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社会建设思想研究
周志万(1)
摘 要:普京执政期间的目标是振兴俄罗斯,使俄罗斯重新成为在世界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强国。俄罗斯在普京的引领下,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了逐步的提高。当前,我们深入研究普京的社会建设思想可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有益的借鉴,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试图从普京的国民教育、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管理等思想领域对普京的社会建设思想进行解读。
关键词:普京 建设 思想 研究
一、普京社会建设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俄罗斯在普京就任之前,国家形势极其严峻。国家凋零衰败,公民的货币储蓄变得一文不值。恐怖主义分子发动了大规模的内战。“俄罗斯本身曾显得像是一块‘破布片般的’领土。多数联邦主体实施的是违背俄罗斯宪法的法律。”国家政权效能很低。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所有国家机构的权力都被削弱了,法律得不到尊重。俄罗斯经济领域的相当一大部分被控制在寡头或公开犯罪集团手中。国家的财政空虚,完全依靠向外借债。这使得金融崩盘,导致很多企业破产,贫困增长,失业率提高。艰难的经济形势和严峻的社会状况,再加上还有价值取向的丧失,给社会心理带来了严重的打击。于是,社会疾病在不断地增加,腐败盛行,犯罪猖獗,人口形势的危机加剧,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增加。曾经富裕的俄罗斯变成了一个穷人国。在这种形势下就任的普京便对俄罗斯的发展道路进行了深入地思考,旨在振兴俄罗斯,使俄罗斯重新成为在世界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强国。
二、普京的国民教育思想
现代化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普京深谙其中的道理。普京在俄罗斯联邦国务委员会会议上指出:“发展我国的教育,这永远不止是一个有关国家威望的问题,虽然这个问题也很重要。发展教育是一项具有全民族意义的任务发展。”同时,普京也强调:“教育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教育早已成了重要的、最有价值的产业。国家的稳定发展也早已不再取决于资源的多少,而是取决于人民的教育水平有多高。”普京的教育思想,对于实现俄罗斯的振兴,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优先发展教育”理念
“教育的水平,这是经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根本和起点。教育发展落后,就要直接影响国家的竞争力,要影响民族的未来。”最近几年,俄罗斯联邦政府不断有针对性地开始发展国家的教育事业。为了发展教育,普京政府投放了不少的资金,在最近五年,联邦政府给教育的支出差不多增加了四倍,统一的预算给教育的支出增加了两倍。尽管如此,教育领域的彻底现代化暂时还没有出现,为了敦促变革,达到富有成效的改变,联邦政府开始实施了国民“教育”工程,普京提出了教育领域的优先发展任务:
第一,“教育就应该让我们的公民上得起学,而教育质量要符合我国和国际最好的标准,这个底线绝对不能突破。需要从根本上对教育的质量作出评价,并且必须依据社会、经济、用人单位和劳动市场所提出的标准。”
第二,“教育领域最终要涌现出新的管理技术和财政机制。各地区和教育系统本身今天完全有能力更积极更大胆地推广按人头标准拨款的制度。钱首先要用到培养具体的人——中学生、大学生身上,因为教育最重要的是看最终结果如何,而不是看毫无个性色彩的机关工作报表。”
第三,“教育体系应该为教育工作的结果、为个性的培养承担责任。现代的教育需要有现代的教育干部。中学和技校的任务是培养市场迫切需要的中间环节的技术熟练干部,它们的教育大纲应适应我国企业界和劳动力市场具体环节的需要,并且还要考虑不同地区对专家的需求。”
(二)提出教育现代化构想
2002年,俄罗斯联邦政府通过了旨在深化教育改革的《2010年前俄罗斯实现教育现代化构想》。它强调教育应该有优先发展权,国家应为提高教育质量、保障公民平等接受教育提供保障,并指出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在于建立稳固的发展教育体制。政府要加强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要继续推进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加强高校科研工作,提供教学质量,更新教学内容,保证人才培养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三)出台《大学法》,确定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
