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小学教学评价的对象与范围
中小学教学评价的对象是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有机组合的过程和效果。
一、中小学教学评价的范围
1.学校教学工作评价
教学工作是整个学校工作的核心。教学评价是学校评价的重点。教学工作评价,包括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及教学活动各环节,以及教学效果和质量的评价等。
2.学校人员评价
学校的组成人员有领导、教师、职工、学生。这里着重讨论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
(1)教师评价,主要是指教师资格评价,如师德修养、教学水平、业务能力、工作业绩等。
(2)学生评价,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学生全面的情况。二是学生在校期间每年发展变化的情况。具体指标应从思想品德、学业成绩、体质状况、审美情操、劳动态度和个性发展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中小学教学评价的方法
教学评价方法,是指为达到评价目的而采用的手段,其实质是将教学工作的实际表现与其理想目标或预定目标加以比较、判断,要保证教学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有一套科学的、适宜的评价方法。
(一)相对评价法
这种方法是从评价对象的集合(如教师、学生、学校等)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作为基准,然后拿各个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进行评价。
一般来讲,相对评价是将每个成员获得的成就与这个成员集合的平均状祝相比较,从而确定每个成员在整体中的相对位置。如学校评选优秀课时,就可采用此种方法。先从学校里选一位授课较好的教师,让他上一堂课,并把此课作为优秀课。然后让每个教师自选一节课,让教研人员和有关教师来听,之后用优秀课和每个教师的课进行比较,凡是接近或超过优秀课的都作为优秀课。再如,评选县级优秀教师,也可采用相对评价方法,在全县制定统一的优秀教师的标准,然后各学校在指标限额内按此标准推选先进教师。
相对评价法的特点是:评价标准只适用于所选定的评价对象的集合。
其优点是:适应性强,应用面广,无论其被评价对象的整体情况如何,都可进行比较;评价标准在评价对象整体内部确定,比较结合实际,便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其缺点是:容易降低评价标准,或者造成几个评价对象各单位间的不平衡现象。
(二)绝对评价法
这种方法是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把评价对象与这一标准进行比较。
绝对评价法不照顾评价对象整体的状况,它的特点是教育性和引导性强,不论对谁,标准都是统一的。如以中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出题测试学生,学生的得分也就是他达到国家基本要求的实际程度。再如,高等学校的入学统一考试,也是一种绝对评价法。各个学校参加高考的学生的考试成绩,都和国家制定的录取标准相比较,合格则被录取。
绝对评价的优点是评价标准客观,评价之后,每个被评价者能明确自己与客观标准之间的差距,从而激励被评价者的积极性,同时也便于被评价者正确认识自己的实际水平,正确地认识对自己所作出的评价结论。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由于评价标准是事先由人来制定和掌握的,很难完全做到客观。
(三)自我评价法
这种方法指的是被评价者按照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自己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价,以达到相应的评价目的。如教师课堂教学的自我评价就宜从以下内容上着眼,课堂教学计划、教学目的、教学组织、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内容的讲解、学生听课情况、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教书育人情况等。教师自身可根据这些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比较容易进行,一个学期、一个学年都可以进行一次,有利于被评价作者自我反馈,并进行相应的自我调整,还能增强教师的评价能力。其缺点是缺少外界参照系,不能进行横向比较,评价的客观性较差。
(四)他人评价法
这种方法指的是被评价者自身之外的他人对被评价者所进行的的评价。
如学校领导、教研人员、同行、学生家长等对教师教学的评价都是他人评价。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比较客观,要求也比较严格,可靠性与准确性强;存在的问题是评价的组织工作比较复杂,比较费时、费力。
(五)问卷法
这是一种传统的评定教学工作的方法,主要通过设计问卷、测试题、量表等,对被评价者在正常状态下进行测试,以获得评价的资料,并作出判断。
一般来讲,评定学生学习质量的主要形式是测验,主要手段是答题。在我国的各级各类学校中,评定学生的学习质量主要采用问卷法。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认真确定被试者,被试者要十分熟悉有关情况,要具有代表性;二是设计的题目不要太多,要富有意义,表述要简单、明确、通俗;三是所要求的答案必须是具体的,最好使用判断、选择、填空等形式;四是最好使用无记名答卷,以消除被试者的疑虑。
(六)观察评分法
这种方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对评价对象的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通过观察获得信息,经思维进行加工,作出评定判断。它是行动观察法、调查法、谈话法、轶事记录法等评价工具的综合运用,是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工作评价中应用很广的一种方法。如教师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备课态度、上课情况、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等,都可用这种方法评价。
采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事先要明确观察的目的、程序和方法;二是使观察对象处于正常状态,否则收集的资料不能正确反映实际情况;三是观察者不要带有任何的成见或偏见,要如实记录;四是对观察所得的各种信息要真实记录,记录的方法主要有量表法、录音、录像、电子计算机储存等;五是要把获得的信息与事先制定的教学工作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比较,作出恰当判断。
(七)查阅文献资料法
这种方法是指通过查阅现有的书面材料,并进行分析,作出评价。这些材料是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能真实反映教学工作情况,如教师的教学计划、教案本、学生作业本、教学工作总结、教学研究的体会、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的考试卷等。通过分析这些材料,可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学校的教学工作质量、教学活动的发展变化等作出动态判断。运用这种方法时,尽量和观察评分法等方法相结合,以提高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和信度、效度。
(八)等级计分法
