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合理利用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

合理利用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

时间:2023-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超过1分钟的记忆,叫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所能记住的内容为7±2。这就是说,短时记忆的容量有时为5,最多不超过9,大都在7左右。如906547682315这几个数字,读完后如果立即回忆,那必定难以进行,因为它超过了短时记忆的容量。我们对过去事物的回忆,都是以短时记忆的形式出现的。而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一旦受到干扰,也就消失了。

第二节 合理利用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

一、在学习中如何培养自己的记忆能力

记忆能力需要学生有意识地去培养,在学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应明确记忆的目的性

有了明确的目的,记忆才有效果,应当知道需要记些什么,明确了记忆的目的后还需要作出一定的意志努力,集中记忆力去进行记忆,因为聚精会神地学习,记忆才会有良好的效果。

(二)学生在学习中应加深对材料的理解

只有理解,才能提高记忆的效果。在学习中要克服那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注意培养把听、说、读、写相结合来记忆,记忆效果就比较好。

(三)学生应当了解遗忘的规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复习在学习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是增强记忆,克服遗忘,提高记忆效果的有效手段。

(四)学习中应注意培养自我检查能力

自我检查能力是发展学生记忆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如自问自答、自我测验、自我回忆等,同时,教师应及时地对学生学习进行检查:如提问、考试等。这两方面的结合,将有助于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

(五)合理使用脑力

脑是身体的一部分,脑作为一个生理器官,它的活动能力不是无限的,一个人必须有健康的身体,饱满的精神,并且善于合理地使用脑力,才能最好地提高记忆效果,取得良好的成绩。学生应当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劳逸结合、有张有弛井井有条,同时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只有这样,才能使记忆能力得到最好的发展。

二、如何根据记忆规律有效地进行复习

根据记忆持续时间的长短和工作方式,可以把记忆分为三种:

(一)瞬时记忆

也叫感觉储存,即当刺激停止后,信息在感觉中的保持最多不超过2秒钟的记忆。例如电影中的动作本来是间断,却给人一种连续的感觉,这也是由于瞬时记忆的原因。前一个动作在我们头脑中还没有消失,后一个动作已经出现了,所以动作看上去是连续的。瞬时记忆的内容,如果没有加以注意,很快就会消失,如果受到注意,就转入短时记忆。

(二)短时记忆

不超过1分钟的记忆,叫短时记忆。例如记电话时从号码簿上查到电话号码,电话还没通完,号码也就已记不起来了。短时记忆所能记住的内容(或称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这就是说,短时记忆的容量有时为5,最多不超过9,大都在7左右。这些数字不是简单的数学数字,而是指信息“组块”或单元。如906547682315这几个数字,读完后如果立即回忆,那必定难以进行,因为它超过了短时记忆的容量。但如果我们把它断开来读9065—4768—2315,回忆起来就比较容易,因为它只包括了三个信息“组块”。这对我们阅读和学习英语听力都很有启示,在阅读或听外语时,如果能以语意群为信息单位,就可提高我们读和听的速度和记忆效果。便于对内容的理解。短时记忆都是可以意识到的,当短时记忆的内容得到复述,就转入长时记忆。

(三)长时记忆

信息保持超过1分钟,直至几年甚或更长时间的记忆,就是长时记忆。长时记忆中的内容,我们并不是时时刻刻都能够意识到的,只有当这些内容从长时记忆中回收到短时记忆时,才能被意识到,或都说回忆起来。我们对过去事物的回忆,都是以短时记忆的形式出现的。长时记忆的容量,如果有足够的复习,从理论上讲,是没有界限的。另外,长时记忆的内容,有时可能受到干扰,想不起来,但以后还能恢复。如我们一时想不起来运去曾见过的某个公式或单词,过一段时间,又能想起来。而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一旦受到干扰,也就消失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有效地进行复习,根据记忆规律复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及时复习:对经历过的事物有遗忘的倾向,遗忘的进程表现为先快后慢,因此在复习时必须及时,以防止材料的大规模遗忘。

