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数学教育实践中的情感教育
人的活动总是和情感结合在一起,自己认为感兴趣的事就愿意主动地去做,甚至不怕辛苦,不怕劳累,也要坚持;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在外界强迫的条件下也难很好地完成。人在一生中应该做的事很多,很难说,必须做的每件事都是自己很感兴趣。没有兴趣的事又必须去做,这就需要控制自己的情感。
心理学认为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心理特征都是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统称认识过程。人在认识过程中,事物与人发生一定的关系使人产生各种态度,被人体验形成愉快、兴奋、忧愁……称为情感过程。人在活动过程中会自觉地确定目标、计划、选择方法……称为意志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在某个人身上发生时,调整、制约个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是个人情感自我们控制。
一、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在构成学校教育教学系统诸多因素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最活跃、最基本的因素,教师是教的活动主体,学生是学的活动主体。正确贯彻素质教育教师就要转变旧的教育观,端正对待学生的教育观念.,要投入情感教育。要爱护每一个学生,尤其要注重爱护学习成绩偏差的学生。不歧视、不挖苦、关心他们的生活、热情地为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这只是情感教育的一个方面,不仅是要求教师方面的积极主动地投入,更主要的是调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不能只让学生被动地接受。
事实上,情感的投入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投入。只有学生主动投入情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调整自己的兴趣、理想……使学习心理过程向积极方面转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更应该注重学生情感的投入,培养学生的情感自我们控制能力达到学习策略的自我们调整。也就是通过学生情感自我们控制实现学生在学习中自己教育自己,使学生的意志、思维等心理品质得到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全地发展。
现在仍有部分教师沿袭着“师传生受”的教学模式。教师总是不放心,总怕学生听不明白,讲的非常详细,一口一口地喂。养成学生的依赖性太大,认为教师水平高我们的分数就高;一旦失去了教师的作用就一筹莫展。这种观念体现在教学中,教师从教学预期目标、教学实施计划、教学内容、训练程序、检测反馈……严密细致设计,到课上满堂灌;在教育策略上“学不会就教会,教不会就练会,练不会就考会”。在教师“以我们为中心”的控制下,学生很少有自由学习的空间只能被动地学习,机械地接受知识。结果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和消极的逆反心理。
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过程的教学,解题教学就是解题思维过程的教学。教学生如何思考就是解题教学的目的所在。”课堂上教师分析解题思路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但让学生真正动手,仍是困难重重,只需教师稍加点拨学生便会恍然大悟。这是因为,教师往往注重的是理解,实施现成的解题思路和过程,没有展示解题的整个思维过程,特别是缺乏解题思路探索过程,致使学生头脑中雾水蒙蒙,似懂非懂。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主导”。教师在预订的教学目标下要尽量创造适当的数学学习的意境,使学生互相感染共同进步。让学生在学习中去感觉具体的问题(即问题的已知元素和结论),想像问题中的各个元素间的联系及相关联的其他元素,通过对具体问题外部特征的分析与综合,探索问题的本质特征和规律,达到解决问题。
在人的认识过程规律心理条件下,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发现的愉快、挫折的忧愁……诱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投入。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控制能力,使之形成良好的心理意志品质。为此,应该注意下面几方面。
1.在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心理指导
让学生学到一些有关的学习心理知识。依据认识规律组织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思维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加强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增强学习信心,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健全性格的培养。
培养学生对待自己、他人、集体的良好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情绪、意志和理智品质,矫正学生性格上的某些不良的品质。
3.在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耐性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挫折的态度,培养学生对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
4.在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自我们心理修养的指导。
激发学生自我们心理修养的动机,保护学生自我们心理修养的愿望。提高学生对自身感知和认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培养学生自身意志的自觉性、坚持性、自制性和果断性(即:培养学生自觉塑造自身的良好性格),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身的气质,树立信心,发扬气质的积极的一面。
