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谈谈纪念馆藏品档案的建立

谈谈纪念馆藏品档案的建立

时间:2023-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6年文化部《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第二章第九条规定“博物馆必须建立藏品编目卡片和建立藏品档案”。近几年来,我馆逐渐在卡片式的藏品编目基础上开展藏品档案,进一步完善藏品档案管理。《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保管工作要做到“鉴定明确,账目清楚,编目说明,保管妥善,制度健全,查用方便”。纪念馆征集到革命文物经过鉴选后,应严格履行国家文化财产的登记手续,这是一项维护纪念馆藏品档案完整性的重要工作。

谈谈纪念馆藏品档案的建立

陈 萍

(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

摘 要:藏品档案是藏品在收集、鉴定、登记、管理、保护、研究、使用等一系列活动中形成的真实记录,揭示了藏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是藏品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本文就进一步建好藏品档案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纪念馆 藏品档案 管理

藏品的信息是由藏品和藏品档案两部分组成,对藏品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同时,对藏品档案的管理工作也不可忽视。藏品档案是藏品在收集、鉴定、登记、管理、保护、研究、使用等一系列活动中形成的真实记录,揭示了藏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是藏品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本文结合纪念馆实际工作,围绕对如何建立好纪念馆藏品档案,进一步发挥馆藏文物的优势谈谈个人看法。

一、藏品档案的建档现状

纪念馆的藏品既是国家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纪念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1986年文化部《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第二章第九条规定“博物馆必须建立藏品编目卡片和建立藏品档案”。以往编目以卡片式为主,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添了许多有关藏品内容描述的项目,但在有限的空间内只能概要地记录藏品的一些特征,无法详尽和全面地阐述藏品的一切情况,所以它提供的有关藏品资料也是有限的。

2007年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在第四章第三十六条规定“博物馆、图书馆和其他文物收藏单位对收藏的文物,必须区分文物等级,设置藏品档案,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并报主管的文物行政部门备案”。藏品档案是反映藏品全部情况的记录材料,主要包括藏品的名称、件数、计量单位、时代、现状、来源、藏品总登记账、藏品分类账、藏品编目卡片和藏品目录等。此外,还包括藏品的照片、光盘资料等。近几年来,我馆逐渐在卡片式的藏品编目基础上开展藏品档案,进一步完善藏品档案管理。

二、藏品档案的主要作用

藏品建档一方面是为了便于藏品的管理和使用,另一方面也是通过建档进一步为藏品作综合研究和利用创造条件。

(一)藏品档案为陈列展览提供丰富信息

纪念馆在长期多方征集中积累了丰富的馆藏藏品,而举办陈列展览是纪念馆向社会群众宣传藏品价值的主要手段。举办专题展览时,为防止对藏品的损坏,尽可能不轻易动用藏品,挑选藏品也应通过查阅藏品档案材料来选出适合主题陈列内容需要的展品。如纪念馆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曾多次举办《浙江陆军监狱展》《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军歌嘹亮 军民情深——庆祝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暨浙江双拥成果展》《永远的孟祥斌——孟祥斌烈士先进事迹展》等灵活多样的临时展和专题展。展览中的展品都是具有一定时代特征的典型藏品,受到参观者的一致好评,实现藏品价值的最大化,有效地拓展纪念馆的社会功能,取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二)藏品档案为历史研究提供可靠资料

研究革命史的专家、学者为学术研究到纪念馆借阅藏品档案、查找资料,系统完整的藏品档案,可为他们提供可靠的第一手信息。如2010年纪念馆负责修订《碧血丹心——浙江革命烈士英名录》丛书,在编辑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上报的烈士资料跟现有馆藏资料有出入,编辑工作人员在原有馆藏资料基础上,通过边核实、边撰写、边补充,以大量资料为依据,反复核实、更正差误,增强了可信性。

(三)藏品档案为科学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藏品是人类社会的文化遗存和精神财富,具有唯一性和不再生性,因此藏品的使用必须严格控制。而一套完整的藏品档案可以替代藏品作为研究参考之用,大大减少藏品的被提用次数,增加藏品安全系数,延长藏品的寿命。

三、藏品档案的规范建立

《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保管工作要做到“鉴定明确,账目清楚,编目说明,保管妥善,制度健全,查用方便”。纪念馆征集到革命文物经过鉴选后,应严格履行国家文化财产的登记手续,这是一项维护纪念馆藏品档案完整性的重要工作。藏品登记过程中应建立一套完整、准确的藏品总登记簿。藏品总登记簿包括:藏品档案的来源、藏品登记入库的日期、质地类别、外形尺寸、完残程度、保存状态、数量。书写总登记账应按格式逐项填写。每一件藏品对应一个总登记号,总登记号可直接标写在藏品器体上或写在标签上然后贴或系在藏品上,也可标示在器物隐蔽处,以防影响美观。

藏品档案直接影响到藏品的研究和使用,建立完整合格的藏品档案,要把握以下几点:

(1)编写藏品档案要求编写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填写文字要措词准确,资料说明要精练,字迹要清楚、整洁。(2)藏品入馆后,需全面、系统、准确地反映出藏品的全貌和内涵。包括藏品的历史资料、流传经历、鉴定资料、研究与著录资料等。(3)完整、确切地记录藏品的现状、动态及其他情况。藏品现状包括藏品的尺寸、质地、完整、残缺、发霉、污迹、褪色等方面的描述;藏品的动态记录包括藏品用于陈列、巡展、出版、拍照时的提用情况。(4)藏品的定名要规范、准确、有特征,切忌随意性。

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藏品档案管理人员要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技术,把藏品的文字、图形、图像和视频等信息,系统、准确、多角度地进行存储备份。由于藏品档案内含大量的信息,使用者可以在不直接接触藏品的情况下开发藏品,这样既大大降低了藏品损坏风险,也方便查档者的查阅,还可实现馆藏藏品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