2.经常复习:复习要经常,以便使已经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得到强化和巩固。

3.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学生对所学的知识需要进行经常的复习,但不是连续地无间断的,连续的复习容易使大脑皮层产生保护性抑制,从而影响复习的效果。在学习当中应合理分配好复习时间,善于分散复习。分散复习时,每次复习的分配时间间隔既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

4.采用多种复习方法:学生的复习并不等于简单地重复,机械单调的复习很容易使人乏味。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复习方法,如阅读与试背相结合,其中改错、争论、判断等方法能使人有新颖的感觉,激起智力活动的积极性。

三、记忆的过程及对学习的影响

(一)识记

所谓识记,就是识别和记住事物的过程。对我们学习的知识能记住多少和记得多牢,就取决于识记效果。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目的、任务对识记效果的影响。根据识记是否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进行,可以把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两种。凡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没有做出意志努力的识记,就是无意识记。凡是事先有预定目的,并做出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就是有意识记。

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无意识记大都和我们的需要、爱好等相互关联,而主要的是有意识记。各种不同的识记目的、任务,对于识记的效果有极大的影响。例如:学习一篇文章,如果我们毫无目的即使看上三、四遍,也不会留下大深的印象;但是如果我们目的明确,规定读一遍所要记住的内容,结果就会如愿以偿,提高识记效果。另外,目的、任务不同,也会影响记忆保持的时间。实验证明,让学习学习一篇课文,A组要求一周后考试,B组要求三周后考试,结果,一周后两组同时考试,A组的成绩优于B组,而三周后进行,B组的成绩反而优于A组。这就是因为他们目的任务不同所造成的。

第二,材料的特点对识记效果的影响。

识记材料的性质、数量等特点,也明显地影响着识记效果。材料的性质不同,识记效果往往也不同。一般来说,直观形象的材料如小说等,比抽象的语词符号易记;有意义的材料比无意义的材料易记,而视觉形象比听觉形象易记。

(二)保持和遗忘

所谓保持,就是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保持是一个富于变化的过程,对于我们已经记住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数量会减少而且也会发生变化。从实质上讲,保持的过程,就是和遗忘斗争的过程。遗忘就是对曾经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和回忆或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的现象。造成遗忘的原因很多,具体表现为:

一是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研究表明,在学习程度相等的条件下,识记的材料越多,忘得越快;相反,识记的材料越少,忘得就慢些,从这个方面来说,学习不宜贪多求快,特别是学习的最初阶段。另外,对一种材料的过度学习,会提高保持的效果。例如,一首诗,如果您能倒背如流,很熟练,就不易忘记;而如果只能刚刚背下来,就忘的快些。所以,过度学习法,即在原有熟练的基础上再加以学习的方法,是克服遗忘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是其他因素的干扰是造成遗忘的主要原因。经过研究表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其他刺激的干扰,会引起遗忘。一般来说,清晨和晚上睡眠前记住的东西,不易遗忘,为了避免干扰作用,在学习过程中,两次学习之间要做适当的休息;同时,两次学习的内容要尽量避免相似,因为这样干扰会更大。另外,及时复习、经常复习,也是克服遗忘的手段。

(三)回忆和再认

所谓回忆和再认,就是在不同的情况下恢复过去经验的过程。经验过的事物不在眼前,而能把它回想起来,就是回忆。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认出它来,就是再认。例如,考试中完全靠背会的题目,就需要回忆;而选择题或判断题则主要靠再认。回忆和再认虽无本质不同,但却有水平差别。

相对说来,再认比回忆要容易一些。

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都是记忆过程,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为了提高记忆效果,就必须从提高识记效果入手,克服遗忘的威胁,达到正确、迅速地回忆和再认的目的。为了提高您的记忆力,请牢记下面八个因素:

1.建立“一定能记住”的信心;

2.保持平静的心情;

3.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4.有明确的目的、任务;

5.对记忆的内容感兴趣;

6.建立广泛的联想;

7.仔细观察并深刻理解;

8.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教师素质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