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环境教育的主要原则和方法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环境教育的主要原则
1.一致性原则
环境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应与中学化学教学的目标要求相一致,应有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形成和掌握,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要根据学生所掌握的化学知识水平,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用学的化学知识去分析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危害等,尽可能地联系学生身边的实际,使学生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污染现象的分析,掌握和应用化学知识。
3.直观性原则
在环境教育中可通过化学实验、播放科教片,微机摸拟实验,图片展示等直观手段,达到教育的目的。
4.启发性原则
在教学中应注意设置一些具有一定思考性的环境问题,通过学生认真思考、讨论或查找资料等方法解决问题,掌握有关的环境理论知识和相关的化学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渗透性原则
教学中应注意把环境教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到教学中,不要生搬硬套。
6.主体性原则
在环境教育时应时刻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亲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
7.巩固性原则
教学中应注意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学生对所学环保知识的巩固,减少遗忘,以便以后应用到实际中去。
8.综合性原则
环境教育知识涉及很多学科、领域,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去分析、研究环境问题,不能只局限于化学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环境教育的原则是多种多样的,教学中教学原则也不是一层不变的,应结合实际,把各种原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教学效果更好。
二、环境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1.结合化学课堂教学,渗透环境教育
渗透教学就是采用渗透法把环境知识渗透到化学教学中,结合相关内容进行讲授,使环境教育同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实践证明,这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主要渠道和方法。
(1)在渗透教育中要根据教材内容确定好结合点,进行有机的渗透教育。
高中化学教材中与环境教育的结合点是很多的,初步归纳如下:
在教学中通过上述相关内容的渗透教育,不仅巩固了所学化学知识,也了解了物质对人类作用的双重性,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法制教育
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全民普法的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是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的好场所,但根据化学科课堂教学的目标要求,课上又不能专门讲解法律知识,只能是结合教学内容适时适度地渗透一些相关法律知识,以教育学生增强法律意识。一般的渗透方法是讲解某类物质或操作方法对环境的危害→相关的法律条款→防治方法。例如学习SO2时介绍煤和石油的燃烧、金属矿石冶炼等产生SO2→污染大气→产生酸雨→酸雨危害→引入《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关于禁止向大气中排放有毒气体→介绍防治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化学知识和环保知识,更进一步了解了环保法制知识,增强了环保法制观念。使学生知法、懂法,为了将来更好地守法,这也是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完成教学大纲的思想教育的要求。
(3)在教学中注重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已被世界各国人民共识,是解决当前环境问题的一个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包括持续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内容,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主张建立在保护地球系统基础上的持续经济增长,做到发展与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主张公平分配,满足当代和后代的全体人民的需求,在教学中注意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如在煤和石油、天然气等内容中介绍我国资源的状况及资源的利用情况,教育学生节约资源,合理开发使用资源,为子孙后代留些宝贵的资源,并努力开发新能源,使能源可持续利用。再如讲Cl2时,介绍了Cl2对人类生存的危害及造成的持久危害。再如讲重要化工原料硫酸、硝酸、氨气等工业制法中,注意介绍生产过程中为提高原料的利用率,降低能耗而采取的有利措施,同时介绍“三废”的处理,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和合理使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4)在实验课教学中注意环境保护教育渗透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好时机,通过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积极态度和行为。