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化学教学实践中的情感教育

化学教学实践中的情感教育

时间:2023-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故本文从非智力因素中的情感出发来研究情感因素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要切实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就要着力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合理调节和充分利用情感因素,寓情感教育于物理课堂教学。教师应利用各个教学环节,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教师在教学实践、日常生活中应为人师表,这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先决条件。

第六节 物理、化学教学实践中的情感教育

一、物理教学实践中的情感教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位没有感情的教师,不是一位好的教师,更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教师只有和学生进行充分的感情交流,才能走进学生的心中,教学工作开展起来才能游刃有余,并能取得好的效果。物理课对于普通中学的学生来说相对困难,因为他们本来基础差,再加上课堂纪律差,学习、作业又不认真,物理课可谓是难上加难了。因此二元学习法对他们来讲已不适应了。故本文从非智力因素中的情感出发来研究情感因素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一)情感教育在物理教学工作中的意义

情感教育是指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通过激发、调动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化的过程。物理教学也不例外,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它以情感交流为基础,既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又可使学生的品行等方面的发展,能更好地做到教书育人;师生之间加强情感交流,彼此建立一种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教师全身心投入工作,学生在积极主动心态下愉快地学习,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要切实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就要着力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合理调节和充分利用情感因素,寓情感教育于物理课堂教学。著名心理治疗专家罗杰斯提出教学遵循的三条原则:移情、无条件积极关注和真诚。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强调学习中的情感作用,强调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才能唤起他们奋进、自强。青少年有自己的情感世界,懂得失败的痛苦和胜利的欢欣。

(二)情感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物理学在中学教育中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很难学的课程,因为它要有一定的基础,以致有些学生“学无兴趣”、“学不得法”,难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励学生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当人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将在大脑中形成兴奋灶,而且使兴奋持续。这种兴奋将对该事物认识、理解和记忆处于最佳状态,从而激励出创造的火花。

1.表情亲切,教态和蔼

常言道:“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当教师和颜悦色地出现在教师里,以温和、亲切的目光视每一个学生时,学生就像吃了颗定心丸,为后面良好的课堂气氛作了铺垫,也有利于唤起每个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积极情绪。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笑容是教师带给学生创造精神的激励物。用眼睛交流,用笑容调节课堂气氛。以和蔼可亲的教态去感染学生,使学生情绪饱满地投入学习。同时,我们还可采用与学生谈学业方法、回答学生的疑问等来开始一堂课,用教师的情绪去带动学生,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良好的情感,达到师生情感的和谐。物理也是一门语言学科,学习中学生会因陌生、困难和畏惧而产生尴尬和羞涩的心理表现,教师要是有活泼开朗的笑容,和蔼可亲的表情,哪怕学生说错了一句话也给他一个小小的笑容,会使学生得到宽慰和鼓舞,克服羞涩和胆怯的心理,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要多用欣赏认可的目光观察学生,传递无声的语言:“你行”,“你学得不错”。爱因斯坦曾说过:“我认为,对于学校来说,最坏的事主要靠恐吓、暴力和人为的权威这些办法来进行工作,这种做法摧残学生健康的感情,诚实和自信;它制造出来的是顺从的人。教师使用的强制手段要尽可能地少,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唯一的源泉在与教师的德和才。”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多表扬,少批评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鼓励和表扬是促使学生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学生不断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知心朋友的关系。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取决于师生间的双向努力,取决于良好的班级学习风气。对于缺乏毅力、暂时表现后进的学生,更应在学习上关心,在生活上帮助,对他们取得的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教师的关心以及殷切的希望。此外,在课堂提问过程中还要实行鼓励性教学,注意知识的深入浅出,设计问题时力求简单明了,把容易的问题留给中下等学生,当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答错也不应加以指责,而应帮助他们分析,鼓励他们再找出答案。在教学形式上开展课堂抢答、分组比赛、学生讲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有光荣感、成就感,使他们获得学习的乐趣。同时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修养,因为教师本身的优良品质容易唤起学生的共鸣,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学习目标的实现。

新鲜、有趣的实验能激起学生的热情和好奇心。例如,在上自感与互感这一节时,为了让学生加强对自感的印象,把与电感L并联的灯泡拿掉,留下两个接线头,在做实验时,请几个同学演示,当开关S接通后,线圈L有电流流过,当开关S断开时,让学生两只手抓住两个接线头,有些学生认为几节干电池没关系,但试了以后感到两只手很麻,急忙把两个接线头扔掉。这样既能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在批改作业时也要投入情感,好的作业评语,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翻开作业本,不能只看见冷冰冰的对错符号、分数或等级。对后进生,可以在批评的同时,肯定其长处,给以鼓励;对好生,在表扬中有指正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中等生,则应多一点督促。针对不同的学生及其作业,所作的不同评语,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教师的鼓励和关怀能使学生树立信心,激励他们后进赶先进,先进更先进。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情感是人类对客观事物和对象的一种态度与心理体验。教学实践中,应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对学习物理起到激励作用。物理教师应注意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及时沟通,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为教学打下良好基础。语言是信息传播主要工具,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教师讲话明白、简练、清晰,尽量使用幽默语言,注意观察学生流露表情,观察学生心理活动,控制教学节奏。教师应精神饱满、乐观豁达、热情,学生在教师感染下可感到不慌乱、乐观,从而自信地对待学习。教师应利用各个教学环节,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