二、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实施情感教育
华罗庚特别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他说:“学生听讲之后,有不懂之处就问老师。两次、三次,没懂再问……表面上近乎好学,但实质上是学生把希望寄托在‘去问’。自己懒于思考,缺乏主动性。”教师在学生提出疑问时,针对不同的情况的学生,尤其对懒于思考的学生就要多提问题,迫使他勤快起来。让他懂得遇到学习困难时要控制自己情感,尽量少依赖别人,只要自己勤于思考,探理寻源就可能把问题解决。有新初一的一个班,在一次阶段检测中有22个学生的数学成绩没达到及格要求。老师要求他们试着重做一遍,条件是:可以自己研究、可以与同学研究、可以问老师,但做完后必须自己能说出解题的依据。其中大部分学生选择了问老师。估计学生认为这样容易“说出解题的依据”。没想到自己的一个问题却引来了老师一连串的“为什么”。在“为什么”中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知识缺陷的具体所在,能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在“为什么”中不仅使学生明白了所问的问题如何解决,同时也学习了思维;在“为什么”中使学生了解了数学推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高度的概括性和广阔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正确对待挫折的态度,培养了他们对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锻炼了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提高了学生的情感自我们控制的能力。三种解决问题方案“自己研究”解决问题是最积极的,不仅说明学生有自觉的情感自我们控制意识和能力,并且有敢于克服困难的信心,心理素质基础好;“与同学研究”解决问题,也有积极的一面但略显信心不足;“问老师”就明显表现出对自己没有信心,依赖性太强。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在“为什么”中解决具体问题,使这部分学生在期末考试中有14名学生超过及格标准,并且之中有2人的成绩在90分以上。
另外,现在美国心理学界的新观点是:观测一个人能否成功主要指标不是智商,而是情绪商(在心理学中又把它称为非智力个人素质),在人生成功的诸多要素中智力因素只占20%,而控制情绪的能力,抓住机遇的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却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任何学习活动不可缺少的推动力。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就旺盛,在学习态度上则表现为积极主动。从而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智力才会得到开发,智力才会得到提高,并从中感受到创造性数学活动的喜悦,学习兴趣也会逐渐浓烈和广泛,致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趋于持久和稳定。才能实现素质教育对学生要求的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有丰富的鲜明的情感,很强的开放意识,有平等观念及合作意识,有敢于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新人。在数学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会使受教育者受益终身。
三、情感教育在数学教育中的意义
数学本来就是“枯燥无味”的。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动机最初只是觉得“数学好玩”、“能使人动脑子”。在学习过程中逐渐领会到数学有无穷的奥秘,真正领会数学真谛的学生并不多,所以学生的学习数学情感容易转移甚至消失。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某一个环节弄不明白,出现断层,衔接不上,就会影响后继知识的学习。若不懂的东西有所累积势必成为学习的障碍,便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与动力,所以在数学教育教学中一定要加强情感自我们控制的教育。
人是有感情的,人的思维不单单是智力活动,总是伴随着情感因素同步进行。人的思维能力或受情感因素的激励获得超常发挥,或受情感因素的干扰产生失常表现。也就是说,人的某方面智能因素与情感因素息息相关不可分割。数学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形成、能力的提高,完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数学能力不断完善和深入发展,依赖于性格特征,特别是意志特征的发展程度。一个没有勤奋顽强的学习和工作习惯的人,很难获得创造性的成功。这也表明,某些学生数学学习不好,一般并非是智力低下,而是非智力因素的不良影响造成的。经常有教师埋怨学生学习成绩差,没有学习积极性,批评班级内的学习气氛不浓,实际上都是非智力的情感因素在干扰学生的学习。
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自我们发展能力。在数学上其教育目标是“以数学教材为中介,通过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的相互作用,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和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摘自郑君文、张恩华《数学学习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认清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受控制于教师的独立的主体,同时,学生又是一个自己控制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造“自我们完善人格发展”的机会。要使学生认识情感自我们控制,增加学生的情感自我们控制的决心,培养学生的情感自我们控制的能力,以期学生在自己教育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得到锻炼和发展。在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情绪自制力,达到良好的情感品质,包括道德感、审美感和理智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