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案例六《教育杂志》《中华教育界》

案例六《教育杂志》《中华教育界》

时间:2023-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杂志》于1921年8月20日,第13卷第8号的“欧美教育新潮”栏最早介绍了“达尔顿案”。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进入中国后,国内教育界很快就着手实验这两种教学法了。有些教育期刊,如《中华教育界》《新教育》等,还专门设置“设计教学法研究”“道尔顿制研究”等专栏,长期对这两种教学方法进行理论研究。例如,《教育杂志》上有鲍德征撰《道尔顿实验室计划》、沈子善的《设计教学法的真

案例六 《教育杂志》《中华教育界》 与西方新式教学法传播

1918年以后,在新文化运动和美国进步主义的影响下,《教育杂志》等教育期刊不再满足于对赫尔巴特教育方法,以及局限于儿童教育方面的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介绍,提出要“革新学校教授方法”[1]。《教育杂志》第14卷第1号中的“本志宣言”更是明确认识到“教育方法的研究,日渐扩大,如各种设计教学法、智力测验、教育测验、心理测验、职业测验种种,莫不竞以所得相高。本志愿一面诚实介绍各种教育方法,一面以自力阐扬之”。它把介绍和研究教育方法作为刊物此后努力的重要任务之一,遂加大了引进和倡导力度。在诸多教育方法中,教育期刊界着力最多的是对当时外国盛行的“道尔顿制”和“设计教学法”的介绍和推广。

道尔顿制(Dolton Plan),是美国教育家柏柯赫斯特(H.H.Parkhurst,1887—1973年)于1912—1913年在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创立,盛行于20世纪20年代。它特别注重个别教学,是一种与班级教学相对立的教学组织形式。主张将各级教室变成各科作业室,将课程编成大纲,按月分配,任学生自由学习而记录其成绩。教师对学生学习进行个别指导或全体讲解,学生学完所认定的课程,由教师加以考察,再继续学习新的课程。《教育杂志》于1921年8月20日,第13卷第8号的“欧美教育新潮”栏最早介绍了“达尔顿案”(道尔顿制)。此后,它成为教育期刊重点传播和推广的西方教育方法之一。近代著名教育家舒新城对此有描述:“十二年的教育定期刊物,几无不以关于道尔顿制之论文为重要材料”[2],足见其传播和推广之盛况。

设计教学法(Project Method),是美国教育家克伯屈(Willian Heard Kilpatrick,1871—1965年)于1918年,将杜威的教学理论加以程式化后创立的。这种教学法把实际生活的问题应用于教学上,主张由学生自发地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打破学科界限,摈弃教科书,教师的任务是利用教学环境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其选择活动所需的教材。该方法分为四个步骤,即确定目的、计划、实行、批评等。这种方法在中国近代正式研究和试行始自由俞子夷主持的南京高师附小(即后来的东南大学附小)。在当时教育界产生过一定影响,“一时,参观南高附小的,络绎不绝,做南高附小参观笔记的,也不知有多少,在中国小学教育界的出版物上,到处都有他们的教学概况。”[3]其中,《教育杂志》对设计教学法的宣传尤为积极,不仅于1923年第15卷第11号,发表沈百英的《参观南高附小杜威院维城院记略》,详细介绍了该校实施设计教学法的概况,而且在此之前的1921年第13卷第5号,发表了笔名“厚生”的《设计法是什么》,最早在理论上向国内教育界较全面地介绍了设计教学法。

这两种教学法引入中国后,近代教育界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验推广等方面,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俞子夷很早在《视察设计教学法的标准》一文称:“设计的教学法是新近产生的,不但在我国教育界是新的,就是在美国也没有经过许多年份。我们现在是草创时代,研究大约可以分三方面:一方面是从理论上研究,我国杂志里的论文已经有许多发表,译成的专书也看见有过出版的预告;一方面是从实际上研究,有几种小杂志,像《试》《教师之友》《吴县教育月刊》等,里面也时常有具体情况的报告;又一方面是从视察上研究。”[4]中国教育期刊界,在研究和推广这两种教学法的过程中,根据上述研究和推广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法传播方面也作了以下三方面的努力。