2003年11月,俄罗斯联邦杜马教育与科学委员会制定了俄罗斯第一部针对高等教育的法律——《大学法》,标志着俄罗斯高等教育改革进入深化阶段。2004年12月,俄罗斯政府召开了教育工作会议。根据《大学法》和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高等教育未来改革和发展方向清晰可见:一是强化大学的科研功能;二是确立大学的法人地位,给予大学实际的自治权;三是扩大大学的对外交流;四是继续改革学位制度,在实行“双轨”学位制度的基础上,推广学位和硕士两级制度;五是逐步取消对高校科研的一般性预算拨款,科研经费按各高校竞争到的课题划拨;六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为每一个专业制定“国家教育标准”,开展竞争等。
(四)开始教育私有化尝试,发展高等教育专项拨款
2004年7月,普京总统签署了《关于修改教育法的联邦法案》,规定取消对国立高校和技术学校经济、法律、工商管理、国家行政管理等热门专业自费生数量的限制。同时规定,从2005年开始减少对这些专业的财政拨款,扩大预算外收入。为了解决年轻人对高校收费承受能力不足的问题,俄联邦科学教育部出台了支持教育贷款规范化的法令,从2007年开始,新入学的大学生可以申请教育贷款,大学生教育贷款的利率为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减去2%。贷款人可以在毕业后十年内偿还。申请贷款既不需要押金,也不需要担保。
(五)实行11年完全普通中等义务教育
2007年5月,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11年制义务教育法案修正》,同年7月该法案经联邦委员会批准。法案规定,从2007年9月1日起,俄罗斯公民应接受三个等级的普通教育:初级教育、基础普通教育和完全普通中等教育。
(六)增加教育投入,推行国家优先发展教育规划
由于俄罗斯一直实行所谓“剩余原则”的教育拨款政策,因此教育事业由于经费的严重短缺已到了难以维持的地步。人才流失,质量下降,使俄罗斯的教育和科技水平元气大伤。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普京决心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改变以往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政策。
普京总统签署的文件规定:教育是国家优先发展的领域,它能确保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形成,它能创设最有利的条件来显露并发展俄罗斯每个公民的创造才能,培养公民对劳动的热爱,形成高尚的道德准则。不允许起草和通过降低教育财政拨款水平的法规文件。
在2002年政府财政预算草案中,年中计划用于教育投资的比例大幅度增加,打破了近十年来国家财政预算的常规,其增长速度首次超过了军费的预算开支增长速度,这在俄罗斯乃至前苏联的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这一点足以表明国家对教育已恢复了应有的尊重。
在基础教育方面,2002年12月17日普京总统向国家杜马提交了关于普通学校财政的新规定法律草案。根据新草案,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和教学费用将从地方水平转向俄联邦主体水平。这是近十年来规模最大的财政拨款,每年达到约3000亿卢布。与此同时,2002年还制定了授予学校法人地位的相关文件,这样,学校可从毕业生和赞助者那里获得预算外的资金。2003年教育部制定法律草案,要求建立从属于每个学校的监护委员会作为社会管理学校的机构。2003年,国家共投资32亿卢布用于修建468个新的教育设施,2002年为300个。俄财政部向俄中小学拨款6亿卢布用于购买体育设备和器材。
从2006年开始,俄罗斯开始推行国家优先发展项目计划,其中包括优先发展教育规划。该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给班主任额外奖励计划;二是鼓励优秀教师计划;三是鼓励普通院校实行教育创新计划;四是教育信息化计划;五是为学校装备教学设备计划;六是联邦和地区财政为农村地区学校配备校车计划;七是支持初级和中级职业教育院校培养师资计划;八是鼓励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发展计划;九是设立民族大学和商学院计划;十是国家资助天才青年计划;十一是对现役军人进行职业教育计划;十二是国家支持联邦主体推行教育现代化计划。
(七)倡导“俄罗斯新思想”
以1999年12月的《千年之交的俄罗斯》、2000年2月的《致选民的公开信》和2000年7月的国情咨文这三份重要的政治文献为标志,普京提出了以俄罗斯传统价值观为思想基础的“俄罗斯新思想”。普京强调:“20世纪90年代的经验雄辩地证明,只是将外国课本上的抽象模式和公式简单地照搬到我国,我国的改革不付出巨大的代价就能取得真正的成功是不可能的。机械照搬别国的经验是不会取得成功的。”他相信,只有将市场经济和民主的普遍原则与俄罗斯的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俄罗斯才能期望有美好的未来。
