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教师的“蜕变”
【案例背景】
刘老师在学校里是个得过且过的人物,也是个让领导头疼的人物。他总是挑领导的“不是”,有时会做一些小事让领导为难,曾经因为排课不顺他的心意而拒绝去课堂上课,领导拿他也是没有办法。曾经有位老师的孩子被分在刘老师任教的班级学习,这名老师偷偷找到学校领导,找借口把自己的孩子调到另外的班级去,唯恐因为刘老师的不负责任而耽误了自己孩子的学习。刘老师虽是学校里为数不多的正式师范毕业生,但从这件小事上,可以看出他吊儿郎当的工作态度和不负责任在全校是出了名的。
在同事的眼中,刘老师的工作能力一般,对于学校交给他的工作,只能算是应付完成而已,因此这么多年刘老师没有什么突出的成绩,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最主要的是在他的身上缺少那种孜孜以求事业心和进取心。刘老师平时不太认真备课,只是拿着教材照本宣科,从来都是简单地批改作业,甚至很少批改作业。他不会去认真研究教学,从不乐于参加什么教学评比,对于利益有时会看得很重,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乱发布消息,随心所欲凭借个人的喜好风凉话连篇。他玩心很大,只要是和玩有关的,他可谓是样样精通,大家总结他是“麻桌牌桌精神十足,课上课下萎靡不振”。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渐渐他的所作所为在校还真的有一定辐射作用,在他的周围也慢慢有了一个小圈子,几个投缘之人总是聚在一起,久而久之不仅导致自己的口碑越来越差,同时还带来极大的负面效应,许多人将刘老师等人的表现归结为教师职业倦怠的综合征的显著表现。其实,刘老师人很聪明,只要是他喜欢做的事情,都会做得很好,他喜欢看名著,讲三国、说红楼,在学校无人能及,只是这份工作没能激发出他的热情和兴趣。
刘老师虽是学校中不多见的例子,但也具有典型性,表明学校的管理甚至是机制上存在一些问题,到底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
为了改变学校严重的大锅饭现象,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从根本上解决教好教坏都一样的局面,学校决定引进竞争机制。每位教师必须完成相应的工作,并且得到同行及领导共同的好评,才能在评优评模、晋级等问题上优先选择,将工作业绩跟教师利益挂钩。为此,学校出台了《教学业绩评价与奖惩方法》、《职称评聘办法》等与教师利益关系密切、教师最为关心的敏感问题作出了相关规定。在这样的情况下,刘老师等人有所转变,工作状态也开始按照学校的要求步入正轨。
2010年学校在调配毕业班教师时,做出让刘老师任教毕业班课的决定,这可谓一石激起了千层浪,班子意见不统一,同年组的教师更是表示出不愿意接受的姿态,唯恐因刘老师以前的工作态度影响到大家的业绩。学校经过多层面考虑还是坚持了原来的决定,但是作为领导无疑还是捏了一把汗。中考成绩揭晓了,这一届中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而且刘老师所教学科在全局14所学校中排名第一,是我们学校历年来最好的成绩。优异成绩的取得带来的是学校被评为教育教学先进单位;该年组被农场评为先进班组;教师节毕业班的教师得到了人均6000元的优秀教学成绩奖励。整个年组士气大振,干劲十足地回到了新一轮起始年级。
刘老师令同事们刮目相看,他从过去曾经的吊儿郎当到如今被评为优秀教师,从过去的后进变成了大家学习的榜样,说明了什么?值得我们学校管理者反思。当前学校面临着合作与竞争并存、挑战与机遇同在的新时代,教师更是面临着广泛合作、内外竞争的局面,摆在绝大多数教师面前的突出问题是如何处理好合作与竞争关系,而教师间适度竞争与充分合作的引导工作正是校长和所有教育管理者亟待考虑的有助于学校和教师共同发展的问题。
【案例评析】
从刘老师等人思想的变化,就可以看到竞争的力量和竞争带来的积极作用。竞争是一种激发自我提高的活动,教师自身或团队为了在此活动中取得好成绩,人人之间、年组与年组之间便会展开相互间较量。老师之间有了竞争,就能激发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位教师为了在竞争中胜出,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就会不断地努力,对自己日常教学任务和班级管理便会投入更多的情感和精力,促使自己不断提高、自我反思,自我完善。所以在竞争中会有很多的优秀教师会脱颖而出,也会出乎意料的杀出几匹黑马的案例。刘老师就是一个例子,学校可以从中发现所需人才,选拔骨干教师,着力培养,打造名师工程,发挥优秀教师的其示范、辐射作用。
学校要注重对员工进行竞争意识的培养,要大张旗鼓地强调竞争,让竞争意识深入人心,各项工作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学校就不能前进。事实也证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竞争已充斥着社会的角角落落,成为现代社会不断前进的动力。不管你承不承认,喜不喜欢,竞争总是无形地在人们的身上发生作用。同样,一所学校要发展,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需要竞争。如今,学校之间的竞争,教师之间的竞争,学生之间的竞争已日渐升温,尤其是教师间的竞争成为竞争的焦点,弥散着浓重的硝烟味。辩证地看,教师间的竞争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存在着消极的影响。
除了竞争意识,这个案例还说明了合作意识在教育科研中的重要作用。如今的教师必须具备教育科研的素质,培养研究型教师也是学校面临的主要任务。学校不仅要成立教研组,还要在校本教研中确定教学专题研究或课题研究,做到人人有任务,个个都参与,使不同程度的教师都能再提高,再发展,有贡献。在研究中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相互合作,共同交流,共尝甘苦,共同体验成功与喜悦。
竞争与合作,既相互影响也相互促进,学校要注重引导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学会竞争与合作。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课堂教学质量是关键。为此,每学期各级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教学竞赛活动——优质课评选、课堂教学达标活动和各种校内活动,要求绝大部分教师参加,通过比赛评出优秀,参与的过程是一个既竞争又合作的过程,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人人得以提高的过程。这样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就会有较大的提高。比如,年轻教师参加上一级的赛课活动,除了执教者自身应具备素质外,而真呈现给评委的优质课,凝结了整个教研组甚至于更多人的汗水与智慧,学校里必然会设立了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名誉。通过竞争,势必会有一个或者几个被评为先进。有序的积极的竞争可以激发全体教师的干劲,引导教师以“道德”为基点,恰当、友好地进行竞争,就不会有“钩心斗角,扯皮揭短”事情发生。在公平的竞争中,教师会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一起,而不会伤害彼此的感情。同时,学校也应从公正、公平和师德、师能兼顾的角度出发进行评选。
此外,学校管理者要全力落实“教师第一资源”。首先,学校要根据教师岗位配置和本校教师的年龄特点、学科特长较合理地安排教师的教学工作,并落实责任,让各位教师尽到“在其位而谋其政”。其次,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不是个别教师的优秀与否所决定的,必须看整校的师资水平。因此,学校要着力打造一支团结协作的教师队伍,关注教师人力资源的质量和可持续性。从实际出发,确立学校的教研机构,要根据教师的配置,加强教师间的互助合作关系,比如骨干教师的结对活动,教师间的同伴互助,新老教师的“传帮带”,通过制订方案,参与活动,评估验收等过程,营造一个学习研究的共同体。再次,教师间要有竞争,这已成为共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