许多要素或子系统构成具有反馈性的控制系统。各个要素如目标、对象、评价者及手段之间相互制约,造成多种教育活动状态及其最终绩效。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对其进行评价时,要从评价过程的起始、发展到最后结果的各个环节中的各个要素进行动态的整体评价,使评价结果与评价对象的实际状态、水平或特征相符,显示具有价值意义的判断。
5.评价程序的多主体性
教育评价的主体不单是教师、教育领导者和管理者,教育影响的高低、教学工作的优劣、管理方式是否得当等,学生及其家长、其他社会人员都有评价权,均为教育评价的主体。他们既可评价别人及其教育活动,也要评价自己,实行自我评价。
6.评价方法和技术的定量与定性的结合
以测量手段为基础的教育评价,推崇定量的方法,这的确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法。但是,随着教育评价活动的开展,人们发现,教育现象是极端复杂的,将之完全量化是不可能的。定性的方法对于客观地把握和描述教育现象是不可缺少的。运用定量方法的目的是为了客观、准确地对教育活动的优劣得失做出判断,但过分追求量化、片面追求量化,反而与客观、准确的初衷背道而驰,必须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与技术。
当前,教育评价已广泛应用于教育的各个方面,其成果被用于教育事业的各部门和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可以这样认为,随着教育评价实践的不断深入,对教育评价本质属性的把握,将是决定教育评价活动价值,促进现代教育发展和实现教育目的的关键点。
三、教育评价的目的
北京师范大学王蔷主编的《英语教学法教程》认为评价的目的不同的因人而异。
(1)管理人员为教育提供了人力和财力,他们想知道究竟他们的计划是否顺利进行,唯一的途径是了解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实施的情况如何。如果评价的结果与他们所期待的不同的话,他们就要调整计划,以便日后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2)教师把管理人员的计划付之实施,他们想知道在教学过程中已做了些什么,下一步该做什么;学生已经掌握的或能做的东西;不知道或不能做的东西。如果想计划顺利地进行,很大程度上得看教师能否最终实现计划的表现。
(3)没有人会比家长更想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学得怎么样。家长不能看见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他们得从学校和教师对孩子的表现的反馈中做出评价。
(4)最后是——学生想知道他们完成任务的情况,知道他们今后该怎么做,从自己的成功中获得信心和满足感。
部颁《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英语课程评价的目的是这样说明的:“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四、教育评价的相应术语
汉语“评价”是评定价值的简称。英语表示“评价”的主要单词有evaluation与assessment和appraisal这三个单词。
assessment译作“评定”,用于对人的评定。它包括评级(正式或非正式的)、考试和考核。可以用于评定学生在某一学习过程中的成绩,也可以评定某一特定职业申请者的态度,也可以评定教师的能力。由希尔斯(Hills.P.J.)编写的《教育词典》(A Dictionary of Education)写道:assessment主要的重点是评定学生与学习的进展。
在管理学中,对管理人员的考核评价,西文有一个专门的单词与之相对应,这个词是appraisal,有人把它译为“考评”,这是很贴切的。
evaluation这个词,在教育理论界通常译作“评价”,有时译作“评估”。关于“评价”,胡森等主编的《国际教育大百科全书》建议:保留这个术语,使其专门用于抽象的存在物,比如,方案、课程以及组织变量,这看来比较妥当的,这种用法意味着概括地估计事情的价值与成就。
五、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的区别
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有着密切的联系,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教育评价是在教育测量的基础上的深化。教育测量是对有关的属性分配数值。在本质上,教育测量属事实判断的范畴,而评价是在它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出好与坏、对与错、善与恶的判断。
北京师范大学王蔷主编的《英语教学法教程》指出,评价常与测试相联系,每当谈到评价的方法时,许多教师马上就想到测试。然而,评价与测试之间有一点是很不同的。评价通常以搜集到有关学习者当前情况的信息做出的,而测试只是搜集信息的方法之一(Assessment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testing,so speaking of assessment methods,many teachers immediately think of tests.However,there is an important difference between assessment and testing.Testing is only one of the different way to collect information)。
六、教育评价的主体
教育评价的主体可分为“个体评价”与“社会评价”两种不同的类型。
1.个体评价。个体评价是一种以个人为评价主体的评价,“个体”可以指一个人,也可以指具有共同利益的一群人。严格来说,个体评价以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1)个体的自我评价。此时,自我评价的主体是自我,评价的客体是自我的行为与结果。
(2)个体对他人他事的评价个体对自身以外的其他客体的评价,是个体对他人它事的评价。例如,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就是属于这一类型。
2.社会评价。是指从一定社会的角度来考察和评定现象的社会价值,判断现象对社会的作用之善恶、美丑、功过及其程度。
七、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就其目的不同,通常分为“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两种类型。王蔷等编写的《英语教学法教程》认为,有三种评价:criterion-referenced assessment(目标参照性评价),Norm-referenced assessment(常模参照性评价)和individual-referenced assessment(个体参照性评价)。关于“个体参照性评价”该书是这样定义的:个体参照性评价是以学习者过去的(学习)表现如何,或他(她)的个人(学习)能力的估计怎么样为基准做出评价的。(Individual-referenced assessment is based on how well the learner is performing relative to his or her own previous performance,or relative to an estimate of his or individual ability.)例如,一位学了好几个月的课程后,只能说几句英语的学生,经过另一个月的学习后,他能比较流利地说英语(即使是有些地方不那么准确),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他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与活动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的质量的评价。一般说来,形成性评价不以区分评价对象的优良为目的,不重视对被评对象进行分等鉴定。总结性(summative evaluation)与此不同,它是在教育活动发生后关于教育效果的判断。一般地说,它与分等鉴定、做出关于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决策,做出教育资源分配的决策相联系。学生的毕业考试、教师的考核、学校的鉴定都是总结性评价的例子。这两种评价的不同点如下:
第一,评价的目的、职能(或者说期望的用途)(expected uses)不同。布鲁姆指出,形成性观察的主要目的是决定给定的学习任务被掌握的程度、未掌握的部分,它的目的不是为了对学习者分等或鉴定,而是帮助学生和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为进一步提高所必需的特殊的学习上。总结性评价“指向更一般的等级评定”。总结性评价与教学效能的核定联系在一起,它为关于个体的决策、教育资源投资优先顺序的抉择提供依据。
第二,听取报告的人不同。形成性评价是内部导向的,评价的结果主要供那些正在进行教育活动的教育工作者参考。总结性评价是外部导向的,评价报告主要呈递给各级制定政策或采取行政措施的依据。
第三,所覆盖教育过程的时间不同。由于形成性评价直接指向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以改进这一活动为目的。因此,它只能是在过程中进行的评价,一般它并不涉及教育活动的全部过程。总结性评价考察最终效果,因此它是对教育活动全过程的检查,一般在教育过程结束后进行。
第四,对评价的结果概括化程度的要求不同。形成性评价是分析性的,因而,它不要求对评价资料作较高程度的概括。而总结性评价是综合性的,它希望最后获得的资料在较高的概括化程度。
除上述区别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在评价的准则、标准、方法等方面也有些区别。事实上迄今为止,在教育范围内进行的评价,最大量的还是总结性评价。
部颁《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评价的建议: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式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