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时间:2023-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单位,而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执行者和操作者。因此,建设一支思想道德素质高、业务素质好、基本功扎实的教师队伍,是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有高水平的素质教育。教师只有勤于学习,敏于实践,才能不断增强自身素质,为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良好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第四节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已经成为时代需要。这种时代发展需要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结果。社会的现代化程度越高,必然越要求每个劳动者都具备较高的素质,以考试为杠杆,以选拔培养少数人为目标的应试教育就越来越显得不适应,推行全面素质教育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学校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单位,而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执行者和操作者。宏观到素质教育原则,微观到课堂教学具体要求,都要靠教师去操作,去落实。因此,建设一支思想道德素质高、业务素质好、基本功扎实的教师队伍,是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有高水平的素质教育。针对目前我国教师素质状况,为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我们认为应做以下两方面的努力。

一、创造有利于教师素质提高的外部环境

1.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邓小平同志早已说过:“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教师的根本任务就是传授知识,培育人才,只有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才能激励更多的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投身教育,献身教育,从而激发教书育人的主动性,自觉性,以强烈的责任感从事教育并为搞好教育工作而不断进步,提高自身素质。

2.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素质和教师队伍的不断充实壮大,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振兴,重视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要把教师和现代化建设联系起来,提高教师地位。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薪金待遇,提高工资并在社会公共福利待遇诸如住房、医疗、休假待遇等给以优惠,体现教师光荣、教师优先的原则,形成全社会尊重教育的风气。

其次,要建立以教师的晋升提高为主的激励机制。由于职业特点,教师往往具有较高威信,在社会上得到尊重,因此必须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专业职务的晋升、优秀教师荣誉称号的授予。

3.重视提高师范教育质量。师范教育是教育事业工作的基础,为了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必须把提高师范教育质量放在首位,只有高质量的师范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优良素质的教师,才能给教育事业输入新鲜血液,保证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从而达到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教育改革目的。

4.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和提高。对学历不合格、任职不达标的教师,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创造条件,支持他们通过函授、进修、自学考试等多种形式使其尽快取得任职资格,对学历合格的教师,也要创造条件,如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班、组织教研活动等,鼓励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研究教学,提高自身素质。

二、鼓励倡导教师素质自我提高的内部因素

教师素质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教师本人的主观努力。教师首先要加强师德修养,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学习系统的教育理论,精通教育学和心理学,养成高尚的品行、完美的人格。其次要苦练基本功。认真钻研专业知识,广泛涉猎各科领域,汲取营养,构筑自身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做到能说、能写、能教课、能管理,具有研究能力,有强健的身体,有医治学生心理疾病的能力,有良好的个性和特长,并具有现代意识。教师只有勤于学习,敏于实践,才能不断增强自身素质,为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良好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在教育整体实施过程中,素质教育对象是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教师施加的各种教育影响能否产生实际的教育价值,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学识水平、情感体验、教育情绪、人格品行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力,取决于这种影响力能否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引起学生自觉的有目的的活动,而后者又受制于教师的素质,具体表现为教师具备的素质条件决定教师的影响力。

因此,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更快、更多、更好地培养合格的跨世纪人才,我们必须大力加强对教师的培养,通过内因和外因两方面的共同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