一、收集和刊载这两种教学方法的试行报告

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进入中国后,国内教育界很快就着手实验这两种教学法了。如前所述,在设计教学法实验方面,1919年秋,由俞子夷主持的南京高师附小,开始正式研究和试行设计教学法;1920年,在俞子夷指导和其学生沈百英的主持下,江苏第一师范附小也着手进行设计教学法的试验。在道尔顿制实验方面,最早在中国进行实验的是上海中国公学,该校于1922年在舒新城主持下试行道尔顿制;东南大学附中在廖世承主持下,对道尔顿制与其他教学法也开展比较研究,并将研究成果编成《东大附中道尔顿制实验报告》发表,影响全国。

对于上述实验,各教育期刊都积极地用较多的篇幅报告两种教学法的试行情况。例如,在设计教学法实验方面,前面提到的《教育杂志》介绍过南高附小设计教学法试行的情况,还于第13卷第12号刊载了王家鳌的《我第一次试行“设计教学”的情形》,报告了作者按照设计教学法,开设有学生出资并负责的贩卖部的情形;第14卷第1号刊载了沈百英的《江苏一师附小初年级设计教学的实施报告》(吴研因作序)。值得注意的是,该文序言称:“设计教学法,究竟怎样着手实行,在我们中国,怀疑的在那里怀疑,要实行而无具体方法可以参考的还在那里徘徊观望。那我们实验过的,把一个具体的经过略略写出来报告教育界,这也更不可缓也。”这说明,当时关于教育方法的理论介绍明显多于实验报告。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鼓励开展实验,《教育杂志》第14卷第3号登出“征文启事”,专门“征求各种设计实施或测验实施报告。外间如有以地方教育状况及各种设计或测验实施之报告,捐寄本社者,极为欢迎;一经刊用,当以现金奉酬”。显然,希望通过征文,收集优秀的实验案例,为其他实验提供参考来源。又如,在道尔顿制实验方面,舒新城在上海中国公学中学部积极实验道尔顿制的同时,积极利用《教育杂志》等教育期刊进行张扬和推广。他仅在《教育杂志》上发表相关实验的重要论文就有7篇之多。这些研究成果经过教育期刊的刊载,迅速扩散到全国,并掀起了道尔顿制研究热潮。仅1921—1924年,相关论文就达118篇。[5]

二、发表这两种教学方法国内外的研究文章

在努力收集各地教育方法实验报告,张扬教学方法实验的同时,中国教育期刊还积极组织稿件,发表这两种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成果,包括教学方法的原理、发展史,以及在中国的应用性研究成果。有些教育期刊,如《中华教育界》《新教育》等,还专门设置“设计教学法研究”“道尔顿制研究”等专栏,长期对这两种教学方法进行理论研究。

首先,在刊载两种教学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在国外发展状况的研究文章方面。例如,《教育杂志》上有鲍德征撰《道尔顿实验室计划》(第14卷第6号)、沈子善的《设计教学法的真诠及其发达史》(第14卷第7号)、章克标的《道尔顿在日本的概况》(第16卷第1号)、舒新城《什么是道尔顿制》(第16卷第1号);《新教育》上有《设计教学法原理》(第8卷第2—4期)、柏克郝斯特女士著《道尔顿制概要》(第11卷第2期)、余子夷的《设计教学法问答》(第11卷第3期)等。这些文章较系统地介绍了两种教学方法的原理、发展史、实施方法、实例、作业及考核等基本的理论问题。

其次,在刊载两种教学方法在中国的应用性研究文章方面。例如,《教育杂志》有杨贤江的《近代史的设计教学法》(第13卷第8号)、《设计教学法举例》(第13卷第10号)、吴家煦的《理科的设计教学法》(第13卷第10号)等;《中华教育界》有舒新城的《试行道尔顿制的一个参考》(第12卷第7期)、《道尔顿计划的历史教学》(第13卷第4期)等。这些文章主要探讨两种教学法在国内不同学科中应用的问题以及试行的条件等。此外,教育期刊在积极张扬和宣传这两种教学方法的同时,还对有关教学方法的反思性、批判性研究成果加以积极关注。例如,《教育杂志》上崔唐卿的《怎样补救设计教学法的缺点》(第16卷第6号)、周为群《申说试行道尔顿之困难问题及其补救办法》;《中华教育界》上有《施行设计法教师之预备》(第12卷第4期);《新教育》发表马容谈的《小学新方法之批评》(第8卷第5期);《新教育评论》上即邱椿的《评道尔顿制——破坏的批评》(第2卷第4、5期)、《再评道尔顿制》(第10、11期)等。这些文章对这两种教学方法的弊端不同程度地进行较为深刻的分析,主张应该以“分析”“修正”“调和”“创造”等态度来研究和实验西方教育方法。