普京针对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混乱,就任之初就明确指出:“我们国家迫切需要进行富有成效的建设性的工作,然而,在一个四分五裂、一盘散沙似的社会里是不可能进行的。在一个基本阶层和主要政治力量信奉不同的价值观和不同的思想倾向的社会里也是不可能进行的。”普京提出了“俄罗斯新思想”作为教育和文化战略的理论基石。“俄罗斯新思想”包括“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国家观念”和“社会团结”四个相辅相成的部分。爱国主义和强国意识是普京政府认定的全民族的意识形态,是团结俄罗斯社会、复兴俄罗斯的精神良方。
“俄罗斯新思想”的“新”就是体现在它是一个合成体,它把全人类普遍的价值观与俄罗斯经过时间考验的传统价值观结合在一起。普京提出的“俄罗斯新思想”就有很强的针对性。它是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俄罗斯占主导地位的政治思潮的挑战和反正:“爱国主义”实质上就是俄罗斯民族主义,针对戈尔巴乔夫以来社会上盛行的世界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强国意识”主要针对“民主派”奉行的力图使俄罗斯尽快融入“西方文明世界大家庭”的欧洲—大西洋主义;强调“国家观念”,针对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占统治地位的认为市场万能的自由主义;“社会团结”,针对的是一度泛滥的“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西方文化,为包括苏联70年在内的俄罗斯传统文化的核心——集体主义正名。
三、普京的就业思想
(一)俄罗斯就业的主要矛盾问题所在
一是俄罗斯就业问题的主要矛盾表现在结构方面,而不在总量。
近年来,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但长期失业者越来越多,是因为劳动力市场中需要的是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技能的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很难找到工作,不仅高科技行业是这样,工业、服务业也是如此。前苏联40%的工人集中在机械行业,目前大量过剩,当时培养的许多工程技术人员因专业不对口,现在照样找不到工作。俄劳动与社会保险研究所认为,过去的重复建设也带来失业问题,例如莫斯科有3家生产切割钻石机床的工厂,其实有1家就够了。单一的产业和产品结构,往往使一些地区的失业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造成有些工业城市整条街都是空空的厂房。
二是表现在人们的就业观念和相关制度与市场就业机制还不适应,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对到底有多少人失业的问题,都感到困惑。虽然建立了失业登记制度,不登记的人却很多。有些人看起来失业,其实在做小生意,或者在打工,相关规定和统计制度难以鉴别。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如何把握好尺度也是难题,政策规定居民收入低于一定标准时,在住房、水电、煤气、医疗等方面可享受优惠,同时要求在社会保障卡中记录每个人的工资水平,但兼职和灵活就业的收入不记入卡中,增加了审核的难度。
(二)解决就业问题的基本方针
第一,稳定现有岗位,确立市场化就业机制。
随着经济体制转轨,就业政策已由“国家保障的充分就业”改变为“市场竞争条件下的自由选择就业”,但由于结构调整进展缓慢,企业改革力度不大,富余人员很少释放到社会,裁员也不多。政府的指导思想是“首先保住现在已有的工作岗位”,企业面临停工停产的威胁时,有的通过停发或减发工资来保住工作岗位,有的为职工提供1—2个月或更长的休假,采取缩短工作时间的办法渡难关。例如新西伯利亚的军工厂,没有订单时只发25%的工资。解决就业问题尚未触及深层次的矛盾。
第二,制定法律,为就业提供制度保证。
2001年底,俄罗斯通过新的《劳动法》,根据多种形式雇主并存的现状,引入了一系列新规定,包括禁止强迫劳动,禁止雇主在不提供劳动保护情况下要求雇员履行劳动义务,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最低工资不得少于有劳动能力者的最低生活标准等。
四、普京的收入分配思想
(一)收入分配的指导思想——“调节收入差距,缩小贫富差距”
普京指出:“家庭收入的差距比例从现在不可接受的15∶1的大幅度悬殊降到更为适合的程度。在总的居民结构中,到2020年前中产阶级的比重对我们来说最低限度不能少于60%,也许不能少于70%”。
普京政府决定将2007年全俄罗斯平均最低生活费提高至4414卢布,收入低于最低生活费标准的居民数量将减至14%。根据已通过的2007年俄联邦预算法案,2007年最低劳动报酬将由1100卢布增至1400卢布,预算部门人员的工资将上涨15%、军人工资将上涨26%至28%、退休金将上涨20%。
(二)收入分配调控的主要举措
第一,继续完善养老金制度。
2001年底开始,议会通过《劳动老残恤金法》和《强制老残恤葬保险法》,对现行的养老金制度进行了改革,并从2002年1月1日起正式实行。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是引入积累原则,由过去的统筹分配方式,改为建立个人账户;二是改变养老金的发放条件;三是改变未来养老金数额的确定方式,使被保险人未来领取的养老金与其缴费年限和工资水平挂钩。
第二,实行统一社会税。
