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时间:2023-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系列行动表明了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课进行改革的决心,而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使课程更具有实效性。因此,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势在必行。增强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最重要一点,是要转变观念,把学生纳入教学主体地位中。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林 琳

(浙江工商大学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课是高校德育的重要途径,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成为深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关键。本文在对高校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如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课 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2005年1月,胡锦涛同志亲自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专门研究部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讨论通过了新课程方案;3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课的意见》,指出要“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力争几年内使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有明显改善”;9月,胡锦涛同志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共同审定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4门课程的教材编写提纲。2006年9月开始,全国高校全面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这一系列行动表明了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课进行改革的决心,而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使课程更具有实效性。

新课程方案实施5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内容更新、教学大纲设计等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但教学的课堂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认同感,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开小差。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各干各的,没有融合在一起,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势在必行。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欠缺的原因

(一)对思想政治课不够重视

作为一门全校性的必修课,思想政治教师的需求量是很大的。但是许多高校对思想政治课不够重视,没有储备素质过硬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大量的思想政治教师是从政治、教育、历史、法律等专业教师中抽调出来的。这些教师的本专业造诣或许很高,但是对思想政治课的定位把握不准,或者只是作为学校强压的任务来完成,没有认真对待。有的学校从学工线挑选教师,这是很好的方式,但是由于学工线上教师流动性很大,不能形成一支专业的固定的队伍,就更谈不上对思想政治教师进行培养了。

除了学校和任课教师以外,大学生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对待思想政治课的态度只是期末通过考试,获得学分。而传统的考试方式使学生即使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也能通过期末的突击背诵复习轻松通过考试。这种学习方式已经完全违背了思想政治课的开设宗旨。

(二)教学方法不当

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还是以“满堂灌”为主,教师在课堂上极力想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似乎告诉学生这些道理,学生就明白怎么做人,却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心里在想什么,了解学生的人生困惑是什么。过分强调灌输的作用,忽视了被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使教学流于形式,学生缺乏参与性、实践性,难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制约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理解。

(三)考核手段落后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考试的方式还是以传统的一次考试定成绩为主,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都有现成答案,缺乏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考察。考试手法单一,基本上是闭卷笔试,学生平时上课听不听无所谓,考前突击复习,死记硬背,就能混个及格。而一个学期的课程,学生得到的只是几个学分而已,对课程的主旨却丝毫没有收获,或者毫不在意。

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探索

(一)锻造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

前段时间,复旦大学讲师陈果在网络上很走红,原因在于她的学生在网络上上传了陈果的上课视频,而她的课程正是高校思想政治课之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网络上走红之前,她在复旦已经是红人了,很多学生以能选到她的课为荣,还有很多学生懊恼自己当初没有遇到这么好的思修课老师。其实陈果并没有什么秘诀,她的课程能够成功,主要有这几个方面原因:一是教师本身的知识积淀;二是教师对待课程的态度认真;三是授课方式得当。能做到这几点,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贴近生活的讲授,思想政治课程也可以变成热门课程,这恐怕是许多任课教师所想象不到的。而以上这几点,也只不过是对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而已。如果任课教师自身将课程定位为“枯燥的理论必修课”,不认真准备,随便应付,那么课程注定是失败的。

作为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应做到言传身教。思想政治教师的工作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人”须先“正己”,教师首先要以自身作为表率,才能引导学生。其次,要坚定自身的信念。有的教师自己对所教授的内容也持怀疑态度,甚至直接对学生讲一些负面的言论,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最后,要加强自身的素质,包括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既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原理,又要对古今中外的历史、经济、政治融会贯通,更要对当前的最新人文思潮和科技创新有一定的了解,并具有对时政进行深刻剖析的能力,这样在讲授思想政治课程时才能以开阔的视野和广博的知识赢得学生的尊敬。

(二)改进教学方法

1.创新教育理念,坚持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教育理念会直接影响到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并最终影响教学效果。增强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最重要一点,是要转变观念,把学生纳入教学主体地位中。学生参与到课程当中,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能激发学生对课程的热情,提高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强教学效果。

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他们关注的事物非常广泛。作为一门为学生答疑解惑的课程,教师必然应当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关注方向有所掌握,在课堂上对他们关注的问题进行解答,解开他们内心的一些困惑。若教育者能站在被教育者的角度设定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模式,那么被教育者必将感受到自己是课程的主体,对课程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将大幅提高。

