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爱情心理的量表编制初探
当代大学生爱情心理的量表编制初探[1]
胡凌燕1 李建伟2 韩银华3 陈绍博3 爱情心理学研究小组
(浙江工商大学 1.统计与数学学院 2.学工部、学生处
3.金融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摘 要:爱情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深远地影响着其人生发展。本文依据激活扩散模型,以自由联想词法与问卷调研相结合,探索当代大学生的爱情心理结构,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大学生爱情心理量表。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当代大学生的爱情心理结构可以分为8个部分,构成了爱情心理量表的8个子量表(共37个项目),即依恋、激情、游戏、理智、奉献、矛盾、朋友、浪漫,各量表及总量表的信度在0.71—0.87之间,重测信度在0.65—0.85之间;量表的通俗度水平分布在0.41—0.83之间,处于较合理水平。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RMSEA、CFI、GFI、AGFI、RMR、NFI、NNFI分别为0.12、0.89、0.90、0.85、0.07、0.89、0.83,模型拟合效果较好,量表可以较好地测量当代大学生的爱情心理状况。
关键词:爱情心理 自由联想词 结构 量表
国外对爱情的研究起步较早,是伴随着对爱情本质的研究而兴起的。20世纪30年代,精神分析巨匠弗洛伊德开启了心理学家研究爱情的先河,[1]认为爱情起源于非病理性的人格缺陷,是人类的内在状态和存在,由于人类不能实现自身所有的理想,因此,爱情成为其伴侣所反映出来的个人未实现的理想概念。[2]然而,有学者却认为爱情是不能被定义的,因为爱情是社会性、生理性和主观情感综合作用的复杂体,直接地界定概念不具备现实性,也不能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3]
那么,我们要怎样去探索和界定“爱情”的概念呢?
对概念结构的研究,心理学家在各自实验研究的基础之上多角度地提出了不同的理论,其中,特征表说(Feature List Theory)和原型说(Prototype Theory)较为当今心理学界所认同。[4]根据概念分析与特征比较模型的假设,外部刺激进入长时记忆中是以各种特征加以表征的,首先对抽取的特征加以合并,再与存储于长时记忆中的各种模型进行比较与匹配,获得最佳匹配则意味着此外部刺激被识别;而特征又区分为两类:概念的定义性特征——概念所必需的特征,特异性特征——对概念具有描述性意义,但非必需,因此,概念的诸特征按其重要性自上而下排列,位置越高,重要性越大;同时,此两类特征构成语义特征连续体的两端,重要性程度呈连续变化状态,可根据研究需要选择节点将重要特征与次重要特征加以区分。
本研究尝试借鉴概念结构的特征表说,采用特征枚举法让被试进行自由联想以探究“爱情”概念的心理结构,特征词汇或句子的枚举频次愈高则该特征的重要性愈大,亦更能有效表征“爱情”概念,因此,以特征词在“公众”中的累积频次作为数据参照来区分群的重要性可保证对“爱情”概念所提取的表征信息的全面性与概括性。
“爱情”是大学生中较普遍与基本的认知词语,完全可以借鉴词汇学的方法对其内隐概念和心理结构进行尝试性探究,因为,在某一社会中长期使用的语言能够包含这一文化中描述任何个体所需要的概念和构念[5][6][7][8][9],借鉴上述思想,本研究尝试对“爱情”的特征词或句子进行枚举,为后续研究中的基于因子分析探索当代大学生的“爱情”心理结构创建特征项目库,进而编制爱情心理量表。
一、研究方法
(一)开放式问题设计
为尽可能多地收集关于爱情的项目,设计了开放式题目:①有条件限定的自由联想词法,以“爱情”为刺激词进行内隐联想,其中被试400人;②请根据您个人的理解或体会,用简短的语言描述您心目中爱情的含义,其中被试200人;③请用简短的语言描述您对他人(熟人、好友等)的爱情的理解或看法,其中被试200人;④请用简短的语言描述您对中外文学作品(或历史)中的爱情的看法或评价,其中被试200人。
对他人、历史上或者文学作品中的爱情的理解和看法,能够“投射”出被试的自我心理特征,避免其回答问题时的回避心理,因此,研究设计了问题3、4弥补问题2的缺点。
在浙江省、山东省3所大学的1—4年级以1∶1∶1∶1的比例发放问卷1000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897份,有效回收率为89.70%。其中大一235份,大二223份,大三229份,大四210份;男352人,女476人,性别信息缺失69人;文科503人,理科394人;城市322人,农村489人,城乡信息缺失86人。
(二)个案文本资料的收集