为改变社会保障金征收体系和方法的缺陷,俄罗斯在2002年开始正式实行“统一社会税”制度。它是把原来的三项基金合在一起,纳入预算实行统一的上缴额度、统一的核算和监督形式以及统一的惩治违法措施。同时,小幅度降低社会税率,从原来占工资的39%降到35%。从2004年起,将每年把统一社会税率再降2%—3%,直到最终达到30%以下。既达到精简税种、减轻税负的目的,又极大提高了政府的征税工作效率,使税种、税制进一步与国际社会实现了“接轨”。
统一社会税的课税对象是雇员的工资、薪金收入额,以及自营人员的经营纯收益额。这里的工资和薪金,不仅包括雇主支付的现金,还包括具有工资性质的实物收入和等价物收入,但工薪以外的股息、利息所得、资本利得等不计入社会保障税的税基之内。
俄罗斯的社会保障税具有很强的收入再分配特征。对其中的统一社会税使用递减税率,引入三级税率替代原有的四级税率,从2005年初起,税率将再次降低,即年人均收入在28万卢布以内按26%的税率征税,年平均收入在30万—60万卢布按10%税率,年平均收入在60万卢布以上按2%税率加上超过60万卢布固定征收的104800卢布。
第三,实行单一税制。
2000年7月,国家杜马通过了政府的税制改革方案。改革的主要目标是简化并改善税收结构,降低整体税收负担水平。改革力度相当大,税种从200多种锐减为28种。最引人注目的一项改革是对个人所得税实施单一税制,即从2001年1月1日起,取消原有的12%、20%和30%的三档累进税率,对居民纳税人获得的绝大部分收入(如工资、薪金等)实行13%的单一税率,这是整个欧洲最低的个人所得税税率水平。此外,针对非居民纳税人和某些特定收入(如特定的利息收入、博彩收入等)设置了30%和35%两档补充税率。为照顾低收入者和纳税人的一般生活需求,新税制还设定了标准扣除额。
从目前的情况看,俄罗斯个人所得税改革基本上是成功的。实施单一税的2001年,个人所得税征收了2547亿卢布,比2000年增加了802亿卢布,增幅为46%。扣除通货膨胀因素,税收实际增长了28%。在实施个人所得税单一税率和降低公司税率的同时,俄罗斯取消了绝大部分减免税政策,目前已基本不搞所得税税收减免。
五、普京的社会管理思想
(一)稳定政局
普京强调,要让这个曾经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巨变中失控并导致1998年危机的国家恢复秩序。普京出任总统以后,一方面对叶利钦时代作出积极的评价,认为俄罗斯走上民主和改革的道路,成为一个强大的独立国家,这都是叶利钦的“伟大功劳”,他多次表示,俄罗斯的内外政策要保持“继承性”,当然,他同时强调“继承性”并不意味着盲目地遵循过去的一切。
综观普京的执政,他用人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重视政治的延续性;二是人员更迭采取低调、平稳的方式;三是大胆重用原克格勃等国家安全部门的人才;四是干部人员的年轻化。在保持政府稳定性的同时,进一步理顺了总统与杜马的关系。总的说来,普京时代政局的稳定与叶利钦执政年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激荡了10年之久的俄罗斯政坛归于平静。
(二)构建“强有力的国家权力体系”思想
在1999年岁末《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中,普京就讲过,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体系是俄罗斯的传统,它是秩序的源头和保障,是任何改革的主要倡导者和主要推动力。“目前俄罗斯复兴和蓬勃发展的关键在于国家政治领域。俄罗斯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体系,也应该拥有这样一个政权体系。”
2000年7月,刚刚就任总统4个月的普京在他的第一次年度国情咨文中说:“俄罗斯唯一现实的选择是选择做强国,做强大而自信的国家,做一个不反对国际社会,不反对别的国家,而是与其共存的强国。”这样,普京在就任俄罗斯的总统以后,他着手做的头等大事就是实现其竞选中的诺言,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权力体系”,迅即开始了一整套以加强国家权力体系为核心的政治体制调整、改革,而首先便是对国家垂直权力体系,即俄罗斯的联邦制的调整。2000年5月13日和5月18日,普京连续颁布了关于在俄罗斯按地域原则成立7个联邦区及任命驻联邦区全权代表的总统令,89个联邦主体被全部划归为7个联邦区,总统通过向联邦区派驻全权代表的方式直接管理联邦区内事务。与此同时,普京向联邦议会提交了一整套有关改革联邦体制的法律草案,其中包括《联邦委员会组成原则修正法案》《俄罗斯联邦主体国家立法与执行权力机关基本原则的修改与补充法案》和《俄罗斯联邦地方自治设置原则的修正法案》。普京认为,这是一条加强国家统一的路线,这样做的任务是“使执行权力机关和立法权力机关成为真正能工作的权力机关,用绝对是实际的内容来充实权力划分和统一的执行权力机关垂直系统的宪法原则。”这些法律草案的实质可以归结为三个部分:第一,改变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的组成原则;第二,联邦中央有权解除违反宪法的地区行政长官的职务和解散不遵守联邦法律的地区立法会议;第三,地区领导人也应该享有解除其下属权力机关领导人职务的权力。这些法案在现行宪法的范围内对以往联邦关系方面约定俗成的做法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整,普京总统的目的十分明确,即削弱地方领导人的实权,改变中央对地方事务进行管理的失控局面,将管理国家各级权力机关的主动权掌握于联邦中央,尤其是总统的手中,消除大量地方法规严重违反联邦宪法和联邦法律的现象,为建立一套有效的“强有力的国家权力体系”奠定必要的法律基础。