4.重身教,无私奉献爱心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在教学实践、日常生活中应为人师表,这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先决条件。教师教育学生不单单要靠口耳相传,更要注意言传身教,率先垂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感染力,整天板着面孔,死气沉沉,学生不可能接近你,怎么和你一起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呢?总是心不在焉,把本职工作当着差事应付,学生不可能与你身心交融,从何而来主动进取的刻苦心态?因此,每当我们步入学校,走进教室,便觉得有一种神圣和庄严,就发自内心地用职业道德规范自己,一丝不苟地讲解每一个语言点、知识点、疑难点,热情温暖每一个学生,以真诚的语言和微笑鼓励每一个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师生举手投足间便心领神会,和睦相处,其乐融融,教学成绩就能稳步上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情感教育以“爱”为核心,离开“爱”就谈不上情感教育。教师要学会利用情感的特点,用自己的爱去感化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使之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在课堂上屡屡犯规,表现出无所谓的学生,除指错外,更多的则是在生活和学习两方面给予特别关照,用爱心去抚慰他们,切忌对他们进行歧视和嘲讽,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这一过程中重要的是让后进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发现的乐趣,逐步增强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为使对后进生的要求提得恰当,摸清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成为一件重要的事情。既要看到后进生的闭锁心理,又要抓住后进生内心强烈的求同情性。从情感着手,加大师生间信息交流,达到掌握学生发展水平的目的。久而久之,教师的回想春风一样融化其心灵的坚冰,他们就会变得懂事、可爱、好学。

例如,有个同学是班上出了名的双后进生。他自己说他的特长是上课说话、睡觉与玩,班主任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通过日常的观察,班主任老师决心通过交流感情来打开缺口。于是就找他进行了一次谈话。班主任先向他询问了他的家庭情况及在学校的生活情况,开始他很拘束,很显然他还没有完全信任班主任。于是班主任老师就跟他谈起了自己在上中学时的一些经历和一些故事,他终于接受了班主任的友谊。于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班主任经常同他聊聊生活,聊聊班上的事情,上课时也经常提问他。慢慢地,班主任老师发现他改变了,上课不再迟到,打瞌睡的次数也少了很多,不再影响其他同学了。一段时间后,班主任老师再找他谈话。他显得很健谈,不再那么拘束。他说自己也不愿意那样做,但是由于自己比较活跃,从初中开始,在老师与同学心中他便不是一个好学生,成绩于是一落千丈,上高中更是破罐子破摔了,但老师对他的关心,使他又感到了温暖,又看到了老师对他的期望,重新找回了自信。最后,他用颤抖的声音说了句:“谢谢老师”。师爱是公平的,爱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老师很庆幸自己又使一颗失落的心找回了自我。从那以后,他彻底变了,对自己要求也严格了,成绩大幅度上升。

总而言之,情感是教学成功的第一要素,它贯穿于每一节课的始终,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心扉。情感是开启学生心灵窗户的钥匙,只有在和谐的氛围中充满情感交流,学生才能表现出活跃的思维、高涨的热情。教师要尊重、信任、热爱、鼓励每一个学生,消除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成为学生可信赖的指导者,从而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在每一堂课上,都做到饱含热情,面带微笑,体现爱心,持之以恒,那么,45分钟的课堂教学定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化学教学实践中的情感教育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感受、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凡是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可以让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可以让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与认知活动是紧密联系的。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与质量。教师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这是当今教育成功的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在化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应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和认识规律,遵循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化学学科自身特点出发,做到以境育情、以知育情、以理育情、以情育情、以需育情。

(一)以境育情

所谓的“情感的情境触发规律”就是情感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往往对情感的产生起综合的作用。根据上诉规律,在化学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触“境”生情,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例如,在讲述“电子云”时,教师可以运用投影叠加法,将氢原子的电子云图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屏幕上,创设一幕微观世界的情境,引导学生愉快“入境”,领略原子结构的奥秘。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会情不自禁地产生探索的欲望,就可在好奇与欣喜中直观地理解原本抽象的“电子云”概念。又如,在“盐类的水解”教学中,针对“盐溶液是否都呈中性”的问题,可创设实验探索的情境:将分别盛有NaCl、CH3COONa、NH4Cl三种盐溶液的烧杯置于学生面前,先让学生推断它们的酸碱性,然后引导学生用PH试纸或紫色石蕊试液测试、验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实践中发现问题,形成认知冲突:盐不能电离出H+或OH-,为什么有的盐溶液却会呈现酸性或碱性?由此激起学生的探索热情。在教学中还可创设演讲、悬念、试误、竞答等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以知育情

