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合作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模式

时间:2023-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传统教学观相比,合作学习有着自己独特的特殊优势。合作学习的实施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要认真设计学习内容,设计合作方式,控制学习进程,测验目标达成情况以及设计评价激励策略。近些年来,人们非常关注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在一些调查中,他们研究了合作性任务与奖赏性行为对“传统”性学习任务的影响。这些“传统”性学习任务指学生面对的是必须掌握的材料。

第二节 合作学习模式

20世纪70年代初合作学习模式兴起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就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成为一种主流教学理论和策略。

世界各国的合作学习虽然在具体形式和称谓上不太一致,如欧美国家称“合作学习”、“合作授课”、前苏联等国家称“合作的教育学”,我国称“合作教学”等,但他们却有着许多共同的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观有着许多不同,并由此形成彼此鲜明的对照,在使用上则有着更大的差异。

与传统教学观相比,合作学习有着自己独特的特殊优势。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它强调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性互动,并借此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培养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合作学习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复合活动,它不仅重视师生之间互动,而且突出生生互动的潜在意义,强调师师互动的前导地位。在教学形式上,合作学习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形式,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合作学习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为理念,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决定奖励与认可。

一、合作学习模式的内涵

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调动教学系统中一切积极因素,促成学习者积极互动,积极探索和建构知识,并以团体成绩和组员成绩恰当结合为评价方法,达到学生主动、积极、全面发展目的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以小组活动为主体,在小组活动中合作学习采用异质分组,使小组成员在性别、成绩、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并具有互补性。

合作学习中创造一种自由、互助、开放的气氛,促成每个组员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促进合作交流,达到实现认知及情感态度目标的目的。合作学习中的互助合作、相互作用成为学习活动得以进行的主要动力。

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活动,是为实现一定的认知和情感态度目标而展开的。不同的合作学习方式与不同的目标相对应,反之亦然。

合作学习以团体成绩与组员成绩挂钩作为评价机制,使每个组员都对团体成绩负有责任,团体之间展开竞争,从而组员成绩必然会互帮互助,积极努力。

合作学习的实施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要认真设计学习内容,设计合作方式,控制学习进程,测验目标达成情况以及设计评价激励策略。

二、合作学习模式的理论基础

教育模式一般源于这样一种思想,即在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里,人类应是什么样的,其教育的方法适应于理想公民的培养。在这样的社会中,教育培养出的理想公民不仅能够高质量地生存,而且能够帮助创造和改变社会,在社会中不断完善自我。合作学习模式亦不例外,它主要源于以下理论:

第一,相互依赖理论。从相互依赖理论的角度来看,合作学习理论的核心可以用很简单的话来表述:当所有的人聚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工作的时候,靠的是相互团结的力量。相互依靠为个人提供了动力,使他们:①互勉,愿意做任何促使小组成功的事;②互助,力求使小组成功;③互爱,因为人都喜欢别人帮助自己达到目的,而合作最能增加组员之间的接触。

第二,选择理论。选择理论(choice theory)认为,青少年学生有4种需要值得认真关注,这就是归属(友谊)、影响别人的力量(自尊)、自由和娱乐。并指出,学校的失败不在学术成绩方面,而在培育温暖、建设性的关系方面,这些关系对于成功是绝对必要的。选择理论是一种需要满足理论,学校则是满足学生需要的场所。

第三,接触理论。接触理论(contact theory)着眼于社会互动关系的研究,提倡不同种族、民族、性别的学生在学习上的互动与交流,由此达成群体关系的和谐。接触理论认为,人际间的合作能提高小组的向心力及友谊。而且,单纯机械的接触,尚不能形成促进性学习,增进学习效果,只有发展成为合作性的关系,才能形成有效学习。就接触理论而言,它不但适用于不同的种族,也适用于不同的年龄、性别、社会经济地位或能力的学生在一起学习。

第四,相互作用理论。发展理论(developmental theory)的基本假定是:儿童围绕适宜的任务所进行的相互作用能促进他们对重要概念的掌握。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可能在彼此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同伴的相互作用能够帮助非守恒者(nonconservers)成为守恒者(conservers)。当年龄大致相同的守恒者与非守恒者协同完成要求守恒的任务时,非守恒者会逐渐形成和保持守恒的概念。

第五,精制理论。精制理论(elaboration theory)不同于发展理论。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如果要使信息保持在记忆中,并与记忆中已有的信息相联系,学习者必须对材料进行某种形式的认识重组或精制。精制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即是向他人解释材料。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均能从中受益。

三、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

下面的设想对于合作学习团体是显而易见的:

在合作的环境中比在个体的、竞争的学习环境中能够产生更强烈的动机的合力。

合作团体中的成员之间相互学习,每个成员都能发挥比单独行动时更大的作用。

合作团体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使认知和社会的学习变得更为复杂,与独立学习相比,它能提供更多的、利于学习成绩提高的智力活动。

合作增强了彼此之间的积极情感,降低了人与人之间的疏远和孤独感,建立了人际关系,并且产生了对别人的肯定态度。

合作可以增强人的自尊。这不仅是由于在合作的情境中学习成绩得到了提高,而且还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关注。

通过提高学习能力,学生能够对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进行有效的反应。换句话说,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机会越多,他们越能提高合作技能,从中获益越大。