如实验室需要使用各种试剂,会产生很多的复杂的废物、废水、废渣,不仅对实验环境构成威胁,也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我们在学生实验时按用量使用药品,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同时规定废弃物设在指定地点,统一回收。在教师的演示实验中,会产生一些有毒有害的气体,如不及时处理,弥漫在教室中会对师生健康生产生影响,过去,我们对演示实验中产生的有毒气体认为量很少,无多大害处,有时就不注意处理。近几年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我们对实验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非常重视,改进了装置,增加了尾气吸收,基本做到有毒气体不外溢。如Cu与浓硫酸的反应中产生的的SO2气体,我们依次通过石蕊试液→品红溶液(或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NaOH溶液,这样既验证产物SO2的性质又吸收了SO2,不污染环境。总之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思想教育,使学生增强环保意识,树立新一代公民必备的的品德。
2.密切联系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实际,开展环境教育。
(1)环境教育从学生身边问题入手,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这样的例子很多,如人类使用的水,基本上都是淡水,而地球上有供人类使用的淡水仅占地球总量的0.65%左右,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用水量迅速增加,同时由于水资源的被污染,淡水资源日趋紧张。目前我国有许多城市缺水,因此教育学生每天生活中要注意节约用水。再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电池中含有大量的Hg、Cd、Ni、Pb、Mn等重金属元素,废弃在自然界中有毒物质会从电池中溢出,污染土壤、水等,再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类。一粒钮扣电池可污染60万升水,等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学生听到后感到非常震惊,自觉地把旧电池积攒起来,不随便乱扔;再如教育学生,日常生活中不使用破坏臭氧层的发胶、涂改液、气雾剂等等。通过身边问题入手,教育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在平时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机会,联系实际,进行环保教育。如冬天,学校周围有4~5个锅炉取暖,每天有许多烟尘随风飘入我校,产生烟尘、SO2污染等。于是可让学生到学校的锅炉房调查,我校锅炉每天取暖用煤量,根据Q=B×S×80%×2(1-η)设硫的含量S=1.7%,因没有采取脱硫措施η=0,B为燃烧煤吨/小时,这样计算出SO2的排放量Q吨/小时,算出每年冬季取暖我校锅炉向大气中排放的SO2的总量,若这些SO2用生石灰脱硫,可生产石膏多少吨,算完之后学生感触很深,更加认识到环保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这样教育效果非常好,比教师在讲台上说教好得多。同时也克服了环境教育中教师讲的多、学生做的少的问题。
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由于环境问题涉及到地理、生物、化学等许多学科知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同时它又可联系到工农业生产实际和日常生活等领域,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进行环境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在活动中,为同学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培养实践能力,并在活动中获得一些环保知识和技能。通过实践、观察、分析,使他们能够思考到人在环保中的责任和作用,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列举一些我们开展的部分环境教育活动。
(1)利用周一升旗,采用学生演讲的方式,从3月开始,进行了《为地球母亲重新披上绿色的外衣》、《大自然警钟长鸣》、《水是生命的源泉》、《心灵的呐喊》、《绿色的期待》等十几个系列主题教育,使全校师生对环境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强了环保意识。
(2)成立兴趣活动小组,组织系列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组织兴趣小组同学通过实验、参观考查等活动了解一些环保知识。如收集雨水,测其pH,了解我市雨水的酸度,并实验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再如组织同学们到朝阳市造纸厂、电镀厂参观,了解工业生产原理及污水的处理情况等;到朝阳面粉厂参观看到由于采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厂区无污染,环境优美。当然在参观中也有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工厂和地方。如水泥厂的烟气,粉尘污染就很严重,在很远处就能观察到空中长长的灰白色的“烟龙”;再如让学生晚饭后到大凌河畔参观,看到昔日滚滚的大凌河水,在旱期已近干涸,行人一跨便可过去。两岸露出的沙滩上布满了烧烤小吃,一股股烟汇集成一条“烟带”,真是一条特殊的风景线。能过参观学生们了解了朝阳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还有许多问题,特别是工业“三废”处理,城市环境治理,人们的环保意识等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3)利用重大环境节日,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或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随着环保工作的不断深入,社会各界对环保更加重视,各种节日宣传活动也越来越多,参与的人也逐渐增多,活动的方式也多样化,效果是越来越好,以下是我们在一些重大节日中进行的一些活动。
