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特点和种类

特点和种类

时间:2023-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外教学具有以下的特点,可以和班级教学在实现人材培养的目标上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这种课内为基础,使课内外结合起来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国外已有成功的经验,苏霍姆林斯基在帕甫雷什中学的经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正式课程以外对学生所实施的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教学活动。

第一节 课外活动的含义、特点和种类

一、课外教学的组织

1.课外教学的功能和地位

课外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发展个人兴趣和特长的教学活动。课外教学具有以下的特点,可以和班级教学在实现人材培养的目标上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首先,课外教学活动不受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的限制,学生能及时的、广泛的从多种渠道接受各种信息,因此它传递给学生的信息速度快,容量大,内容丰富多采,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次,课外教学活动要以开展各种活动为主,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实践的机会,并可把科学研究引进教学领域。在各种科技、发明制作的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创造条件自己设计、自己动手、自我检查,它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创造的精神和独立实践活动的能力,并能较好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意志、性格和行为习惯。

第三,它是在学生自愿的原则上组织起来的各种小组、协会或个别活动,教师只起辅导和咨询的作用,因此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在课外教学中学生对各种渠道的信息可以按自己的需要、爱好、自由选择,他们大都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去发挥各人的知识和智能的极限,这就有利于充分发展各个学生的特长和他们的聪明才智。

所以说,课外教学是教学活动中比较重要的、更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课外活动的开展必须要有系统的基础知识为指导,只有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课外活动才有扎实的基础。这种课内为基础,使课内外结合起来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国外已有成功的经验,苏霍姆林斯基在帕甫雷什中学的经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帕夫雷什中学里,早晨低年级(小学)六点起床(睡眠九小时),中、高年级(初中、高中)五点半起床(睡眠七个半小时)起床后做定时的作业,准备功课,早饭后到校上课二至三四节不等,这是一天中最紧张的脑力劳动。下午全部时间用来开展各种活动;一是观察—思维课,观察大自然的活动,一至四年级每周两次,主要目的是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学会思考和想象;二是阅读课外书,把学校变为书籍的“王国”;三是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科技、艺术、体育等;四是开展多样化的生产劳动。这些做法为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这个由苏霍姆林斯基建立的课内外结合的教学形式是对课堂教学改革比较成功的典型。现在不少国家学校的教学活动都有统一的课内外活动的计划,上课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一般课内时间着重讲解新教材,总结概括,扩大逻辑思维和探求活动的范围。课外学习活动则着重使学生拓宽视野在科技情报及各种信息洪流中能坚持正确的方向。因此具有比课内更为广泛的题材,而且这些题材一般通过各种比较活泼的组合形式来使学生掌握。

我国不少中小学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在这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一些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已经出现了“朝气蓬勃的早晨;轻松愉快的课间、丰富多采的下午、自主自动的夜晚”这样一种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情境,课外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为他们的个性成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从另一方面说课外教学也促进了课内教学的改革和提高,正是在课外教学促进和配合下,以课内为主的班级教学组织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由单一的模式走向多样化。

2.课外教学活动的组织

从范围的角度来讲,课外教学活动比课内教学要广阔,它具有多层次、多类型、多种学科相互渗透的特点。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加以选择。学校课外教学活动一般有科学技术和劳动技术活动、文化艺术活动、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类型,其中有的是大型的集体活动、有的是小组活动。

一般情况下可以这样说,课外教学活动的内容要注意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在此基础上还要尽可能和有关科研项目和生产实际需要相结合,但这些都要因地制宜从各地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内容选择上要注意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和多样性。

课外教学活动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如可采取游戏、组织参观、指导实验、举办讲座、播放录象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丰富知识、提高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等,以尽可能地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学习成果的检验则主要是通过组织各种类型多种层次的竞赛、评比和展览活动来体现,青少年一般都有积极向上的愿望,通过这种形式的检验,有利于促进他们的智慧和才能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和推动课外教学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

二、课外活动的含义

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在《教育学》一书中对课外活动提出如下定义:“在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这个一般概念里,包括各个不同方面的学生课余文化活动。组织这些活动,达到对新生一代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目的,对实现社会主义社会所要求的普通教育和综合技术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为学生从事实际活动做准备,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谓课外活动,就是指学校在必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要求之外举办的形形色色的具有教育性质的作业和教育措施。”从凯洛夫的定义可以看出:

第一,课外活动包括各个不同方面的课余文化活动。

第二,课外活动是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必修教学内容之外的活动。

第三,课外活动具有教育性,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但是,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有不少人对课外活动这一概念的认识是模糊不清的,要么将课外活动视做课堂教学的单纯延伸,把课内没有完成的教学任务放到课外去加班补课;要么将课外活动当成可有可无的“玩”。课外活动是整个教育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我国古代就有关于近似于课内课外两种教育形式的记载。如《学记》中说:“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历史上的近现代资产阶级学校也很重视课外活动教育工作。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强调:“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学科和活动的整体功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随着近些年来教育改革的日益发展,教育工作者针对课外活动开展了有益的讨论和研究,有人提出了“第二课堂”、“第二渠道”等概念,并正在逐步形成共识。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正式课程以外对学生所实施的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教学活动。更具体地说,课外活动是学校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计划和统一编写的教材之外,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和特长,开发学生的智力,根据学生自由选择参加的原则,在课余或节假日中组织学生开展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它包括晨会(夕会),班、团、队活动,体育活动,科技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本校传统活动等。本书主要研究教师应该如何组织学生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

三、课外活动的特点

从课外活动的概念我们可以发现,课外活动的外延非常广泛,形式极其多样。课外活动的内容,有的与课堂教学有着紧密的联系,直接为巩固、扩展课堂教学效果服务,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但更多的内容与课堂教学只有间接的联系,其着眼点侧重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性特长、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现代意义上的课外活动已经不是单纯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概念,它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具有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组织原则和形式方法等方面都有自己的鲜明特点。把握这些特点,有助于驾驭课外活动规律,卓有成效地组织指导课外活动,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重要功能。这些特点主要有:

1.从活动举办的性质来看,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具有自愿性和选择性。课外活动是在课堂教学计划之外,学生自由选择、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强调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愿选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能力和状态,选择、控制、调节在活动中的运动量。这就能够比较充分地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殊才能。

2.从活动的内容范围来说,课外活动具有较大的伸缩性和多面性。课外活动的内容不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限制,因此,它的范围可宽可窄,次数可多可少,程度可深可浅,内容适应的对象可以是普及性的,也可以是提高性的,一切都根据参加人员的兴趣、爱好和接受水平来确定,具有较大的伸缩性和多面性。各地区各学校都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和条件,根据学生的愿望开展各种活动。例如,城市小学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博物馆、纪念馆、动物园、植物园等场所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农村小学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开展活动,如不少农村小学利用当地条件办起了“小基地”,即小饲养、小种植、小果园、小菜园、小花园、小手工等,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基本技能。

3.从活动的组织形式来说,课外活动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课外活动不像课堂教学那样受时空等条件的制约。活动的时间可长可短,活动的规模可大可小,参加活动的人数可多可少,活动的地点可以在教室里也可以在教室外,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只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需要什么形式就可采用什么形式,它不存在一种预先规定的模式。

4.从活动的具体方法来说,课外活动要能体现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课外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自主进行的活动,强调学生自己动脑、自己计划、自己动手、自己检查、自己总结,突出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教师或辅导员只处于指导或辅导的地位,只做必要的指导。学生成为课外活动的主体,是活动的主人,必然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外活动中,一切由教师包办,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5.从活动过程特点来看,课外活动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实践性。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固然也要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出来。在课外活动这一广阔的天地里,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又有充分的机会得到同学、老师、长辈的帮助与指导,处于学习和发展的最佳环境。

6.从活动成果的考核方式来说,课外活动具有轻松性和娱乐性。课外活动不采取课堂教学那样严格的考试制度。一般多采用汇报演出、娱乐竞赛、成果展览、经验交流、墙报板报、小型报刊、写小论文以及举行讨论会、报告会等形式对活动的成果进行考核。如某校科技小组举行了“五小”竞赛活动,即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小改革、小建议,这中间涌现出一批有推广价值的作品。

7.从活动成效的评估方式来看,课外活动具有较强的竞争性和激励性。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取得成果,直接得到自身价值的评估,接受实践的检验,学生孜孜以求的不再是试卷上的一个分数,而是所做的演讲是否感染别人,所办的小报是否吸引读者……,即是否能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肯定和认可。许多活动甚至直接采取竞赛形式进行,充满着竟争气氛。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成功的愉悦源于其创造性的劳动,因而更有实际价值,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上各特点,是组织和指导开展课外活动的重要依据。

四、课外活动的种类

课外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多方面综合教育的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其内容必然包括这五方面内容。按其内容性质划分,可分为社会政治活动、学科兴趣活动、科学技术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活动、劳动性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按其活动的组织形式划分,可分为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社会活动和个人活动等形式。对于组织、指导者来说,无论组织哪种类型的课外活动,都必须根据学生智能结构优化的需要和个性发展的内在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安排。课外活动的种类很多,这里仅就第二种分类方法来阐述其类型。