情感与认识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认识是情感产生和发展的理性基础,认识越深刻,情感也越深刻;认识越浅薄,情感也越浅薄;错误的认识会产生错误的情感。另一方面,情感又反作用于认识。情绪心理学研究证明,个体的情感对认识活动有动力、强化等功能。动力功能指情感对认识活动的增力或减力的效能,即健康积极的情感对认识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反之,起阻碍抑制作用。强化功能指情感对主体认识活动的巩固或改变的效能,积极情感体验对认识起巩固作用即正强化;反之,起改变作用即负强化或称“情感校正”。根据这一规律,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以知育情,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端正和加强其情感的倾向性、深刻性和稳定性,让理智支配情感。其次,教师要善于以情促知,针对学生苦学、厌学现象,要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增强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教学艺术,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苦学、厌学转化为“乐学”、“好学”。

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对许多知识难点的分化,教师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易学、易记。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非但不感到艰涩、困苦,而且还能够饱尝成功学习的欢乐。

例如在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这一难点教学中,有的教师采用对比、联想、浓缩、提炼等方法,使其中涉及的氧化与还原、氧化剂与还原剂、化合价升高与降低、电子得与失等诸多概念,清晰、明了地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学生感到的不是这部分知识的杂乱、难记,而是有序、有理、有趣,特别是可让学生从对比中领悟到“对立统一”、“物质不灭”等闪耀人类智慧之光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锤炼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要求教师必须善于探索,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寓学法训练于教学之中。

例如,在上述提及的“盐类的水解”教学中,可先以“探讨醋酸钠溶液呈碱性的原因”为范例,通过设计一系列富有启发性、逐步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循着一条清晰的逻辑思路,积极思维,深入探索CH3COONa的水解过程,使学生认识到:CH3COO-与H2O电离产生的H+结合成弱电解质CH3COOH,引起H2O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而导致溶液中[H+]<[OH-]。然后,启发学生由此及彼地独立探索NH4Cl等其他类盐溶液呈不同酸碱性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总结、概括出“盐类的水解”实质。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成功之处就在于运用典型范例,指导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三)以理育情

在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注意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科学素质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爱科学的情感,是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一点上,化学有着比其他学科更为明显的优势。但必须采取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方法,做到有理、有据,以理育情。

例如,在教学中,要贯彻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原则,融化学原理、科学规律于工农业生产实际和社会生活的应用中,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用具体生动的事例向学生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化学工业获得了飞跃发展,我国的化学科技工作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在讲“元素化合物”内容时,可结合我国的丰富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新成就,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在实验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认真操作、细心观察、大胆探索,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创造的科学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以情育情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校长肩负的重大责任对他的精神世界——他的道德情操、智力素质、意志品质提出了许多要求。其中一个最重要、最主要的品质就是:深深热爱孩子。”情感活动具有泛化性和扩散性。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一些人,移情到与此相关的一些物上,这就是情感的感染和迁移功能。

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师用爱心和真诚感人、育情,“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化人”。教师应该善于将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首先,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调查表明,积极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满足交往、沟通、探索的欲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例如,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多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和辩论时,让学生据理力争,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达到启迪思路、发展思维,动情、晓理、端行。教师要尽力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更加热爱学习。

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学语言要饱含对学生的引导,凝聚对学生的期望。如经常用“能用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谁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请你来试试,好吗”之类的言语,引导、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

总之,要用真情感染学生,让学生以积极情感投入到学习实践活动中。

(五)以需育情

情感与需要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情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情感又可以调节一个人的需要。一般来说,凡是与主观需要相符合,并能使之得到满足的事物,就会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情感;反之,则会产生否定的、消极的情感。如果学生将学习活动、求知欲望作为自己的优势需要,则他们就会产生热爱学习、追求真理的情感。一个有严重厌学情绪的学生,他就会将学习看作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或累赘。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必须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合理正当的需要,以利于形成自己的高尚情操;同时,又必须使自己的较为低级的情绪变成较为高级的情操,从而使自己的需要受到这种高尚情操的支配和调节。

在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联系生产、生活及科学实验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学生熟悉的,却又难以解释或解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例如,在讲“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时,教师可这样导言:大家知道,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极易生锈,为此全世界每年损失的钢铁占当年钢铁产量的20—30%,而在干燥的空气中钢铁制品却不易生锈,这是为什么?怎样保护钢铁制品?又如,在实验室里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时,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反应速度较慢,这时如滴加进少量硫酸铜溶液,则会明显加快反应速度(可配合演示实验说明之),这又是为什么?此时,学生的求知欲望必定会油然而生,揭示课题便是水到渠成之事。学生一旦对自己困惑不解的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就会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进而产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真理不断探索的精神。

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加强对学生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很多,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达到寓教于情、寓教于乐,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相互交流、实现再创造的愉快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