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效率

时间:2023-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很多人都知道,搞经济有两条路子:一种叫外延式,主要用增加投入来提高产量;一种叫内涵式,主要用提高现有人、财、物的利用率来提高投入产出率,力求低消耗、高产出、高质量。

第三节 课堂教学效率

一、课堂教学低效率的六种表现

很多人都知道,搞经济有两条路子:一种叫外延式,主要用增加投入来提高产量;一种叫内涵式,主要用提高现有人、财、物的利用率来提高投入产出率,力求低消耗、高产出、高质量。搞教学大致也有类似的两条路:一条是遵循经济学上的最大、最小原则,力求用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的效果,这就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努力提高教学上的投入产出率;另一条则与之相反,课内稀松、课外紧张,课上东拉西扯,不慌不忙,结果该讲的知识不落实,应训练的技能未培养,只好课内损失课外补,于是乎,增加课时、增加作业、增加内容、大量补课、频繁考试,这种“占领学生时间、空间、延长课堂“多投入”补救办法,虽然也可能取得一些短期效益,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全面发展。因此,这后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然而,目前我们许多学校的许多教师却正在走着这条路。不少学校的教师,课堂教学缺少效益观念和“经济”意识,教学浪费现象严重,课堂教学达成率不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信息量小

就是在一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量不够。有的教师将一节课的内容拆成两节课进行,或者上课时只把课本上的话复述一遍后,就让学生看书做作业;有的课堂教学节奏过慢、结构松散、内容重复,这样不但浪费了有效的教学时间,而且由于课堂知识容量少,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

2.信息质量差

就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向学生传送的信息其“质”达不到规定性,课堂教学学生的思维密度不够。这种课,像一碗白开水,学生喝了感到没有味道。课堂上的提问,拓不开学生的思路,且多半是判断性、叙述性问题:“对不对?”“是不是?”“是什么?”它所追求的目标是学生对是非作出判断,或是再现教学内容。

3.思维密度不够

一堂课应该有质有量,有的教师上课仅满足了讲得清楚,但是像一碗白开水,学生感到没有味道,所提的问题学生不用多加思考,便能回答出来,只需就事论事,不要举一反三;一堂课松松垮垮,没有足够的思维密度,长此以往,造成学生思维肤浅,不善动脑分析问题,智能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4.时间损耗多

有些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时间缺乏合理安排,使没有教学效益的时间(指课堂上没有用来使学生获取的知识和培养技能的时间)增多,这是课堂上的时间消耗,使课堂教学效率下降,主要表现有:

(1)备课不充分,在课堂上讲解不得要领,学生听不懂,白费时间。

(2)语言不简练,讲话速度过慢,口头语太多,生怕学生听不懂,啰哩啰嗦或讲些与教学无关的语言,如:长时间的批评学生等。

(3)对学生缺乏了解,不注意课堂反馈,有的问题学生都懂了,教师还在讲,学生感到厌倦。

(4)板书过慢,作练习时,教师在黑板上一字一字抄题,或让学生抄写大量而无关紧要的笔记,占去大量时间。

(5)课前准备不足,上课时发现缺少仪器再去取或导致实验失败。

5.教学节奏慢

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语言的速度、力度、语调、声音表情这些构成教学节奏的“基因”掌握不好。教学中,何处多讲、何处少讲、何处该缓、何处该急,以及语调、声情的变化心中无数。二是教学环节过渡不紧凑,一节课的教学,实际上就是一个“教学节目”,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教者缺少设计。有堂美术课,教师在黑板上贴了一张挂图就了事,不研究教学环节及方法。三是师生教、学不合拍,有的老师一讲到底、旁征博引、滔滔不绝,根本不注意学生心理变化这一条“看不见的战线”,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师生之间难以交流,更谈不上共鸣。

6.教学技术落后

教学时只会应用传统的粉笔加讲授式的教学方法,不善于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如:录音、投影、挂图、电视等,信息形式单调、乏味,不利于感官的综合运用,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七条策略

课堂教学历来就有各种各样的风格和流派,但都存在着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课堂教学效率,在传统的教育学中,很少有专门的论述。所谓课堂教学效率,可以比于物理学中的功率、机械效率,把它定义为: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时间和总教学时间的比。所谓有效教学时间,主要指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有效时间。在这些时间内,学生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得到了全面和谐的发展。

在当前新技术革命迅速发展的形势下,效率是各行各业追求的目标。学校要出人才,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也必须提高教育效率,而提高教育效率的中心环节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前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是一个普通现象,突出表现在教师讲解不得法,让学生“应知应会”的知识不落实,于是采取补课,辅导来弥补;通过反复练习、考试来强化灌输。这种“占领学生时间、空间、延长课堂”的补救办法,使学生获取知识量的有效教学时间和总教学时间的比值很小,效率很低,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全面发展,尤其是优秀生的成长。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增加一定的教学信息量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宝贵的四十五分钟,给学生以最大的知识信息,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广博的知识。信息的传递,教师应花主要精力,用较多的时间,输入主要信息,控制次要信息,剔除无效信息。当然,教师要在课堂教学最大限度传授有效信息,必须在授课前对学生进行认真的定量、定性分析,针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的量和质,以及能力状况,找到已知与新知、已能和未能的结合点,输出新信息,使学生由现有发展水平达到最近发展水平,从而进入新的最近发展区,由此不断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

