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缺失与对策
张鹏超
(页下注)[作者简介]张鹏超,男,1971年出生,内蒙古呼伦贝尔人,副教授,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学工部长,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人文关怀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已成为共识,但因高职院校教育者主体、受教育客体、教育环境等因素,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忽视甚至缺少人文关怀的现象。本文从构建党政统一领导、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机制,构建学生问题信息收集、反馈和解决机制和构建心理危机干预、预警和宣泄的疏导机制方面探讨了如何进一步增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关怀 全面发展
自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要求以来,在广大教职员工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理念和实践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目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与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上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人文关怀意识,是今后高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关键。将人文关怀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才能真正增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缺失现状
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核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人文关怀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需求,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独特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世界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成长为有健全人格、有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和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从规模扩展发展到以质量为抓手的内涵建设阶段。高职教育在几十年的发展中,逐步明确了高职教育的育人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是以“高技能”为优势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全面发展”是育人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育人观的核心所在,也是符合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的。因此,高职教育在强调学生的职业能力、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等核心精神的同时,一定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高目标,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高职教育多年的就业为导向的育人目标,使得人文关怀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人文关怀教育理念偏差
尽管很多高职院校在实践中努力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理念和要求,但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却对大学生人文关怀教育理念存在误解。具体表现为,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时,一些教育者更多地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就业,却忽视了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提升;一些教育工作者更多地关心学生的政治倾向问题,却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问题。诸如此类的现象说明了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仍存在偏差。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重共性轻个性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我国传统文化在处理个人和集体关系时,喜欢把个人置于集体环境之中,强调集体的利益,亦即共性的利益。同时受“社会本位论”的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上,也往往把眼光局限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的整体稳定和发展方面,习惯于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过多地强调人的社会角色、职责和义务,而忽视了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得到的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忽视了对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研究。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还存在着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功能的发挥,忽视思想政治教育个体功能发挥的倾向,只强调从社会需要出发,突出的是维护社会的稳定,完成社会任务或解决社会问题,一切以社会的需要为出发点来要求人,忽视了对人精神欲求的满足,使思想政治教育偏离了“现实的人”这一主题,陷入了只见“社会”不见“人”的误区。这种教育模式虽然注重了社会整体利益,却极大地限制了人的个性化发展,这与关心人、尊重人的人文关怀思想背道而驰。因其无视或忽视受教育者的个性特点,不顾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具体地区、学校的特殊性,以统一的要求、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教育内容、统一的教育形式和方法,塑造相同的人才,否定了人的个体独立价值。
(三)人文关怀实践载体缺乏
马克思认为:“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活动。”[1]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它通过改造人的主观世界而影响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高职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均得到很大提高。儒家思想强调言行一致,知行合一。以“人文教育”为主线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加深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各地乡土风情和我国国情现状的了解,对于培养大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责任意识等方面极为重要。但由于受功利性影响,高职教育开展的与专业结合、与生产实践结合的社会实践居多,而公益类、人文类、思想政治教育类的社会实践,不论从总体水平还是实践形式来讲,都是不够的。在人文社会实践的形式上,美国高校有许多经验值得借鉴。美国高校的学生经常有组织地或无组织地参加社会实践和服务活动,例如筹集各类慈善基金、参与服务性志愿活动、参与教堂服务活动、进行选举和竞选活动、进行针对老年人和退休者服务活动、参与环境治理项目和参与学校管理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二、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缺失的原因
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国际因素看,包括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从国内因素看,是经济体制的变革和社会转型的结果。本文着重从微观角度,即高职院校教育者主体、受教育者客体、教育环境等方面考证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缺失的原因。
(一)教育者主体因素
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足发展需要众多高素质、有涵养、富于创新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然而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时间较短,多数学校刚刚从扩张期向内涵提升期转变,由于一些高职院校过度重视学生技能的提高,而忽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等原因,我国部分高职院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高级人才也同样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导致目前从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的能力和素质参差不齐,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理念难以付诸实践。
(二)受教育者客体因素