2.大量运用案例式教学法

在课堂上引入时事,尤其是热门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但是这种方法需要教师调节好课堂氛围,否则就容易沦为老师点名、学生回答的奇怪的讨论课。若能让学生充分活跃起来,教师其实也是有收获的,可以从中看出学生对事物的理解方式,结合学生的观点进行评析。教师的评析必须是深刻而易让人信服的,而不是空洞的说教,这对教师的个人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教师作为引导者,在课程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学生对课程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师的判断,如果学生觉得教师只是照本宣科,所讲内容空洞无物,对这门课程也就没有兴趣了;如果教师的讲课常能针砭时弊,触动学生心灵,将极大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3.充分发挥实践的作用

现在一些思想政治课程会开辟实践教学环节,这也是对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有益探索,但是这种方法能否产生实效,和实践课程的开展方式息息相关。

全国各高校都很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制定了完善的考核和评比制度。但是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表现出的功利心应该受到各级管理部门的关注,如在实践活动中主动要求实践对象送锦旗、写感谢信,在实践活动之前就广为宣传,联系媒体对自己的团队进行采访,或者自己写好稿子通过各种关系找媒体发表,以增强本团队在学校参加评比获胜的筹码,那么这样的社会实践,已经失去了最初的意义。此时,学生在选择实践的主题时,首先考虑的是这个项目能带来多少荣誉,而不是自己能从中学到什么或者能否真正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以德育为目的的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必须摆脱这种错误的导向思维,真正探索出一些不为名利的实践方式,建立一些朴实的实践基地。

(三)改进考核方式

过去思想政治课的考试方式就是考前死记硬背,考试时试卷写得满满当当,但是一旦走出试场,所有的内容都抛之脑后,学生所得到的只是几个学分和解脱的愉悦感。这不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因此,在考核方式上,思想政治课必须根据自己的课程实际作出改变。目前,有的课程已经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但是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探索。

1.用平时成绩全面记录学生的德育表现

平时成绩的记录是对学生平时表现的最直接评价,也能更全面地记录学生的德育表现。但很多思想政治教师在处理占总分20%—30%的平时成绩时,通常以几次小作业为打分依据。有的老师图方便,直接以平时点名情况对学生的平时表现作出评定。这几种方式都是不全面的。平时成绩应该是对学生期末考试的一种补充,避免出现一考定成绩的情况;应该是教师对学生整个教学过程的一种全面考察,或者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进步的一种鼓励。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上课时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比如经常举行一些小规模的讨论,针对某个热点话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打分。

2.考试题目的设定应该以考查学生素质为目的

传统考试的题目内容多来源于教材,这样的题目考查的只是学生的记忆能力而不是综合素质。虽然不少考试进行了改革,将考试方式从闭卷考试改为开卷考试,但是开卷考试的题目答案如果仍只是书本内容的抄写,那么这种考试方式的改革目的就只是减轻学生背书的负担而已,却没有起到更深层次的作用,即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答案,而这个答案,务必是不统一的,没有标准答案或参考答案的,只要言之有物,或能自圆其说,就可以被允许得分。这样的试题,学生做得有意思,教师也能在学生的考卷中看到学生的智慧,得到收获。

此外,还可以引入其他考试方式,比如撰写小论文,组织学生辩论,根据辩论中学生分析事物的能力打分,口试,答辩等。运用多种考核方法全面激发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全面素质。

(四)构建社会、学校和课堂“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

高校开设思想政治课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但思想道德教育不是单靠这门课程就可以简单完成的。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只能是起指导作用,把所有的道德教育任务压在这门课时有限的课程上,或者说,仅靠有限的几十个课时的教学就承担起改变学生思想素养的任务,是课程不能承受之重。从广义角度来看,该门课程的实践性效果也反映在学生在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对这门课程所讲授知识的实践。如果在课堂上所理解和接受的内容受到社会现实生活的冲击,对学生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学生会对自己曾经接受过的内容产生怀疑,进而推翻对这门课程的认可,对其产生抵触。所以教师在讲授课程内容时,不能冠冕堂皇地传递一个美好的理想国给学生,而是要结合课程内容和当前局势,对当下发生的各类事件加以评判。学生实践能力和政治思想素质的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其他课程的合作,需要全社会的支持。

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加以调整和改进。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全球化正日益在政治、思想和文化等诸多领域体现出来。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也应当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的进步加以改进,以更适合当代大学生接受的方式出现,这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2]刘强.思想政治课学科教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祖嘉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贺乐才.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