恰当合理的加快节奏,是增加信息量的一条主要途径。这里说的加快节奏,不是慌慌忙忙地进行每一环节的教学,也不是教师的讲解像打机关枪,它指的是教学节奏有快有慢,在重点难点的所在应放慢速度,像电影的特写镜头,使观众了解得清楚,非重点的地方适当加快,教学的环节与环节之间,步骤与步骤之间环环紧扣,不浪费教学时间。那么一节课应该传递多大的信息量为好呢?现代心理科学研究证明:人类接受信息量是以“组块”为单位的,要想长期记忆一个组块,最低需要显示8秒钟的时间,但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并能应用,则一节课只能完4~20个组块。

信息论指出,信宿(信息的接收者)收到的信息量有如下三种情况。设一个通信系统:

img3

X:发端发出的信号;Y:收端收到的信号;

C:信道(信息传递的通道);N:噪声。

(1)无干扰的理想情况:信源发出的信号X与信息收到的信号Y一一对应;则信宿Y收到的信息量为I(P)=H(X)=H(Y)。H(X):信源熵,即信源发出的信息量;H(Y):信宿收到的信息量;H(X|Y)条件熵,即由于干扰而失去的信息量。

(2)有干扰情况:信宿收到信号后,由于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干扰而损失了一定量的信息,因此信宿Y收到失信息量为:IP=H(X)-H(X|Y)。

(3)不全是干扰:由于干扰很大或全都是干扰,所以信宿Y根本收不到信源X的任何信息,即H(X)=H(X|Y)因此信宿Y收到的信息量为:I(P)=0。

2.提高思维密度

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来讲,主要有看、听、写、讲和实验操作等几种形式,通过测试表明:看和听的思维效率最低,写和讲的思维效率较高。因此,提高教学效率,要让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使各种感官受到刺激,促使大脑对各种感官传输的信息综合分析,形成概念,提高思维的密度。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思维的质量,主要是由教师的课堂提问所决定的。教师应尽量少提判别性、叙述性问题,多提些述理性和扩散性问题,因为这类问题所追求的目标是讲清道理,要求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积极思维的质量,也离不开教师的讲授,但关键是怎样的讲授能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如: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讲的重点不在概念本身的知识性和记忆性的内容,而在于引入理解、掌握和应用概念的思维过程。在解题教学中,教师讲的重点也从解法转为分析,即显示解题方法的思维过程。这样也就使学生从单纯的解题过程方法的模仿,发展到思维过程的模仿,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

3.减少时间的损耗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加强时间观念,十分珍惜时间。为了减少时间的损耗,建议在教学中:

①课前做好准备。上课前必须准备好一切用品,以免课堂上现用、现找。

②准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

③提炼和浓缩教学语言,讲话速度适中。实验证明,人对声音信号的反应时间为140毫秒,所以在教学中说话的速度平均为120~160个字/分为好。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

④精简板书。因板书占的时间较多,所以课堂上应尽量精简,对于大量需要板书的内容可以预先写在小黑板上或投影幻灯片上。同时应提高板书、板画的速度,不必要精确作图的版画应尽量用于画草图,另外可以利用学生自学时间板书。

⑤提高提问的技巧。课堂安排不当,会因学生答不对耽误很多时间,所以应予以足够重视,应根据问题的难易合理选择被提问的学生,以便使教学顺利进行。

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每节课只有45分钟,时间非常宝贵,课堂教学应始终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使学生处于积极地学习状态之中。组织学生自己学习,也必须在教师的主导下有目的地进行,努力减少无教学效益的时间,提高教学时间价值。

4.利用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技术

实践证明现代教学技术能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究证明:人对音响语言信息的接受能力为4.4比特/秒(比特bit信息量中最常用的单位,是以2为底的对数);而对画面构图中信息接受能力为46比特/秒,人们用一般方法接受信息的速度为25比特/秒,而电视教材的通道容量最佳约为70比特/秒。我们应尽可能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如:投影、录像、电影、录音、电子计算机等。

5.运用系统原理,科学合理的认识教学结构与功能的内在联系

教学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确定教学功能的有机整体。教学结构是指教学活动要素及其组成的方式。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教学结构的研究,优化教学结构,充分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作用。

6.运用协同原理,优化教学结构

教学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系统,各子系统既有独立的运动,又有相互影响的整体运动。通过协调各子系统使相互影响的整体运动占主导地位,便产生协同效应。在具体实施中,须把握三点:

(1)了解和掌握教学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法与学法的关系等。

(2)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的人际关系。比如: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处理得好教学效率就高。

(3)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人与物的关系。尤其要处理好教师与教材的关系,达到懂、透、化。

最后就是还需要运用人本原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发扬民主,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