三、组织教育界对这两种教学方法专题研讨

在积极报道各地教学法试行情况和发表相关理论研究文章的同时,《教育杂志》等教育期刊还适时组织国内专家进行教学方法的专题研讨。例如,《新教育评论》第2卷第18期组织的《道尔顿制讨论专号》。不过,在这些教育期刊中,较为典型的还是《教育杂志》组织的关于道尔顿的专号研究。

鉴于国内教育方法急需改良的现实和积极扶持新教育方法的需要,《教育杂志》曾推出了“道尔顿计划专号”。他们对新式教学方法所采取的积极研究的态度和行动,在当时的杂志社“启事”和“出版预告”中清晰可见:

教育杂志社启事二[6]

“道尔顿计划”(Dalton Plan)创自美国,施行以来,颇著成效。英国近且组织道尔顿计划会,以为宣传研究之机关。其得现代教育界之注意,已可概见。本社鉴于吾国中小学教学方法之急待改良,穷以为此种计划之介绍,不无裨益。用特约集同志,拟于本卷十一期或第十二期,特出《道尔顿计划专号》,以供教育界之参考。谨此预告,并冀国内教育界诸君惠赐鸿篇,无任翘企。

教育杂志第14卷第11号《道尔顿制专号》出版预告[7]

本志定于本卷第十一号出《道尔顿制专号》,介绍美国柏克黑司特女士(Mis Helen Parkhurst)所建议的“道尔顿制”(Dalton Plan),以供国内中小学教学法改良的参考。现在将已定文稿列题如下:

img73

通过《教育杂志》的征文和组织,各地教育学者及工作者踊跃参与研究和讨论。因为杂志篇幅有限,部分稿件遂刊登在本卷第12号:

教育杂志社启事

本期道尔顿制专号,因篇幅的限制与出版时间的匆迫,未能将来稿尽量披露,很觉抱歉,现在决将下列各文刊载次期(第十二号),幸请注意:

img74

此外,有些教育期刊还就设计教学法的研究推出“设计法专号”。如: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平民教育杂志社出版的《平民教育》第43期就是“设计法号”,其目录摘要如下:

img75

通过专题研讨活动,中国教育期刊积极组织和凝聚了当时国内一批优秀的教育、教法研究专家,展开广泛而深入的研讨,推动了西方教育方法在中国的传播和推广。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三种教育方法只是教育期刊介绍和宣传的众多西方教育方法中的主体部分。其实,当时西方能够产生一定影响力的教育方法一般都可以在这些教育期刊中找到。如:自动主义教育法、文纳特卡制、德可勒利教育法等,都曾见于各教育期刊之上。其中,自动主义教育法是以上三种教育方法之外,教育期刊较为着力传播的一种西方教育法。《中华教育界》早在1916年第5卷第5期上,刊载《自动主义之理科教授法》《自动主义之国文教授法》等文章,较早地译介自动主义教育方法。《教育杂志》在第12卷的第1、5、6号上也集中发表了有关自动教育的文章。如:《自动主义的根本思想》(姜琦,第12卷第1号)、《文化运动和自动教育》(天民,第12卷第1号)、《实施自动教育的先决条件》(隐青,第12卷第1号)、《美国之自动教育法》(太玄,第12卷第1号;余崇义,第12卷第3号)、《英法自动教育之趋势》(隐青,第12卷第5、6号)、《自动教育之真髓》(凌空,第12卷第6号)等,对西方的自动教育方法进行过详细的评介。

【注释】

[1]载《教育杂志》第10卷第1号。

[2]舒新城:《现代教育方法》(序),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

[3]沈百英:《参观南高附小杜威院维城院记略》,载《教育杂志》第15卷第11号。

[4]俞子夷:《视察设计教学法的标准》,载《教育杂志》第14卷第2号。

[5]王炳照、阎国华主编:《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第6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08页。

[6]载《教育杂志》第14卷第9号。

[7]载《教育杂志》第14卷第10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