调取了5所大学12名心理咨询师保留的2005年9月—2010年7月来访学生关于爱情的咨询案例,结果得到1—4年级共42名大学生的爱情资料。(遵循保密原则,由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的信息等进行去个体化处理。)
(三)关于爱情定义的条目统计
以中文版Microsoft Excel 5.0软件进行频次统计,对收集到的词语或句子进行初步筛选和统计后共得到676个含有效信息点的句子和词语。
1.关于开放式条目的初步简化
本步骤的主要目的是制定规则对所有收集到的有效特征进行简化与合并:
(1)完全同义者合并;
(2)意义相同或近似的,依据权重原则进行“大并小”,即量多者收录量少者;
(3)分开表述的、传统的、习惯性的用语直接合并;
(4)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独立信息的表述以所传达的信息点为独立单位分别列类;
(5)表述近似,但意义有明显概念边界的分别列类;
(6)存在共同核心词的词语或句子,除已有既定类别归属的外,全部以核心词编码代替;
(7)对含有多重信息的长难句子,按意义分解为多个信息点,然后根据以上6原则分别编码列类。
考察频次整体分布后,最终截取52个高频特征词语和句子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
2.关于个案文本资料的初步简化
根据文本研究规则,对心理咨询师去个体化加工后的42份爱情资料进行文本分析,抽取关于爱情的理解和看法的信息句子,结果得到21条关于爱情的有效句子。
(四)心理结构项目库的初步建立
参考相关爱情文献,对由开放式调查得到的52个条目和由个案文本资料得到的21个条目进行造句。请7名心理学研究生、中文系研究生、心理学专家对每一个题目进行分析、讨论,提出修改意见,最终确定了51个题目的问卷初稿。
(五)预测和修改
随机抽取50名大学生进行现场测试,确认初稿没有表述和疑义等错误后,对山东省2所高校的300名大学生进行预测,回收有效问卷288份,回收有效率为96%。
(六)正式施测
选取浙江省、山东省的350名被试进行调研,回收有效问卷309份,回收有效率为88.29%。大一至大四分别为80、78、82、69人;男生116人,女生193人;城市99人,乡镇210人。
二、结果
(一)大学生爱情高频联想词
内隐联想发现,400名当代大学生给出了6899个联想词,含有效信息点的句子和词语676个;其中前112个高频词累计频数达到3685,占到53.37%。(详见表1)
表1 爱情内隐联想高频词(N=282)
(二)大学生爱情心理量表的因素分析
对问卷数据进行KMO and Bartlett’s Test,结果发现本次测量的KMO值为0.802,Bartlett球形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较大,概率处于显著性水平,因此测量数据适合进行因素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采取方差极大法正交旋转(Varimax)发现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共有8个。对于问卷项目采取以下原则予以剔除:因素负荷小于0.30、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因子有高负荷(载荷大于0.40)、共同度小于0.30。结果,得到一个41道题目的测验。二次分析后继续将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因子有高负荷的项目删除,得到一个37道题目的测验。第三次因素分析显示,所有项目最终集结在8个因素上,共解释总变异的57.78%。根据每一因素中项目的内涵将因素命名如下:因素1奉献、因素2依恋、因素3激情、因素4浪漫、因素5理智、因素6游戏、因素7朋友、因素8矛盾。(详见表2)
表2 大学生爱情心理量表的因素分析表
(三)大学生爱情心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重测信度
各量表及总量表的信度在0.71—0.87之间,重测信度在0.65—0.85之间,可以较好地测量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表3 大学生爱情心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重测信度
(四)大学生爱情心理量表的通俗度
研究者通过计算通俗度的方法来验证项目的代表性。通俗度取值范围在0至1之间,数值越接近0.5,表明该项目越具有代表性。研究发现本量表的通俗度水平分布在0.41到0.83之间,通俗度水平较高。由于本量表属于典型行为测验,且以爱情心理为研究对象,因此被试在作答时易受到社会赞许性影响,整体看来,通俗度水平还是可以接受的。
表4 大学生爱情心理量表的项目通俗度
(五)大学生爱情心理量表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RMSEA、CFI、GFI、AGFI、RMR、NFI、NNFI分别为0.12、0.89、0.90、0.85、0.07、0.89、0.83,模型拟合效果较好,量表可以较好地测量当代大学生的爱情心理状况。
