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记忆的过程
记忆的过程包括三个基本操作:编码、存储、提取。
记忆形态与编码方式之间的关系:下面是连续变化的序列
1.上述在各记忆形态中的编码方式指的是在典型形态中的主流编码方式,当然也存在其它的编码方式。
2.信息从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转移。
3.非陈述性知识的信息转移:启动与适应相当不稳定,衰减得很快,很难实现转移。
4.而程序性记忆和简单的条件反射很容易保持,尤其是当这些记忆是重复练习和多次条件反射的结果时。即:从内隐的体验到外显的语义加工并进行重复练习是实现程序性记忆从短时转移到长时的有效方法。
陈述性知识的信息转移的基本操作:理解→巩固→复述→信息的组织。
4.1理解:有意识地注意信息并寻求自己多角度的解释。
4.2巩固:把新信息与自己原有的知识建立联系,建立能容纳新信息的心理图式。(同化与顺应)
本操作是实现信息转移的关键操作,因为在巩固阶段,我们的记忆很容易中断或扭曲(对遗忘症、其他失忆症患者和正常人群的研究证明这一结论)。
4.3复述:重复背诵。分散练习优于集中练习、尝试回忆优于阅读背诵。
学习者在学习结束的当天晚上的快速眼动睡眠(REM睡眠)的质量直接影响记忆效果。
因为当天学习时被激活的海马细胞在REM睡眠期间被再次激活,而且在这个时期边缘系统的细胞之间的脑电在没有意识控制下被激活,会产生自动联结。这就是晚上做梦的原因和睡梦中产生创造意境的原因。当然这种联结的随机性也可能使做梦的情境与事实不符、产生错误。
4.4信息的组织:把信息用自己的方法组织成良好的结构并赋予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线索。
记忆术就是对信息的各种组织策略。适当应用记忆术能提高记忆转移的效果。记忆术的基本种类是:
(1)分类组块:把项目分类记忆
(2)交互式想象:如结合函数的图象记忆函数的性质。
(3)替代词系统:把信息与个体熟悉的有良好循序结构的事物建立联系。
(4)轨迹法:把记忆的项目与自己熟悉的情境中的典型事物建立联系。
(5)关键词系统:用关键词作为代表进行组织记忆。
5.信息的提取。
5.1短时记忆的提取:信息的搜索与提取以系列加工方式为主,短时记忆的提取需要花费较多的注意资源,因此,人们的工作记忆中保持的信息项目是有明显限制的。
5.2长时记忆的提取: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主要的目的是把长时记忆中的某些信息放到工作记忆中进行加工,提取的方式是系列加工与平行加工同时进行。
5.3长时记忆中信息提取的基本原理:线索回忆效果好于自由回忆,分类回忆效果好于随机回忆。
5.4记忆具有重构性(对信息重新回顾)和建构性(受到情感态度和过去知识经验的影响)的双重特性,个体已有的认知图式会影响记忆过程,情感态度等也会影响记忆过程(如对特殊对象的“一见钟情”式记忆),编码时的外部环境与个体内部环境同时影响记忆过程,编码的特异性是这样一个事实:学习的时候信息被怎样编码将严重影响它后来被如何提取。
一种提高记忆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个体在学习时为以后的信息提取生成一些有意义的线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