这种方法是把教学评价项目分为几个等级,这些等级是一种定性的描述,再把定性描述转换成对应的分值,从而作出判断。如以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为例,先把教学评价标准分为4个等级:优、良、可、差,再把这些等级转换成相应的分值,即:优(4分)、良(3分)、可(2分)、差(l分)。
之后根据课堂教学评价因素量表,进行评价。假设4项指标的权重为:
0.2、0.3、0.3、0.2,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目标被评为良,教学内容被评为良,教学方法被评为优,智能发展趋势被评为中,其综合分值为:3×0.2+3×0.3+4×0.3+2×0.2=3.1。该教师课堂教学综合评价得3.1分,如果把分值换为等级时,该教师的课堂教学被评为良好。
(九)静态评价法
这种方法指的是对评价对象已达到的实际水平或已具备的条件的评价。
它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
一是测验。它是静态评价常用的手段与方式,它包括标准化测验和临时性的常规测验。二是评定表。提前制定好各种评定量表,收集各种信息,并进行评价处理。在这里应当强调的是,静态是暂时的、相对的,运用这种方法必须注意收集的资料信息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十)动态评价法
这种方法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情景序列上,对教学的发展状况,对评价对象诸要素变化的结果,进行考察,并作出判断。这种方法立足于评价对象的发展、变化、进步,它把近期效果和远期效果结合起来进行评价。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具体的方式:
一是问卷法。直接收集教学评价所需要的某一整体或某一局部的评价资料信息。
二是调查法。直接向有关人员征集意见,了解其对教学结果情况的感受或对教学过程等方面的看法。
三是观察法。直接深入课堂,听教师上课,亲自了解体验教学情况。
四是座谈会法。评价者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收集各种资料。
(十一)形成性评价
这种评价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尚在进行、发展中的教学活动进行相应的价值判断。它以测验或检查的方式及时地明确学生所要达到的程度,并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随时调节教学和学习活动。这种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教学过程,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这种评价的特点是,能及时地获取教学情况的反馈信息,有利于教师及时总结经验体会,恰当地改进教学工作。
进行这种评价,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充分发挥评价的指导功能,及时把握学生的变化动态,并给予恰当的指导;二是注意获取教学中的反馈信息,以及时调整教学;三是正确对待教学过程中的测验。通过测验可以把握学生学习成绩的总体状况,了解学生是否达到了教育目标的要求,但不能把测验单纯用于排名次,同时对测验的实施条件要认真考虑。
(十二)诊断性评价
这是评价学生学习基础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对评价对象的主要要素测验后,对评价对象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情况在价值上给予判断,为改进和提高下一步活动提供依据。这种评价是为了使教学适合学生的需要和基础。使用这种方法,必须根据事先制定的具体目标进行,这样可以了解学生是否在课前已接受或达到既定标准及其达到的程度,同时了解学生在学习基础方面的缺欠,并做具体分析,以采取必要的指导措施。进行诊断性评价的时间,可在单元、学期、学年教学开始时实施。
(十三)定性评价法
在教学工作评价过程中不采用数学的方法,只是根据平常的表现和观察,给教学工作做出定性的评价,即为定性评价法。如等级法、评定法都是经常使用的定性评价法。
(十四)个体内差异法
把被评价集合中的各个元素的过去和现在相比较,或者一个元素的若干个侧面相互比较,即为个体内差异法。这种方法在运用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把评价对象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例如,某学生过去的物理成绩是90分,现在是75分,说明该生物理学习成绩下降了,另一种情况是把被评价对象的某几个侧面进行比较,考察其所长所短。如,一个学生学习语文的情况可以从听、说、读、写、作文和欣赏六个方面来考察,考察之后可以发现该生哪一个方面较好些,哪一方面较差些。
这种评价方法充分照顾到了个性的差异,在评价过程中不会给被评价者造成压力。它的缺点是,由于这种评价法既不与客观标准比较,又不与其他被评价者比较,很容易使被评价者自满,或感到评价的价值不大,压抑被评价者的争先意识。
(十五)分析评价法
预先根据评价的观点,把评价内容分解为几个项目,分别进行评定,然后得出最后的结果,即为分析评价法。如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可先对教师的备课、上课、课后辅导等方面进行评价,然后再作总的评价。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评价项目分解清楚,易于做科学的评价;缺点是评价的内容覆盖面窄。
(十六)综合评价法
综合评价法是对评价内容的整体进行评价。如对学校教学情况、某一学科的整个教学情况进行全面评价等,都是综合评价。使用综合评价法要求评价者有较丰富的经验。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评价的内容覆盖面广,揭示的内容全面,容易对评价对象做整体上的把握。
分析评价法与综合评价法并不矛盾。在实践上,往往是先进行分析评价,然后进行综合评价。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
(十七)终结性评价
这是在教学活动完成以后(如学习单元结束,学期、学年末)对教学活动的最后结果作出相应的价值判断。其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结果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这种评价的特点是客观简便,易于实行;存在的问题是它具有事后验证的性质,对评价者本身的改进、完善无能为力。进行这种评价,首先要制定目标和评价标准,以达到目标为基础进行评价,不以班级的平均值为基础进行评价;其次测试题的覆盖面要适当加宽,并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再次是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使他们能够从知识、能力、方法、态度等方面,判断达到目标的程度。
这里要强调的是,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教学中往往是一起进行的。
一般地讲,教学开始时要进行诊断性评价,若在评价中发现了问题,就要修改教学计划。如果确信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的条件,那么就设计教学方案并实施教学。然后进行形成性评价,若在评价中发现问题,就要进行补救学习;若发现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则重新进行学习或进行终结性评价。如果通过了终结性评价,则表明前一个阶段的学习已经结束,可开始新阶段的学习。
以上是教学评价中常用的方法,它们各自都有一定的优点,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都有各自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因此,在评价中要根据评价的目标、内容、对象,确定采取相应的方法或几种方法,以发挥评价方法的优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