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暗示教学模式

暗示教学模式

时间:2023-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暗示教学法的原理是整体性的原理。暗示教学法就是把上述几部分有机地整合起来,发挥整体功能,而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的组合。暗示教学法有三条教学原则。暗示教学法的目的是利用人脑中那部分闲置而未被利用的生理心理潜力,使学生学的多些、好些、快些,与此同时又要保证学生的身心不受到损害。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若能有机结合,教学效率就会大幅度提高,暗示教学法把这种结合称为双重交流水平。

第二节 暗示教学模式

暗示教学是指通过各种暗示手段不仅能使学生学得多些、快些、好些,而且使人能够学会充分发展自我,产生渴望学习的动机,不断开发人的自我,提高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充满乐趣、没有心理压力和学习负担的良好状态下掌握大量知识。

一、暗示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暗示是个人和环境之间一个不断交流的过程,能产生巨大的熏陶作用。暗示主要是针对无意识活动的,大量的实例说明,理智性活动必然是在无意识心理活动的作用下完成的。暗示教学是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起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角色出发,在学习的交流过程中,力求把各种无意识暗示因素组织起来。通过暗示、联想、想象及音乐等方式,利用无意识心理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进行学习,从而形成了以愉快教学和有意识与无意识相统一为特征的暗示教学模式。

暗示教学法的原理是整体性的原理。一般情况下,人们的学习,总是把自己分成几部分,身体、大脑两半球、有意识和无意识、情感和理智等,它们总是不能协调,甚至相互冲突,因而大大地削弱了人的学习能力。暗示教学法就是把上述几部分有机地整合起来,发挥整体功能,而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的组合。暗示教学法有三条教学原则。这三条原则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第一,愉快、集中而不紧张原则。这一原则主要是指教学自始至终要使学生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教学的所有环节都要满足学生情感上的需要,并使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高度集中。禁止训斥,以免学生在学习时,因害怕、畏惧而提心吊胆、肌肉紧张。

第二,有意识和无意识相结合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有意识和无意识学习功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教学不采取任何强制措施,不强令学生学习或做作业,而是使学生在坚定学习信念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暗示手段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第三,开发潜能而不损害身心健康原则。暗示教学法的目的是利用人脑中那部分闲置而未被利用的生理心理潜力,使学生学的多些、好些、快些,与此同时又要保证学生的身心不受到损害。

教师要把教学看成是一种艺术,一种美的艺术,因为教学面对的是人、要服务的是人。早在四百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一书中就曾指出:教学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认为,知识是做真人的基础,要传授真知就必须先尊重人的情感。学生既是学习知识的主体,同时也是科学研究范畴内的主体,通过暗示教学模式所采用的暗示手段,最能有效地、直接地诉诸于人的直觉和感情。暗示手段包括有:权威、情景、游戏、音乐、节拍、声调等。在教学中若与知识内容彼此融为一体,利用情绪刺激和外围知觉,即通过非理性打动人的全身心,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情绪体验,创造适宜于有效发挥学生学习潜力的学习气氛。

二、暗示教学模式的流程与实施

在教学中运用暗示教学模式,要遵循一定的流程。其流程为:创设美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动学生的思维。

教师和学生都是富有和需要美好情感的人,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传播知识的过程,也是师生交流情感的过程。若学生对教师充满了敬佩和信赖,有着美好的情感,那么他就会专心地听课,然而这依赖于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提供美的意境。运用这一模式创设美的情景,常常采用暗示教学手段,暗示既是教学手段,也是积极而持久的美育。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若能有机结合,教学效率就会大幅度提高,暗示教学法把这种结合称为双重交流水平。教学过程中的知识内容为交流的第一水平,而传授知识内容时的态度、表情等则为交流的第二水平。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有意注意,运用理性知觉分析、理解、消化知识内容,是有针对性的,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特定心理反应,然而作为内容的背景,起陪衬作用的无意识非理性的知觉活动所引起的非特定心理反应也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在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中,二者是始终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在教学过程中,作为陪衬愈是丰富多彩,富有感染力,就愈是能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和积极的情感,就会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

(一)注重导入环节,有利于教学中的以美激情、以情启智模式的构建

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是精心设计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学生来说,开设某门课程首先有一个学科的导入,每一节里又有一堂课的导入,每一部分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自然也存在着导入。若是把导入环节设计成美的引发,学生自然会产生真情,带着真情去感悟学科内容,那就是美的探索。在探索中有情感的迁移,拓展了思维,获得了新知,这便是美的升华。怎样做,才能使学生对课程有兴趣,学习具有主动性呢?怎样导入,才能吸引听课的全体学生呢?若像以往那样,讲一讲、议一议、读一读、写一写的上完这节课,学生由此可能会有厌恶之情不妨。把学生请到多功能教室,不必带书、本,而是一起来看录像片,这要求教师平日要做有心人,不断地选择积累资料。看片的过程中,教师观察学生,看片之后,教师提出要求。每节课的导入,在于引起学生对新知的注意。导入环节中,采用暗示教学手段,更显得自然、贴切。

(二)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教学中的以美激情、以情启智模式的实施

暗示教学不是给予学生压力,而是给予学生激情。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入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激情的目的在于启智。所以要想使学生在接受美的熏陶,在引发了情感之后,并将这情感化为一种智慧,去感悟所学的知识内容,其关键还是在于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独具匠心的设计。

通过大量的教学实验证明,暗示教育模式的效果非常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系,体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知识的探索有了更深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和需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