(三)“以人为本,民生优先”
重视社会的发展,“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是普京治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普京经济振兴和社会管理战略的重要一环。
普京在2004年的国情咨文中表示,“我们的目标很明确。这就是高水准的生活,安全、自由和舒适的生活;这就是成熟的民主和发达的公民社会;这就是俄罗斯在世界上的巩固地位。我再说一遍,主要是大幅度提高人民的福利水平。”普京认为,“国家的主要竞争资本,主要发展源泉是俄罗斯公民。为了国家的富强,必须尽一切努力使每个人有正常的生活,他们能够生产出高质量产品和提供优质服务,创造大国的文化财富,创造出一个新的国家。”全力改善民众的生活,提高人民的福祉是普京执政时期确立的根本任务,已视为改革与发展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在2007年的国情咨文中进一步指出,“我坚信,如果当我们的公民将看到、感受到并且相信国家的全部努力都是为了保障他们的切身利益,为了改善他们的生活,增强他们的福利和他们的安全,如果他们能为自己的祖国而感到自豪,这是我们的国家才能在世界上占有应有的地位,这时我们才能维护我们的国家和主权。”“每一个人都应当有机会通过合法方式改善个人生活,通过劳动为祖国创造更多财富”。“谋民众富足,求国家强盛”的执政理念正是普京的民意支持率长期居高不下的原因所在。
2005年秋,普京提出了以强化社会福利保障为核心的四大“国家重点工程”:高质量的教育、高效益的农业、现代化的医疗和普及型适用住房建设。这四大“以人为本,为人投资”的民生工程的实施与推进已经成为俄罗斯经济发展的有效推动力,有助于提高俄罗斯国民的生活质量。
(四)惩治寡头
在俄罗斯社会转型过程中,伴随着休克疗法特别是私有化的推进,从前苏联权势集团蜕化出来的一批精英集团迅速实现了对国家财富的合法占有甚至是掠夺,形成一个庞大的寡头集团,并日益渗透到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管理的各个领域,对国家进行社会管理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和挑战。
削弱寡头势力成为普京执政后面临的严峻任务之一。普京政府确定了重塑权力体系的执政理念以后,打击寡头势力就已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任务。在打击寡头的手法运用上,普京采取了缓急、分步骤,分化孤立,各个击破的办法。首先划定规则,掌握主动。普京约集寡头们谈话,传达了新政府的新规矩,即要么保住财富而远离政治,要么染指政治而失去财富,守规矩者可以一定程度上既往不咎,玩火者将受到惩罚。其后选择冒尖者进行打击,在重创寡头势力的同时,震慑余者不可过界。再后则理顺权力结构,控制经济走势,实现对寡头势力的釜底抽薪。普京上任后开始实施惩治违规者的具体措施有:其一、从传媒入手;其二、打击冒尖者;其三、控制战略资源与尤科斯事件;其四、直接剥夺不驯服的寡头的资产;其五、逐渐施加压力,各个击破,使寡头让出在战略行业的控制权;其六、对于不干政、表示效忠的寡头,给予支持。
(五)“没有小企业的发展,国内就不会有稳定的经济增长”
普京指出:“小生意是国家的大事。被吸引到小生意里的人越多,俄罗斯的经济就能越稳定和健康。根据一个地区的小企业的多少就可以大胆地评价该地区机关工作的质量。”“小企业的发展最终的结果是改善我们的公民的福利状况。如果限制小企业的活动,那我们就是在限制人们追求福利和提高生活质量。”
普京政府为了实现让小企业充分发展的战略,明确了基本的工作思路:
第一,联邦政府要制定关于确定小企业活动主体的标准的建议。
第二,完善税收立法,简化对小企业活动主体的征税制度,简化对一定类型的活动的征税制度。
第三,加快制定由进行国家监督时保护法人和个体企业者权利的联邦法派生出的条例法律文件,制定文件消除现行条例法律基础和联邦法包含的基本原则之间的矛盾。
第四,保障企业家活动的规定和条件,以及监督机关的职权和主管范围的全部条例法律文件信息对企业主公开。
第五,完善有关信贷合作社、互贷协会和其他在有偿基础上向小企业家提供资金的非银行的活动立法。
普京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中小企业界和实业活动积极性创造必要的良好环境,社会和国家必须稳定,企业界和当局必须经常性对话。”并且进一步指出,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地区的和国家的第一把手要把这一问题一直放在自己的视野之内,关注它,否则,问题将会是一直兜圈子,一次一次地反复而得不到解决。
(六)“宗教组织应参与团结公民社会的事业”
为了解决俄罗斯当前面临的基本任务之一,即为了抵制所有表现形式的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宗教组织应该如何参与加固社会的团结事业是最为迫切的问题。