三、讨论
内隐联想发现,当代大学生的“爱情”充满极其丰富的内涵,400名被试给出了6899个联想词,联想频数较高则反映了联想内容的共通性和有效性。初步的内容分析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爱情联想词具有一定的内涵相关,进一步的研判可以发现,当代大学生的爱情基本上处于“三维六极”:情感—性、理智—矛盾、现实—浪漫。
对当代大学生爱情心理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则发现,当代大学生的爱情心理结构可以分为8个部分,即奉献、依恋、激情、浪漫、理智、游戏、朋友、矛盾。该研究成果与美国爱情心理学家Sternberg的爱情三元理论较为贴合,其中的依恋与Sternberg的亲密(Intimacy)、激情与激情(Passion)、奉献与承诺(Commitment)内涵较为一致,体现了中西文化背景下爱情心理的共通性。游戏、理智、矛盾、朋友、浪漫成分的发现则表明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中华民族爱情心理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也表明了当前大学生爱情心理的特殊性、时代性。
这启示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爱情心理是一个复合而多极的结构,无论大学生本人还是教育者、管理者都应当认识到这些特征,以便更加科学地认知、应对、培育爱情。
研究者根据爱情心理成分编制的量表发现,8个分量表与总量表都有较好的测量学意义,可以作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爱情心理的测量工具。量表的题目具有较好的通俗度,能够较准确地测量单独的爱情成分,有助于大学生科学地了解自我的爱情心理,也有助于教育管理部门有效地测查学生的爱情心理,为进行科学的引导和教育提供较为准确的实证数据支撑。
近年来,变态杀人、跳楼自杀、投湖自尽、娘仨惨死出租屋、变痴发疯、抑郁自虐等恋爱伤害恶性事件在高校不断出现并呈上升趋势,它不仅仅是“90后”在校大学生个人情感问题,还涉及社会道德、法律和校园稳定,是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课题。这其中,科学地探索当代大学生的爱情心理是核心也是前提,只有对当代大学生的爱情心理有了全面、深刻的认知,大学生自身才有了科学经营、培育爱情的依据,教育者才有了科学引导的可能。
参考文献
[1]刘聪颖,邹泓.国外爱情观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9(6).
[2]弗洛伊德.群体心理学和自我分析[M].熊哲宏,匡春英,等,译.长春:长春出版社,1998:55—122.
[3]FEHR B,RESSELL J A.Concept of Love Viewed by from a Prototype Perspectiv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1(60):425—438.
[4]王甦,汪安圣.认知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89—191.
[5]ALLPORT G W,ODBERT H S.Trait names:A psycho-lexical study[J].Psychological Monographs,1936.
[6]杨国枢,彭迈克.中国人描述性格所采用的基本向度——一项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实例[M].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84:102—105.
[7]王登峰.人格特质的“大五”因素分类[J].心理学动态,1994,2(1).
[8]王登峰,方林,左衍涛.中国人人格的词汇研究[J].心理学报,1995,27(4).
[9]王登峰,崔红.解读中国人的人格[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6—19,367—368.
【注释】
[1]项目来源:本文系2013年中国高校学生工作研究课题“大学生恋爱伤害研究”(项目编号:LX2013Y183)、2011年度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高校)研究课题“当代大学生爱情心理的特点、结构及教育对策”(项目编号:SCG80)、浙江省教育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当代大学生恋爱伤害的状况、特征与应对策略”(项目编号:Y201328735)的阶段性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