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数学课堂实施的基本过程
如上节所述,学生的课堂活动具有一定的心理规律。首先,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认知与情感共同发展的过程,认知与情感态度的相互交错与共同发展,使我们在数学课堂实施过程中不得不协调地考虑这两个心理领域的影响。认知活动开始于个体对研究对象的注意,同时数学学习活动开始需要个体的学习动机的支持,因此,数学课堂实施中的开始阶段应该是通过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自然合理地提出数学问题。
在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选择后,认知活动就应该转入搜索相关的已有知识,把新问题的相关信息与提取的已有信息放在工作记忆中进行信息加工,建立新旧信息之间的新联系,这就是数学课堂的主题学习阶段。
主题学习活动阶段能够引发学生对主干问题的探究,形成对数学研究对象基本认识,此时,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是不深刻的,记忆仍然在工作记忆中,很容易遗忘,因此,需要进行新知识的应用与巩固活动,这是数学课堂中的知识巩固与应用阶段。
到这里,一般来说基本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活动结束,同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也将过去(学生课堂注意最集中的时间是开始后的5—20分钟)。但学生对研究对象的认识与研究方法的体验还是初步的,因此,需要建立一个能够激发动机和深化认知活动过程的学习活动阶段——主题学习的拓展活动。
在数学学习活动即将结束时,需要对学习活动所得到的新信息进行记忆,根据心理学原理,个体具有高度结构化的知识不容易遗忘。因此,需要对新知识与已有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忽略知识形成的过程,把知识当作对象来认识,同时回顾学习活动中所用的思想方法,对自己的学习感受进行总结,把学习所得从工作记忆纳入长期记忆中,这就是课堂的回顾与总结。
综上所述,数学课堂的一般过程是:
激发动机,提出问题——主题学习——应用巩固——拓展学习——回顾小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