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理想信念教育保障卓越法律人才培养
赵 恒
(浙江工商大学 法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摘 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法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信念执着是卓越法律人才的首要标志。从法学专业大学生中培养一批信念执着的高素质法律人才,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和支撑。本文针对信念执着人才的特点和“90后”大学生的现状,论述了加强和改进理想信念教育对于培养信念执着人才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分析了理想信念教育在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中的途径和作用。在此基础上,就理想信念教育如何保障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提出了具体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 理想信念 卓越法律人才 思想政治教育
2011年12月29日,教育部、中央政法委联合发文,决定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并把它作为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对于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文件中提出的目标是“培养造就一批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法律人才”。与此类似的提法有2010年7月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这份纲要中,提出了对高等教育发展任务的五个方面要求,分别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其中,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纲要提出的目标是:“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在这两份文件中,都把信念执着作为高素质人才的首要要求,说明信念执着是高素质人才的首要标志。何谓信念执着,如何培养信念执着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将以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为例,就高校如何采取措施来培养信念执着的高素质法律人才,进而保障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展开讨论。
一、培养信念执着的高素质法律人才的重要性
所谓“信念”,指的是人内心确信和秉持的观点或见解。但在人才培养中,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把理想信念作为一个综合概念,而不是把“理想信念”仅仅解读为“理想”和“信念”的简单相加。在信念执着人才中提到的“信念”,应该理解为理想信念,也就是具有其特定内涵,体现为一个人对具有最高价值目标的理想的信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把“理想信念教育”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地位。此时的理想信念已经不是一种泛指,而是特指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既包含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也包含社会主义的必胜信念。
法学教育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法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所谓的“法律人”,他们中的极大多数将成为法律界的从业或执业人员,或成为具备法律技能和法律道德的其他行业的从业者。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需要不断地认识法律、运用法律、执行法律和改善法律。我国现在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法治社会的建设是整个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保障,是我们国家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法治国家的建设离不开一大批高素质的法律人才队伍,而且还和这些高素质法律人才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息息相关。作为高素质的法律人才,首先必须具有对法律知识的全面正确掌握。但任何知识都有两面性,既能造福人类,也能毁灭人类,法律知识也概莫能外。掌握知识的人在运用知识时会由于理想信念的不同而作出截然不同的取舍,进而直接影响我们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进程。只有培养出具有正确理想信念的高素质法律人才,才能保证他们都能成为造福国家和社会的“法律人”,无论将来他们成为法官还是律师,无论将来他们的学问高低、职务高下。
正确的理想信念不仅是一种政治要求,更是推动中国继续发展的强大动力。理想信念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法律人”认识、理解、执行、改善法律的一种重要方式。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目前人类理想信念掌握世界的最高水平,是人类实践水平提高和人类智慧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作为“法律人”,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能够为法律实践提供正确的目标、方向和精神动力。尤其在极其复杂、瞬息万变、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中,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法律实践很容易迷失方向,从而陷入盲目和被动,进而会束手无策,产生不应有的消极后果。
作为高素质的法律人才,必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也就是所谓的信念执着。执着,原为佛教用语,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懈,不能超脱,引申为追求某样东西不放弃,表示一种永不放弃的顽强精神。信念执着的高素质法律人才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思想上、心理上具有长期稳定性,能顺应人类实践活动和精神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社会主义法律实践活动中具有高度自觉性。而这些正是我们培养卓越法律人才的目的所在,这也充分说明了培养信念执着的高素质法律人才的重要性。
二、培养信念执着的高素质法律人才的紧迫性
当代大学生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给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目前高校在校大学生都是1990年以后出生的青年一代,常被称作“90后”。“90后”大学生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明显成效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没有经历过社会主义运动处于高潮的时期,他们生活在国际形势风云多变、国内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年代。国际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综合实力不断加强,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到“东欧剧变”的严重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90后”大学生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从国内来说,改革开放促使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发生巨变,社会生活出现各种多样化的趋势,人的价值观念也出现多样化,这使“90后”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和差异性大大增强,对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和认同力有所下降。
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水平迅速走向成熟但还未真正成熟的阶段,他们在自我意识、思维能力、情感、意志等方面有成熟的一面,但也有主观、幼稚、片面和不成熟的另一面。“90后”大学生独立、反叛、张扬个性、自信而脆弱,尤其是法学专业学生的思维独立性、批判性都很强。他们喜欢独立发现问题并解决他们认为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喜欢用批判的眼光对待周围的一切,他们不喜欢沿用别人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他们的这种反叛心理会对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表现出厌倦和排斥,从而加大理想信念教育的难度。
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90后”大学生更注重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有机结合,更注重以个人奋斗实现个人理想。一部分“90后”大学生的个人理想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在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不一致时,他们往往会选择后者。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认识上希望社会是一个有秩序、有规则的社会,但往往在自己的行动上打破秩序,违反规则。
上述“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让我们看到培养信念执着人才的紧迫性。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离不开高素质的法律人才。理想信念是高素质法律人才的首要素质,是影响他们一生的重要因素。因此,“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迫切要求我们加强和改进理想信念教育,真正培养出信念执着的高素质法律人才,使他们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信念。