①在6月5日这个世界环境日中,全国有很多地方都开展了各式各样的节日宣传活动,许多新闻媒体也都作了专题报道,目的是增强国民的环境意识,全社会更加关注环保这一国策。我们高一化学备课组抓住这一教育机会,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从6月5日开始,结合高一化学第六章第四节《环境保护》内容,重点讲解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赤潮、世界八大公害(水俣病、痛痛病、伦敦烟雾事件等)、光化学烟雾、酸雨等有关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内容的专题教育。
通过这些专题内容的教学,学生对环保知识有了更多、更准确、更深刻的理解,不像过去只是了解一些,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都很愿意把自己知道的事例或了解的一些知识讲出来,课堂气氛活跃,效果也很好。在以后的教学中,都可以有计划地开展类似的环境教育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②在3月12日植树节,组织学生到山上植树,虽然很累,但学生都很愿意参加,愿意走出校园,回归大自然,回来的路上,很多同学都美滋滋地汇报自己栽了几棵树,因为他们愿意为美化家乡贡献自己微薄之力。
③在3月22日世界水日,水池的上方都被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们贴上了“节约用水”的字样,很多学生看到后都自觉遵守。
④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组织学生到校外拾白色垃圾,以教育学生爱护环境。
⑤像3月23日世界气象日、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25日中国土地日这几个节日,在上课前,都特意用一两句话对学生进行教育。如:“明天是5月31日,世界无烟日,请同学们转告家长或亲属,明天不许吸烟,为了全家人的身体健康请戒烟吧。”
通过这些重大节日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也达到了环境教育的目的。
(4)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如利用我校校园网学习有关环保知识,学生收获很大;我们还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播放有关环保科教片如《地球卫生》中的环保篇;也利用我校实物投影展台展示有关环境污染和治理的图片,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了解了更多的环保知识,增强了环保意识。
(5)布置一些研究性学习的作业。
例如:①上网查找或查资料研究一下电池的污染。
②实验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写一篇实验报告。
③结合地理知识说明酸雨为什么多发生在北美、中欧、中国的西南部等地区?
④调查本地区固体废弃物的种类及废品回收价格及废品的利用方式等,写一篇调查报告等等。以上内容可让学生有计划地完成其中的一部分。但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因为学生在一开始并不是都很重视,有些学生积极性较高,但也有些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师应说明这种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并不断督促、指导他们,使学生能真正去做,体会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刚开始学生不一定做的很好,重在参与,在“做中学”嘛。
通过以上环境教育活动的开展,同学们不同程度地受到教育,学生们的环保意识有所加强。正因为学生的参与,也解决过去教师讲的多,学生做的少的问题,同时推动了我校环境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环境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环境教育的成功关键是教师,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为广大教师开展环境教育提供了许多有利条件。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是每位教师,特别是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使环境教育工作更好地开展,教师应提高对环境教育的认识,明确自己肩上的责任。应通过各种途径加强理论学习。如查阅有关专门书籍和报刊杂志;到书店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购买一些书籍,在互联网上查找环境教育的资料和信息;利用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的报道和有关节目;教师互相交流等方式,学习环境教育的有关知识,了解环境教育的方法,掌握环境教育的规律,提高教师开展环境教育的水平。教师平时应注意环境教育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如各种污染的产生危害、防治;重大环境节日教育,环保小知识,重大污染事件;与高中化学课本内容相关的环保知识、环保图片、环保习题等内容。通过收集、整理,丰富了知识,扩大知识面,在教学中能更好、更有效地开展环境教育,避免了随意性、盲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勇于实践和创新,不但改革教学方法,摸索出适合本地区、本校实际的环境教育的新路子,总结出新方法,把环境教育推向深入。总之,教师要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勇于实践,不断提高环境教育的水平,以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
教学实践证明: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是必要的、效果是好的。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他们能较好地掌握了环境化学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中学化学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符合素质教育中教学改革的要求,是培养综合性人才的重要方法之一。
环境教育是一个系统教育,需要许多人不懈的努力,每个老师都应该在今后的化学教学中不断探索、实践,进一步推进学校环境教育的活动,为培养新世纪具有高素质的环境意识和环保技能的新型人才而努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