普京在俄罗斯总统下属的宗教团体相互协作委员会会议上的讲话时强调:“在现有的条件下,当犯罪分子的目标之一是把一种信仰和一个民族的人们的愤怒引向其他的宗教团体,引向其他的宗教和其他的民族的时候,我们大家的主要任务就是在这条道路上竖起一个道德屏障。”为此,普京政府作出了一系列的决定,旨在进一步发展各个宗教团体与国家的合作,为解决全民族的任务发展这种合作:一是要从整体上和南方联邦大地区真正地加强执行权力,特别是已经在解决与保障北高加索的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有关的任务;二是应一起预测和预防带有种族因素和宗教因素的冲突;三是委员会成员在现在正在组建的社会院的工作中应采取积极的立场,在国家和社会对话中,将能够充分听取各宗教的追随者的声音。
(七)“社会需要的是能够始终不渝地维护公民的权利和利益的政党”
普京指出:“政权如果不依靠反映国内大多数居民利益的社会运动,就不会存在很长时间。”现在,俄罗斯需要的是能真正博得俄罗斯的尊敬和支持的政党。“社会需要的是能够始终不渝地维护公民的权利和利益的政党。”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政党才真正能够成为多数党。同时,这也是对党的最高标准的要求。政党要把努力真正改善国内公民的生活作为自己的主要政治目标,实实在在落在行动上为人民服务。并且只有确定具体的社会经济任务,且能够清楚地、明白易懂地、高明地向人民作出解释,只有达到这些目标才能使俄罗斯及其公民繁荣幸福。
普京认为,作为想要争取政治领导地位的政党,并不是在空地上建党。今天合并起来的各种运动中的每一种运动都已经有了自己的选民、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潜力。因而,政党要有效地利用所获得的资本,使得在一定时期获得的一切积极因素迅速扩大,其中最主要的是加强自身在俄罗斯各个地区的影响。政党不应当是中央地区的政党,主要的生命力是在地方上。
(八)缓解人口危机
人口问题是俄罗斯发展道路上最难以逾越的鸿沟。从经济转型以来,俄罗斯人口已经连续多年平均减少将近75万人,照此下去,俄罗斯将成为“少数民族”。俄罗斯面临着后继乏人的生存危机。普京在2006年的国情咨文中指出:“我们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国防部知道什么是我们最主要的问题。这确实是关于爱情、妇女、儿童和家庭的问题,也是关于当代俄罗斯最尖锐的问题——人口问题。”
在普京看来,俄罗斯在各个领域所推行的政策若想获得成功,就必须解决最尖锐的人口问题;要想缓解并最终解决俄罗斯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人口总量日益减少的危机,关键在于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降低死亡率。第二、制定有效的移民政策。第三,提高出生率。”针对生育率低的问题,普京认为,必须大力宣传为人父母光荣的思想,为提高生育率和儿童教育创造条件。这些条件包括支持年轻家庭、鼓励生育第二个孩子、将儿童保障津贴提高到1岁半、儿童学前教育补偿金(对于第一个孩子——金额为父母平均工资的20%,第二个为50%,第三个为70%,用以支付孩子的学前教育)、取消遗产税等。为提高人口出生率,普京在2007年的国情咨文中提出了一个名为“母亲基金”的十年计划;针对死亡率高的问题,他提出,到2020年要将俄罗斯公民的平均寿命提高到75岁。当然,提高人口出生率、降低死亡率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短期内无法产生明显的效果。要缓解人口危机,最有效的措施是吸引外国移民和引进外国劳动力,尤其是吸引高素质的外国移民,使外国移民和外国劳动力尽快地为俄罗斯的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此,普京政府制定了各项政策和优惠措施。
六、普京的社会保障思想
(一)完善养老金保障制度建设
普京认为,俄罗斯的文化历史历来就有这么一个基础,“这就是对教育我们并为我们指引生活道路的人表示尊重。不尊重老人的社会是没有前途的社会。可是,在艰难的改革年代,许多领养老金者,如果说实话的话,就是绝大多数领养老金者,他们实际上都处于贫困线以下,这首先是因为过去那种不能适应市场条件的养老金制度已经破产了。我们不能重犯过去的错误。我们应该竭尽全力来保障领养老金者今后过上体面的生活。”普京执政后,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稳定为重新启动养老保险改革提供了条件。2001年底,俄罗斯开始正式落实1998年提出的“三支柱”模式养老保险新方案,为此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养老保险改革的法律。俄罗斯的养老金保障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更加完备的有法律保障的发展阶段。2002年1月1日,“三支柱”型养老保险制度开始实施。它的特点标志着俄罗斯对原有的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
从2004年开始,养老保险缴纳人群有所扩大,养老储蓄金的投资操作问题也有了明确的规定。职工可以自由选择国有或私营投资机构,并与其签订合同,委托其对个人的养老储蓄金进行投资操作,投资收益将纳入养老保险账户。若职工未作选择,则养老储蓄金统一归国家养老基金会代为管理。
普京提出,要解决所谓“北方地区的养老金问题”,以便使那些已经或即将从极地地区转移出来的养老金领取者可以保留过去积累起来的大部分养老金,在实现养老金指标化的同时,也必须鼓励志愿的养老金储蓄,政府采取相应的激励和保障措施。