近些年来,人们非常关注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能对现有假设进行验证的研究越成熟,人们对该研究对于学术、个人和集体行为所产生的影响的估计越精确。有三个小组的研究工作很有特色:一组是由明尼苏达大学的戴维和R.约翰逊领导的,一组是由霍普金斯大学的R.斯拉文领导的,还有一组是由TelAviv大学的S.沙朗领导的。约翰逊和斯拉文两组使用了略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对社会型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他们特别研究了合作性任务与奖赏性行为是否会影响学习结果。同样,他们也对集体亲和力、合作行为及团体内关系,是否会通过合作学习过程得到加强进行了研究。在一些调查中,他们研究了合作性任务与奖赏性行为对“传统”性学习任务的影响。这些“传统”性学习任务指学生面对的是必须掌握的材料。

至关重要的问题是合作学习是否能产生改善学习的效力。回答是肯定的,而且证据充分。在组织起来的班级中,学生两个一组或几个人一队,相互指导,分享成果,材料掌握得又多又好,高出一般的个别学习结果。共同承担责任,学习相互配合,能对学习任务和他人产生更积极的情感,形成更好的人际关系,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产生了更好的自我印象。换句话说,研究结果证明合作学习是切实可行的。

沙朗和他的同事进行了团体调查研究。通过研究,他们取得了关于如何激发学习动力及其学习动力对合作行为、团体内关系和不同水平成绩的影响等大量的成果。我们将在后面讨论团体调查的时候,介绍他们的研究。

合作程序要与其他类型的模式结合起来使用,其产生的影响也是综合性的。例如,巴夫佳(Baveja)、肖沃斯(Showers)和乔伊斯在合作团体中进行了一个概念和归纳程序的研究,其结果证实了在学习相同的材料时,使用信息加工型和社会型模式相结合的小组取得的成绩是,以个人和小组教学为主要方法的对照组的2倍。与此相同的是,乔伊斯、墨菲(Murphy)和肖沃斯等将合作学习与其他几个教学模式结合使用,大幅度提高了那些学业成绩不良学生的成绩(30%~95%),也大幅度地降低了破坏性活动的出现,显然,合作性与整合行为的增长具有一定的联系。

合作学习的优点是它很容易把学生组织成三个一组、两个一对,并且能够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由社会交往带来的社会支持与认知复杂性的增长的结合,对内容的学习和技巧的掌握产生了适度的但迅速的影响。此外,学习中的合作关系提供了一个令人愉快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学会了合作和对别人的关爱,放弃任务和破坏性行为明显减少。在合作环境中,学生感觉很好,对自己和他人的积极情感得到增强。

合作学习的另一个优点表现在那些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进步很快。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参与性,对合作行为的关注减少了学生的“自我中心”,提高了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与个体化学习的课堂组织比较起来,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虽然不大却相当持久,对社会性学习和个人自尊的影响则更为显著。

令人惊奇的是,一些教师和学生家长认为在个体学习环境中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情境中将不会获益。这种观念可以用“天才的学生喜欢独立学习”来表达,大量的研究证据否定了这种观点。或许,对合作学习和个体学习之间关系的错误认识导致了这种错误观念。发展合作关系并不意味着不需要个体努力,个体不是被埋没在众人之中而是在和别人的合作中得到发展。成功的学生并不是因为他们缺乏合作精神,而是由于高度个体化环境的影响使他们自视清高而蔑视学业不良的学生。对于这些人的现在和未来来说,无论作为学生和个人,都将是一种伤害。

四、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步骤

(一)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1.提出训练的目标,使学生心中有数

如教学第十册《白杨》中的第13~15自然段,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就提出了以下目标:①体会并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边疆建设者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②能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明确的目标导向,使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清晰的方向。

2.明确任务

在教师提出学习目标之后,小组就可以根据本组的实际情况分配好每个成员的任务,使组内每个成员都有思考解疑的机会,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教师这时可作适当点拨指导。

(二)独立思考,提出疑问

1.独立思考

很多时候,我们有这样一种理解,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从头到尾在一起讨论学习,殊不知没有独立思考的过程,合作学习也就失去了凭借。因此,这实在是一种误解,小组合作学习之前的独立思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2.提出疑问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

(三)组内讨论,形成共识

在独立思考之后,学生既有了对所讨论问题的理解,更有了自己理解之后提出的问题。这时的学生已到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境地,而小组讨论正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组内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过程,必须给予充足的时间保证。除了时间上保证之外,还要注意让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发表自己的意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解决。讨论完之后,也要让每个学生都知道组内在讨论什么,达成了怎样的共识,如何代表小组去发表意见,作小组代表的机会也应尽量公平些,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四)全班交流,总结评价

1.全班交流

也可称为组际交流,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发表意见,作为全班评议的对象,同时每个学生都可以对某个小组的意见提出赞成或反对的看法,讨论迸出了思维的火花,使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达到了高潮。

2.总结评价

总结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目标的实现环节,这主要由教师来完成,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来完成,好多总结评价可以收到积极的激励作用,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总之,合作性学习提供了开展新的教学模式的手段以及鼓励学生才能发展的环境。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在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实践的目标之一。精心营造的合作性学习能让学生在认知上、生理上、感情上和心理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且这也是改变许多课堂中的被动学习和非人际性学习现状的重要步骤。因此有必要对合作学习给予进一步关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