主体和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一对基本的范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在主体影响下引起客体的思想、行为转变达到预期目标的一项活动。其中主客体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思想政治工作要实现长效发展,必须充分发挥主客体二者的作用。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缺失的另一方面原因也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有关。高职院校长期形成的重技能轻人文的发展理念导致了高职学生在学业方面的急功近利思想。一些高职学生对人文关怀的理解不深,甚至是曲解,提起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就认为是子虚乌有的东西,没有实际意义,有的学生还反感、抵触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
(三)教育环境因素
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人与环境相互作用时提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2]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其发展离不开所处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样受到校园育人环境的影响。校园育人环境既包含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动作为,全体教师干部的积极投入,全体教职员工的主动参与,包含着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设计,也还包含着对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心理等全方位的关心关怀。良好的育人环境能够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而目前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系统工程还需要加强。
三、加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对策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在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中十分重要。教育以育人为本,各高职院校应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理念,深入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切实提升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效果,更好地完成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本文认为构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机制,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构建党政统一领导、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
高职院校的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理念,从教育、服务和管理各方面同时着手,形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人文精神的核心之一是引导和培养学生“与人为善”“关爱社会”的品质。高校党政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要把人文关怀作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理念。一些高职院校还存在着官本位的思想,一些干部以领导者自居,对学生缺乏基本服务意识和人文关怀的现象,导致学生对教育者和管理者俯首帖耳、唯命是从,这与人文关怀的理念背道而驰。因此构建党政统一领导、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提高教育工作者和管理工作者的素质,转变管理理念和工作作风,将服务学生、以生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深入到具体的教育管理活动中,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人的价值和尊严,培养出懂得尊重他人、关爱社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升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体素质,对于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理念的全面实现是有必要的。要优化知识、文化、能力、年龄结构,提升教育工作者综合素质,将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培养成人文关怀理念的有效接收者、理解者、接纳者和践行者。
(二)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机制
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是一种培养人、塑造人、转化人、发展人、完善人的系统性工作,是一门人文色彩很浓的学科,具有广泛而深厚的人文关怀内涵。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全体教职员工都参与到关心学生的基本需求、引导学生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过程中来,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要正确把握高职学生的发展特点,善于引导学生理解社会和个体的关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理念的契合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人格、尊重学生的人性需求、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和个性差异,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三)构建学生问题信息收集、反馈和解决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凸显人文关怀,不是等学生出了问题再去关怀,而是应该提前发现学生问题,有针对性地做思想政治工作,实现人文关怀。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问题信息的收集、反馈和解决成为人文关怀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要建立“预先发现问题萌芽、超前制订解决预案、提前介入化解矛盾”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预警机制,具体包括学生反馈信息、收集整理信息、专题调查研究、出台管理措施、落实实施方案、综合调查反馈等。
(四)构建心理危机干预、预警和宣泄的疏导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心理危机干预、疏导十分必要,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内容。现实生活中大学生面对诸多压力,如生活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心理生理压力、思想压力等,当面对诸多压力,却感受不到社会的温暖时,其价值观必然要走向极端。近年来,高职学生因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原因自杀或致伤、致死他人的案例时有发生,不仅给学生家庭带来极大的伤害,在社会上也产生极大的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高职院校建立专门的心理危机干预、预警和宣泄的疏导机制,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当前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生为本,从引导大学生的成人成才高度着手实施人文关怀。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从学生个性需求出发,关心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和精神诉求,将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解决他们的生活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进行平等的、有针对性的价值教育。在具体实施方法上,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问题疏导、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针对高职学生容易发生的心理问题,积极开展辅导和教育,创造倾诉沟通的机会,使大学生学会心理放松与自我调节,树立自信、自尊、自强的良好心态,培养吃苦耐劳、坚忍不拔与关爱心灵、珍视生命的品质。同时,通过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慰藉和心灵关怀,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实效性。
总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问题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长期的实践问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线的工作者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在借鉴他人研究成果和把握前沿学术动态的基础上,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从理论到实践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构建以学生为本的领导机制、育人机制、解决机制和疏导机制,让人文精神深入人心,伴随学生健康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输送高质量、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8.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