在2007年的国情咨文中,普京强调,“军人及其家属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状况是反映军队状况的最重要指标。”普京政府于2007年底将职务津贴和军衔津贴提高15%,2008年再提高了15%。这与已退伍的领取养老金的军人直接相关,同时,这一群体的养老金的增幅取决于现役军人薪资数额的增幅。
(二)加速退休制度的现代化改革
退休金问题是普京不得不面对的最棘手的社会问题之一,也是反对派用来反对普京的主要武器之一。随着2007年通胀的大幅度升高,俄罗斯社会呼吁提高退休金水平,延迟退休年龄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对此普京在国情咨文中予以明确否定,他表示,在最近的时期内在我国提高退休年龄的客观必要性并不存在。其中的原因首先是,到目前为止,能够在最大的程度上保障充足的退休基金和消除赤字的巨大潜力并没有消失:这就是税务的可收幅度,消除影子工资的问题。为了使退休制度现代化,解决退休金问题,普京计划从四个方面着手:
第一,建立充实退休基金并消除其赤字的储备。
第二,建立延长退休年龄者劳动活动的促进机制。
第三,在2007年至2009年期间,把退休金至少再提高65%以上。
第四,对已经离开或者准备离开极地地区的居民保留大部分退休金。
(三)大幅度增加住房改革进程
普京在2004年国情咨文中特别指出,“最迫切的任务是保障公民买得起房。结论是明显的:旧的方式和方法不能解决问题,如今根本就不起作用了,别再欺骗人们了,迫使他们一连几年或几十年排队等待住房,对于俄罗斯的大部分劳动者来说,应当保障他们能够在市场上买到住房,同时向贫困居民提供社会住房。”政府要支持家庭,“要创造这么一个条件,让公民能够独立地解决自己的住房问题,尤其是能根据家庭情况的变化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住房改革的目标是使能够依靠积蓄和贷款买现代化住房的居民达到近半数。为了确保居民能够依靠积蓄和利用住房贷款购买现代化住所,普京执政期间采取的措施有:一是利用金融手段;二是打破建筑市场的垄断;三是保障房屋购买者的产权。俄罗斯政府还准备对农村居民和年轻人家庭在购房和向银行贷款买房时提供补贴。
普京在2007年国情咨文再次强调,在俄罗斯这个依靠油气获得收入的高收入的国家里存在贫民区是非常不体面的,要求政府千方百计解决居民住房问题。同时政府着手加大了对住房基金的投入。普京指出,“为了有效地开展住宅和公用事业的改革,必须建立一个不少于2500亿卢布的专项基金:至少要拨出1000亿卢布用于公民迁出危房的计划。这笔资金要比以往年代中拨出的钱多出20倍,而用于房屋修缮的钱至少要拨出1500亿卢布。”住房基金的用途主要有两个:一是要对旧的住房进行维修,二是建造新的住房。
2006年,现役军人和退役军人获得了4万多套的房子。到2010年,俄罗斯政府已完成确保现役军人和退役军人拥有固定住所的任务,并且计划要在2012年年底前,把公用住房的房源全部建立起来,采取额外措施来鼓励为远东地区的军职人员建造房子。
俄罗斯住房改革的其他举措还包括鼓励居民自建住房、对建筑部门和城市管理进行改革和完善房地产市场交易机制。为了促进个人建房,有关低层住宅建设联邦系列修正法案即将出台。在对建筑部门进行改革方面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建筑企业私有化和构建职业建房权人制度。房地产市场交易机制方面,在逐步完善产权和不动产项目调查登记、房产交易登记、不动产评估、不动产管理、保险,规范房地产经纪公司和信贷机构的服务,目的是为了形成有序、健康运行的房地产交易市场。
七、普京的医疗卫生思想
普京指出:“如今在最为重要的健康指标上俄罗斯落后于许多国家。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效率低下。免费医疗只是句空话。”俄罗斯推行医疗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使更多的人看得起病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因此,初级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是俄罗斯医疗卫生领域国家优先计划支持的重点之一。俄罗斯政府计划通过提高医疗服务人员待遇和为医疗机构更新设备的方式,支持初级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与此同时,俄罗斯政府还决定在一些联邦主体内建立新的初级医疗救助中心。启动“医疗”项目框架后,现代医疗器械工业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国家扩大医疗急救车辆的政府采购。
普京在2004年的国情咨文中呼吁:应当让免费医疗服务保障众所周知;要制定和确定每种疾病的医疗服务标准,规定治疗—诊断程序和药品清单;规定起码的医疗服务要求;患者只有在获得超标准和高舒适程度的医疗服务时才应当自己买单;政府和议会要为强制性医疗保险、国家的医疗保障、私人行医和付费服务提供法律依据。
普京认为,政府应该创造条件,“使人们自己有可能力图靠对疾病的预防、靠体育运动的锻炼来呵护自己的健康”。
针对俄罗斯人民随着经济的增长和收入的增加,对医疗卫生的需求势必要随之大幅度加大的现象;为了使医疗卫生领域能够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对这一领域进行拨款时最主要的就是要看医疗卫生领域工作人员所提供的服务的质量和数量。