三、培养信念执着的高素质法律人才的具体措施
一个人的理想信念不会自然生成、自发产生。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离不开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更离不开学习和教育。要培养信念执着的高素质法律人才,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保障机制,包括课程建设、实践活动、专业师资队伍和辅导员队伍。要推动这样一个保障机制的形成,必须采取相应的各项措施。
第一,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提升理想信念教育在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高素质法律人才的培养不能脱离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必须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民利益,必须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忽略理想信念教育的法学教育只能向社会输送高级渣滓,甚至成为破坏良好社会秩序的害群之马。只有充分重视理想信念教育,把理想信念教育摆在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的首要位置,才能真正培养出能担负缔造社会公正意识、捍卫法律正义、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高素质“法律人”。
第二,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科学地运用“灌输原则”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要使大学生真正建立起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就必须科学运用“灌输原则”。“灌输原则”是列宁在1902年针对社会民主党内存在的崇拜自发论的工联主义倾向而在《怎么办?》一书中提出来的。“灌输原则”的核心思想是:只有掌握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产生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而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会自发地在人们头脑中产生,需要有意识地加以灌输教育。但这里灌输的不是一种方法,而是一种理念,它强调的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可能自发地、盲目地产生,而必须通过教育才能使大学生所接受,并转化为自觉行动。科学运用“灌输原则”,绝不是生“灌”硬“输”,应注重在灌输过程中激发受教育者的兴趣、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避免大学生在接受灌输时处于被动和服从地位,努力使理想信念教育富有时代特征。作为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主要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要不断改革,紧密结合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进行理论灌输,不断注入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内容。
第三,要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培养信念执着人才中的重要作用。理想信念教育不同于知识教育。知识教育要解决的是知与不知、懂与不懂的问题,理想信念教育要解决的是相信与否、践行与否的问题。理想信念教育单靠课堂教育是行不通的,还需要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来亲身体会,需要在课堂以外不断内化。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引路人,是专门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团学工作的专业人员,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担负重要作用。为了充分发挥辅导员在信念执着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中的应有作用,必须进一步提高辅导员素质,稳定辅导员队伍,建立各项有效制度,创新工作机制。目前在很多高校中,普遍存在辅导员人数不足、年龄结构过于年轻、职称评定缺乏机会、转岗流失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辅导员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近几年高校扩招引发的学生中的一系列复杂问题,使得辅导员的事务性工作越来越多,疲于应付,理想信念教育被严重削弱。因此,增加辅导员人数、提高辅导员学历、开展辅导员培训、为辅导员晋升职称职务提供机会,不仅是加强和稳定辅导员队伍的需要,也是培养信念执着的高素质法律人才的必要措施。
第四,要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教师是大学生最直接的榜样,也代表着社会的要求来直接决定对大学生施加影响的方向,在信念执着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法学专业大学生尽管在年龄上已经成年,但“90后”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大多从学校到学校,很少接触社会,其理想信念的选择最直接地来自于教师的身体力行。这就需要教师以身作则,带头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自身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育人过程中传播正确的理想信念,并用自己的良好言行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第五,要在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中强化实践环节,在实践中培养其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信念执着的高素质法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一方面,法学教育过程本身离不开社会实践,我们要善于引导“90后”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生动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理论并检验理想信念的科学性,通过实践锤炼来建立执着的信念。另一方面,理想信念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社会实践。信念执着的高素质法律人才不仅要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还要能把理想信念转化为行动,在法律职业生涯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地按理想信念行事,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而奋斗。
第六,要科学制定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标准,建立一套完善的理想信念评价指标体系。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建立描述和评价其各项素质的指标体系,将宏观要求转化为精细描述,可以帮助高等学校找准培养的着力点和对应的教育方法,是解决如何培养高素质法律人才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建立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标准时,一定要把理想信念作为重要指标,作为衡量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据。对于理想信念指标,可以将其分解为人生目标、职业理想、价值判断、精神品格、政治觉悟等二级指标,以具体的量化指标来检验信念执着的高素质法律人才的培养效果。
四、结语
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是培养信念执着的高素质人才的最重要途径。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不断保持理想信念教育的传统优势,充分正视“90后”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探索信念执着人才的培养对策,积极发挥辅导员和教师在信念执着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从而真正发挥理想信念教育的强大作用,并使之能切实有效地成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高素质法律人才的重要培养途径,是当前亟须高等教育工作者思考的一个课题。只要高等学校和法学教育机构能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全面系统地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教育方针政策,积极通过采取各项有力措施来构建有效的保障机制,就一定能在培养信念执着的高素质法律人才上有所作为,从而保障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2]教育部 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EB/OL].(2012-03-05)[2012-04-12].http://gdjyc.gov.hnedu.cn/show/86623.html.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光明日报,2010-07-29.
[4]彭绪琴.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
[5]杨雄,何芳.被关注成长的一代——一项关于“90后”青少年发展状况分析[J].青年研究,2010(2).
[6]王军.“90后”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J].政工研究动态,2009(15).
[7]对外经济贸易大学“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研究课题组.“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的研究与分析[J].北京教育:德育,2009(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