1.群众性活动

群众性课外活动的形式,更适合向广大学生进行普及性的教育,一般对参加活动的学生没有严格的条件限制,可以是全校性的活动,也可以是全班性的或全年级性的。常见的活动形式有以下几种:

(1)报告会

报告会的常见活动有:时事政治演讲会、革命传统教育报告会、英雄模范人物报告会等。

(2)节日纪念会

这是一种为庆祝和纪念各种节日而举办的群众性集会活动。常见的有:纪念“五四”青年节集会活动,庆祝“六一”“七一”“国庆”活动,庆祝教师节、开展尊师爱生活动。节日纪念会的目的是通过庆祝活动使学生了解节日的来历、意义,以接受一次普遍的革命历史传统教育,多途径、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各种专题晚会

例如各种文艺晚会,包括诗歌朗诵会、音乐欣赏会、故事会、演讲会、历史晚会、数学晚会等。

(4)各种专题座谈会和讨论会

专题座谈会和讨论会是就某个专题进行座谈讨论,通过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以得出正确的结论,提高座谈讨论者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文化知识水平。

(5)知识讲座

知识讲座就是教师聘请一些校外的科技人员、文艺工作者、体卫工作者、新闻工作者等同志为学生开设科普知识、科学实验表演、文学艺术、体育知识、工作常识、电影戏曲评论、音乐美术欣赏及书法知识等讲座。通过知识讲座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了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现状和动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的智能素质。

(6)各种群众性竞赛活动

群众性竞赛活动包括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数学竞赛、各种智力竞赛、各种体育比赛等活动。通过竞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扩大知识面,巩固所学的知识。

(7)各种参观、游览活动

参观游览活动可以去参观各种博物馆、天文台、纪念馆、展览馆、名胜古迹等,或者组织春游、秋游。

(8)校内和社会服务活动

从事校内服务活动比如教室和校园公共区域的大扫除。绿化校园、维修课桌等;从事社会服务活动,如拥军优属、卫生扫除、植树造林、车站码头的服务等。

(9)办墙报和黑板报

班级课外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就是组织办墙报和黑板报。其内容应当包括宣传学习党的方针、当前的形势和任务,传播文化科学知识,交流学习方法,表彰先进和批评不良行为等。通过办墙报和黑板报,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养成他们关心国内外大事的好习惯。

2.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班级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外活动小组的特点是,它对参加活动的学生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属于提高性的小组,对活动成员的要求高一些,例如在活动技能方面要有一定的基础;属于普通性的小组,对活动成员的要求低一些,例如只要对某类活动有一定的兴趣、爱好,并且自愿参加就可以。

小组活动的另一个特点是相对稳定性,参加小组活动的成员比较固定,一般一学年调整一次,因此,在组织上比群众性的课外活动要严密一些。小组内设有组长,并有固定的指导教师。

小组形式的课外活动内容非常广泛,如各种学习兴趣小组、各种科技小组、各种文艺活动小组、各种体育小组、各种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小组等。由于小组活动的内容多种多样,因此,它特别能照顾学生各自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有的学校为学生组织了几十个课外小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和特长选择参加某一个或某几个小组的活动。

3.社团活动

学生社团组织活动是目前校园里最活跃的,又是影响最广泛的一种课外活动形式。它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由学生发起并按一定章程进行的社团组织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创造精神有一定作用。常见的学生社团组织有文学社、诗刊社、智力开发社、数学爱好者协会、理化爱好者协会、天文爱好者协会、电子爱好者协会、集邮爱好者协会、天文爱好者协会、电子爱好者协会、集邮爱好者协会、桥牌爱好者协会、棋类爱好者协会、影视爱好者协会等。这类社团办有自己的小刊物,自己采访,自己编辑,自己刻印,自己发行。它由学生轮流担任会长或社长,集体制定章程和活动计划。

4.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个人的才能和兴趣,组织学生个别独立进行的活动形式。这种活动形式的特点是,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特殊才能的发展。个人活动的内容有: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指导学生从事某一项专门观察和研究,指导学生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科技活动等。以上四种课外活动形式对于搞好中小学的课外活动工作来说,都是很必要的。它们各有自己的侧重点。如果能把这四种形式都运用起来,既能照顾普及,又能照顾提高,既能照顾广大学生的共同要求,又能照顾个别学生的特殊需要,这对于实施“全面发展,提高素质”的教育方针是十分有利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