普京在第二任期对医疗保障事业的关注更加加大,采取的具体政策举措有:一是扩大资金来源。从社会保险基金中拿出部分资金来实施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拨款,2005~2006年来自社会保险基金中的资金占俄罗斯医疗卫生资金总额的比例分别达到1.8%和2.6%,此外一些地区还尝试实行以退休基金来保障向离退休公民提供医疗保障的制度。二是精简医疗机构,扩大门诊部职能。对现行医院和门诊部进行考核,缩减医院床位和关闭一些相对落后的医院和门诊部,与此同时,保留下来的门诊部职能将相应扩大。三是调整医疗系统人员构成比例,提高工资。针对基础医疗体系不完善的状况,扩大基层医护人员的数量,并将其工资提高1~2倍。四是不断加强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拨款。2006年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已占GDP的3.2%,其中联邦预算投入增加较为明显,从2001年占医疗投入资金总额的8.7%增加到2006年的27.8%,达到2415亿卢布。五是实施“健康”国民项目,制定卫生发展战略。从2006年开始实施“健康”国家项目,当年的支出达787亿卢布,占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的9.1%。为推行计划,2006年,卫生与社会发展部对该项目的拨款达99亿卢布。为了提高医疗技术与新型诊断和医疗方法研制、应用的效率,同年7月普京总统又签署命令,决定成立联邦高科技医疗救护署。另外,为了推进卫生事业的长期发展,卫生与社会发展部制定了2009~2019年卫生发展十年规划。
【参考文献】
[1]普京文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普京文集(2002~2008)[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郑羽.普京时代(2000~2008)[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4]郑羽,蒋明君,李中海.普京八年:俄罗斯复兴之路(2000~2008):经济卷[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5]郑羽,蒋明君,庞大鹏.普京八年:俄罗斯复兴之路(2000~2008):政治卷[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6]徐向梅.由乱而治——俄罗斯政治历程(1990~2005)[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7][俄]В·尼科诺夫.普京的战略[N].俄罗斯报,2004-12-22.
[8]盛世良.俄罗斯的主权民主[J].欧亚社会发展研究,2005(12).
[9]张树华.主权民主论———俄罗斯的民主观与民主路[J].高校理论战线,2007(5).
[10]许志新.重新崛起之路———俄罗斯发展的机遇与挑战[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
[11]杨成.俄罗斯加速推进新一轮行政改革[J].俄罗斯研究,2002(3).
[12]庞大鹏.普京八年俄罗斯复兴之路[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13]李忠海.普京八年俄罗斯复兴之路[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14]徐新.重塑俄罗斯大国:俄罗斯经济改革和发展道路[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15]陆南泉.新俄罗斯:政治经济外交[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16]潘德礼、许志新.俄罗斯十年[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17]郭连成.俄罗斯经济转轨与转轨时期经济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8]陆南泉.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从列宁到普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9]尼·别尔嘉耶夫.俄罗斯的命运[M].汪剑钊,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20]尼·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M].雷永生,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0.
[21]黄立茀.苏联社会阶层与苏联剧变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注释】
(1)周志万,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2010级研究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